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七十三

  日期:2011/7/19 11:22:45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七三集)  2011/4/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7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四十六面,倒数第二行,从「《小本》云」看起:

  「《小本》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重要的条件,不可以少,就是不能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这三桩事情。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因缘?我们必须要知道。因缘,得人身,闻佛法,还要闻大乘,大乘里面闻净土,你看这个缘就有这么多。净土里面我们今天能够闻到这部《无量寿经》会集本是无比的稀有,为什么?会集本是在民国初年才编集成功的。民国初年,民国二十年之前没有这个书,那个时候要学《无量寿经》只有从五种原译本,两种会集本,宋朝王龙舒的本子,清朝魏默深的本子。这是第三次会集,会集得非常完备,如同梅光曦老居士序文当中所说,确实是稀有难逢的缘分。问题在善根福德,我们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

  善根是什么?听到这个法门能信、能解,这属于善根。福德是我们能愿,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真行,行就是念佛,就像《无量寿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行。这些条件具足,「得生彼国」,这个条件里缺一个都不能够往生。那我们就晓得,人生在世,这些条件统统具足不容易!现在世界人口将近七十亿,诸位想想,七十亿人当中有多少人闻到佛法?闻到佛法当中有多少人能知道大乘?你一阶一阶去淘汰,淘汰到最后没几个人,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的稀有难逢,真正具足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净宗学会全世界大概有二百多,我想还不到三百个,有些会很小,人数只有几十个人,散布在欧美这些地区,在中国也不多,东南亚大概比较多一点。真正信仰净宗的人很有限,所以往生的人并不多。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珍惜的。就像开经偈上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所讲的「无量劫来稀有难逢之一日」,我们遇到了,这多么可贵。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蕅益大师批注的。菩提正道,实际上就是指持名念佛求生净土,菩提是觉悟。在末法时期,只有这一门决定成就,其它法门很多,烦恼断不掉你就不能成就。这个法门可以不断烦恼,把烦恼伏住就能成功、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那就是菩提正道。这都是我们要搞清楚、搞明白。「《圆中钞》疏曰:执持名号,发愿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幽溪大师说的。《要解》、《圆中钞》跟《弥陀疏钞》,这是《弥陀经》批注最殊胜的三大部,学《弥陀经》这三个批注必须要学习的,莲池的、蕅益的、幽溪大师的。幽溪指出来,「执持名号,发愿往生」,你看多简单、多扼要,说明这就是多善根。《疏钞》里面讲得更详细,莲池大师的,「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至诚恳切求生净土,「诚多善根」,诚然这是真正的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也」,就是执持名号,愿见弥陀。我加上一句,「至诚恳切求生净土」,这是多善根。「彼土众生因闻泉流说法」,泉池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如上之不可思议善根悉皆成熟」,上面讲的善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满成熟了。我们凭借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实际上来讲,到达极乐世界才成熟,真正成熟了。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念老给我们说明,「《唐译》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获得广大爱乐欢悦,而与观察相应、厌离相应」,这当中省略,乃至「涅盘相应」,这一段是唐译的原文。「相应者,即契合之义。《往生论注》曰: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经文上这两句话说,「随其所闻,与法相应」,这个法含义很深、很广,像唐译本,唐译本是《大宝积经.无量寿会》里面所说的,「得闻如是种种声已」,泉流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都能发出微妙的音声,宣扬无量的妙法。前面我们读过,这是世尊略举几种。于是我们就明白,西方极乐世界你眼所见的、耳所闻的、鼻所嗅的,我们这边是讲眼耳鼻舌身对的是色声香味触,多半引发烦恼,西方世界不是的,你所接触到的全是佛法,无量的妙法,完全生活在妙法之中。这种熏习,不知不觉自自然然的就入佛境界,此地讲的与法相应,与大乘法、与弥陀法,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极乐世界成就,极乐世界,烦恼,带着烦恼去,到那边自然烦恼就断掉。我们知道什么原因在那边把烦恼断干净,连习气都断掉。所以闻这些音声,「获得广大爱乐」,爱乐是欢喜,「欢悦」,爱乐欢悦。「而与观察相应」,你所看的微妙不思议的境界相应,「厌离相应」,这同居土,带业往生,厌离是指烦恼,带的业,乃至「涅盘相应」。烦恼习气厌离了,你不会生欢喜心,像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这个东西自自然然的你就厌离它,乃至于如来所证的大般涅盘,有这么多的功德。相应是契合的意思,《往生论注》,如函如盖,函是盒子,盒子上面有盖,像我们这个茶杯,这个杯子上面有盖,它跟它相应。这与法相应。

