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教人生


   日期:2007/11/2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人,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
  生从死来,死又从生去,一切众生皆因十二因缘而生生灭灭,在轮回中牵系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有如时钟一般,无始无终,不断循环。
  有情生命流转的主体是业,业由无明之惑所造,由业又生苦,而苦又从无明(指观念不能通达)而来,由此而招感生、老、病、死的生命现象。
  因此,人为什么会有‘老、死’呢?因为有‘生’。生又从何而来呢?从善恶行为的‘有’业而来。而行为的有业是因执‘取’而生;‘取’又因为贪‘爱’而来;爱则因感‘受’外境的苦乐所起;受又因接‘触’外境所生;触则源于完具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入’而有;六入则由‘名色’所形成,名即受想行识,色指色身,名色即构成有情的身心部份;名色又由业‘识’投胎所招感;而识之所以投胎,则由过去种种善恶业‘行’的力量所驱使;而各种的行为造作,则归于无明烦恼,缺乏智慧而来。
  因为欠缺智慧的光明,所以生生世世轮回生死。因为开发般若自性,所以解脱烦恼,超越三界。生从何处来?从个人的业力或愿力而来。死往何处去?也是因个人的业力或愿力而去。
  
  二、世间为何有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的不同?
  这些问题常常使人误解世间不平等,甚至怨怪老天作弄人,因而愤世嫉俗或偏激行恶。其实在佛教的因果观看来,一切都很合理,每件事都有其因缘。主要的原因,就是业力。古德有因果十来偈,可以简要解答上述问题:
  端正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低下者,骄慢中来;
  喑哑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行为是因,业报是果。业力可以左右人生中的穷通祸福。业报又分:引业、满业、定业、不定业以及共业与不共业。贫富、贵贱、智愚、美丑,皆由前业所感,属于‘满业’,也就是人人不同的‘别报业’。
  
  三、善恶业能相抵吗?会影响子孙吗?
  为善有如取用有益于健康的粗淡食品、饮料,甚感无味,一段时间之后,带来可贵的健康,方知粗淡有真味。
  为恶有如取用美味的致癌食品与饮料,当下甚为甘甜可口,一段时间之后,却带来各种致命的并发症,方知美味的表相之下,隐藏了许多杀手。善恶业并非以相抵了之,罪业如盐,善业如水,一把盐放在一缸水中,自然可以把盐味稀释淡化,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日积月累,太多的恶业,会减损累世以来的善德。又积极行善,自然消弭往昔恶业。
  无论是善业、恶业,都会影响到子孙,因为同业相招之故。行善则招感有德者为后代;行恶者,则招感败德者为子孙。
  
  四、业力与愿力有何不同?
  业力是因造作善恶之业,以招感相应果报而得。有部《毗奈耶》云:‘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中阿含经》又说:‘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重。’意即心意。身、口二业皆由意业为前导,故心正则行正,行正则业善。
  然而轮回转世的善恶条件,并非自由意志抉择,而是因业力的牵引,故《大乘义章》云:‘业力如风,善业风故,吹诸众生,好处受乐;恶业风故,吹诸众生,恶处受苦。’
  愿力则因强烈善念而发的誓愿,例如菩萨共愿皆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为本。《俱舍论》云:‘以愿为先,引妙智起;如愿而了,故名愿智。’可见诸佛菩萨大愿皆以大智大悲为首。四弘誓愿是一切大愿的总愿,别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的十二大愿。愿力可以成就一切事业,净土宗也鼓励往生极乐的人乘愿再来。
  星云自一九九八年起,撰写百种祈愿文,提供给各行各业佛教信徒作为佛前祈愿或当作早晚课诵的参考,希望人人能以善愿力共同来成就人间这一块净土,成为和乐安详的美好世界;更希望人人都能开发内心的能源,见到自己圆满清净的本来面目。
  
  五、人生对生死应有什么看法?
  人对于生死毋须害怕,只要以平常心来面对,自然而来,自然而去。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既未尝生,死亦未尝死,生死一如,何忧何喜?
  人在有生之年,能够把握每一个当下,对未来充满希望,对人间乐意奉献智慧力量,把生命的过程当作一所大学,各人选修适合自己根性的科系,许多技艺、专长、学识、善根,可以持续到来生。因此,许多天才都是因为前生专精所学,累积善因善种,于今世现行所致。发菩萨心者,为普利群伦,每一行业,每一专长,均应修应学,因而有诸大菩萨化身千百亿的感应事迹。
  人死后,受生投胎的业力有三种:一、随重业受生;二、随习惯受生;三、随意念受生。因此,除了业报之外,习惯与意念都十分重要。
  
  六、人生与因缘果报有什么关系?
  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播植善种或恶种,全在于我们自己,至于得到什么样的收成,也没有理由怨叹,所以说‘心田事不同,果报分胜劣’。
  因缘果报,在起心动念间,在日常生活间,重重无尽,比网际网路的电脑还要复杂。常人可以什么都不怕,但不能不怕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表示菩萨深知凡事都必然是有因果关系,所以慎于始,而凡事洞察于机先,不昧不滞,自然能掌握未来。凡夫众生往往糊里糊涂的昧着良心造业,心存侥幸,以为只要隐瞒住他人耳目,恶报就不会降临。一旦恶报来临,又往往忘记自己造恶在先,怨恨老天不公。如此恶果相缠,有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而不自知。
  慈航法师示寂之前,曾作一首偈语奉劝大家:
  奉劝一切众生,时时反省为要,每日动念行为,检点功过多少。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果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场,处处时时建好,望尔广结善缘,自度度他宜早。
  因缘果报,历历不爽,要有美满的人生,就要培植好因好缘,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教       人生)(五明学佛网:佛教       人生)  

 仁焕法师:实践人间佛教 

 李向平教授: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仁焕法师:人生的健康和财富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 

 李向平教授: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 

 李向平教授:佛教社会”如何可能?——中国佛教公共形象的社 

 仁焕法师:佛教不是迷信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严耀中教授: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