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三十八

  日期:2011/7/29 19:37:13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八集)  2011/6/5  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档名:02-039-043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五十面,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今诸菩萨赞叹弥陀,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出入无碍,故曰游入深法门。穷尽源底,是为甚深,故曰深法门」。这一段末后,念老为我们解释《会疏》跟《净影疏》里面所说的,现前这些菩萨们,就是从十方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这些菩萨前面我们看到供养,此地看到赞叹,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前面的两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些菩萨看这个样子都是修普贤行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每个人「咸共遵修普贤之德」,这在第二品里面我们就看到,所以我们晓得,普贤菩萨跟极乐世界的缘非常之深。赞叹弥陀,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如果有人问,佛教经典里讲的是些什么?或者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讲些什么?这四个字就答尽了,「诸法实相」,是讲一切法的真相。这是什么意思?今天的哲学跟科学,他们所学的是什么?也是在探索、在寻求宇宙万法的真相。所以早年方东美教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的哲学最高峰。佛经跟哲学所讲的是一桩事情,都是在穷尽诸法实相。

  但是科学跟哲学,对诸法实相的本源没找到,是世世代代都在努力去探索,现在探索的成果,可以说是相当的令人满意,无论是探讨宏观的宇宙,或者是研究量子力学。今天物理分向两个方向,宏观宇宙是无穷大,量子力学,就是从反方向去寻求到最小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跟微观世界都有很了不起的成就,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可是本源没找到。佛找到了,佛经上找到,本源就是真如自性,有的时候说法性,前面我们讲的第一义谛,都是讲这桩事情,佛说这桩事说了几十个名词。我们要问,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词术语?这是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知道是这个意思就行,不执着这名相。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学习佛法的心态完全相同。学佛一个是读诵,一个是听讲,读佛的经典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那就对了。听讲亦如是,听讲不执着言说相,言语说多、说少、说浅、说深没关系,不要执着言语、不要执着名词、不要执着心缘。心缘是什么?我听了之后我以为是什么意思,这不可以,这叫心缘。你以为是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因为佛菩萨没有意思,你听出意思出来,那才怪。佛菩萨没有意思,你怎么会听出意思出来?所以这个东西只可以心去领会、去悟,不能言传,说不出来的,这佛法的妙处。

  逐渐逐渐的你去体会它,不要去想它,就是你不要用分别、不要用执着、不要用想象,那你就全都搞错了,愈想愈错,不想就对了,一想就错了。所以佛法需要用直觉,不懂没有关系,不懂再念,这就是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想的,意思自己体会到了。为什么?一千遍念下去之后,依照《起信论》这个方法,你心就定了。用这个方法修定,入定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自然就开智慧。所以会听经的人听经,会读经的人读诵,是什么?修禅定。因为你不专心听、不专心去读,你心里就有杂念、就有妄想;用这个方法把妄想杂念给念掉,让心定下来。定下来你看文字、你听讲那是智慧,听得清楚、明白,没有听错,没有念错,这是修慧;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的时候,这是修定。所以读经、听讲都是定慧等学,两个小时,修两个小时的定慧,守规矩那就是持戒。这就是说,这两个小时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教学里找不到的。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私塾教学也有这个意思,这从佛法里头学来的,儒家、道家都学到了。所以他们如果是真的依照这种原理原则去学习,都能开智能,都能够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现前。所以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一定把这个诸法实相的本源找到,「出入无碍,故曰游入深法门」。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用哲学的名词来说,本体、现相、作用,一点障碍都没有,这是佛菩萨。「穷尽源底」,这叫甚深,叫深法门,把宇宙的根源找出来这是学问,是大学问。这哪里是迷信?你看现在微观世界的研究,物质,这物质现象到底是什么,搞清楚了,物质现象的基础是意念,就是念头。念头是什么?这个还没搞清楚。物质现象这个问题解决了,意念变现的,意念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意念?这个今天科学还打了问号在那里存疑。但是科学家给我们提了个提示,说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很含糊、很模糊,也就是说没讲得清楚。学佛的人懂得,这个无,佛法也讲,佛法常常讲无、讲空,但是无不是没有,不是什么都没有,无中它又有有,这道理就深了。无是什么?自性里头无物质现象、无精神现象、无自然现象,这是无。但是它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自然现象,所以说无中生有,在大乘佛法讲没错。可是无讲得含糊,没讲清楚,无是什么?无是自性,无是本性。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说出来了,「人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个善是赞叹的名词,是大圆满。就像惠能大师开悟讲的五句话,用一个字来说,善,善是什么?太好了、太圆满了。能大师见到自性、见到本性,他第一个说「清净」,本性从来没有染污;第二个说它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三种现象都有生灭,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有生灭,自性没有生灭,它能生能现这三种现象,所以他说「本自具足」。这句话交代清楚了,它为什么能现?本来具足,没有缘它不现,有缘它就现,一现一切现。就像作梦一样的,梦中境界你说有没有?你要说没有,它怎么会现出来?为什么会作梦?这是个问题,现在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作梦?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很多人白天想的,晚上为什么梦不到?可见得这个不能自圆其说。梦境不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阿赖耶里头的意识,现在讲潜意识。潜是什么?潜伏在里面,就是很深的意思,深藏在阿赖耶里头,这个意识是落谢种子,我们一般讲习气,能讲得通。深藏在阿赖耶识里头,也是遇到缘,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梦中起现行。你总得有个解释,解释得合情合理,说出来别人相信,自己不怀疑,这都是诸法实相。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朗然大觉的佛菩萨他们心目当中就是梦境,自性里头本来具足,遇缘能生万法。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不现不生,不能说它无,你怎么说它都不对。你真正体会到、真正证得,怎么说都是对的,确实佛说的话没错,「唯证方知」。怎么个证法?放下就现前。