  「又《起信论》曰: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这一句话有批注,「唯有实证,方能契入离念境界」。离念是什么?没有念头了,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境界?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不起心、不动念,也就是说无始无明断掉,这是诸佛如来果地的境界。十法界里面没有离念,阿罗汉以上他们所证的只是离见思烦恼,他还有分别,还有无明,也就是还有妄想,那是二乘的境界,声闻、缘觉。离念是大乘的境界,是佛的境界,广义的来说,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就是如来实报庄严土的境界;严格的讲,只有妙觉,无明习气都断干净,那真叫离念,妙觉果位。「唯证相应」,你要没有证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无住,你也无法想象,为什么?言语跟想象也都放下了,有言论、有思惟那就不相应。这桩事情,法身菩萨证得,究竟果觉证得,我们这些人,说个老实话,只要肯放下也都证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示范,菩提树下他在入定,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就是放下!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大乘佛教传到中国将近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汉明帝派使节到西域,现在的新疆,迎请摩腾、竺法兰这两位印度的高僧到中国,这是佛教正式国家帝王礼请入境的。法师到中国之后,成为中国的国师,带着佛像经书,三宝具足。现在将近两千年,这两千年来在中国,无论是宗门教下,成就的人不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我们概略的估计应该三千人以上,三千尊佛在中国成就。中国这个大地就是一块宝土,这么多圣贤在这边修行证果,这是什么?福地!大的灾难降临到世间,福地不能没有灾难,但是比起其它地方肯定要少很多,这是我们要知道的。第一个是祖宗之德,第二个是三宝成就。我们现在居住在澳洲,澳洲这个地区受灾难也会少一些,为什么?它地大人少,历史很短,造业不多。灾难从哪里来的?不善业所感,这个我们要知道。中国这个国家,虽然有人造不善业,祖宗的德厚。我们曾经做过实验,在汤池小镇我们做了三年,推动《弟子规》,证明人性本善,证明人是很好教的,一教就回头。这是什么?这是底蕴深厚,在佛法这里讲,善根深厚,只是没有人提醒,提醒他就觉悟,他就回头。

  哪个地方学佛的人多,哪个地方念佛的人多,这个地方灾难就少。所以我们不必去问哪里有灾难,哪里没有灾难,不必去操这种心,这是错误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老祖宗的教诲找回来,依教奉行。老祖宗教的东西非常精要,不复杂,在中国流行我相信不止一万年,只是古时候没有文字,世世代代靠口传,不会传错。祖宗的精髓四科,科目四科,第一个是伦理,二十个字,怎么会传错?十万年也不会传错。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说能传错吗?世世代代不会传错,这是一个科目,最长的。第二个五常,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你说能传错吗?不可能!第三个四维,只有四个字,礼义廉耻。第四个科目八德,八个字,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尧舜那个时候教人民就教这几样东西,人民统统教好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守住这个标准,决定不违背,社会就安定,人人过着天伦幸福美满的生活。

  今天世界的动乱,地球的灾变,就是把这个东西丢掉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动乱灾变是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佛菩萨的伦理道德教诲,把我们传统提升了,境界扩大了,扩大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福报可不可思议!父子有亲我们只是在家庭里面,佛法这个父子有亲可大了,《菩萨戒经》上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个父子有亲就扩充到遍法界虚空界,比地球还大。佛菩萨的心量,经教里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用这个来形容,实际上比虚空沙界还要大,中国谚语所谓「量大福大」,你就晓得中国人的福报有多大。所以把祖宗的教诲找回来,把佛陀的教诲找回来,问题全都解决了。

  「又《华严论》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这两句话净土宗的大德常说,与什么相应?刚才讲过了,一念相应,经文上说「与法相应」。法指什么?《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这一念与《阿弥陀经》相应,与《无量寿经》相应,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这就是一念佛,这个佛就是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相应,我这一天相应就一天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日日相应就日日佛。这里头有密义,果然你有一天相应,你有一念相应,你跟阿弥陀佛的缘就结得好,佛就跟你有缘,极乐世界跟你有缘。临终最后那一念相应,恭喜你,你就往生极乐世界了,你到极乐世界作佛。临终那一天相应,我们见过的,早年我在美国,看到周广大往生,这个人一生没有宗教信仰,临命终时遇到善友,跟他讲极乐世界殊胜庄严,劝他往生,他听了非常欢喜,立刻接受,告诉家人,不要再给他找什么药物治疗,跟着佛友一起念佛送他往生。念三天,三日相应三日佛,他真往生了。这个里头的秘诀,就是往生的这个人,周广大,至诚恳切求生净土,万缘放下,这里头最难的是亲情,统统放下,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最好的表法。

