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四十三

  日期:2011/10/8 11:22:52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四三集)  2011/8/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4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九十七面,第七行经文看起: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右」,就是前面念的这段经文,「以经法渐灭,烧痛转剧,故复诫令舍恶修善,奉持经法」。佛灭后这些状况,其实佛都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的。看到经文,想到世尊当年在世慈悲到极处,反复的叮咛、告诫,一定要懂得舍恶修善。佛是这么样教人,我们看看几乎所有各个族群的圣贤,各个宗教的教主、创始人,都是一样的慈悲,一样的口气,叮咛、嘱咐我们后人。在过去二百年前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能够接受,也能够依教奉行,所以社会还算是安定、和谐,居住的环境确实是像前面经文所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是往后的人对于圣教逐渐疏忽,信心衰了,不是没有,里面确确实实有了怀疑,尤其是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把近代科学的文化带到中国来,科学的精神最重要的是怀疑,于是我们对传统文化开始怀疑,对祖宗开始怀疑,对儒释道怀疑,但是那个时候还有人学,所谓是守旧的这一派。但是再往下传,守旧这一派传人少了,愈来愈少,趋向于科技的是愈来愈多,一直到今天,守旧的人几乎没有了,有也无能为力。就像佛在此地所说的,「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这就说现在,我们今天社会状况,佛统统都说出来了。可是灾难的频繁,社会的动乱,和人活在世间没有安全感,更谈不到幸福。所以从每一天我们看到自杀,就能体会到他为什么要自杀。奇怪的是自杀的年龄到小学生,十几岁未成年人,他为什么要自杀?这些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经文里面看,佛在这里教我们「转相教诫」,这句话是救苦救难的唯一方法,圣贤的东西得要教。如果这个世间有十几个二十个人教,我相信人民是会回头的。现在可以用这些工具,卫星电视、因特网。现在的印刷术进步,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书籍可以大量的印刷流通。但是一定要有人去做,一定要有人去教,这问题才能解决。教的人心要像佛心,佛是什么心?真诚的爱心。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甚于父母念子』。「《会疏》曰:父母限一世」,父母对子女的情爱是一世的,一世过去就没有了,再也找不到了,但是「佛于无量劫」,佛对众生爱护,无论众生在哪一道,佛没有不照顾的,佛照顾我们是生生世世,只要我们能接受,我们不排斥,这个缘决定会遇到,佛菩萨为我们安排。「父母不平等,佛常平等」,佛对于一切众生平等爱护,因为佛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父母有分别、有执着。「父母恶不孝,佛愍恶逆」,这不一样。子女不孝,为什么不孝?报怨来的、讨债来的,那肯定不孝,父母厌恶这些儿女,可是佛不然,众生做五逆十恶,佛菩萨不会怪他。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佛没有分别执着,佛知道这些造恶的人是什么原因,他晓得。我们前面读过,没人教,佛真是非常怜悯这些造恶的众生,说出他们,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就是没人讲。

  所以教育,教育的根是在家庭。中国五千年来社会可以说长治久安,动乱的时间都不长。春秋战国是因为没有统一,那个时候是诸侯国。秦始皇统一之后,十五年亡国。为什么会亡国?他用的方法错误,用法律、用武力,武力可以夺取政权,不能治国。十五年亡国,汉取而代之。汉武帝就聪明了,就想到治国要用什么方法,他知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他懂。教什么?那个时候诸子百家,学说多而且杂,每一家都很有道理,都很有见地,用哪一家来做为国民教育,这是当时大家讨论的事情。武帝最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孔孟学说。孔孟在当时跟诸子百家地位是平等的,没有超越,汉武帝这个决定,把孔孟的地位提升了,变成诸子百家之首。这是孔子跟孟子作梦也没想到的,在世的时候不得志,没想到后世采取他们的学说、他们的主张,做为治国最高指导原则。这个决定影响中国两千年,可以说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两千年改朝换代很多次,可是这个政策一直传下来都没有改变。只是到民国不要它了,这个疏忽带来这一百多年的灾难。