  一切众生平等平等,佛的自性里面本自具足,不比我们多一点,我们跟佛相比不比他少一点,而且自性是一个,不是很多的。所以佛常常用大海做比喻,大海是一个,叫性海,自性像大海。我们每个人呢?每个人是海水里的一个水泡。现水泡的时候,好像每个水泡不一样,很多;可是水泡如果破掉,一个大海,没有离开大海。那个大海是自性,那个大海,性海就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本体是一没有二,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讲得很清楚,这篇论文一共六段,头一段显一体,第二段起二用,二用就现相,第一个现宇宙,第二个现自己,叫依报跟正报。宇宙跟自己是有先后,但是那个先后你找不出来,好像是同时,它的速度太快,确实有先后。像阿赖耶的三细相,确实有先后,业相、转相、境界相,可是这三种现象都是在一念里面。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一念里面有业相、转相、境界相。所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它同时起来,那么短的时间,无法想象的,它三个现象还是有次第相生,一念完成,这三个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讲的自己。所以科学跟哲学,这个还是问号,可在佛学里已经有答案。这个答案,科学跟哲学能不能够得到?在佛经上讲,很难。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佛就讲,你放下就得到。科学家如果没有放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就没办法证得。

  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心,妄心只能够缘妄境。自性所现出来的,我自己这个相、宇宙的现象、万物的现象,统统不是真的,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心能够缘到虚妄的境界,缘不到真,真性它缘不到,道理在此地。放下这些妄心,真性就现前,真性不要去找,妄的放下,真的就现前,那个本来是这样的。真性里面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用阿弥陀这个名号来称它,阿弥陀就是自性,这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从梵语翻过来的,可以翻成中国字,为什么不翻?翻音不翻意思,这叫尊重不翻。要是翻呢?阿翻成无,弥陀翻成量,佛翻成觉,意思就是无量觉。无量,这里头有人事物,在佛法里面讲依正庄严。所有的依正庄严,你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明了,这叫阿弥陀。阿弥陀不就是此地所说的吗?「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这就是阿弥陀的意思,阿弥陀佛的意思。由此我们就能知道,每尊佛都证到这一句,每尊佛都可以称为阿弥陀佛。佛没有一定的名号,都是从性德上称他的名号,菩萨是从修德上称名号,都没有名字,名字是假的,所以不要执着名字相。佛说的这些名相也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把真的真相,了解这个名相说的是什么,明白就行了,名字相不必去执着它,所以这甚深法门。

