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世间人依何谈笑不止?


   日期:2011/11/27 10: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臣、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他们一到精舍,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

  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世尊,我们虽处远地,却一直想要前来接受您的教导,但因诸多阻碍而未能如愿。直至今日,我们终于来到这里,见到景仰已久的圣者,恳请佛陀收我们为徒,教导我们了生脱死的圣法。”佛陀听了之后慈悲应允,并且为其剃度,婆罗门长老终于得偿所愿,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七位老比丘出家后,同住一间寮房,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间无常之理,反而经常在寮房闲聊出家前的种种俗事,逐渐忘记当初舍俗求法的决心。低语谈论时,还不时发出大笑的声音,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观照,得知这七位老比丘的寿命将尽,但他们却丝毫不知无常即将来临,仍迷失于世俗往事、共相嬉笑之中。

  佛陀心生怜悯,来到这七位老比丘面前,慈悲地对他们开示:“出家应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们为什么要大声嬉笑呢?

  一般众生皆认为自己有五种事物能够依靠:

  第一、仗恃自己年纪尚轻

  第二、认为自己形貌端正

  第三、以为自己身强体健

  第四、依靠世间金银财宝

  第五、凭藉社会地位名望

  你们七个人在这里谈论俗事、大声嬉笑,又是凭仗着什么呢?”

  此时,佛陀为他们说了一首偈语: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冥,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佛陀说完偈语后,七位老比丘体悟佛陀的教诲,心开意解,真诚忏悔,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佛遗教经》云:【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

  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当初因渴慕佛法,突破种种障碍,才得以出家修行。后因一时迷失,沉溺于俗事戏笑,忘却无常逼迫。所幸在佛陀的教诫下,提起精进求法的道心,终能证悟道果。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若能不忘初心,珍惜种种善缘,舍离乱心戏论,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不仅在菩提道上能有所契悟,更能利乐一切有情众生。因此,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提起道心,精进用功,方不负此生得人身、闻佛法之无上福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常       依靠)(五明学佛网:无常       依靠)  

 仁焕法师:皈命极乐是生命的依靠 

 仁焕法师:生命之间要相互依靠 

 仁焕法师:知恩,生命才有依靠 

 吕凯文博士:慈悲喜舍观无常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衍慈法师:无常 

 宽运法师: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三部 用心理解 2 接受无常 

 宽运法师: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宽运法师:无我故莫贪 无常故精进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四讲 正宗分——苦空无常觉 

 雪漠:无常无法抗拒,但它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