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三十八

  日期:2011/7/18 19:30:45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三八集)  2011/3/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九十一面,「十乘观法」,我们看第四:

  「四、破法遍。破法遍者,谓以三观能破之法,遍破诸惑也。」这是总说,什么叫破法遍,三观是能破,诸惑是所破,也就是我们如何把这些烦恼断掉。「藏通二教」,这小乘的,藏教是小乘的,天台讲四教,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分为四种内容,藏通别圆,叫四教。藏教是小乘,通教是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大乘,就是大小乘的一个衔接。这二教「但用空观」,观诸法总相,一切法的总相是空相,万法皆空这是观总相。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个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确确实实不是真实存在,都是心念变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心念,一切法都不会存在,尤其是物质现象,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般若经》里讲「诸法实相」,无论是精神现象、是物质现象。《心经》是玄奘大师翻译的,在佛门里面流通最广,无论是哪个宗派、哪个法门,许多都是把《心经》做为早晚课。《心经》是观空的,开头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你看用般若智慧去看它,这两种都不存在。物质现象是从受想行识来的,相宗讲得很清楚,相宗讲阿赖耶的三细相,一念不觉就是业相,一念不觉没有原因,也没有先后,就是一念,这一念是妄念,有念皆妄。佛法讲正念,正念是自性,本无动摇,它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这是正念。

  所以我们从这里理解,放下起心动念,那个时候正念就现前。因为起心动念就是无明,就是一念不觉。什么时候?就在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他方、此处,没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假的。时间不存在,没有先后;空间不存在,没有距离、没有大小。这是大乘佛法所讲到的宇宙万物,今天科学家他们研究的结果,跟佛经上讲的愈来愈相像,他也这么说法。所以佛教我们放下,他有道理,如果是真的,佛不会让我们放下,实际上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要是执着、去分别它,你上当了,你迷了。哪个不迷?十法界每个众生都是迷惑颠倒,四圣法界比我们强一些,他们知道事实真相,但是没有证得。像我们现在的情形一样,我们从经本上知道的,不是我们亲证的境界。只要亲证,他就出十法界,你自己真正见到诸法实相,你就出十法界。见到叫见性,诸法实相就是见性,见性就超越十法界。天台家的中假空三观,三止三观他都成就了,他所证得的位次就是《华严经》上的初住菩萨地位。其实每个人所证得的浅深不相同,各人根性不一样,根利的一次可以证得好几层,从初住、二住、三住、四住,一直就上去了;下根之人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提升,从初住到二住,二住到三住,他是这样提升。

  所以每个人修行证果不是完全相同的,关键实在讲现在我们知道,全都是在放下。如果你一听,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成佛了。成佛之后,见思、尘沙烦恼习气全断了,无明断了,无明习气没断。所以你在实报土里面还有阶级,四十一个阶级完全讲习气,习气难断。佛告诉我们,多久的时间无明习气断尽?在实报庄严土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长了。这么长的时间,无始无明习气才断干净,断干净那是真正究竟果位的佛陀,妙觉佛果。这个时候他不住实报土,实报土也不是真的,他回归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他证得圆满的自性,回到常寂光。常寂光不可思议,科学对它是无可奈何,因为它没有现象,不但物质、精神现象没有,连自然现象都没有,这个位次才叫证得大圆满。

  此地讲的诸惑,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大乘教一般的来讲,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就是诸惑。天台是用三观的方法看破,看破之后你得把三种迷惑放下,这就成功;如果看破不能放下,那就没有法子。这桩事情谁都帮不上忙,完全要靠自己。佛能够帮忙的,只是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这佛帮得上忙,帮助我们看破,可是放下帮不上忙。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佛菩萨帮我们的忙,就像学校老师教导我们、指导我们,功课要自己去做,老师不能代你做功课。所以看破老师能帮忙,放下决定是自己,这个别人没法子。说到这个地方,诸位也要晓得,在现前的阶段特别是最近十年,过去比较少,最近这个十年愈来愈多,通灵的、附体的我们见到很多,来干什么?来求超度的。超度是我们对他讲经说法,诵经拜佛将功德回向给他,他能得到受用。真正得到受用是他自己要开悟、自己要放下,我们只给他一个增上缘而已。我们做这堂佛事,譬如三时系念佛事他参与,佛事里面他真听懂了,真听明白了,他回头、觉悟了,真正忏悔,他得利益。真正忏悔,发愿求生净土,他就真往生了,我们给他做增上缘,不给他做增上缘他没有办法。所以超度效果有多大,还是靠他自己。我们做这些事情帮助他的时候,要真诚、要恭敬,他才能受益;如果我们没有真诚心、没有恭敬心给他开示,他听得很模糊,听不清楚,所以真诚、恭敬比什么都重要。帮助鬼神跟帮助我们人是一个道理,现在似乎是人比不上鬼神,这什么原因?鬼神知道苦,所以他求出离六道的心切,求往生的心真,现在度鬼神比度人好度。人不相信,人没有真诚恭敬心,所以听教,讲得再清楚、讲得再透彻,他都听不懂,他听了不开悟。鬼神用真心、恳切的心来学习,他得的利益比我们人得的多,道理在此地。