  第二段,第二首偈是「赞佛号功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实际上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是这个意思。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明朝末年莲池大师,这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有人问他老人家:你自己怎么样念佛?他告诉别人,「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他说:你怎么样教别人?「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他说:「我这一生决定要生净土,不再搞六道轮回,所以经上讲执持名号,我遵守经上所说的,名号就四个字,我就念阿弥陀佛。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个人未必真正有心发心往生极乐世界,你不是真心想去,加个皈依阿弥陀佛好,就是要加个客气话,礼敬阿弥陀佛。我真去,这客气话就不要说了。」这在《竹窗随笔》里,你们都可以看到。祖师这些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真正相信,一点怀疑没有,真正想去就不要客气,念四个字比念六个字简单。愈是大道就愈简单,愈是成就高的也愈容易,绝对不会有麻烦的。所以真想去,四个字就可以,专念阿弥陀佛。

  而印光大师教我们念的方法,三个清楚,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这个记,有人问我,是不是一面念一面记?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是不是这样记法?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里还夹杂着一、二、三、四,你把念佛功夫破坏了。心里头记,一点痕迹都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第几声清清楚楚,这个样子妄想杂念才进不来。为什么?妄想杂念一进来,你马上就忘掉,你就乱掉,乱掉了不算,重头再来。印祖教我们记多少呢?只记一到十,十句之后又是一到十,就这样记法。实际上并不教我们每天记着一定要念几千声、几万声,不是的。你这一直念下去,不管念多少只记一到十,我这句佛号是十句佛号当中第几句,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样记法确确实实杂念进不去,这是摄心的方法。

  念佛总的指导纲领,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的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六根摄不住,就是妄想、妄念,没有办法,这是许多念佛人最痛苦的一桩事情。怎么样念才真正把这些妄念给念掉?都摄六根,这里头最高的一个原则,就是你彻底放下。眼根放下色尘,耳根放下声尘,六根在六尘里面统统放下了,不再攀缘,叫六根清净。用这个清净心去念佛,叫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就是清净心。不怀疑,你对于净宗要有相当深度的了解,你才不会怀疑它,这是经教帮助你。特别是《无量寿经》,帮助你断疑生信,帮助你破迷开悟。可是怎么样摄心?那是功夫,真正放得下,摄心容易。我们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五欲六尘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怎么可能没有杂念?杂念是念佛严重的障碍,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法喜得不到;功夫得力的时候,欢喜心就起来了。有人用印光大师这个方法,这也叫十念法,这个十念是时间愈长愈好,得空就念。能够每天有二、三个小时,那是最理想的,二、三个小时里头你没有杂念,你得清净心,这个功德跟参禅没有两样,所以可以试试看。

  我们看第二段,「赞佛号功德」。「闻佛圣德名」,这是偈颂里的一句,这个佛是阿弥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弥陀本愿从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愿,又从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愿」;换句话说,这总共十五愿。四十八愿里头有十五愿提到闻佛名号,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十五愿「愿愿皆因闻佛名号,永离诸恶苦,终得究竟乐」。闻佛名号,所以我们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可不能疏忽。我们不是念给别人听的,也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给别人听,自己不得受用。这个方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就教导我们,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头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摄心,古时候人烦恼轻,这个方法行,有效。现在烦恼严重,这个方法不能摄心,所以印光大师加上记数。记数不许用念珠,用念珠什么?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这里头夹杂着数字的想法,这样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记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够摄心。

  这两句话来形容名号功德,说得非常好,「永离诸恶苦」,诸恶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统统苦。「终得究竟乐」,最后你一定得到,究竟乐是成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必定见佛,见佛就是成佛。「例如闻名得福,闻名发心,闻名得忍」,都是因为闻名。「十方众生闻名,悉皆安稳,得种种真实之利。是云安隐得大利」。名号的功德在前面讲了很多,在四十八愿里面讲过,也讲得很详细。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以为还有法门比念佛更好,所以还想这个、想那个,错了。念佛法门的殊胜,确确实实只有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说不究竟,何况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所以在《华严经》里面,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这给我们透露什么信息?登地菩萨他们求无上菩提统统用念佛法门,这是我们能够利益的。为什么?初地以上你给他讲念佛法门,他懂,他不怀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率领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是看到这个经文,对念佛法门才有信心。以前我对这个法门没信心,以为这个法门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对知识分子的,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大概不是,佛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法门大概不是的。看到《华严经》上这么一种景观,才完全觉悟、了解。

