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正信禅定的大秘诀是什么?


   日期:2008/12/25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们在修习禅定的时候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真正“佛学禅定”的关键在那里?修禅入定的正确认识和引导又是什么?

为了更深入理解,我们需要玩一个游戏。记得在念小学时经常玩火柴杆拼图游戏,本人的解题能力还是很强的。火柴杆游戏形式很简单,就是给你一个指定火柴杆摆放的几何图形。然后,要求你移动“给定个数”(比如二根)的火柴杆,而得到另一个确定的几何图形。就是说初始图形已经给定,结果图形也已给定。如何有选择性地移动“那几根”火柴杆,而得到一个结果图形就是游戏的关键了。简单地说,本人解题能力强的关键是运用了一个技巧。我感觉这个技巧很简单、很实用,可是我跟很多伙伴说了这个解题技巧,他们就是不相信。结果那帮“笨蛋”还是固执地在那里闷头苦 想!记住:坚持不懈与固执的区别是,坚持不懈代表着强烈的愿望,而固执代表着一种强烈的不愿意。

那么我解题的秘诀是什么呢?
一般人们解这种“智力题”可以说是顺向思维,就是从初始图形开始尝试摆放,结果会很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要把不可能性全部尝试一遍。而我们思考模式是:先从结果图形开始往回推,进行逆向思考。要分析哪一根火柴杆肯定不能被移动(就像肯定不能移动房梁,否则房子会倒塌一样),能移动的有哪几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同时逆向思考会很快将结果分析出来。两种思考模式的差别是:一个是不断的顺向尝试各种“可能性”。一个是先分析,“排出”各种“可能性”,再进行“尝试”已经被缩窄了的“可能性”。下面,以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

你可以打印出这个图形,然后贴在硬纸板上剪切下这组几何图形。按结果图形拼接出一个“T”字。再找一个朋友让他看一眼你拼接出的T字后(0.5秒钟即可),然后迅速打乱。那么你这个朋友会在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也拼不出来。你就会看到对待这么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小问题,人们是多么可笑地被自己的“思维定式”给框限住的。

我们被什么样的“思维定式”给“框”住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拿到这个图形后,就开始盲目地做出各种尝试,结果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看看你朋友的行为动作,就知道了)。而我的技巧是,在看到“结果图形”后,首先分析一下“那一个四方形”是肯定需要在那个位置的?那个边必须在外面。然后,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比如:T字形有三个平角的边,那么首先,你要看看那个图形有平角的边?而你可以看到两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必须作T字的三个“平头”。一个五边形只有在中间。即便是分析到这里,很多人还是把那个五边形摆来摆去,也解不开这道题。原因很简单,人们很容易被“思维定式”给框住:认为五边形肯定是横着的,或是竖直着的。实际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就会看到:“五边形”不可能是横着或竖着的。因为它的两头不是直角,关键是:如果是“竖着的”T就太长了。“横着的”根本没有槽口可以对上,所以只能是“斜着”摆放的。这样可以思考的范围就越来越窄(只剩下旋转一个五边形的问题了),就容易解开这道题了。这个游戏很好玩,多找几个人玩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对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朋友是多么可笑地被“自己”死死地“固定”在那里的(自己的思想完全被自己“困死在那里”)。

实际上,难道你能保证自己没有被修炼什么“功法”的“思维定式”、被以经包装过了的修习禅定非正统理论、被对正统佛法不正确的理解所导致的错误引导给“框限”住吗?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式和错误的认知,就如同“传染病”一样。不但最终会吞噬一个人的“生命”,还会继续扩散传播给更多的人。(试试去改变一个人对他所信仰东西的认知有多难,你就知道思想上的“艾滋病”有多么可怕了)。所以修习禅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因为你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什么错误理念给“框限着”(如同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就更别说解“框”的问题了。不知道自己被什么样错误的认知框限着,才是真正让你不敢去睡觉的梦魇。