  用空观是观一切诸法的理体,万法皆空。像量子力学家观察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看透了、看清楚了,原来是意念的累积产生的假相。这种假相就像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不存在。我们以为它存在,是因为看到它的相续相,你要看到它的本质,它本质不存在,没有这个东西。普朗克说它的基础是意念,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没有意念就没有物质。所以佛经上讲「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个道理科学家证实了。这个相是法相,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我们都称为它是相分,心生的。或者我们把一切现象分为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从心生,这个心就是自性,就是经上讲的法性。至于它怎么样生的,这种智慧叫道种智,菩萨知道;藏教、通教不知道,他只知道总相,只知道万法皆空,了不可得,这个他知道,所以他不执着,执着放下了。「但用空观,破见思惑」,就是见思烦恼,《华严经》称为执着,不再执着了,假的。「不得言遍」,他破法他破一部分,没有完全破掉,因为他还有分别、他还有妄想,他只能超越六道,还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他破一部分。

  「别教先以空观破见思惑」,别教是大乘,不同于前面的小乘。它是纯大乘,它先用空观,跟藏通一样用空观破见思烦恼,但是他又用假观破尘沙惑。尘沙惑是什么?是分别,《华严经》上讲的分别。他不但不执着,他连对假相他也不分别了,假相不分别,他得到平等心。分别就不平等,放下分别的时候平等心现前,平等是真心,比藏通高明多了。「后以中观破无明惑」,无明是妄想,「无明未尽,亦不得言遍」。破无明,中观破无明,但是无明没尽,没有证得圆满的大觉,他是菩萨,他没有成佛,所以也不能说遍,破法遍也没有。「今圆顿教三观」,那要把这个诸惑破尽得要用圆顿,圆教、顿教,「三观祗在一心」,这个方法就殊胜,三观不是次第的,是同时的。「心空,故一空一切空,即诸法皆空,空则三惑俱破」,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都破了。「心假」,心是假的,「故一假一切假,即诸法皆假」,没有一法不是假的,「假则三谛皆立」。你知道它是假的,它就不碍事了,假观是从相上说的,空观是从性上说的。所谓是相有性空,有不是真有,叫妙有;空不是空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所以叫真空。大乘里面讲真空不空,能生万法,妙有非有,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三惑俱破,三谛皆立,真假中。「心中,故一中一切中,即诸法皆中,中则无惑不破,无理不显,故名遍也」。知道什么?空有是一桩事情,性相是一不是二,不能分的,你才把事实真相真正看明白了、真搞清楚了。

  所以妄想分别执着全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都是假的,没搞清楚以为它有,你执着它,你不肯把它放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然放下了;这一放下,事实真相现前了。无理不显,就是一切事的理性你全见到,这叫明心见性。一切法的性就是自性,性是一个,《妄尽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自性清净圆明体」,从这一体,这个体是空的,空不是无,它能现相,能生万物。所以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就是正报跟依报,正报是自己,依报是我们的环境。环境里面有人,人也是依报,佛也是依报,菩萨也是依报,妖魔鬼怪也是依报,这统统叫人事环境。人事环境另外一部分就是物质现象,是物质环境,这环境有没有?有,假的,不是真的。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我们在梦中有自己,自己是正报,梦中里面的境界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一生一切生,作梦的时候统统都有了、现前了,睡醒之后全灭了,依报、正报都没有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醒了就没有了。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如果你证得阿罗汉果,就像一场梦醒了。做了六道轮回的梦,六道轮回不见了,醒了之后是什么状况?四圣法界。殊不知四圣法界也在梦中,六道是梦中之梦,梦里醒过来。再一次的觉悟,又醒过来了,四圣法界不见了,醒过来是什么样子?一真法界现前,就是实报庄严土现前。这一醒过来,自己确确实实就生在这个实报土,我们一般讲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一个特区,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个特区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主持的,也是阿弥陀佛创办的。真的像梦醒了,恢复正常了,才想到做了一场大恶梦,那梦中的事情,自己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用这些比喻,要我们从这些比喻里面细心去体会。

