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了解空


   日期:2011/11/7 16: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了解空 

前面我们看了日记《随顺世缘明白空》,了解了目前佛教的一些状况。希望大家不要再误解佛教,更希望媒体能够早日宣传正确的佛教,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从佛教里面接受到最大的利益。如果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我们自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

佛教的修行目的就是成佛,因为人人都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佛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用经典上的话来说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成佛的这个过程很明显,首先是觉悟人生。而觉悟人生自然是先要从明白空开始,然后再步入下一个台阶——奉献人生。

所以,很多学佛的人都有先了解空的经历。因为佛陀的讲解也是先从“空”开始讲的,要我们先认识到一切都“空”。这在佛所讲经中最先度五比丘所说的四谛法上有很明确的标志。这和“空”性一样,这种讲法有他好处也有他的坏出。好处是这种讲法可以让我们最快地从痛苦中脱离出来。

坏处当然是我们容易停留在“空”里面,不能了达真空妙有。因为佛陀后来才给我们讲大乘,讲妙有。这在《妙法莲华经》里面表现的最为突出。只是我们得到了点“空”的滋味,尝到了点“空”的甜头,再加上我们的堕性,因此而舍不得出来。深陷“空”这个安乐窝之中,乐不思蜀。

所以,学佛第一步就是要走出“空”的陷阱,要从自我的惰性中走出来。所以,佛陀用“空”把我们骗出三界火宅之后,告诉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大乘。告诉我们“远离三界,而能庄严三界。毕竟寂灭诸烦恼焰,而能为众生,起灭贪恚痴烦恼焰法。”

后来的祖师也说“应观空以遣累,莫着空以废善。应达有以兴慈,莫取有以起罪”、“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等等来告诉我们不要掉在“空”的温柔乡不出来。要应用空来实现我们的妙有,达到定慧等持而广度众生的目的。否则最大最大的成就也只有一个自了汉而已,失去了我们难得人身的意义。

这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的意义,因为一切是空的,是假的。人生的确就像是一场戏,但是我们不能不演下去,不演下去就不成戏了。我们要在知道人生是一场戏的基础上,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且认真、努力、精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的非常出色,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他的真实意义。

只有这样,人生的戏才成为一场好戏,否则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同时,因为我们知道人生不过是一场戏,我们就不会执着于这场戏中的得失是非,明白一切是空。从而轻装上阵,演得无所顾忌,演得更加投入与真诚。通过自己的努力扮演,让更多的人因此感化,因此梦醒,做到假戏真做。让大家因此了断烦恼,离苦得乐。

所以佛教里面才有这样的说法:建水月道场,做空花佛事,度幻化众生,成梦中佛果。也就是说即使明明知道所建的水月一样的道场,但是我们要是要努力地去建;即使是知道做的空花的佛事,但是这样的佛事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做;即使知道所度脱的是幻化一样的众生,但是我们还要努力去度;即使知道所成的佛果是像梦一样的结果,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成。

我们就是这样要用自己觉悟到的空性,来帮助还没有觉悟的人。所谓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或者叫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就是把自己的素质、能力等等提高,利乐有情就是帮助别人觉悟。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意义。

这才是佛陀教导我们的真空妙有,否则空过一生,失去了我们这一难得人生的意义。这也更适合现代社会的现实需要,否则就脱离了社会,走上了空中楼阁的处境,佛教很快就会消失,违背了佛陀的本意。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难得的人生,不要让自己难得的人生掉进“空”的陷阱。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应用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  

 沈海燕教授:论智者大师的时空观 

 陈坚教授:僧肇的“不真空”义——兼谈“六家七宗”对“空” 

 仁焕法师:空与有 

 陈坚教授:“仰望星空”与“担水劈柴”——论“法务员”与“ 

 仁焕法师:精神空间和物质发展 

 魏德东教授:佛教文化的空前盛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综述 

 刘元春教授:禅贵实践 不尚空谈——真禅法师禅法精神简论 

 刘元春教授:浅析佛教“空门”的真实义 

 李尚全教授:教相判释:空海对唐密日本化的贡献 

 李尚全教授:性空禅师口述传 

 水野弘元:无我与空 

 陈士东居士:观空法师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