修禅入定的正确认识和引导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修禅入定的“结果图形”是什么?然后从“结果图形”往回推。那么到底入定为了什么呢?简单,就是获得空境的心灵体验(实际上,很多人不清楚什么是“空”,又试图拿已有的经验去体悟“空”。就像没有学会骑自行车,却在大谈特谈骑上自行车后的感觉一样,结果只能是自陷迷茫自陷死地)。修习禅定的过程就是逐步趋向“空境”体验的过程。定境就是空境,佛学全部意义就是让人们体悟到“空”。

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有很多人叫了许多年的“孙悟空”,却不知道孙悟空是个啥意思。悟空就是悟到“空”性,那只猴子“九死一生”地取回真经为了什么?就是说佛经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让人们悟到“空”,悟到生命宇宙的本质意义。唐僧(唐玄奘)是历史真实存在的,孙悟空是假的。但是给孙悟空取名字的不是唐僧,而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吴承恩是真的,吴承恩又岂是泛泛之辈,最重要的人物肯定要起一个最具深刻意义的名字。吴承恩很清楚“空”是学佛的第一步,也是学佛的最后一步”。所以,只有“悟空”才能贯穿取经的始终。修禅入定首先必须认识清楚“空”是什么?然后再寻求如何解开这个“结果图形”。

“空”是什么?
就算是佛祖在佛经里也用了超过500个名词来形容“空”。所以你也不要试图一下子就理解。慢慢来,当你逐步理解到一个点时,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一通百通。可以说,自古以来对“空”的解释,让人感到五花八门、五彩缤纷。佛祖早有预见,所以在入灭前定下一条规则:“依法不依人”(只依佛祖所说的佛经而不依任何人的解释为标准)。今天我们就“依法不依人”拿佛经里对“空”的解释来“雾里看花”地体验一下“空”是什么?

佛在《圆觉经》里对“空”有一句很清楚的描述:“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什么意思?“彼知觉者,犹如虚空”:就是说,你看到的景物、听到的声音、品尝到的美味等等,这些感觉都是“空的”。为什么是空的?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就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就像金刚经里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就是说:“过去心”是记忆;“未来心”是期待;这些都是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所以是“空”的。那么“现在心”呢?刚说一个“现在”,现在就成为了过去——成为了记忆和回忆(所以要活在当下)。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是“不可得”。不是告诉我们“过去心没有,现在心没有,未来心没有”。而是不可得,就是“你得也得不到”。因为得不到所以才是“空的”(即“三际托空”)。因为空所以才有知觉。如果没有知觉,就不叫空。

“知虚空者,即空华相”:就是我们知道有一个“虚空”的那个能知的“知”性,本来就是空的。不用再到那里去找“空”,就像眼睛去找眼睛一样。本来眼睛就是眼睛,不用再去哪里找眼睛。
“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不要认为“空就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要认为“空是什么都知道”,是越空越清楚,越清楚越空。不抓住一个有,不抓住一个空,能够知道清清楚楚的那个清清楚楚就是“空”。这句话看起来矛盾,实际体验到了就不矛盾,意义绝非如字面上那么简单(实际对空的理解、体悟是贯穿修定过程始终的。在“精真元明”阶段我会将自创的科学对空的修习、领悟的关键性理论分享出来,不过会超过20万字)“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佛者,觉也;这就是觉,而且是“净觉”。照此修行下去,就是正路,是修定悟道的正确之路。

很多人一谈起“空性”,就说自己怎么怎么悟到了“空”,人们一打起坐来,就想怎么制造出一个“空”出来。实际上有个空空洞洞的境界存在,已经不是空了。佛法所讲的“空”是个名词的引用。“空”即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无以名之,名之曰“空”。千万不要抓住一个“空”的境界当作“空境”。又有些人打坐很怕进入“顽空”境界。生怕万一什么都不知道了该怎么办?实际那有什么顽空境界,什么都不知道除了被别人打昏以外,就剩下死亡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位大师能够“顽空”。顶多是“玩”出一个“空”,再把玩出来的“空境”传承给徒子徒孙们继续“玩空境”。所以,人们在修习禅定的时候犯的最大的错误是对“空”的错误认识(没有明确的目标,那么过程没有任何意义),会直接导致“永不入定”!