  所以现在有不少人又想起古圣先贤的东西,古圣先贤这个火还没有熄掉。在佛门里面,晚近印光大师极力提倡,这就是说佛门有一些守旧的把这个薪火传下来了。李老师非常守旧,一生全心全力在这上下功夫,念念想找传人,一生没有遇到,我们这几个人跟老师比相差太远了。年轻的时候没有学习的环境,所以学习的时间不长,自己要顾到生活,没有人指导,学习非常困难。所以佛法里面常讲,心安而后道隆。在这段期间当中心安不下来,这是战乱的最后,国家没有统一。一直到今天,几个人能够把心安下来好好的去做学问?每天看到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信息,都会叫人忧心忡忡,大环境让我们不能够心安。小环境,在家人要为事业,要照顾家庭生活,劳碌奔波,出家人没有道场,也是非常辛苦。想到过去古时候他们修行,住在一个山上,几十年不下山,我们多羡慕,他们有福报。这个道场里头真有道,道场里头培养人才。佛跟道都有寺院、有道场,儒家有书院,都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民国没有了,民国一直在动乱。这是把我们这一代衰的外在的原因说出来了。内在的,我们的根性不如古人,差很远,儒释道的承传都比不上上一代。

  民国初年不是没有人,是有人,但是军阀割据,社会动乱。欧阳竟无办支那内学院也只办了二、三年,战乱,你不得不停办。应慈法师办华严大学,一年多就停了。太虚大师的闽南佛学院在厦门,中日抗战的时候他们搬到四川去了。这多困难!师资不如过去,学生也不如过去,我们想到这是衰。真正有使命感的人,真正有发心的人,不怕苦的人,太少了。佛提出两个条件,就是承传佛法的人,第一个以戒为师,第二个以苦为师。不能持戒,不能吃苦,这个重担你担不起来,要能持戒,要能吃苦。现在我们这么多年下来,要能忍辱,什么都要忍,你不能忍就不能成就。你真正学好,现在人不赞叹你,还得毁谤你,你还继续干吗?真正做个几十年,成绩做出来了,人家才会觉得你还不错。肯不肯帮助你?难,不容易。所以这是一份非常艰苦的古文化事业,所以年轻人不愿意学,太苦、太难,没人帮助你。

  我们再往下看,「父母养色身,佛于内心」,佛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故云甚于」,这就是佛对我们的恩德超过父母,你一定要认识,你不认识就不知恩,不知恩,报恩的念头生不起来。「意谓佛以平等大慈,于无量劫养我慧命,远非父母所能及,故云甚于父母也。」这是真的,我们今天学佛不是这一生的缘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习,决定不可能在一生一世遇到佛法成就的,不可能的。所以每一个同学都不是偶然的,过去生中总有很多世学佛,你遇到这个法门你才会相信,你才会接受,你肯修,动个念头想发心求生极乐世界,这不是小事情,这不是偶然的事情。所以佛的恩德确确实实甚于父母。

  『此世』是指我们现在五浊恶世,我们当前这个世界,活在这个世间是非常辛苦。我们有烦恼,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烦恼?佛都看清楚了,都把现实环境给我们说出来了。生在这个时代不好,这是劫浊,战乱的世界。科学,细心去思惟,科学这个时代也是浊世,现在非常明显,为什么?带来的染污,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现在物质环境的染污,浊恶!修行很困难。『以善攻恶』,我们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见解,不善的言行,经上所讲的贪瞋痴慢疑,传统文化所讲的怨恨恼怒烦,道家也是这样说法的,儒也是这个说法,我们统统具足。现在更加上科学技术带来的灾难,这是佛在经上讲的「饮苦食毒」。这就是说科技文明带给地球的染污,生态平衡失掉,自然的环境没有了,自然是最美好的,自然被破坏了。特别是农耕,过去农耕是人工来耕种,那是自然的,现在用机械化,用化肥、用农药,这不是自然。现在我们吃的东西,实实在在说,我们自己种的跟五十年前味道已经不一样了。这什么原因?土壤坏了,土壤含着有毒素在里头。蔬菜水果味道跟从前不一样,样子看起来差不多,或者比过去更好看、更大,但吃起来不是味道,养分就更不必说了。