  八万四千法门,只能帮助你到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报土,不简单,要想到那个境界,都得要明心见性。也就是说,《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你才能证得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往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可是绝大多数都是到华藏世界,到华藏之后,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两位菩萨,我们后面这个像就是华严三圣,当中是毘卢遮那佛,你看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这边是普贤菩萨,这边是文殊菩萨,文殊、普贤带领大众统统到极乐世界去。诸位想想看,这是毘卢遮那佛的道场,这么多菩萨往生那里去,是毘卢遮那的学生!现在毘卢遮那佛这两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学生带走,到极乐世界去了,毘卢遮那佛生不生气?怎么把我人全带跑?不但不生气,还鼓掌、还欢喜,太好了,你们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太好了。为什么?你能见阿弥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时间就大幅度的缩短。你在华藏世界修行证果要三个阿僧祇劫,到极乐世界去,大概几天就成就,他那里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亲近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你:你真有智慧、真聪明,你选对了。你不到极乐世界去,跟别的诸佛如来修行,那佛都摇头:好吧,慢慢来!你想快速成就的话,就到极乐世界。

  所以诸佛如来没有门户之见,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这个世间麻烦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诸佛如来同行不相忌,他们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萨来往生,每尊佛、每个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缘的都来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给他介绍极乐世界。也就是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介绍极乐世界。听到欢喜的人个个都想去,佛鼓励他们去,绝对没有门户之见。因为一切诸佛如来只有一个目标,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众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间,世间人没有这个目标,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愿意看到名利落在别人家里,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诸佛如来这种现象决定没有。佛佛道同,为什么极乐世界独胜?这个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过,是弥陀如来在因地里发愿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后,别的佛来跟进行不行?没有这个必要,统统都到你那里学就好了,我这就省事了。这是诸佛如来的心量,也做给我们看,没有门户之见,大公无私,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有无量的福慧。

  「十方大士闻名得益」,得的利益无量无边,殊胜无比,「感恩图报,故广修供养无有懈倦」。广修供养里面,「种种供养中,简言之为财法二种供养。《普贤行愿品》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普贤菩萨讲的,这是真供养。幢幡宝盖,那些见佛的时候用这个供养是什么?是表一点心意,表一点敬意,实际上这是真实供养。如果没有真实的,那一点幢幡宝盖供养就变成假的。香花、幢幡宝盖代表什么?就是代表真实,真实是质,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幢幡宝盖那是形式。有实质,形式就有意义;没有实质,形式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我们今天供养佛,在佛面前供养这些香花水果,全是假的,为什么?香代表什么?香代表戒定真香,我有没有修戒?有没有修定?我真的是持戒修定,念佛也是修定,得念佛三昧,得清净心,我这个香花供养就有意义,它真代表了。否则的话,你来烧香供花的时候,你后头没有东西,假的,不是真的。你供养能得到什么样的福,后头有真的,就得福;如果没有真的,得不到,什么都得不到。