如何修习佛学中的“空”?
教练一开始会对“小刘翔”说:成为世界冠军很简单,你只要用你天生的两条腿猛劲跨栏、猛劲的跑,只要你练得跑的够快就成了。教练说的是对的。佛祖,在教授如何入定时,也说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那么入定的“跑”是什么?

佛祖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当你打坐时,察觉有思念妄想的时候,思念妄想早已跑掉了。不用再用什么方法(念佛,念咒、摇铃)去除它,当下清净,本来清净。“离幻即觉”:离开了妄念幻想,知道现在清净了,保持这段“清净”就是“空”,就是“如来觉性”。亦无渐次:就是说这个“东西”,在四禅八定中,在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中,在什么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中都一样,只是体验程度上的差别而已。佛祖说修禅定的“跑”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字“知”!知者觉也,觉者佛也,佛者本心、如来是也。总之,很多的名词都在形容“空”。

我们通过对“空”的理解已经排除了很多的“可能性”。比如,空境不是仙境,如果有人认为是仙境就将进入“陷阱”。也不会见到神仙鬼怪,这样我们修习禅定的时候就不会有意无意地向这方面努力了。实际上,我们排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就像在过去的100年中,人们仅仅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推导出了几百条物理学定理一样)。这些被我们“排除的”对修禅入定没有用的东西,我们要像扔垃圾一样,一下子全部彻底清除掉(与其费劲地在“鱼目混珠”中去辨别哪个是真的珍珠,不如全部扔掉。然后重新采集珍珠——于正统佛学中采集真理)。

很现实,一个婴儿要想学会跑就需要先学会爬、蹦、跳。那么“知”的爬是什么?就是“三调、放松、意数呼吸”。有人说:这些东西是气功、道教各功法里的东西,这句话是对的。道教里的“存神”、“守一”是将佛学中的“观想、作意”进行了包装。行气、吐纳等是将佛学中的“数息”进行了包装。“三调”被包装的范围就更广了。这就像西游记中弥勒佛的家童黄眉儿,偷了主人的宝物下到凡界成为了“大妖精”一样。正统佛学是科学的、哲学的。不会误人,不会致人迷惑的。而“妖精式的佛学”,都是后人对名利的追逐“惹的祸”(想想现实中,假的有时比真的更像真的,因为假的更具迷惑性和煽动性。所以,人们迷惑了,已经分不清楚谁是真正的主人了)!

回到修禅入定中的“爬”。
如果忘了“我们来的目的”一切就都白费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重申一遍:就是通过放松尽可能的排出身体上的各种“干扰”,让心灵尽可能的“单挑出来”,然后进行训练心意。首先看一下我们已经放松到底了,也就是已经撞到了清醒状态下的“南墙了”,而下一步也只能是睡觉了。然而,我们的目的不是睡觉,如果是睡觉,吃两片安眠药好像更有效。我们的目的反而是要更加清醒。

再分析一下,放松放到这个深沉的状态中,我们想要什么感觉都可以制造出来(只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暗示)。所以,再次重申:非常明确的是在这个状态下,所出现的境界都是假的“你看到神,神就是假的。看到鬼,鬼也是假的”。我们已经知道空境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了。所以,逆向思维,我们就不会想象进入一个“仙境、神境”或是看到神看到鬼。因为空境里没有这些东西。用逆向思维我们完全排除了进入“什么超境界”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在这个“深沉的放松状态下”去做什么?很简单,我们是要进行“意数呼吸”的训练。为自己下一步的“跑”做好准备。
]
什么是意数呼吸?如何进行?下一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学       禅定)(五明学佛网:佛学       禅定)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吕有祥教授:太虚法师与武昌佛学院 

 宋立道教授:集合教学政三界学术力量,卓有成效地发展佛学研 

 韩廷杰教授:学习中国佛学院的办学经验做好西园寺的佛教教育 

 华方田教授:试论中国佛教禅定的特质 

 华方田教授:般若与禅定 

 华方田教授:二十年来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现况与未来展望 

 韩焕忠博士:熊十力的佛学观 

 韩焕忠博士:马一浮的佛学观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