  这下面说,「佛说善法,降化众生之恶,以消五痛,以灭五烧。恶即指五恶」,五恶是杀盗淫妄酒。能降化众生之恶,真正接受佛陀的教诲,你不敢杀生,你不敢偷盗。为什么?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对你决定没有好处,你在造恶,你的果报是五痛,痛是痛苦,那是现世,花报,将来的果报一定在三途。为什么?人是善道,六道里的善道,人天是善道,善与善相应,你才能够保住人身。这个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全疏忽了,不知道事实真相。我们这一生得人身,过去生中修的五善。五善是什么?五戒、十善。经上讲得很清楚,上品五戒十善生天,欲界天,中品五戒十善人道,得人身,下品五戒十善是修罗道。修罗道不好,修罗虽然有福报,他一生会造很多罪业,修罗死了之后几乎都到地狱,会把你转到地狱去,所以那不是个好地方。真正是善道就是两道,人、天。我们认真在这一生当中守定了,决定不犯五戒,决定遵守十善,来生不失人身,来生再到人间会比这一生更幸福,这是肯定的,因为这一生学佛、修善,在修学的道路上慢慢向上提升,不会堕落。所以佛的教诲能帮助我们化解五恶,把里面贪瞋痴慢疑化解,不能完全消灭,贪瞋痴慢疑有,但是不会很过分。如果贪瞋痴慢疑断了,那你肯定是到天道去了,你不会在人道。

  天人的福报大,我们讲四王天,四王天的福报我们都不敢想象。佛告诉我们,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人间活一百岁,在四王天里面是两天。四王天的寿命五百岁,是他那个地方的五百岁,不是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的五百岁只有他那个地方的十天,它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它的十天不是我们人间五百年吗?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他们的寿命一千岁,你单单从这里想,你就知道福报多大。所以世间人都希望生天。上品的五戒十善就生天,最高能生到忉利天。过去曾经有人告诉我,孔子在忉利天,老子比他高,老子可能在四禅天。如果照老子自己所向往的,他不想要这个身体,他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如果不要这个身体的话,他就到无色界天去了,色界天有身体,无色界天就没有身体了。那是要相当的定功,我们相信他有,道家坐禅,喜欢清净无为,所以他就会超过欲界。

  能够消五痛、灭五烧,这是当然之事,佛确实能帮助我们这个,这些都是小事。佛教导我们行五善、去五恶,前一品讲得很多。十恶、五恶决定要断,决定不干。最难的是口业,妄语。很多从事于商业的这些同修,我遇到很多,做生意不妄语不行,不妄语不赚钱,这个没有办法戒掉的,问我怎么办?其实人不知道,你能不能赚钱是命,你命里有的,它统统会来,你命里没有的,你用什么方法它也不来。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不会再妄语、不会再骗人,你就会说老实话了。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你有一定的好处,你的命里财富会增长,不会损失掉,你为什么不干?如果说是妄语、两舌,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赚来的钱,你命里的财已经打折扣,这是许多人都不懂得的道理。

  我最近看的日本稻盛和夫那一片光盘,感触很深,他懂得,一生真诚,绝不欺骗一个人,而且怎么样?不义之财他决定不取,像社会上所谓投机的买卖,他不做,他说这是什么?不劳而获。他一定说我自己付出的辛苦,我赚来的心安理得。所以一生经商没有一年是亏损的,他年年都赚钱。很多这些企业家感到非常奇怪,人家做生意有赚有赔,为什么他只赚不赔?他讲了一句话很有道理,凭良心做事情,不能没有良心。良心是什么?五戒十善是良心,决定不欺骗人。他们公司出产的东西货真价实,不贪财,成本低一点,便利顾客,好的产品大家都能够用到,所以他标价不高,合情合理。中国古人常讲,买卖能有三分利益就不错了,不多赚,一生平平安安,真的过着幸福圆满的生活。把员工的福利摆在第一位,所以他的员工都是在他公司做一辈子的,甚至于他的儿子还加入公司,他不会离开。遇到困难,公司订单突然少了,什么金融风暴来了,他们的公司不裁员,一个都不裁,连做零工的都不裁,所以工人在他公司得到保障。订单少工作就少了,他们转一个方法,去做研究工作,去上课,做研究工作,改善他们的产品,提升他们的产品,不至于员工没有事情做,他想出方法,叫你去上课、去学习,所以经营永远不败。我们如果听佛的话,哪有不吉祥的道理?哪有不幸福的道理?你不信那就没有法子。你相信,你去做,命里面有的是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懂得修,你命里面就更增加,不断在增长,后福无穷。人决定不能做坏事,决定不可以欺骗人,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这是真理。

