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不恋红尘的人能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双肩担 |
||
|
||
净土法门法师:不恋红尘的人能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使命双肩担起来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221集 我的年岁大了,没有法子再学这些东西,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那我们在国际上还有一点影响力,这一点影响力供养给大家,帮助大家。今天我所知道的,斯里兰卡是佛教修学最理想的处所。我们在那个地方建立一个佛学院、佛教大学,可以做得到。跟其他宗教来合作,建立一个宗教大学,也能办得到。总统欢喜,我给他这个建议,强帝玛法师告诉我,他们已在着手、在策划了。现在我们所物色的,重要的是人,建学校不难。人还是从研究员着手,无论在家出家我们都欢迎。将来在那边建个道场,我们的规矩就是不下山。像日本的比叡山我去参观过,日本人称它是佛教的母亲,日本佛教有十三个宗派,这些宗派最初创始的祖师都在这个山上修行。我去访问的时候,向这个方丈老和尚请教,当年这些祖师在山上,住的时间最少的住多少年?他告诉我,十六年。长的呢?三、四十年。下山心就动了,不下山心是定的,定能开慧。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中国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也都是在一个寺庙、一个丛林几十年不下山。连我们净土宗,东晋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建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就是现在的东林寺。一百二十三个人,大家发愿在那个地方念佛往生,不下山。贵宾来访问,虎溪为界,送客只送到这个虎溪,就不过这个小溪。有一次,慧远大师跟陶渊明(儒家的),还有个陆道士,儒释道三个人,远公送客,送他们两个,聊天不知不觉的过了小溪,三个哈哈大笑,叫“虎溪三笑”。要有这样的志趣才能成功,心里头还贪恋红尘,这不会成就。所以我们要求这样的人,真正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大事双肩承担下来,这样的人才行。人数多少没有关系,有一个算一个,有两个算两个,长时间,也许二、三十年之后,有个六、七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