  「今经云:随其所闻,与法相应。深显弥陀本愿功德不可思议,诸往生者善根成熟,所闻妙法悉能契会。」就是他所听到的妙法,这个妙法就是宣扬极乐世界,劝导大家放下万缘求生净土,妙法是指这个。这个妙法的成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成就。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听到、见到了,真正发心依教奉行,没有不往生的,没有不成就的。底下这两句话也是祖师大德常说的,「蹑解起行,行起解绝,忘照同时,能所不二。」这境界高!随着我们理解的我们就做,我知道多少就做多少,一定要真干。你做到了,你定慧现前、清净心现前、智慧现前。智慧现前就愈解愈深、愈解愈广,你的行也愈深愈广,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相应。能够达到忘照同时,忘是烦恼习气,照是诸法实相,也就是说断烦恼跟见菩提同时,而不是说先断烦恼后证菩提,不是的,是同时的,能断所断、能证所证是一不是二。「智与理冥」,智是能照的智慧,理是所照的自性,明心见性,理是自性,能照与所照合一了。智就是理,理就是智,理智不二,理智一如。「乃至种种所闻,悉能顿契,与法相应」。

  下面说,「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你所想听的,我想听《无量寿经》,你想听《法华经》,我们同在一处,同在一时,我们听鸟叫的声音,流水的声音,风吹宝树的声音,我听起来都在那里讲《无量寿经》,你听到的时候都在那里讲《法华经》,各个不妨碍;我什么都不想听,那什么声音都听不到。这些「复表此水圆明具德,自在无碍,妙应无穷,一一随众生意也。」你看看水、鸟、风、树,圆满光明具德,具备无量功德,或者我们说具足无量功德,自在无碍,妙应无穷。妙应是什么?能随众生的意思,随众生的心想,你想看什么就看到什么。我们从这个地球上去往生的,到极乐世界,再想看看地球是什么样子,你就看见,你在宝树里就看见;你想听听地球上人谈话的声音,你从流水当中你就可以听到声音,从风吹宝树就能听到声音,同时同处能随各个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心愿,这是妙应无穷。

  「极乐国土,水鸟树林悉演妙法,色光声香皆作佛事」,全在那里讲经说法,「耳目所对全显本心」,本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举足下足咸作佛事,故于无上菩提之心永无退转,纯是增上因缘。」极乐世界如是,其实我们这个世界也不例外,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不会用,我们没智慧。如果我们有智慧,我们就看到此界跟他方,此界是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方,他方就是极乐世界,无二无别。怎么我们看不到?我们的心太乱、太杂了,你看不到。如果你心静下来,清净心现前,清净心不生烦恼,你看不到烦恼;清净心生智慧,你看到全是智慧,你真看到了,就像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佛事》开示里所说的,「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净土里面水鸟树林悉演妙法,我们这个地方是吗?是。心里有阿弥陀佛,真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听到鸟叫,牠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你听的一点不错。功夫更深,定力更深,清净智慧,你会听到鸟在那里讲经,阿弥陀佛在说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于这个世间种种噪音,用清净心对它,都变成法音了。这是什么?这是大经上佛告诉我们的,境随心转。如果这个事情不是真的,那境不随我们心转。于是我们明白了,极乐世界人无论到什么地方去,纵然到阿鼻地狱,阿鼻地狱的境界也变成极乐世界。为什么?他心是极乐世界,他所居住的环境就是极乐世界,心境一如,心境不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这个道理不怀疑,我们肯定它,极乐世界就跟《华严经》上讲的一样,「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同居土、方便土还是用阿赖耶,没转识成智,那只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等同,等是平等,等同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是佛力加持的。那个加持不可思议,你到任何佛国土,到我们这个世界来,也像是住在极乐世界,这不是你能力转这个境界,是佛的威神加持,这个境界转了。这些道理愈学愈透彻、愈学愈清楚,也愈学愈欢喜,增长信心,增长我们求生的愿力,也帮助我们放下这个娑婆世界。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都放下,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再倒驾慈航,不仅帮助一个世界,要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迷惑,有能力的时候,有智慧的时候,有神通方便的时候,应当普度。我们再看下面经文,这一段讲往生他们殊胜之乐: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这一段是讲往生到极乐世界,体质跟阿弥陀佛一样。「右段」,这是本品第三大段,「十方往生者皆于宝池莲花化生。此为第二十四」,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第二十四愿,「莲花化生愿之成就」。极乐世界不是胎生的、不是卵生的、不是湿生的,化生的,变化化生的,所以他没有生苦。「自然化生」,他没有老苦,他没有病苦,他也没有死苦,生老病死的问题全解决了。「自然」这两个字的意思,义寂大师说,「非胎藏所生育,故自然」,这是指不是胎生。「《会疏》曰:非妄业所感,佛愿令然,故谓自然。」这个意思比前面的意思讲得好。要知道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是业感的,在六道里头轮回,前世造善业你是善人,在这一生当中你得的是善报,你得的是善果;如果前世造恶业,你就会得恶报、恶果。善果感三善道,恶果感的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三善道是天、人、阿修罗。确实如此!