  所以香代表戒定,水代表清净心,心地真正清净一尘不染,供这一杯水就功德无量,供什么?供养我的清净心,我真有东西,不是说假话。灯烛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那是什么?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这都是舍己为人。你这个东西都没有,你天天烧蜡烛白烧了,点油灯也白点了;你得有真功夫在,真修行,你这个供养才有意义。否则的话,全错了。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是真修行,你每天回向就是供养。这个修行里尤其是利益众生,佛都是利益众生的,我们利益众生是供养佛心、供养佛的弘愿。我们不能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光做自私自利的事情,果报不好,这是真的。为什么?你用的是佛法,可是你里头的用意跟佛的心愿完全是相违背,佛是利益众生,你是利益自己。纵算也利益众生,但是自利的成分多,利益众生的成分少。佛是圆满利益众生,没有丝毫为自己,成就自己,实际上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己没有证得圆满,你就没有圆满的福慧,你没有办法叫众生得圆满福慧。所以勤修善根是为众生勤修的,不是为自己。代众生苦,是真的代众生,不是自利,为众生什么样的苦都能吃。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可以不必修苦行,他建一个寺庙很简单,只要他点点头就有人供养他。在家弟子里头有十六个大国王,自己家里也是王族,建个道场不是轻而易举的吗?为什么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代众生苦供养。他要不做出这榜样,他教人,特别是他走的时候留下两句话,这些弟子们还在世间,没有依靠了,佛在世的时候大家依靠佛,佛离开我们依谁?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我的体会,他一生的行谊就是为了最后说这两句话,人相信。释迦牟尼佛一生持戒、一生吃苦,别人不愿意的他干得很快乐。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习释迦牟尼佛,这佛法怎么会衰?不可能,正法永住,哪有什么像法、末法?这正法久住。现在不但戒没有了,连十善业都没有了,那就不是佛法,所以经典变成学术、变成知识了。现在大学里用佛经开课,我过去在学校还教过五年,都变成知识、变成学术了。这个做法不能续佛慧命,对正法久住没有帮助,慢慢的会把佛教变质了。圣学,佛学是圣学,变成世间的学术,现在一般学校哲学系里有佛经这个课程。我们是不是愿意看着佛经在变质?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我教了五年之后觉悟,我再不教了,不但大学我不教,佛学院我也不教。我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老路,每天讲经,这是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事业,这叫佛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天天讲经。听众当中确实有真受利益的,不能受利益也种了善根,闻名得福,阿赖耶识里头种了阿弥陀佛的种子。这是个好样子,世尊做了一辈子。

  我们这一生也流浪了几十年,没有道场,没有固定的地方,哪个地方邀请就到哪里去。所以这么多年来讲了几十部经,讲得很杂、讲得很多。现在知道了,当年自己没有坚持,如果讲一部经好,一部经自己成就,也成就别人。不要讲得太多太杂,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老师是告诉我,我没在意。现在觉悟、明白了,所以不再走冤枉路了。《华严经》,台湾开心法师启请,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启请,在台北韩馆长,他们三个人启请。我本来不想讲了,韩馆长往生前两天,要求讲《华严经》,我安慰她,答应她了,希望她病赶快好,没有想到两天之后她走了。这个信息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知道了,他代表这三个人来向我请经,我就答应他。所以好像是一九九八年开始讲,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大概只讲到五分之一。所以照我这个讲法,一部《华严》讲圆满需要两万个小时,所以我不想讲了。我想专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内容跟《华严经》没有两样,这部经讲一遍也要超过一千个小时。我们只一座两个小时,现在已经将近四百四十次,那就是八百八十个小时了。后面大概还有四分之一,我估计大概一千二百到三百个小时可以讲完。一天四个小时,应该在今年十月到十一月可以把它讲完。一部经就够用,不要贪多嚼不烂。可是有同修说,希望《华严经》能够留下去,帮助以后学大经的人。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我要不讲,恐怕以后没有人讲了,这经太大了。所以一切都看缘分,我还有这寿命我就慢慢讲;阿弥陀佛要我去的话我就早早去,我一切随缘,我不攀缘。

  所以看到普贤菩萨这个弘愿,我们一定要记住,供养当中确实法供养是第一。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那个功德大,所以法供养不可思议。普贤菩萨举出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如说修行」,经上教给我们的,我们统统能做到,这就是供养。我们能够把《无量寿经》所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无量寿经》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是我们真正供养阿弥陀佛,真正供养释迦牟尼佛,真正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真供养。你没有做到,那是假的。「利益众生供养」,最重要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完全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桩事情难,可是你要想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非这么做不可。你起心动念还有自己、还有名利在里面,极乐世界去不了,佛念得再好,你的善根福德有欠缺。《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放下,贪瞋痴慢疑没放下,你怎么能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之前,这个业可以带;遇到这个法门之后,天天还干这个不行,这带不去了。现在我就改过来了,从前的旧业可以带去,没有问题;现在天天干,这个不行,这个带不去的,所以这些道理要懂。这个几句经文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得真干才行。

