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 |
||
|
||
净土法门法师: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 我常说,我们学佛,对老师不能不认识。这最初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你对于释迦牟尼佛不认识,你肯定会走错路,会走入歧途。你必须先认识他,他给我们做了好榜样,我们学佛就是向他学习。所以我学佛跟一般人的确不一样,我第一部看的佛书,《释迦谱》、《释迦方志》,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人写的,《大藏经》里头有。我学的那个时代六十年前,这个书买不到,世面上没有流通,怎么办?到寺庙找《大藏经》去抄,好在分量还不太多,我们自己也是只有抄写。所以那个时候学东西很辛苦,可是学得很踏实。读了之后,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 佛法的教学它有一个很鲜明的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而不觉来的。你迷惑,没有智慧,于是你对于现前的问题你想错了,你看错了,当然你就会做错,不善的报应就现前,这是苦。如果你对于一切法理事性相因果通达明了,你的思想纯正,你的看法纯正,你的做法好,如理如法,你才真正能得乐。所以佛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用教学的方法,帮你开悟,教学的目的是帮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目的是离苦得乐。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教学一天休息都没有,真是个标准的好老师,模范老师。我们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休假,没看到,而且教学几乎都没有中断的。除了大单元天天讲之外,我们知道还有许多临时来的,各人有各人的问题,都跟他请教。佛从来没有提出我累了,休息一下,没有,问都给他答,都给他解答。所以诸位看小乘经你就看到了,小乘经不长,二、三百个字,全是应对一般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共同性的。他个别的,没有共同性的,就不会记载。大家都有这个问题,他提出来了,佛解答,都把它写成经典。世尊在世给我们做出好榜样,我们要能体会,要能学习。 从前寺院是学校,没有经忏佛事,寺院里面的执事名称现在还延用,但是已经变质了。寺院的住持、方丈,他是什么职位?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你看看跟现在的学校分工是不是相同?首座和尚,一个寺庙里好几个人,不是一个,分座讲经。殿堂是教室,讲经的法师很多,不是一个,跟学校一样,分班,但是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讲堂讲《华严经》,那个讲堂讲《法华经》,另外一个讲堂讲《无量寿经》,你想学什么你进哪个讲堂,你只能学一门,不能学两门。所以从前叫到寺院讨经单,到那边去报名,讲堂给你一个座位,宿舍给你一个床铺,你可以安心在那边学习。期限是一部经,一部经学完你可以离开了。如果再想学一部,那就再报名,再学一部,可是一部经通常都要讲几个月,长的要讲一、二年。 诸位一定要清楚,佛陀、菩萨、罗汉是佛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称之为佛陀,佛陀这两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者,是大彻大悟的人,印度人称为佛陀。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大彻大悟,称佛陀。菩萨,玄奘大师翻译的,觉有情。他是个有情众生,但是他觉悟了,他觉而不迷,称菩萨。也就是说,他没有到大彻大悟,到大彻大悟就称为佛陀,他觉悟了,没有到大彻大悟,称菩萨。所以,菩萨是还在学,还没有毕业,好像现在我们学校硕士学位,他上面还有博士学位他还没有学习,或者是还没有毕业。阿罗汉是第三个学位,阿罗汉翻作中国的意思叫无学,小学毕业了,佛门小学毕业,小学的课程学完,小乘,小乘是小学。小乘的课程学完,毕业了,称无学。它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所以罗汉、菩萨、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现在一般社会上都把他当作神来看待,搞错了。连本义都没搞清楚,如果真正懂得了,你就知道佛教它完全是教育。 