  「若上」,上面所说的,「善巧安心惑破理显,不俟更破」。第三段里面讲的善巧安心,我们就把烦恼习气放下了,心安理得,你看道理,理得就是理显,事实真相你明白,你看到了。为什么?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放下了,不再干这个事情,你就见性,那就不必更破了,这第四条就用不上。「由未安故」,第三条叫你安心,善巧安心,你心还是不安,就要用这个破法遍,「故须此破法遍也」,那就有此必要,用这个三谛三观来帮助你。心要是安了,就不需要了。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愈来愈明显,学佛同学每个人根性不一样,根性里头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你相不相信,你能不能理解,这个里头又关系到你的心清不清净,这关系大了。心不清净,心浮气躁,那一点办法都没有,十条对你都没法子帮助。你要把心定下来、安下来,佛法对你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开导功德无量。如果对一个心浮气躁、信心不具足,对他不产生效果。不真产生效果,怎么办?那只有随他去,各人因果各人承当,继续搞轮回吧!这次遇到佛法,阿赖耶里面下了种子,这是现前你所得到的利益。这个种子,佛经上比喻作金刚种子,难能可贵,它永远不会坏,来生后世,乃至无量劫之后,如果你碰到佛法,它起作用,他再听,第二次听,听的就懂得多一些,这就是长时熏修。

  像我们读书,一遍没读懂读十遍,有点味道了,读一百遍,味道愈来愈浓,读个三百遍、五百遍,好像是有一点契入了,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千次的熏习明白了。我们在六道里头熏习不是一世一世连着的,如果一世一世连着的,十世就不得了。不是一世一世连着的,你看你死了未必来生得人身。李世民附体告诉我们,他死了以后到畜生道去了,畜生道死后他又到人道来了,人道死了之后又到地狱道去了,他不是一世一世遇佛法。六道轮回自己做不了主,这个麻烦大了,随着业力牵引,你临命终时哪个业力强,它先带你去了。我们阿赖耶里头有佛法种子,佛法种子很弱,它不起作用;情执很深,它来做主当家,各人的业力不一样。你统统看透了、看明白了,六道很可怜,业因果报,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如果是迷,造业愈造愈重,愈陷愈苦哪有乐?所以前面一个方法帮助你得不到效果,再想第二个办法,一共提出十个,十个都帮不上忙,那就归净土。净土你真正能信、能解、能行,你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就不怕,真的是得安稳了。那个地方的寿命长,课程好,都能够随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契机契理,你在那里学习成就快。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学,那个地方毕业就成佛,就叫佛陀。佛陀是最高的学位,菩萨是第二个学位,阿罗汉是第三个学位。阿罗汉在方便有余土证得,菩萨在实报庄严土证得,佛在常寂光土证得。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只要能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好,你一生当中决定能证得佛果,一个都不漏。老师高明,课程是法性,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接着看下面第五段,「识通塞」,这要认识,「通即通达,谓菩提、涅盘、六度等法,其性虚通,而能显发实相之理,皆名为通。」菩提是觉,觉性没障碍,菩提是梵语,大乘教一般翻译多分都是翻为觉。你看古来祖师翻经,经上最重要的一句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完全可以翻成中国文字,他没有翻,还是翻音,保存原音,这在翻译体例里面称它作尊重不翻。为什么?我们学佛学什么?就是学这个东西,不是求名闻利养,不是求功名富贵,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是翻成中国的意思,「阿」这个音是中国字里的无,「耨多罗」是上,无上,「三」是中国意思正,藐,三藐,「藐」是等,平等的等,「三」是正,「菩提」是觉,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学佛求什么?就求这个。无上正等正觉这里面含着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从底下往上看,第一个阶段就是三菩提,三菩提翻成正觉。第二个比这个更高一层的,叫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是菩萨,正等正觉。最高的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陀。

