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眼前有镜不可得:从小猫之死看轮回


   日期:2013/6/4 17:0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眼前有镜不可得——从小猫之死看轮回
了悟子

 

看童话、学禅观、入大乘、探本源!   
但得本,不愁末,明真心,离诸过! 

 一、小猫照镜子——并非童话 

  一只小猫走到镜子前,看见里面也有一只小猫,正瞪着眼睛瞅自己。  
  “你是谁?干吗盯着我?”  
  谁知镜子里的那只小猫也张大嘴,怒气冲冲地说着什么。 
  事情很严重,小猫很生气:“你不知道我是这里的老大吗?!” 
  对方毫不示弱,反唇相讥。
  这下小猫气坏了,他弓起背,瞪圆了眼,大叫着扑了过去。
  不料,对面那只小猫也模仿自己的动作扑过来,只听 "砰"的一声,瓜熟蒂落满地牙。  
   小猫被碰得头昏眼花,哭着去找妈妈。  
   妈妈听罢,笑着说:“孩子,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就怎样对待你。不信,你去跟镜子里的小伙伴友好地谈谈,看它会怎么样?”  
   小猫回到镜子前,笑眯眯地说:“对不起,我错了!”  
    咦,镜子里的小猫也笑眯眯地对它致歉。  
   小猫高兴极了,忙去告诉妈妈。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它说:  
   “宝贝,你要记住,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是因,如是果。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   
    六道轮回,亦复如是!

二、   眼前有镜不可得——从小猫之死看轮回 
     
   世俗中人整日在妄想中过日子,虚生浪死,随业流转,着实可悲可怜。一旦善缘成熟,回心向佛,止恶向善,开始知道了妄念的害处,就想千方百计地除掉它。  
可是不幸得很,过如秋草刈难尽,心似春潮抚不平。  
我几乎绝望了:妄难除,毋宁死!  
于是在1998年的弥陀圣诞前七日,专程到淄川的普照寺打“念佛七”。  
主七的是两位风度洒脱、辩才无碍的年轻法师。他们毕业于南方某佛学院,弘法多年,定慧圆明,性格随和,堪称法门龙象。一位是上宗下敬法师,一位是上瑞下藏法师。自那次佛七分手以后,福分浅薄的我再也没有见到两位恩师,几经查询,音信全无。但其音容笑貌,栩栩如昨。不知如今两位恩师住锡何处?起居安否?衣食丰否?道业隆否?佛缘盛否?  

   记得那年冬天很冷。我自己是带着一件大棉衣去的,临行前向单位请假时打了个妄语,说“回老家看望父母”——对净宗学人来说,念佛的确是“回极乐老家,见弥陀慈父”。当时又有一首流行歌曲,唤做《快乐老家》,我一直视为净土宗的主题歌;且又适值香港回归,举国同庆。上宗下敬法师说,我们今年举行一个“感恩佛七”吧,大众乘借回归的强劲东风,登上阿弥陀佛的本愿慈航,回归极乐故乡,投入母亲怀抱,好吗?  
——当然好,可是……象我这样的罪业凡夫,能行吗?  
——阿弥陀佛就是为了救度我们这些罪业深重的凡夫,才广发大愿,成就净土,你不去谁去?佛不度你度谁?  
——可我妄想实在太多啊!尽管念佛多年,可仍然是“佛号与妄想齐飞,身心共地狱一色”,我没救啦!  
——擒贼先擒王。你知道妄念何来?贼在何处吗?  
——山贼易破,心贼难防啊。我连自己的心都管不住,哪有本事捉贼王呀!  
——你想见见贼王吗?我跟它可是有深交呀。  
   于是,法师谈起“小猫无辜累死”的故事。  
 