通常你称,这人出家的时候都称他作和尚,错了,他哪有资格称和尚?和尚,一个寺庙、一个道场,和尚只有一个人称和尚,其它的不可以称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亲教师,等于现在大学里面的校长,校长称和尚。还有一个人可以称和尚,大学里面的指导教授,他是你的和尚;不是直接教你的,没有这种尊称。所以现在对称呼名字,名义都不知道。一般对出家人称法师,这是对的,这也是很尊敬、很客气。像我们一般讲称教授,他是这个学校的教授,教授不一定教我课程的,我们学校教授很多。如果称阿阇梨那就不一样,阿阇梨也是教授,这个教授曾经上过我的课的,我跟他学过的,称阿阇梨;没有上课的,那个就称法师。和尚是最尊敬的,亲教师。这个我们都要了解,了解你就知道它是一回什么事情,学习就不会犯错误,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 佛法传到中国来,我们从历史上去看,多少成名的人,读书在哪里读书?在寺院里面读书,寺院是学校,读书的人可以住在寺院,寺院很慈悲,能接待他。寺院里面的出家人个个都是好老师,有能力教导你。以前考举人、考进士,到哪里念书?都到寺院,寺院有经书,不仅仅是佛经,藏经楼是图书馆,里面什么都有。不缺老师,学生有任何问题,找出家人,出家人都能教你。所以有钱的人在寺院里面住,交一点伙食费,没有钱的人,寺院也照顾你。你们看看范仲淹,他一生念书在庙里头,家里很穷,所以在庙里面伙食自理,他每天煮一锅粥,把粥煮得比较浓一点,划分四块,过这种穷日子。书念得好,你看以后考试得到功名成就了,出将入相,他感念寺院成就了他,要不然他到哪里念书?所以,古代寺院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替国家造就多少人才。这些历史我们不能不熟悉。 真的,它是学校,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种样子!我当年学佛也很奇怪,我就问老和尚,那个时候我跟台湾道安老和尚,他很照顾我,年岁也很大。我向他请教,我说这种经忏佛事是怎么起来的?谁搞出来的?他想了一想,他说,很可能唐明皇搞出来的。他也有他的说法,因为唐明皇那个时代遇到安史之乱,安禄山造反,杨贵妃引发起来的。这个动乱几乎把唐朝亡掉,幸亏郭子仪这批人把这个动乱平息,平息之后,唐明皇在每一个战场建一个寺院,叫开元寺,就是开元年间动乱的。每个地方建个开元寺,建这个寺追悼死难的军民,这是开端,就像忠烈祠一样是纪念的性质,请这些出家人诵经给他们超度,回向给他们。国家这样做法,所以民间老人过世也请法师来念念经。当然那是偶然的,能请到法师到家里去念经,一定都是达官贵人,不是平民,而出家人做这个事情是附带的,偶尔附带做的。可能,道安法师告诉我,可能这就是起源,因为以前没听说过。 但是佛教在今天有变质的,有变成宗教了,变成宗教的时间不长,我们看历史,前清干隆时代、嘉庆时代都还没变,寺院庵堂每天还是讲学、还是上课,宗教里面仪式顶多就是早晚课,早晚课诵这是共同科目。早晚课时间都不长,那是什么?那是纪念老师,念念不忘老师的恩德是这个意思,不是拜神,纪念老师。像我们在此地学习,我们老师的照片挂在对面,我们每天在这里学习,我们向老师鞠躬是这个意思,不忘本,孝亲尊师不忘本。意思一定要搞清楚,不能搞错,不是拜神,不是求他保佑。今天提到佛教,大家都认为这是宗教,我们不肖,把释迦牟尼佛贬到宗教里面去了。所以我说我们四众弟子都有罪过,老师一生教学,怎么会跑到宗教里面去,哪有这种道理? 真正变成现在这种情形,我想应该是慈禧,慈禧太后造的孽。前清,帝王是经常礼请儒释道的学者在皇宫里面讲学,皇上带着嫔妃、带着文武大臣听课,这个制度一直到咸丰(咸丰皇帝是慈禧太后的丈夫)都有,都还保存。宫廷里面的讲义,儒释道的讲义,佛、道,他是特别尊重佛法,没有放在《四库》里,儒家的讲义、道家的讲义都在《四库全书》里。我有的时候翻翻,看看这些人从前在皇宫里面到底怎么个讲法,四书怎么讲法、五经怎么讲法,这讲义保存在。但是佛法,特别编了一部大藏经,叫《干隆大藏经》,没有放在《四库》里面,这就是对佛法特别尊重。因为历代帝王都是三宝弟子,德高望重的这些大德们都封为国师,这是清朝。咸丰过世之后,儿子很小,慈禧太后的儿子做了小皇帝,政权落在她手上,垂帘听政。所以她叫同治,她跟他儿子同治,同治这个国家,麻烦可大了。她相信鬼神,宫廷里面邀请大德讲学,她就把它断掉,这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太大了。为什么传统文化今天衰到这个样子?罪魁祸首就是慈禧太后,她相信扶鸾,她不听信经典,也不听信这些高僧大德,她驾乩扶鸾,结果国家就在这里边亡掉了。这桩事情是我年轻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前一个章嘉是慈禧太后的国师,那都有名无实,她也不问他。过去真是遇到大事疑难,他谘询这些大德们,儒释道的大德,也等于说是皇上的顾问。慈禧太后对他们是很尊重,但是不听话,听鬼神的,所以完全变质应该是这个时候。 