  极乐世界是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佛教大学,阿弥陀佛是校长,三个学位,无上正等正觉是博士学位,正等正觉是硕士学位,正觉那就是学士学位。得到这个学位,得到正觉的称他作阿罗汉,阿罗汉是学士;如果他得到的是正等正觉,他就叫做菩萨,菩萨是相当硕士;他要是证得究竟圆满,叫无上正等正觉,称他作佛陀,好比是博士最高的学位。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里面学位的名称。再给你讲,像地藏菩萨,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学位里面加上你所学的科目,文学博士、理学博士、数学博士、语文博士,你学这不一样,菩萨名称是这个意思。观音菩萨可多了,无量无边数不清,观音菩萨譬如是理学博士,学理学的人多;工学博士,学工学的多;医学博士,学医的多。这些菩萨名称,是菩萨上面加上他所学习的,是这个意思,不是一个人。你要说观世音菩萨,你认为他是一个人,错了,哪止一个人?菩萨是硕士,文学硕士,文学硕士多少人?太多了。你指定某一个人还得把名字加上去,某某某文学博士,那专门指他一个人,这个要懂。

  明白这个道理了,佛门里或者佛门以外,称某人作菩萨,什么菩萨,你就不会执着。你称他是观音菩萨,他是不是西方三圣,站在阿弥陀佛旁边那个观音菩萨?不是的。观音菩萨太多了,站在阿弥陀佛旁边,不是的,那是什么?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某某学校教务长,观音菩萨是他学位的名称,他得到这个学位。极乐世界是学校,校长是阿弥陀佛,教务长是观音菩萨,训导长是大势至菩萨,得搞清楚。佛不是一个人,阿弥陀佛也不是一个人,前面跟诸位报告过,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共同的称号,因为它的意思是无量觉,哪一尊佛都是无量觉,只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都可以称为无量觉。可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阿弥陀佛他特别,特别在哪里?他发四十八愿,他建立极乐世界,这一尊阿弥陀佛,不是一般的阿弥陀佛。佛家这些名称叫通号,不是某一个人专用的。而且说菩萨,大菩萨、小菩萨差别很大,《华严经》上我们都看到,菩萨五十一个阶级,这五十一个阶级统统学文学,那都叫文学菩萨。他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到五十一年级,程度相差太大,一年级不能跟十年级比,十年级不能跟二十年级比,差远了,五十一个阶级。第五十一个阶级是等觉,等觉修满就毕业,毕业才是妙觉,才叫成佛,博士学位拿到了,所以这些我们不能不懂。佛法确确实实它跟宗教不一样,它跟学校很相似,确确实实它是教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个个都是无上正等正觉。只是你迷了,你不知道,你才变成凡夫。现在设立这个学校帮助你回头,帮助你回归本觉,是这么个意思。

  涅盘也是其性虚通,涅盘是不生不灭,在中国古译翻作灭,像四谛里苦集灭道,灭就是涅盘,梵语是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灭见思烦恼、灭尘沙烦恼、灭无明烦恼,这都叫灭。新译里面,玄奘大师以后都翻作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这个意思也很好,寂跟灭的意思相同,圆就是自性的性德。如果烦恼灭掉,自性圆满的性德就现前,它有这个意思在。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样样圆满,没有丝毫欠缺,这你自性里本有的,所以圆寂这个意思也非常好。千万不要误会,把涅盘当作死,那就错了,涅盘是不生不灭。可是真的有不少人把出家人死了都叫入涅盘,或者都叫圆寂,错了。以前李老师给我们上课常常提到,人活着不行,人家都不赞叹,可是死了之后都成佛了,都叫某某圆寂了,圆寂是成佛。那哪个不死?死了都成佛,不必修了!所以这是对于佛法里很多名词术语没有真正了解,把它错用了。

  六度,六波罗蜜性质也是虚通的,布施、持戒、忍辱像这一类,大乘教里面所用的这些方法,都能够显发实相之理,都能够帮助你。显是明显,发是开发,一切诸法的真相,实相就是真相,你能够对于万事万法真实的理搞明白,这叫通。我们得认识这些东西好,能通诸法实相,可是你得真干,你不真干不行,布施是什么?布施就是放下。放下里头最重要的放下自私自利,把自私自利布施掉。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就通了,你就通到实相之理,就通到自性,就能见性。《华严经》上教我们,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你就证得诸法实相。大乘教里面一样,名词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放下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放下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放下无明烦恼,无明烦恼是妄想,就明心见性,真的它通实相之理。