     瑞藏法师出家前,家里曾养着一只精明可爱的小猫。有一次出门很久,回来后突然发现小猫死了,浑身是血,满目创痍,似乎刚刚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就想:奇怪呀,门一直锁着,屋里又没有其它动物,可见不是“他杀”;莫非猫儿会自寻短见?可也得需要“凶器”啊。法师四下侦察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破案线索。怎么回事呀?师父正急得冒汗,一抬头,猛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靠墙是一个大衣柜,衣柜门是两面大镜子。人在镜子前梳妆打扮,即相离相,百般妙用,纵横无碍;可是动物们却不知眼前有镜,不明真假,执着影像,迷头认影,舍本逐末,自心自乱,于是麻烦就来了,摊上大事了!   
     可怜的小猫啊,它分明看见对面出现了另一只怪物,正在猫视耽耽地逼视着自己。
     哼!东风吹,战鼓擂,这年头儿谁怕谁?我是老大我怕谁?小样儿,你看我干啥?不认识老子呀,那老子就让你认识认识!……  
    于是乎,它冲上去就咬,对方也毫不示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彼此厮打起来……
     一山二虎,势不两立;一镜二猫,自相残杀。真假悟空,旗鼓相当。
   没有人劝解,没有人拉架,它就只能这样打下去,直到鱼死网破,同归于尽,四面悲歌,一地鸡毛。
    
   明镜本清净,笨猫自咬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猫看镜子迷惑,人感到可笑;人看世界迷惑,菩萨感到可怜。
   面对阿赖耶识这面大镜子,我们迷惑颠倒无量劫!
   面对宇宙万相、三界幻影,我们撕咬争斗到如今!
   我们比小猫幸运的是,我们摊上大事后,又摊上好事——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明白了真相,欢喜信受,依教奉行,舍假归真,背尘合觉,究竟解脱。始知:
    三界唯心如圆镜,诸法无我有分晓。
    一超直入如来地,从此不再做傻猫!

  三、 汝身汝心,整个宇宙,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现物

      且看佛陀是怎样给我们劝架解冤的——

       “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首楞严经》卷一)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昧为空(宇宙的起源),空晦暗中,结暗为色(物质的起源)。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生命的起源)。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精神的起源)。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灵魂的起源)。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宇宙和生命的真相)。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法身)弃之,唯认一浮沤(水泡、宇宙泡)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因小失大,聪明反被聪明误)。汝等即是迷中倍人(颠倒妄想,随业轮回,愈陷愈深)。如来说为可怜愍者!"(《首楞严经》卷二)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狂心自歇,歇即菩提!"“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知有净土,不恋娑婆)!”(《首楞严经》卷四)
    

  上云色心诸缘唯心所现。云何所现?世尊明告:妙性本明,良由不觉,迷为顽空。顽空与无明和合,结暗为色,有器世间。碍色与顽空,二法和合,不动而动,故有色身。根身既具,识念自萌。识念既萌,不有而有,攀缘心生,故趣外奔逸。用此攀缘为心,则决定惑为色身之内。而安知色身,外洎山河大地,咸是妙明心中所现之物。夫身心不有,妄执为实,是谓一迷。其犹背海认沤者也。于幻有身心中,重起取舍,堕淫生怖,见相生爱,目为真心,重是一迷。其犹认沤为海,岂不为之倍迷。于垂手顷,二迷兼具,故曰等无差别。此文深奥,当细探其实,自审相应可也。不尔,则徒夸玄妙,何异说食不饱。何也?《圆觉》经曰:“云何无明?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又云:“彼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不可得。”二文当合看。此为小乘者说唯心所现次第生起因缘。彼为菩萨直说妄认而已。此中唯心所现,则刹那不住,曾无处所。不知无处。故下文多方辨见。彼即直告:“如梦中所见,醒后不可得。”云何不可得?如梦所见山河大地、草芥人畜,与平时无异。至于醒时,非惟梦中之境不可得,而身亦不可得。非惟身不可得,而心亦不可得。非断之使无,非遣之使无,非修之使无,是毕竟无、本来空。以梦例觉,觉岂不然。梦本不有,觉则知无。觉如是实,梦应知有。梦不知有,觉处元虚。觉梦两非,真心斯在。然则我辈于日用中,能如梦之获觉不真得。如是现前身心、山河大地,毕竟是个什么?如不相应,休教容易,虚度光阴。勉之勉之!( 《楞严经臆说》明 圆澄注)