  「行五善,去五恶,背尘合觉」。尘是什么?尘是染污、是迷惑,代表这个意思,我们得远离它,我们要跟觉去合作,觉是什么?智能,这样一来就把你大幅度提升,「拔除有情生死之苦本」,这是世间法做不到的,有情生死之苦本就是六道。「复得无为之常乐」,这只有佛法,特别是大乘,能带给我们,能帮助我们,这就是要真修、要真干。『吾般泥洹,经道渐灭』。般泥洹,此地的意思,释迦牟尼佛离开我们人世间,入灭,圆寂,在经上习惯要加一个无余涅盘,这就是入灭。如果是有余依涅盘,他人在世间,他证得大涅盘,成佛了。有余什么?有这个身体在,身体没有离开这个世间叫有余。灭是什么?灭是灭烦恼、灭生死,烦恼、生死都灭了,也就是说他证得不生不灭,身体还在世间。所以涅盘是活着证得的,不是说死了就叫涅盘。以前李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死了叫涅盘,每个人最后都入般涅盘,那有什么稀奇?涅盘是活着证得的,圆寂是活着证得的。圆是圆满,寂是清净寂灭,也就是说,你确实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叫寂灭。灭,灭什么?灭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灭了。这统统灭了,你就成佛。如果三种只灭一种,不执着了,执着是见思烦恼,于一切法都不执着,这证阿罗汉;一切法不分别,那是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是佛。都叫入灭,都叫圆寂,都叫般涅盘,这个意思我们要搞清楚。涅盘不是说死,涅盘是说他已经,最高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才圆满。烦恼统统没有了,生死没有了,就叫寂,智慧德能圆满,烦恼、生死没有了,这叫圆寂,它是这个意思。

  此地佛说他般涅盘,这是说他无余涅盘,他身体不要了,离开这个世间了。为什么?佛到这个世间来他不是业报。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是业报,不来也得来,你造的这个业,你得受这个报,报完不走也得走。所以这个身叫业报身,寿命是有一定的。但是长短自己可以操纵,佛法讲宿命,但是不是定论,你要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寿命会延长。我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遇到那个算命的孔先生,那是非常高明,他确实把他的流年算得一点都不差。十五岁,这个老人给他算命,二十年当中没有一年是有一点点差错。二十年,了凡先生三十五岁了,三十五岁这一年遇到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房里面坐了三天三夜,这是参禅,坐三天三夜,了凡先生没有起一个妄念。云谷禅师很佩服他,问他,你修的是什么法门,功夫不错,三天三夜没有一个妄想,一般普通人做不到。了凡先生说实话,我没有功夫,我只是因为命被孔先生算定,二十年来一丝毫差错都没有,他非常相信。所以他说我什么都不想了,想了也没用,命被人算定了。

  每个人都是有一定的命运,但是现在算命的人困难,遇到好的高明人也算不出来。为什么?你每天都有加减乘除,你动一个恶念,马上降下,就减了,动一个善念,它就升了,每一天有升有降。小善就小升,加个一、二分,小恶减个一、二分,差不多,如果是大善,那就是乘,大恶就是除,所以加减乘除。现在人那个念头起伏太大,大概善的比较少,恶的就特别多。所以现在人福报是很大,由于念头不正,大幅度的亏折,譬如财富,命里面可能有百亿的财富,但是他不用正当手段,还是用欺骗别人,不正当手段去经营,他亏了。他这一生赚到六十个亿,赚到八十个亿,觉得很不错了,其实六十个亿亏了四十个亿,八十个亿也亏了二十个亿,这一点都不错。你问了凡先生,他知道。所以云谷禅师教他改造命运,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每一天反省,检点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他照做,立刻就改变了。人只要心一念,感应就现前。第二年参加考试,孔先生算他是第三名,他考取第一名,头一次不准确了,以后完全改了。命里没有功名,就是说没有举人的命、没有进士的命,他全都考取了,考中了,这命里没有的。命里没有儿子,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一年。他自己说他没有求长寿,求功名他是发心求的,求考取举人、考取进士,这个他有求,求儿子,他有求,没有求长寿。所以你就晓得,造恶是减,修善是加分,你懂得这个道理,你修大善那就乘,不知道要加多少倍。