  在这些年当中,我们遇到的奇怪事情很多,特别是附体的,像前年发生的,在甘肃,两千年前罗马军团,西泽大帝派的十万多人侵略中国,没成功,全军在中国覆灭,可是这些鬼魂,二千一百年还没有散,还在一起,鬼兵。他们附体把这个事情说出来,苦不堪言。遇到一位菩萨救他,这个菩萨他翻译叫利宾,很多人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化身,菩萨救济他们。菩萨问了一句话很有意思,这个话的意思含义很深,菩萨说「中国不是你们的,你们来干什么?」这句话诸位有没有听懂?如果中国是他的,他就能征服,他到中国来做皇帝。中国不是他的,你来到这个地方白白的把命送掉了,不是你的。我们中国谚语所谓「生死有命,富贵由天」,这是讲因果报应,是真的不是假的。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恶不能不断,善不可不修,人生在这个世间很短,短暂几十年为什么要造恶业?造恶业很容易,后果不堪设想,太恐怖了!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醒过来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会小心谨慎。佛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一尊佛教的,一切佛都是教导我们这些,这四句话可以说是佛教的总纲领、总原则,总的方向、目标、宗旨。别人要问我们佛教是什么?你就用这四句话去对答他,一点都不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诸佛,一切诸佛都是这样教的。前面两句非常明显,断恶修善,这是对初机,我们今天讲普世的教育,对一切人的教育,断恶修善。自净其意呢?那是转迷为悟,转凡为圣,那是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提升到跟佛同样的境界。佛是什么?佛是觉悟,觉而不迷,这是佛。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佛用六个字统统包括了,一切法的体是性,从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现象,用一个相来做代表,性相,相里面有理、有事、有因、有果,六个字就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对这个觉而不迷,这就是佛。佛是究竟圆满,觉而不迷,究竟圆满,称佛;觉而不迷,还没有圆满,则称菩萨。佛陀、菩萨不是神明、不是神仙,这个不能不知道,诸佛菩萨是人。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

  我接触佛教,方东美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伟大的哲学家」,我从这里入门的。哲学是求智慧的,本经佛讲得很清楚,真实智慧,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真实本际。本际就是自性。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真实利益就是真实的受用,人生最高的享受。所以西方世界不是妄业所感,跟我们这里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善业还算不错,能够有个小康之室。恶业就麻烦了,人不可以造恶业。人一定要守住四维八德的标准,四维八德合起来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人人都能够遵守,这个世界很美好。古时候,家庭教,从小就教,社会教、国家教,所以中华大地这一块宝土接受圣贤的教育,在历史长河之中长治久安,怎么得来的?就这十二个字。今天我们把这十二个字再提起来,这社会有救、世界有救!这十二个字你去问人,哪个人不要?个个都想要,没有人反对,就是没人教。《弟子规》是这十二个字的启蒙,接触到的,学习的,没有不欢喜的。我们从这个地方观察,顺人性者昌,这是人性,随顺人性,决定是昌隆,违背人性是灭亡。今天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昌隆,还是希望这个世界毁灭?全在我们自己手中。没有一个人不想好,现在问题是什么?没有人教。现在谁在教?电视在教、网络在教,教什么?你去看一看,教暴力色情、杀盗YIN妄,与这十二个字完全相违背了,就把人教坏了!不能不负因果责任。真正细心去想想因果,太可怕了。