  利益当中最大的利益是帮助众生觉悟,用我们现前的话说,帮助众生认识极乐世界,帮助众生认识阿弥陀佛,这个太重要了。他真有认识,他信心就建立,他不怀疑,他也就真的能放下,功夫全在他放下多少;没有放下,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放下多少,从这里看到他的信心、愿心有几分,这个东西骗不了人。最重要是不要骗自己,骗人有过失,骗自己的过失比骗人要加重十倍都不止。人不可以自欺,自欺,佛菩萨最忌讳的,人不可以自欺。欺别人是过,欺自己是罪,那是什么?愚痴蒙昧,他才造这种罪业。帮助别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出来讲经。讲经我不会讲,你一发心就会,为什么?佛菩萨加持你。你不发心,佛菩萨不会加持你;你一发心就会了,佛菩萨加的,真的不是假的。每个讲经的人都有这个经验,不论是出家、在家,我三个老师,两个是在家的,只有章嘉大师是出家的。李老居士告诉我,讲经天天要准备,可是准备那些东西,上了讲台统统用不上,不知道智慧从哪里来的。不但是他,许许多多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现象,我自己本身也是如此。讲了五十三年,你要问我讲些什么东西,我完全不知道,好在现在有录音、录像,我要不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讲些什么,自己所预备的跟在台上讲的不一样。预备确实是自利,上台讲是利他,在讲台上决定得三宝加持,这是大好事。现在佛经没人讲了,只要你肯发心,佛菩萨就加持你、就保佑你,所以一定要发心。有人比我讲得更好,我就向他磕头礼拜,把座位就让给他,我在下面洗耳恭听,做影响众,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样子做法,佛法才能够兴旺,把嫉妒、障碍一扫干净。所以佛弟子时时刻刻要想到,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就对了。

  除这个之外,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印经流通法宝。印光大师,四众的供养,他没有做别的事情,就一桩事情,印经。他的供养多,所以他搞个印刷厂叫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自己印,自己出版。很多书都是自己作序文、自己校对,怕有错字,所以弘化社的本子可以说是近代的善本书。什么叫善本?里头很少错字,校对很精确,印得很清楚,纸张好,装订好,让人看到生欢喜心,这是善本。他老人家做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他的。所以不要把钱去盖庙,盖庙是什么?那钱都埋在地上。庙盖大了,很多人想来争、想来抢,你不叫造业吗?印书好,他要我都给他了,我本来就是送人的,我送、他送不都一样吗?所以印祖交代我们后人建道场建小茅蓬,大家在一起共修的,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这样小小的一个小地方,费用很有限,二、三个护法就够了,不要去求人,安心办道。讲经十几、二十个人听,够了,不少人了,天天在一块修学,将来这二十个人个个往生,个个成佛,无比殊胜的道场,愈简单愈好。我在香港,这次的缘不错,有位居士要买一栋大楼供养我,给我做道场,可以住二十个人,符合印光大师的标准。可是我跟他讲得很清楚:我有使用权,你有所有权,所有权是你的,就是借给我用。省事,不要所有,借用,这个房子有什么破损修理,你修,与我不相干。里面所有一切费用开销,你拿,水电什么你拿,我不管,我只使用这个场所,天天在这个地方念佛、讲经就好,大家在这学习。

