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 |
|
有个太太她之前还没有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以前,她的孩子也是被宠得很严重。有爷爷奶奶,有外公外婆,父亲又有三个兄弟姊妹,母亲又有四个兄弟姊妹,这个孩子又是两边家族第一个小孩,所以是三千宠爱於一身。他的爷爷还对著大家讲,这个孩子是我的心上肉,骂他就是骂我,打他就是打我。这个孩子有爷爷当靠山,他是天不怕、地不怕,小小年纪就很骄傲,就很狂妄。母亲后来接触之后,看到情势不对,必须要赶紧处理,要当机立断,所以把孩子从爷爷身边接回去自己带。这个孩子送到教《弟子规》的学校,对老师都是不敬礼,不行礼的。这个母亲在那里示范了好几次,孩子都是如如不动,母亲就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又要上班,就自己先离开幼儿园。走了一两百公尺,心里想怪怪的,今天不教,那下次什么时候教?今天他没有学会对老师恭敬,其实他已经在退步了。我们常常说过一阵子再跟他讲,过一阵子再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教育当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叫“当其可之谓时”,这叫及时法。孩子犯错是我们教他的时候,当其可之谓时,一般叫及时法,机会教育。我们当初在学这些教育理论,说某某教育家他发明的方法,他发现的方法,这些教育家都是这几十年,甚至这一两百年,这样的教诲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前就已经讲了。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当中没有版权所有?因为子孙们都了解,所有天地宇宙的这些真理,老祖宗都讲透了,圣贤人都讲过了。所以他们绝对不敢有那种想法说这个东西是我首先发明的,这个道理是我首先发觉的,他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连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他学问已经到至德的境界,老人家都说他“述而不作”,他只是把古圣先贤所教诲的这些真理传承下来。所以几千年的读书人,绝对没有人狂妄说哪些道理是他发明的。但是现在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人都比较傲慢,往往发现点道理就要争取版权,说那是他发现的,这个心态都值得我们来深思。 |
|
注:“当其可之谓时”出自《礼记·学记》“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全文 |
|
恭摘自《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四十一集) 52-180-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