  通的反面是塞,塞是什么?不通。「塞即蔽塞」,不通,什么东西不通?「生死」是不通,「烦恼」是不通,「六蔽」是不通,六蔽就是六度所对治的。布施是对治贪婪的,这贪心不得了,现在这个世间随便在哪里看看,到处都是的,哪个不贪?贪什么?贪利、贪名,第一个对象是利,第二个对象是名。古人把名利,名放在前头,现在的社会是把利放在前头,这个东西是蔽塞,决定不能见性。所以佛用布施来对治贪婪的,用持戒来对治破戒的,用精进来对治懈怠,懈怠、懒惰这是大障碍。忍辱是对瞋恨的,精进是对懈怠的,禅定是对散乱的,般若是对愚痴的。贪瞋痴、破戒、懈怠、散乱这六个叫蔽,蔽塞不通实相之理。它通哪里?它通三恶道,通畜生、饿鬼、地狱,它是反方向的通。「其性昏暗」,这性是性质,跟前面不一样,前面跟你讲的菩提、涅盘、六度,其性虚通,这个性质是昏暗,「以能蔽塞实相之理」,它不通,「不能显发,皆名为塞」,这是你要认识它。

  我们的路,我们要走通的这条路,不能走蔽塞的这条路。假如我们真的搞清楚了,这个六蔽它是通三恶道的;六度是通明心见性的,是通大菩提的。我们在这一生中应该走哪条路,你自己不就明白了吗?你要搞贪瞋痴慢,要搞迷惑、懈怠,你的前途是黑暗的。现在无论你怎么样的荣华富贵,如何荣耀,像唐太宗那还得了吗?他确实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以武力夺取政权,杀人很多,当时不知道,死后堕地狱才晓得,杀人是要偿命的,欠债是要还钱的,没有什么便宜好占的。古大德劝导我们「吃亏是福」,有道理,人生在世吃点亏,好事情,不是坏事,消业障、增福慧,不是坏事。为了小利拼命去争取,伤害一切众生后患无穷,跟众生结冤仇,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大错特错。明白的人不会干这种傻事,世界上古往今来真正明白人,他们选择的行业全是教书,孔孟教书,释迦牟尼佛教书,穆罕默德、耶稣、摩西哪个不是教书!真正聪明人,真正知道事实真相。

  「若一概言之,如前破法遍中所破诸惑为塞,能破之法为通。」诸惑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塞,能破之法用空假中三观,这是通。「若别途言之,于能破观法复起爱着,亦名为塞」。这一句非常重要,能破之法,空假中三观,在此地像六度,这我们常讲三学、六度、普贤菩萨十愿。如果对这些方法产生爱、喜欢,又去执着它,那又错了,它就不通了,因为你起爱着,着是着相、执着。叫你放下!记住,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世间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要不放下,佛法就变成塞,不通了,佛法也得放下,真的通了你才能见性。为什么?世间法是假的,佛法也是假的。世间法为什么是假的?因缘所生法,佛法还是因缘所生法。给你说了三个学位,你真的以为有阿罗汉、有菩萨、有佛,你就塞了,不通。所以大乘教常讲,佛法是一法不立,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佛菩萨应化在世间,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一法不舍,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一法不立是万法皆空,佛法也空;一法不舍是万法都建立了,一法不舍。佛菩萨行中道,二边都不执着,空有都没有爱着,这叫行中道,这叫大圆满。

  「所谓于通起塞」,这是修行人常常犯的毛病,「此塞须破」,这个塞,譬如用六度来讲,六度所破的对象那都是塞,布施破贪的,持戒是对破戒的,忍辱是对瞋恚的,精进是对懈怠的,那都是塞,禅定是对散乱的,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那是塞,般若是对愚痴的,这个塞要破,用六种方法来破。「于塞得通」,塞没有了,不就通了吗?「此通须护」,这个通你要懂得保护。「但破塞存通」,这个道理一定要讲求,六蔽没有了,六度有没有?有,不执着。为什么?因为还有许许多多众生有六塞之病,有这六种病,这六种药自己不要了,自己通了,病好了,别人要。你不是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自己通了之后帮助那不通的人,不通的人根性不齐,绝大多数的,他对经教所讲的他不相信,不相信,你就做出来给他看,他就相信了。所以就演说,表演,先表演然后让他生起信心,你再把这个法子教给他,他相信了,他真肯干,他也把他的病治好了。这个方法不能少,这个方法要善巧活用。所以我们治自己的病,佛法是药,这个不能不知道,对佛法决定不能有贪恋,对佛法不可以执着。