  我们不用了,你统统拿回去,大家都不争了,这个道场是有主的,争不到,人家有所有权,我们很省心省事,这个行。他送给我,我不要,为什么?那开销很大,我到哪里去找钱?那个事情可不能干,那对我们自己损失太大了。纵然有十方供养,十方供养钱花在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罪过,道场没有真正成就人,怎么交代?这个道场真的有几个人成佛,行,那供佛、供养菩萨;要没有真正修行人,消化不了,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祖师大德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就知道佛门的钱多重。十方善信把钱给你,是希望你给他修福修慧,你是不是真的给他修福慧?如果不是真的,将来统统要还债。因果里头讲得透彻,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相信,所以不敢乱要人一分钱。一般人不明了这个道理,看到这些钱财就生欢喜心,错了,这个东西是叫你下地狱的。凡是拿着佛法求名求利,后头的结果都不好。我过去讲经也提到过,宁愿出去做叫化子讨饭,人家给你的,他是布施,不希望你报答的。佛门的供养他是求福求慧,这碗饭在世间各行各业里是最难吃的一碗饭,不好吃。所以有些年轻人想出家,胆子真大,出家不能成佛的时候就下地狱,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做个好出家人,三宝加持,那真是修大功德,积功累德没有比佛门更殊胜的。

  所以「利益众生」,这四个字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刻刻要真干,不能搞假的。决定不能拿着佛的招牌去骗人,每一分钱都要用得妥当。我这一生当中,只有我们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我能信得过他们。每天人家捐钱的收入、支出跟银行,随时你去查帐都能对得起来,这是不能够随便错用一分钱,简丰文居士做到了。基金会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是每个人法喜充满,果报殊胜!果报不在这一生,来生的果报殊胜,如果不求往生,来生在天上人间是大富大贵。真的替三宝服务,为佛菩萨做事、为一切众生做事,这就对了。「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是代佛摄受,佛摄受一丝毫勉强没有。现在一般宗教讲拉信徒,佛拉不拉信徒?没有,佛谦虚,真正的讲,佛是谦卑,绝没有傲慢的习气。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标志是幡幢,悬挂在树上、在树顶上,那就是标志。也就像广告一样挂上去,有人看到了,知道这个地方佛今天讲经,喜欢来听了,自动来的,不是到外头劝的。所以,幡幢宝盖供养是什么意思?就是传递信息,扁的叫幡,圆形的叫幢。譬如讲《无量寿经》,上面写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像个幡一样,这个挂在上面,今天这是讲这个经,人家一看,讲《无量寿经》,喜欢听《无量寿经》他就来了。不宣传、不拉人,都是你自动的。我这活动不能不告诉你,告诉你,你欢喜就来,你不欢喜,一点勉强都没有,这是正确的,不去劝人。

  所以从前道场都是这样的,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也是这样的,所以寺庙都有旗杆,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就是挂这些信号,讲什么经,幡上写上经的经题。人家一看,今天有《金刚经》,喜欢《金刚经》他就来了,都是自动来的,而且都是免费的。这里面有不少信徒,有茶水供养,他们自己带着茶叶、带着茶壶,提着来的时候供养大家茶水,这来修福。都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这个里头绝对没有名闻利养。佛法要兴,还得要走老路子,不走老路是不可以的。今天盖了许多这个道场富丽堂皇,这些道场不能修行,为什么?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重点。那个地方可以做佛教博物馆,不可以修行,修行还是住茅蓬。茅蓬最好自己盖,古时候住茅蓬,出家人都自己盖,砍几棵树割一点茅草盖在上面,都是自己做。百丈大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就是出家人自己搞农耕,吃的东西自己种,有个一亩、两亩地就够了。如果有个道场不超过二十个人,大概五亩地就可以,这个生活就不成问题,种点粮食、种点蔬菜自给自足。要从这样子佛法才能够复兴,这个道心才能够建立,出家没有道心他就造孽,要有道心。

  尤其是现在世界上灾难这么多,科学家告诉我们,将来肯定有粮食危机。我们听到能够相信,为什么?地球上气候的变化,这两年全球粮食都在减产,而世界上人口还在增加,将来肯定有不足的那一天,我们心理上都要有准备。尤其现在农耕用农药、化肥,这个事情麻烦,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就是种这些东西是好看没有营养,吃这些东西可能还会生病。所以现在很多人重视有机食物,什么叫有机?没有农药、没有化肥,自然生长的,还是喜欢这些,正确的。我们在澳洲,澳洲土地很便宜,买了不少土地,做什么?做农耕。我们不用化肥、不用农药,我们采取老方法。出家人不会做这些东西,我们就雇农民给工资给他,他长年替我们来耕种,我们每个月发工资给他,他也很欢喜。第一期,我们实验的主食,小米,今年收了一万三千公斤,这头一次成功了。现在我们种小麦、种水稻,主食方面种马铃薯,像番薯、玉米、花生都可以做主食。蔬菜,我们一个很大的菜园,已经经营十年,每天可以供养三百人,做法会的时候可以供养一千人,这我们吃得干净、吃得放心,自己种。请农人来帮助我们种,我们自己也学习,慢慢就熟悉,就学会了。佛法要复兴,不走老路不行,要回头,佛家常讲回头是岸,我们要懂得回头。