现在佛教寺院庵堂看不出释迦牟尼佛教学的面目,完全看不到了,把佛教变成迷信。而且在宗教里面,它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一个真神,佛教里面供的佛菩萨太多,他们都认为是神,称为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教就是低级宗教。我们今天四众弟子,都有义务向社会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释迦牟尼佛一生是教育,用现代的话,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普世的教育,能够带给社会安定和平、能够带给一切众生幸福美满,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这佛教里头的。少数学者专家希望再向上提升,佛经里头有哲学教育、有科学教育,都讲到究竟圆满。今天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真的变成宗教了。我们走的路子,是走释迦牟尼佛教育的路子。原来这条路,我初出家的时候,同参、同学也都很想走这个路子,害怕,怕什么?怕走这条路子将来会饿死,没人供养。经忏佛事,学三个月敲打唱念就行了,就能赚钱,做个十年、八年,积蓄起来就可以盖个小庙,都走这个路子,讲经教学大家害怕。我搞了一辈子没饿死,活得还不错。但是这条路是非常辛苦,为什么这么苦,原因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非走不可。希望大家努力,把佛教恢复到教育,如果不恢复到教育,佛教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很可怜。所有宗教,不单佛教,都要回归到教育,为什么?你看看,每一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社会教育家,耶稣教了三年,被人害死,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你细心观察,哪个宗教最初创教教主不是教学?如果宗教回归到教育,宗教就会被社会认同,它对社会有贡献、对社会有利益,大家自然拥护,自然协助你发展,你是教育,社会需要你,那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学习到这里感慨很深。 今天又有同学来问我,我们对传统文化要怎么样学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过去我们也讲过,也讲过很多次,要多讲,希望大家都有缘分能听到。学习圣贤,学习佛菩萨,诸位要知道,印度人称佛菩萨就是中国人称圣贤,佛是圣人,菩萨是贤人。佛跟菩萨都是印度话,这个要知道,佛菩萨不是神也不是仙,佛菩萨是人。佛是圣人。什么叫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做一个明白人,对于宇宙、万有、人生,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他统统搞清楚,全搞明白了,这在中国叫圣人。所以圣人是明白人,凡夫是糊涂人。佛菩萨是圣贤人,凡夫确实是迷惑颠倒。我们不愿意迷惑颠倒,希望做个明白人,那你希望做明白人,你找圣贤、找佛菩萨就找对人了,他会好好教你,这总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入门先扎根。大根大本就是两句话,佛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中国人讲孝亲尊师,这是世出世间圣贤佛菩萨的大根大本,要从这里做起。伦理、道德的教育;因果,道家给我们讲因果教育,可以从《太上感应篇》入门,《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非常好的教材;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你看这三样东西都很小,《弟子规》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也只有一千七百多个字,《十善业道经》的分量也不多,通常经本好像只有四页,四张纸八面,这是根本。这个东西不是讲的,不是念的,也不是背的,字字句句要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那就是圣贤君子的标准,不能违背。 我接触佛教是老师介绍的,我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哲学家,他把佛教介绍给我,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学了六十年,我很感激老师,为什么?