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律航法师净土释疑:六道轮回是否可信凭据是什么


   日期:2013/4/23 10: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照佛教上讲,此生若不了生脱死,死后就要入六道中轮回,生了再死,死了再生,生死死生永无休止,究竟轮回六道之说,有什么凭据?果真可信么?

  答:我们身体有败坏,性灵没有败坏。譬如五谷吧,根叶虽枯,其子落地,向春复生,六道轮回,亦复如是。究竟六道是什么呢?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法界是。(法界者,约胜义言,放之则遍满虚空无所不包,近之即人人当前一念之心性)。约浅近言,在此处可作类字解。畜生以下,名叫三涂,加上修罗,名叫四恶趣。人为什么转入四恶趣呢?若嗔恨傲慢,就感受修罗趣;若愚痴不信因果,就感受畜生趣;若悭贪不舍,就感受饿鬼趣;若五逆十恶就感受地狱趣。修罗一道,也属恶趣者,以修罗有天福,无天德故。天人二道,名叫善道,胜于他道。人道以前生修持五戒而得生,乐少苦多,人人自想可知;纵有修行的人,多不发大心,福报一尽,仍堕三涂。天道以修十善及诸禅定所致,感报受乐,乐极不暇修行,福尽也还堕落。所以人们欲免六道轮回,当求生净土,则情欲灭而本性现,业障尽而感报空,既无轮回之因,自不受轮回之果了。

  轮回六道之说,虽然倡自佛教,而儒者也多主张此说:例如贾谊说:“千变万化,未始有极,忽然为人。”魏伯起说:“三世神识不灭。”张子厚说:“知死之不亡,可与言性。”以上三说皆是也。缘以生死之名,从肉躯得,非从心性得。若以佛说疑为无据,则《左传》和《史记》上明载伯鲧为熊、如意为犬、郑人相惊以伯有、彭生报怨于齐襄,种种事迹皆在汉明帝以前,时佛法未传到东夏,而轮回之理,已大著于天下。

  或谓轮回之理,既为中国固有,孔子为什么不说呢?殊不知孔子言之已详,人自不察耳。《易经》上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精气”是就受生后说,“游魂”是就入胎前说,知其情状,则轮回之说明了。又《中庸》上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言始终,而言终始,正见循环无端,并非断灭。可惜后世儒者见不及此,或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只论其理,不信其事。若谓实有轮回之事,则诋近于妄诞。殊不知《二十五史》中所载三世轮回事,如羊祜前身为李氏子、梁元帝前身为眇目僧、范祖禹前身为邓禹、郭祥正前身为李太白、夏原吉前身为牛僧孺,如此之类,数说不尽。

  现在归纳为三点,方知轮回之说,大有益于社会人心:(一)人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尝叹光阴无几。苟知肉体虽死,而真性不灭,即悟当身寿数原来地久天长,是易短命为长寿者,此轮回说之利益一也。(二)人惟不知有前生,故见帝王将相,自惭藐小。苟知真性一昧,便入六道,天人四趣,互为高下,则大富豪贵之途,我夙世悉皆经历,是等贫贱于富贵者,此轮回说之利益二也。(三)人惟不知有前生后世,所以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如颜回短命、盗跖善终等,便谓天道难凭,苟知今生所受之祸福,乃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今生所作之善恶,又为来生所受祸福之因种,则知因果通于三世,福善祸淫,毫发不差,是转愚痴为智慧者,此轮回说之利益三也。六道轮回之说:既有历史为凭据,又为经典所证明,还会有不思了脱生死之人吗?还尚有自甘沦堕之人吗?还尚有不愿往生净土,亲见弥陀,蒙佛授记,一生成佛之人吗?则皈依三宝忆佛念佛,安敢迟疑不决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律航法师       净土)(五明学佛网:律航法师       净土)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净土信仰之确立 

 仁焕法师: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 

 杨笑天教授:日本净土宗简介 

 宋立道教授: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华方田教授:试论吉藏的净土观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观音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