  执着只有一个例外,念佛人执持名号,这是佛说的,除此以外,佛没有教你执着,对一切法都不执着。但是对于念佛人求生净土,佛教你执持名号,你对于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你尽量去执着它,你不要把它放松。为什么?叫带业往生,不执着名号就不带业了,不带业你不能往生。为什么?你做不到,你病没有治好;病统统治好了,不带业可以往生。也就是,你看我们这部经里「三辈往生」,经文有四段,前面三段上中下三辈,最后的一段慈舟大师判之为一心三辈,那是什么?不是修净土的,修其它法门的,修成功了,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都能往生。不管修哪个法门,你修的功夫真得力,也就是说清净心现前,心净则佛土净。你用六波罗蜜修成的清净心,用戒定慧三学修成的清净心,你用基督教《圣经》修成的清净心,你用《古兰经》修成的清净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行不行?行,统统得生,只要心清净,跟它的条件就符合。我们念佛还是要念到心清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业障深重的人,就希望在最后临终那一念是清净心,就是那一念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杂念都没有,他就决定往生。这是无量法门里独有的一门,其它的都没有,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我们业障深重,自己清楚,我们除这个办法,没第二个办法。

  所以我劝导同学们,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得把心换一换,换成阿弥陀佛,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全放下了,你决定得生,从事上讲。要从理上讲那更殊胜,你往生的品位更高了,理上就是阿弥陀佛是什么心?我们经上念过「一切皆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心,不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吗?不是把他度成阿罗汉、度成菩萨,统统度成佛,一切皆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心。四十八愿,愿愿帮助一切众生成佛,这还得了吗?这才真正是大乘究竟圆满。我们念念想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念念想着我要帮助他们回归到佛位,回归到佛境界,阿弥陀佛这么个心。理事都明了,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凡圣同居土也是上辈往生,不是中下辈。上辈往生,跟诸位说,自在了,自在到什么程度?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站着去就站着去,想坐着去就坐着去,决定没有病苦。得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后面两句,中峰禅师说的「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那都不必说了,那是附带的。只要你心是阿弥陀心,你居住的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没离开我们这个地方,阿弥陀佛也没离开我们的身心。凡夫不知道,迷惑颠倒!

  所以通要护叫护法,塞永远别让它再来,要防范,「破塞存通」,就是断烦恼存菩提,断六蔽存六度,就这个意思。断贪瞋痴存戒定慧,戒是对治贪的,定是对治瞋的,慧是对治愚痴的,戒定慧是对治贪瞋痴的,所以佛是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六道凡夫无始劫来习惯于蔽塞,对佛法里面所讲的通达,很生疏,所以稍稍通一下马上又堵塞,又不通了,这通真难!也就是说,你的贪瞋痴慢疑常常现起来,你的六波罗蜜常常忘掉,我们一般人讲失念,把六度的念头忘掉,常常忘掉。不想忘掉的常常忘掉,想把它忘掉的常常现前,这是什么?烦恼习气很难断。在方法里面,实在说以念佛为最方便,古大德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是禅宗大德讲的。觉是什么?提起正念,时时刻刻能提得起三学、六和、三福、六波罗蜜,常常能提得起,一切时一切处常常能提得起,功夫就得力。这个得力不是偶然来的,决定是得自于长时熏修,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才能得到。我们不是一门,是多门,多门是散乱的,我们的意志、我们的心力不能集中,这是很大的伤害,这是蔽塞。一门容易通,一通一切都通,不通全都蔽塞了。理搞清楚了,方法有了,佛在经典上给我们提出很多方法,有了,依照这些方法来对治,我们才有方法克制烦恼,这方法有力量,有能力克制烦恼,有能力把这蔽塞打通,在这一生当中才能成就菩提道。