我这一生过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六十年下来,我明白了,佛经不但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同时也是全世界最高的科学。这怎么说法?近代的科学家,无论是研究宏观宇宙还是研究量子力学,他们的结论跟大乘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佛教不是宗教了,佛教是世界上最高的科学,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今天科学跟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佛经里头,所以我也把大乘佛法介绍给这些大哲学家、大科学家,让他们知道。 我们怎么做?我们一定要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在哪里?在经典里头。你看我们天天学经教,学得多快乐,我们这个生活过得多美满。方东美先生当年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感谢老师,真的,我这一生享受到最高的享受,是他老人家教我的。他要不教我,大概我跟佛的缘就没有了,我不可能接触佛教。因为我跟现在社会大众一样,对佛教有偏见,认为它是迷信,认为它是宗教,而且是宗教里面的低级宗教,为什么?它多神教,什么都拜,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低级宗教什么都拜。这个错得太离谱了!不是方老师给我纠正过来,永远我都不会改变。所以我遇到三个老师好,第一个是方东美老师,第二个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往生之后,我跟李老师;跟方老师是启蒙,章嘉大师三年是奠定根基,以后跟李老师十年,讲经教学是李老师教的,这个路子正确。现前在这个社会上,我看到的有六种不同的佛教,就是佛教形式。第一个,释迦牟尼佛的教,我们继承了,教育,佛陀的教育;第二个是宗教的佛教,这很多,很普遍;第三种,学术的佛教,我也曾经干过,在大学里面拿着佛经开课,叫佛经哲学,我记得我教了五年,学术的佛教。现在呢?现在还有旅游的佛教,我在中国大陆看见,观光旅游的佛教;还有企业的佛教,开了很多连锁的寺院,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听说有的还上市;最后一种,邪教的佛教,就是这六种。你学佛,你学哪一种?总得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你迷信。 真正做佛的学生,要把佛的本来面目恢复,本来面目是教学。 ...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表演了八十年,我们看不出来,大菩萨看得出来。世尊好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你说他一天接触多少人?跟他的学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众,佛到哪里跟到哪里,从来不离开的,固定的。不固定的更多,亲近佛陀一个月、半个月的,二个月、三个月的,一年半载就离开的,那就不晓得多少人。经上计载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是不离开的,常随众。这么大的团体,每个人都要到释迦牟尼佛那里请教,什么疑难杂症都去问他。还有闻名慕名而来的,远道特地来参访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贵宾,你看他一天从早忙到晚,这是我们凡夫看到的。如果是八地菩萨看到,释迦牟尼佛没动,一天忙到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自己确确实实住在自性本定之中。 就跟惠能看的一样,惠能看到什么?看到清净,没有污染,看到它不生不灭。这个不生不灭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看到释迦佛本自具足,他教化众生那些智慧方法,善巧方便,应对如流,他也没有去准备,也没有去学过,自然就回答你,那是什么?本自具足。看到世尊忙的那个样子,本无动摇;帮助众生的,就是出生无尽,就是能生万法,惠能那样的人他看到!五句话二十个字,描绘性德的体相妙用,不入这个境界说不出来。所以五祖忍和尚听到惠能大师的报告,「行了,不用再说了」,衣钵就给他,这就是第六代祖,这决定不是一般人的境界,神秀也达不到。神秀跟忍大师我们估计也有二、三十年,没入境界。忍和尚传法,好像没有多久他就往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