  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经上也有说,佛的正法也是一千年,为什么变成五百年?女众出家,正法就减少五百年,是这个原因。这是什么?女众情执重,烦恼不容易断。「一切皆过,名为经道灭尽」。现在依中国传统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也就是说正法就算一千年,也过了,像法一千年也过了,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开头的三十八年,第二个一千年。法运愈往下愈衰,但是末法时期它有起伏不定,现在是衰,将来还有起来的时候,有兴衰,不定。都在人!有人教学,佛法就兴,没有人教,佛法就衰。教人一定要自己修成,自己不修拿什么去教人?所以真正荷担如来家业,如来的家业就是弘法利生、就是教学。

  释迦牟尼佛的身分,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出来,他是职业老师,他是个教师,教了一辈子,是非常优秀、负责任的教师,从来没有缺过课的,这种老师到哪里去找?又不收学费,义务教学,教得那么认真,教得那么仔细,有教无类,用现在的话说,他从事的是多元社会教育。他的学生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经典里面我们看到的,皈依释迦牟尼佛,做佛的弟子,有很多不同宗教的传教师、宗教的信徒。《地藏经》上诸位看到婆罗门女,那就是婆罗门教的。佛不会改变他宗教信仰,因为佛教不是宗教,没有改变的必要。佛教是教育,就像学校一样,学校招生,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来学习,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很多不同宗教的传教师跟信徒都来跟佛学习。

  所以说末法最后经道才灭尽,这个地方有《法灭尽经》,《大藏经》里有这部经,释迦牟尼佛说将来佛法灭尽,这里面提到,「《首楞严经》先灭,余经渐亦泯灭」。为什么《首楞严经》先灭?我跟李炳南老师主修的就是《首楞严经》。我到香港,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是讲《首楞严经》。这部经在大乘教里很出名,古大德有所谓「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你就晓得《楞严经》开智慧的。《楞严经》里面有一篇讲四种清净明诲,杀盗淫妄,讲这四种果报,讲得非常清楚。那一章我讲经的时候称它作照妖镜,你要是了解,这些妖魔鬼怪逃不出你的掌握,所以这个东西要先灭。灭了之后什么?你就看不出妖魔鬼怪了,你会把妖魔鬼怪当好人,把妖魔鬼怪当作佛菩萨,你就晓得妖魔鬼怪想尽方法要把这部经灭掉。那个经很有味道,真的开智慧。佛跟大众来讨论,就像开会讨论一样,完全是智慧的对话,里面有很多与现代的哲学、科学有关系。

  佛经灭掉,这个时候『人民谄伪』,「谄」是谄曲,「伪」是虚伪。「人心淫邪狡诈」,『复为众恶』,又不做好事。「于是烧痛更炽」,痛是现前生活的痛苦,像火烧得猛烈一样,更炽,死后都是堕地狱,叫无间地狱,故云『久后转剧』,愈往后去众生根性愈薄,造业愈重,堕落的是愈苦。念老在此地说,「从正法像法而转末法,痛烧之惨愈演愈烈。故诲弥勒及一切会众,应转相教诫」。这个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本经前半部当机是阿难尊者,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佛,嘱咐他,我们就晓得,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教化众生决定会弘扬这部经。而这部经,我们逐渐逐渐已经体会到,末法九千年众生难度,只有靠这部经。为什么?断烦恼真难,这个法门主张带业往生,烦恼可以不要断,控制住就行了。烦恼控制住容易,断不容易。