  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业报身,而是什么?「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化生。「清虚,见汉吴译,《魏译》为虚无」,意思相同。「义寂曰:非饮食所长养,故虚无。非老死所殒没,故无极。」这把虚无、无极解释开了。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他的体质跟我们不一样,他是莲花化生。经文里面告诉我们,不是我们这肉体,他的身体紫磨真金色身,所以他不需要饮食,不需要这个东西。那我们晓得,他靠什么吸取营养?大概就是经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成就了金刚不坏身,宝相庄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清净平等觉的成就。所以经上形容他虚无、无极,他没有老病死的变化,所以称为无极。

  「《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无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无之身。」无极之体,神通,神通无所不至,这就是佛经上常说的六种神通。神通的作用达到究竟圆满,天眼能观遍法界虚空界,没有一个地方你没有看到,能观到极微之微,这讲最小的。也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一念他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我们决定做不到的,我们肉眼做不到,我们用这些机器,极其精妙的机器也不能够测到,只能够测到一个现象就是它的速度太快,每一念一念的时候测都测不到。这神通无所不至,六根的能力,这无极之体。色如光影,光影是什么?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妙极了,这虚无之身。这个身现大相,像虚空一样,你看到佛身就像看到虚空一样,半边天;现小相,他藏在极微之微的当中,你没办法看到他,你也无法想象。微尘里头有世界,你再想,微尘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像两面镜子对照,它的影像无尽的,重重无尽。

  「又《会疏》曰:有而若无」,它有,但是又像无,「纵任无碍,故名虚无之身。」它这个身可大可小,可隐可现,隐是什么?你看不到,现的时候你看到,它可以隐可以现、可以大可以小。而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自己,他自己没有念头,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那他就是菩萨,他不是佛。真正起心动念,堕到十法界去,就不在一真法界。如果有分别执着,他就到六道去了,那是凡夫,那不是佛。所以一定要晓得,极乐世界的人,我们现在知道,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真正证得究竟圆满。同居土的菩萨,下下品往生的,在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出六道轮回,《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从初信到六信没有出六道,七信到十信超越六道,没有出十法界,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大大的不一样。西方世界从名义上来说,方便土、同居土就是四圣法界跟六道,同居是六道,方便是四圣法界,都是凡夫,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得弥陀本愿威神加持,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完全相同,极乐世界的殊胜就殊胜在此地。因为十方诸佛剎土里头没有,只有极乐世界一家,你到极乐世界完全证得。所以这里讲纵任无碍,《华严经》上他证得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故名虚无之身。「一得受生,无有终期,故名无极之体。」往生的时候你就得到,得到之后没有变化,没有终期,就是没有终了,也就是跟你说有生无灭,有生无死,极乐世界真的是长寿天,不是假的,所以称为无极之体。

  「憬兴云: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如其次第。」这个意思说,「无障故曰虚无,希有故称无极。诸家之释,可合参。」古大德,这些祖师大德,他们所解释的都可以看看,说得不一样,意思大致都相同,我们会对这个境界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最后一句,唯证方知,你生到极乐世界完全明了了。这个地方要讲清楚难,你要真的听明白也难,只能够说一个彷佛,从彷佛当中你能够相信了、真信了,真发愿求生,这目的就达到。事实真相一定要等你往生你就知道,怎么介绍也是听说的。后面这一段「享受极乐」,请看经文:

  【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

  这是离苦了。

  【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你看这一小段经文,离苦得乐。这个念老的批注,「右文」,刚才念的这段文,「为第一」,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愿,与二十八国无不善愿」,这两愿的成就,第一愿国无恶道是离苦,二十八愿国无不善是享乐。极乐怎么个乐法?为什么称为极乐?这个地方都给我们显示出来了。「小本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在极乐世界,从来没有听说饿鬼、地狱、畜生、修罗、罗剎,这些名词永远听不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恶道是讲果,果必有因,换句话说,在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不善的因,你也听不到。什么叫不孝不敬、不仁不义、杀盗YIN妄、贪瞋痴慢,统统听不到,没有,没有这些事,哪里有这些名?极乐世界找不到不善的因,所以极乐世界没有不善的果,他方世界有,有染有净、有善有恶,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它这个净土这个净不是染净的净,染净都没有了这叫净。有净、有染,染净是相对的,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四圣跟六道它是相对的,六道是染,四圣是净。