  诸多的方法、法门,我们接触到,了解、明白了,我们要用哪个方法,智慧的选择。我们没有智慧,不知道怎么选择,释迦牟尼佛代我们选择了,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想想可不可以接受?佛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现在生在末法时期,佛说在末法时期修净土容易成就,可不可以考虑?很难。如果接触净土就能相信、就能理解,大善根,上上根人。上中下都不行,那怎么办?必须得浪费一些时间,浪费个十年、二十年,你在各个宗派法门里面去观察,然后再确定一门。我初出家的时候,我学佛七年出家,学佛大概十年前后的样子,因为我常常在外面讲经。听众里有些老居士,学佛三、四十年的,都学得很不错,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他都接触、他都学过,而且那些老师都是很著名的大德。年岁大了,最后他觉悟了,无论学哪一门都不得受用,八十多岁的时候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告诉我每天念三万声佛号,他是经行,退休了住在乡下,乡下早晨起来到外面去散步,散步大概要三个小时。清早起来也是运动,一步一声佛号,走三万步,念三万声佛号,这就他的功课,来告诉我。我赞叹他,我说:你完全对了,你真的把门路找到了。老年人养生之道散步是最好的,慢慢走,不要走得太快,一步一声佛号,又能摄心,这肯定往生。

  年岁大了再不能工作,得要办来生的事,这一生已经了了,来生怎么办?不念佛那就得搞轮回。想想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还是有恶?是功还是有过?好好反省一下,纵然不堕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的人,肯定在三恶道住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肯定的。想到三恶道的苦、三恶道的可怕,我们就不能不念佛,不能不往生极乐世界。现在确实摆在面前两条路,一个是无间地狱,一个是极乐世界。我们一生没杀人,有没有杀害动物?想想,太多!你能数得清吗?愈想就愈可怕。我父亲在世晚年遇到中日战争,他从军做个军人,在军队里面管武器,军械官管武器,所以枪枝子弹就太容易拿到,拿来干什么?打猎,每天打猎。早晨清早天没亮就起来,把我们叫起来跟着一起去打猎,天天杀生,他人是个好人,很善良,就是杀生。走的时候跟《地藏经》上讲的完全一样,我读了《地藏经》,想想老人家走的时候状况,我都寒毛直竖,才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看到的是什么?花报。果报是在哪里?果报在地狱,将来到畜生道得还命。生前不知道佛法,不知道因果,那一幕我学佛之后,父亲表演给我看的,我对《地藏经》里面所说的一丝毫不怀疑,句句都是真实话。所以老师教我不要去做官,我跟佛有缘分,出家讲经教学学释迦牟尼佛。我听话,章嘉大师教我的,我一生就走这路子。

  虽然这条路很难走,三宝加持,遇到一个听众,就是韩馆长他们夫妻两个帮了我三十年,也就是帮助我讲经教学三十年,才有现前的成就。如果没有那三十年的帮助,这个路就走不通,不还俗,那一定就是赶经忏去了,搞经忏佛事去了。所以护法太重要了。三个老师是教学,方向、途径我明白了,没有护法这条路走不通;有这么两个好护法,这条路我走通了,他们的功德圆满。往生今年十四年,每一年她老人家的忌辰,三月五号这一天我们都是有追悼纪念,到澳洲来我们也是每年做。有人告诉我,看到韩馆长来应供,身边还有很多出家的比丘尼跟她一起。我知道她在天道,这几年应该可以往生了。韩馆长往生,在台北华藏图书馆,我们有一套那个时候是录像带,应该把它找出来转成光盘,每年在忌辰,把这个放一遍大家看看。佛门里面有这样护法的人,正法可以久住,这个护法太难太难了。菩提道上许许多多的障碍,他们都能替我化解,嫉妒障碍这最严重的。

  一直到现在,中国大陆我都不能回去,障缘多大!在国内我两位护法,真正是知心知交,赵朴初老居士、茗山老和尚,这两个人往生了,我在大陆上没人护持了。正法能不能久住,关键在护持,有护法的人,正法可以久住;没有护法的人,佛法就会衰灭。所以释迦牟尼佛把护法的工作,嘱咐给国王大臣。中国历代帝王护持,佛法在中国那么样的兴旺有道理;没有人护持,佛法就断掉了。我们念念不忘韩馆长,在我心中跟我三个老师分量是平等的,没有老师,不认识佛法,不知道这条路;没有韩馆长,这条路走不通,我这一生成就就这四个人。

  末后这一句,我们念一下好了,「由上破法遍中,修之后未悟,复恐于通起塞」,这是一定有的现象,「于塞无通,所以立此通塞一门,捡彼破法遍」,这个捡就是检验,来检验前面讲的破法遍,「令于塞得通,于通无塞,故名识通塞也。」所以这个不能不认识清楚,真认识清楚了,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困苦、艰难是决定不能避免,现在众生福薄,不能跟古人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三十七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三十九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