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照祥法师:论出家


   日期:2009/5/23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个人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到寺院中削发为僧为尼,或者到庙观中成为道士、道姑,穿戴与众不同的衣帽鞋袜,过着完全不同于世俗的生活,被称为“出家”。佛教的出家人最基本的要求有三项:一是独身;二是素食;三是僧装。这当然是指汉传佛教,也可以说仅指汉地佛教。而东南亚诸国的上座部佛教及藏传佛教、日本佛教等,却又各有各的规矩,不过僧装这一项,似乎比较一致,虽说僧装样式又有所不同。总之,佛法讲究一个“方便”,也就是因地制宜,方便行事,不必执著一端,迷信照搬。二十世纪以来,欧美一些西方国家也建了不少洋寺院,有了不少出家的洋僧人,他们的规矩当然又有所不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真佛法,这给世人的选择余地确实很大。

一个人要舍俗出家,过另一种生活,却也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容易事。佛教是讲“因缘”的,出家人各人都有各人的因缘,决不相同,但大体分析归纳起来,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为破解生死真谛,追求人生真理,闻道则喜,不惜身命者。这样的出家人很少,但却是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事迹往往给后人以极大的激励和鼓舞。如现代高僧虚云、倓虚等。

二是出于对佛教的真心向往和喜好,并对世俗生活发生厌倦者。这样的出家人虽有一定数量,但也并不太多。如著名的弘一法师、隆莲法师等。

三是在世俗生活中遭遇挫折,悲观厌世,寻求解脱者。这样的出家人在僧团中占有一定比例,但多数在出家后不愿“往事重提”,因此,出家的真正原因便鲜为人知。

四是因势所迫,将出家作为一种避难的方法,将寺院作为避难的场所。如《水游传》中的鲁智深,以及明代的皇室后裔朱由桵,为避满人捕杀,遁迹空门,号“八大山人”,成为一代诗画宗匠。还有一个石涛,也是朱元璋后代,同样为避死难隐入山野空门,也同样独擅诗画,并留名后世。

五是将出家作为人生跳板,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者。这样的出家人在整个僧团中数量不多,但因为动机不善,有些败坏了佛门清规,损坏了僧人形象,所以影响很坏。

六是因生计所迫,仅仅将出家作为生存之道或一种社会职业的。这样的出家人在整个僧团中占了大多数,主要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子弟,文化水平不高,在没有其他出路可走的情况下,才走此路。

以上只是大概情况,很难不有偏颇之处,所谓“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而无论哪种因缘进入佛门,也都有证菩提而得圣果的先例。如我们熟知的民国高僧、现代汉传佛教的改革家太虚大师,十六岁时因“体弱不堪做繁琐家事……”而出家,当时对佛教所知甚少,并不明白“神”“佛”有何分别。但出家后勇猛精进,终成一代佛学大师,至今在汉传佛教僧团中,尚无出其右者。

佛教素将“佛、法、僧”视为“三宝”。佛是佛祖释迦牟尼;法是佛所传教的理论“经、律、论”三藏;僧便是奉佛弘法的男女出家之人了。“三宝”之中,缺一而佛法不能延续,佛教也不能久存。而延续的关键却又在活生生作为人的“僧宝”。出家人受十方供养,职责便是奉佛弘法,启发世人,若非此,不但愧受十方供养,自身也就失去意义。而失去意义或根本没有意义的人或事物,是不大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因此,出家人还是应多研究点学问,纵使不能对佛教或社会有大的贡献,也应真正能担当得起“和尚”(有博学者、亲教师的含义)的称号,而不仅仅将寺院当作个混饭的地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四川省西充县       圭心寺)(五明学佛网:四川省西充县       圭心寺)  

 四川省西充县圭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