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 |
|
在西藏有群藏羚羊集体跳悬崖自杀,科学家很好奇,怎么可能有这个现象?后来深入了解,发现因为藏羚羊牠们都在这片大草原上吃草,突然分成两派。这一群藏羚羊吃了前面的草,牠就往前走,后面这一群跟上来之后,了解到前面吃过了,牠就很不高兴,我不要吃人家吃过的。所以这群藏羚羊就往前面跑,跑到前面那群的前面,落后的这群又不肯吃前面那群吃过的,牠又跑到牠前面去。就这样一直往前走一直往前走,都在那里争着要在前面,争到已经忘了前面是悬崖,就在那里意气用事,挤挤挤就跳到下面去了。这种景像跟现在的社会一不一样?大家都人比人怎么样?气死人。就为了在那里赚钱,只为了跟人家比钱多不多,夫妻和不和乐看不到,孩子有没有教育好看不到,父母现在需要什么看不到,就为了跟人家比虚荣。这些现象值得我们冷静。
诸位朋友,我父亲那一代,少说也生个五、六个,有没有钱?没钱!结果兄弟姐妹回忆什么?当初拿着一枝棒冰,五个兄弟姊妹一起一人咬一口,回味无穷。那是什么?那是真正的天伦。现在什么都有了,都视为理所当然,哪来的天伦之乐?家庭里都变成谈条件的地方,予取予求。把家庭的幸福误导到物质的享受跟物质的追求上面去,那是个错误的方向。“勤俭为持家之本”,勤劳、勤俭,纵使只有先生赚钱,都可以把这个家经营得很好。而且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看到的都是父母的辛劳,他一定想着要好好努力,赶快有好的发展,让父母有好日子过。所以我父亲那一辈的读书、做事,从来不用父母要求,因为他们的孝心被启发,感恩心被启发了。经营家庭首要的是孝悌、勤俭这些德行,而不是金钱,所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家去翻翻这些《德育故事》,留名青史的,大部分都来自于穷困的家庭,反而那些境界,都变成历炼他人生的宝贵经验。所以有个企业家很感叹,他说你留钱给孩子,不是剥夺了他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段吗?他跳过那一段胼手胝足,那一段自力更生的那种锻炼的机会,他以后怎么样能够有承担挫折的能力?他没有那段打基础的过程,他又怎么去体恤到一些基层人员的辛劳?他都没有这些体悟,他以后还能做主管做好吗?林则徐先生的话真的很值得我们深思,“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智”。本来还很有素质、很有志向,家里什么都有了,他什么都不用干,他的志向就消磨掉。“子孙不如我,留财做什么”,子孙的程度都比我们还差了,你还给他钱干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他已经素质不是很好,你还把一大堆财产给他,他骄奢YIN逸都来。《朱子治家格言》说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这都是很中肯的。 |
|
恭摘自《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十一集) 52-180-31 |
感恩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