  我们今天学佛,烦恼不能断,烦恼一定要降温,要淡化,我们求生净土就有把握,就容易。临终的时候烦恼可以不起来,这句佛号要把它念好,无论在什么状况,一切时、一切处,不管外面境界怎么样,这句佛号能够很容易提起来,不会忘掉。特别是灾变,一个灾变一吓到的时候,佛号忘掉,这个非常非常危险。无论什么样惊险的事情,都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灾难的片子能有时间多看看有好处,为什么?多看看就习惯了,灾难来的时候,不就这么回事情吗?我早就看过了。你就能够锻炼什么?灾难的时候心地很正常,不惊不怖,不会被它吓倒。我相信这种片子的出现是天意,叫我们预先看到,你有心理上的准备,不会被它吓倒。实在讲,大灾难死那么多人,我相信一半以上,甚至于到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都是被吓死的。那个吓死很可怜,念佛的人被吓死,不能到极乐世界去了,又搞六道轮回,不知道跑到哪一道去了,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世尊重重教诲,让弥勒菩萨跟与会的大众,与会大众包括我们,我们读到这个经,参加这个法会,要怎样?转相教诫,我们学了,要告诉别人。亲戚朋友、同参道友,能够相信的,能够理解的,能够接受的,要常常劝勉,大家在一块互相勉励。能有一个小道场,印光大师说得很好,人数不要多,二十个人,在一起念佛,在一起学教。真正对这个法门不怀疑了,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求生净土,经也可以不必听、也可以不必念了,一句弥陀念到底就行了。如果还有怀疑,那你一定要学经教,要听讲、要读经。为什么?帮助你断疑生信,经教目的在此地。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专心念佛!最重要的就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真难信,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于佛经法,信受奉行,不可违犯。」到最后就是一句佛号。我们看这一品末后一段: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这是弥勒菩萨的话。「弥勒大士深领佛诲」,深深的体会到佛陀的教诲,「故合掌敬谢,赞叹如来」。他说,『世人恶苦』,恶是造因,苦是结果,造恶当然要受苦,「如是甚深」,不是小恶,不是小苦,造的是大恶,果报在地狱、在饿鬼,所以如是甚深。「佛慈无量」,佛的慈悲无量无边,「于如是至恶之人,咸以平等大慈」,『悉度脱之』。佛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有分别、有执着,心量窄小,在菩提道上步步难行。心量拓开,菩提道上障碍就没有了,一帆风顺。「弥勒大士乃本经菩萨众之当机」,阿难是声闻众的当机。「故能深明本经秘奥」,说了这么一句话。「悉度脱之」,括号里说「意即悉皆度脱也」,能把所有的众生都度脱,意思在此地,这是这部经的秘密,这部经的奥旨。是真的吗?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末法这九千年真的是全靠这部经。

  「经中决证极果品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这是生到极乐世界,已经生的,「若当生」,当生是还没有去的,他会去,「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悉住于正定之聚,这句话重要,心定了。定在哪里?定在净土,定在阿弥陀佛,要定在这句佛号上,你决定成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当然证得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菩提,成佛了,究竟成佛,《华严经》上讲的妙觉如来。「是表现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之人,将来当生西方,且于当前已住正定之聚」。这是什么?对经教明白了,不怀疑了,心定了,再不会动摇。在大乘法里头,无论遇到什么法门,你都不会动摇,叫正定之聚,不会一会想学这个,一会想学那个。如果你还想学很多东西,你不是正定之聚。真不难!我们看到刘素云居士,十年成就了。她的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她是真成就,为什么?什么时候往生都可以,这问题解决了,随时可以走。阿弥陀佛不来接她,让她多住几年,她也不碍事,她没有变心,她没有别的想法,一生一部经、一句名号。契入境界之后,这部经只念经文,不必念批注,每天把经念一遍。念一遍是什么意思?观察西方极乐世界,增长你的信心,增长你的愿心,永远不退转,是这个意思。当然首先是要搞清楚、搞明白,心还不坚定的一定要听,要听经、要读经。信心坚定,决心下去了,再不动摇,就专念阿弥陀佛,真的是一向专念。

  发菩提心,我们讲菩提心就是用本经经题。真诚是菩提心的体,就是真,真就不是假的,诚则不虚伪,这是菩提心的体。它起作用,清净平等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慈悲从哪里来的?慈悲里头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觉,那样的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无论他信不信,都是用慈悲心对待,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如果有分别、有执着,错了,我们还是不行,不行就还是要听经。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一切众生我们都是念念回向。净宗也叫不回向法门,为什么不回向?念念都是回向。这一句阿弥陀佛里头包括自利、包括利他,自利利他,自利是求佛来接引我,利他是愿一切众生将来都以这一句佛号得度。所以现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人,将来当生西方,且于当前已经住正定聚。「又《阿弥陀经》曰: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经文,「是表目前发愿往生之人,悉不退转于菩提,故云悉皆度脱」。只要发这个愿,已经发愿的,已经成就了,现前发愿的,这一生会成就,将来发愿的,也成就,没有不成就的。