  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为什么净?我执破了,法执没破。前面我们读过人空法空,四圣法界的人空他得到了,四圣法界绝对不会以为身是我,但是他执着法有,那人是什么?五蕴和合而现的这个假相,他认为五蕴有。五蕴是我们这个身的本质,这个身是什么?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个细胞都具足色受想行识。细胞还太大了,我们在前面读过,一尘一毛,它的微点,一毛,我们汗毛尖端,正报最小的,一尘是依报里面最小的,佛法讲的微尘,极微之微,也许就是现在科学家发现的小光子。这个小光子有多大?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不是一百万,一百亿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亿个这个小光点组成一个电子,电子肉眼看不到。那么小的小光子也是具足五蕴,色受想行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我们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观世音菩萨很厉害,「照见五蕴皆空」,知道这个小光子是怎么回事情,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这种小光子你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错了,说它没有也错了。为什么?你不了解它的事实真相,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说它有,对的,你说它没有也对的,真正明白了,怎么说都对;没有搞清楚,怎么说都是错的。这是佛经里面所讲的科学,真的到尖端科学了。

  下面看,「又曰: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这是《弥陀经》上说的。极乐世界的众生,就是众菩萨,特别指的是凡圣同居土,没有苦,没有三恶道,极乐世界没有罗剎、没有修罗、没有毒蛇猛兽,毒蛇猛兽是畜生道,没有,没有饿鬼也没有地狱。同居土里面只有人天两道,而且人天两道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四十八愿第二十愿说「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别教七地以上,圆教就是七住以上,阿惟越致菩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得到阿惟越致菩萨那样的受用,也就是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萨平等,这是十方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只有西方极乐世界独有。

  而且证得这样的位次,非常艰难,我们自己冷静细心去想想就明白了。理论上讲很容易,我们六根对六境,眼对色,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六根所对的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是法身菩萨了。说起来很容易,你做起来试试看,你能不能真的放下,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放下执着,行吗?行就证入,就相应,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了,你跟阿罗汉相应,你就证得阿罗汉,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成正觉;再把分别放下,你就是菩萨,你是正等正觉;再把起心动念放下,你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成佛。凡夫成佛一念之间,这一念能放下吗?放不下,继续搞轮回,放不下,继续造业,只要你有分别执着你就在造业,一切时、一切处统统在造业,这个事情可真麻烦!

  弥陀有方便,教我们不要造别的业,造什么业?造净业。什么叫净业?念阿弥陀佛叫净业。这个方法好,你不能不造业,你不能不想、不能不说、不能不干事,佛就教我们,念头里念念是阿弥陀佛,意业造净业;口里面声声是阿弥陀佛,口业;身业,教我们在适当的场合当中拜佛礼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我们对佛那分恭敬,礼佛是尊敬,尊敬一切众生。更进一步的,把一切众生都看成阿弥陀佛,帮助你,做助缘,你就很容易成就净业,成就净业就是成就往生。阿弥陀佛在哪里?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树木花草也是阿弥陀佛,山河大地也是阿弥陀佛,你跟生在极乐世界没两样。这个方法确实是妙,妙不可言,这个方法真的能帮助我们转境界,转娑婆为极乐,化灾难为吉祥,妙绝了。一定要相信,境随心转,如果心随境转,那就苦不堪言。世间人为什么怕灾难?心随境转,听到灾难心就惶惶不安,他错了。佛菩萨不怕,不在乎,为什么?佛菩萨心转境,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国土安,心善则国土善,万法唯心,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世尊一生最重要的开示,我们要记住,我们抓住这几条,问题全解决了。

  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我们只抓到十二个字,等于说全部都抓到了,这十二个字就是四维八德,五伦五常也在其中,十二个字全抓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向这上面归,在佛法上统统跟它相应,我们这一天的生活十二个字,我们这一年的生活不离十二个字,我们一生的生活都不离这十二个字,你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圣人,大圣大贤。我们为什么不走这个路子?佛法里面十善、四无量心,抓住这个就行了,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前面学过。不杀生,不欠人命债,杀生不但要欠命债,还要堕地狱;不偷盗,不欠人财,不必还债;不邪行,身三善。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妄语是欺骗别人;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作弄别人;不恶口,说话不粗鲁;不贪、不瞋、不痴,十善。十善、四无量心,有这个基础,修菩萨的十波罗蜜、六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就圆满了。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没有不往生的。真正能离一切相修一切法,往生极乐世界直接生实报庄严土,无比的殊胜。所以到极乐世界但受诸乐,极乐是从这来的。

  「又《论注》曰」,《往生论注》,昙鸾法师的,「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这跟那个无间地狱正好相反,无间地狱是什么?永离身心乐,受苦常无间,无间地狱,完全相反。「故经云: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是把极乐世界居民他们生活的享受为我们介绍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七十二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七十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