  「代众生苦供养」,这是《还源观》上四德里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无论怎么样的辛苦都要给众生做样子。释迦牟尼佛是最好的榜样,一生干的就是代众生苦,这个我们不能不体会到。持戒是桩苦事情,他还要持戒吗?他不需要了,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何必还在事相上斤斤计较?用不着!用不着还要照做,做给什么?做给初学人看的,全是为摄受众生、为利益众生。他要是不做,怎么能教别人持戒?他自己要是有一点点不善,怎么能教别人十善?只有自己先做到,才能感化别人。自己没有做到,光说没用处,别人看穿了一文不值,你的教学就统统失败。世间圣人孔子、孟子教学,他们的成功,没有别的,就是先行其言,他想说的先做到了,他们的事业才一帆风顺,才有那么多人支持他。到后来感动帝王,把他的教学推动到全国,绵延了两千多年,这是大德!没有别的,也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听老人的话、听圣贤的话。

  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也不是自己,古佛所教的,世世代代承传,没有自己。这清凉大师引用佛的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告诉人,他一生讲经教学,自己没说过一句话,全是古时候诸佛菩萨所说的,我没有在古佛说法这个经典上多加一个字,古佛怎么说他就怎么说。比孔老夫子说的「述而不作」还严格,他连一个字都不加,一个字不减,完全照讲。这个我们能信得过,为什么?明心见性,古时候诸佛明心见性,现在成佛了也明心见性,心性是一不是二,自己说的跟古佛说的一样,古佛说的跟自己说的也一样。为什么?都是从自性流出来,这见性的人才做得到。六祖惠能大师见性了,你看所说的这些法记录下来成为《坛经》,《坛经》跟大乘佛法,你去看完全一样,他不认识字,他只是自己讲,别人记录下来。所以普贤菩萨讲这几种供养,这是题目,每条里面境界都是无量无边、深广无际。头一个是最重要的,是根本,「如说修行」,你要不依教修行全是假的。真正依教修行,你一定要懂得利益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切诸佛菩萨所共同修学的宗旨。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是为利益众生的,绝不是为利益自己,世间名闻利养与自己毫不相关。

  摄受众生最重要的,是如何帮助众生相信净土、相信极乐世界,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是究竟圆满的摄受。真的帮助一个众生成佛了,这个功德多大!菩萨不居功德,不居功德,功德就称性,称性的功德是大圆满。自己居功,功有限,不大;不居功,功就称性,称性是圆满的。能吃苦,愿意吃苦,其它的愿你才能够做到;许许多多人发愿不能兑现,是因为怕吃苦。不能吃苦,一点点委屈都不能受,怎么行?现代这个时代做好事难,做坏事容易,做坏事很多人赞叹你,做好事很多人障碍你,不容易。所以今天做好事,比过去这些祖师大德、比释迦牟尼佛还要苦,都能忍受,还要继续不断的去干下去,干到死为止。所以欢欢喜喜代众生苦,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多少人讲地球会毁灭,陆地会沉到海洋,高山会崩溃,冰川会融化,这些灾难好像逐渐已经逼近了。能不能救?大乘佛法说是能,心念端正,灾难就能化解。我们要从自己端正心念,从自己改邪归正,从自己断恶修善,救自己就能救众生、就能救地球,要真干!这个事是个苦事情,代众生苦不能不干。我们干这些苦事,谁赞叹我们?佛菩萨赞叹、诸天善神赞叹。为什么?他们知道,世间人不知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三十七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日本 四百三十九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