  下面,「《弥陀要解》云」,这蕅益大师的,「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你看这个意思,蕅益大师这再来人,不是普通人。《弥陀要解》这本书他末后有一篇跋文,说明他这个解是九天写完的,写成这部批注,《要解》。印光大师对于这部书的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批注,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还得了!这个赞叹似乎是说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来批注。有许多人看到印祖这个赞叹,心里有怀疑。我就遇到,还是大法师,讲经说法的老法师,问我,印老说的这句话是不是太过分一点?我回答他说,一点都不过分,印祖所说的恰到好处。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相信。他说不论是至心、散心,至心就是专心,没有杂念,散心就是有杂念;有心或者是无心,有心是求生净土,这有心,没有心是随便跟着念,人家念我也念;或者是解,或者是不解,对于《无量寿经》理解,《弥陀经》能理解的,或者是根本就不相信佛的,他没有看过经,没有听过经,别人念跟着念,跟着念个一声、二声。但弥陀名号,你看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不管有心无心,或者是六方佛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毘卢遮那佛、卢舍那佛,无论是哪个,只要是念了佛名字,或者是经名,《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只要是佛经的经题,一经于耳,他听进去了,假使千万劫后遇到缘,毕竟因斯度脱。为什么?这就是他的善根,这就在阿赖耶识里种下佛种子,佛法僧的种子,这三宝。菩萨的名号是僧宝,他听到观音菩萨,听到地藏菩萨,听到文殊菩萨,阿赖耶识里有菩萨名号,僧宝,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失,千万劫后都不会消失,遇到缘就是遇到三宝,这个种子会起现行、会起作用,他就相信了,他就深入。所以给一切众生做种子,这个很重要。不信没有关系,谤佛谤法也没有关系,只要他真听见了,看到佛像,看到经书,没有翻,看到那个题目,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这个事情要会做。

  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在大专佛学讲座教学,我就教这些学生,学生在学校怕人家说他迷信,学佛不敢公开。我说你们错了,要公开,为什么?人家就是讽刺你、讥笑你,你也度了他,你也把佛的种子种到他阿赖耶识去了,功德大得不得了!我这么一说,大家问:怎么做法?我说手上拿念珠,学生手上串一条念珠,人家一看「阿弥陀佛」,他自己就会念。你们学校念书有课本,课本上通常都写名字,我告诉你,不要写自己的名字,写阿弥陀佛,这阿弥陀佛的书,你看多少人,念的人,多少人就听到了,用这个方法就度很多人。方法多得很,不怕人家。我们表现得很好,人家以后就赞叹,学佛的真不错,学佛的人老实,不说假话,不骗人,就单单这一点,别人就赞叹你。所以应当要懂得,不必回避。

  下面这是个比喻,「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这个故事是佛经上的,这是战争的时候,大概像现在用瓦斯这一类的武器。「食少金刚,决定不消」,金刚是最硬的东西,你吃下虽然一点点,它不会消失,用这个是做比喻。「亦正是悉度脱之之旨」,所以肯定度一切众生。弥勒大士末后曰:『受佛重诲』,佛慈悲,一次再一次再一次的教诲,『不敢违失』。「此乃代现在当来一切含灵而言者也」,弥勒菩萨这句话,也代表了我们现前,代表了末法九千年的大众,将来有缘能够读到这个经本,代表这些大众。故说我等,「我等今日皆当如大士所云不敢违失」,不敢违背,不敢把它忘掉。「又彭际清曰:净土至善之地」,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求生净土乃止于至善之功」。中国读书人读《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彭际清居士说真正止于至善是往生净土,往生净土的人那才叫名副其实止于至善。「不入净土之门,善不可得而圆,恶不可得而尽。」这两句话讲得好!你不修这个法门,你修一切善不圆满,一切善到净土就圆满,一切恶到净土就断尽。「是故我等皆当遵佛训诲,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末后这两句就是止于至善。这几句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善不可得而圆,恶不可得而尽,你不入净土法门那就是这样的,这个话再来人说的。彭际清居士也是了不起的人,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位大德,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现在的官职是国防部长,所以这是高干子弟,人非常聪明,很年轻就考中进士。古时候二十岁行冠礼,就是成人,大概他是十九岁、二十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一生不做官,学佛去了,家里环境好,去学佛去了。在佛门了不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大德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就是他作的。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四十二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五百四十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