    四、  用功观照大圆镜,即得了寤真如心  

      曼殊室利菩萨,对世尊大众菩萨前告言:“若有一切菩萨及一切有情众生,志求无上菩提,修持真实佛金刚圣性三摩地一切法者。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是也,为有情众生心地法藏,有烦恼种性,烦恼种性则是菩提性者。有情心处,本性真净,空无所得,是故有情心是大圆镜智心处是也。菩萨于圆镜智心作志求,用功观照大圆镜智,心性觉证寂灭,即得了寤心镜莹净。莹净达空,即心证平等性智。证平等性智者,通寤达性本性实空,证入空中心。心心性如如性体地,名入如如智,则证妙观察智也。得入如如性清净圣智,获得金刚成所作智者,证菩提性成就圣智也。是故则名四智菩提玄通观智,入一切佛心金刚三摩地。圣智相应,则名瑜伽三密门三十支契印。加持身密十支三摩地,令身根清净,证身体性智圣力。加持口密十支三摩地,心念观智清净,则圣力。加持意密寂静十支三摩地,则意密地清净,则如性真净。证性印三昧不空圣智金刚喻定三摩地如来法身。成就如是秘密教者。是故令一切诸大菩萨摩诃萨及一切众生,修学教旨,入瑜伽一切法修持佛金刚三摩地三密菩提法教。入圣性海无边三昧法界三摩地故。 ”
     《首楞严经》云:“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凡夫认为心在身体里面(小猫以为猫在镜子里面),这是颠倒。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迷心逐物,则生生世世流转生死。岂不知真心广大无边,包含宇宙,时时现前,可惜我们不认识。学佛的人如果不懂得心包太虚,诸法无我,即是外道。“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不但身心、四大五蕴,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一切山河大地、六道众生全是我们心的投影,唯心变现出来的影像。譬如梦中,亦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一旦醒来,无影无踪!所谓,梦里明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大千!假如在梦中知道是自己在作梦,梦中一切纯属自作多情,唯心自闹,当下觉知,当即醒来,则梦中的一切生灭苦乐烟消云散。“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知有净土,不恋娑婆)。”大梦醒来即净土,花开见佛悟无生,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至真至善的清净法身廓然现前!

      五、  关于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谓可如实映现一切法之佛智。法相宗所说的四智之一,由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亦即在证入佛果之时,阿赖耶识舍断一切烦恼习气,转依而成纯粹的无漏智。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之能显现一切色像,故称为大圆镜智。
    《广释菩提心论》卷四云:“大圆镜智,是智远离我、我所相,及离能取、所取分别,不杂一切烦恼垢染,于一切所缘、所行、所知相中,不忘不愚,智影相生现种依持,彼一切智所依清净,是即真如所缘无分别智。”

   《佛地经论》卷三云:“大圆镜智者,谓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所缘,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别知境相差别。一切时方,无间无断。永离一切烦恼障垢有漏种子。一切清净无漏功德种子圆满。能现能生一切境界诸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任持一切佛地功德。穷未来际,无有断尽。如是名为大圆镜智。”

 
    《佛地经论》卷四云: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唯以圆镜为譬喻者,当知圆镜,如来智镜平等平等。是故智镜名圆镜智。如大圆镜,有乐福人,悬高胜处,无所动摇。诸有去来无量众生,于此观察自身得失。为欲存得舍诸失故。如是如来悬圆镜智,处净法界,无间断故,无所动摇。欲令无量无数众生,观于染净。为欲取净舍诸染故。又如圆镜,极善摩莹,鉴净无垢,光明遍照;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于佛智上,一切烦恼所知障垢,永出离故;极善摩莹为依止定所摄持故;鉴净无垢,作诸众生利乐事故;光明遍照。又如圆镜,依缘本质,种种影像相貌生起。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于一切时,依诸缘故;种种智影相貌生起。如圆镜上非一众多诸影像起,而圆镜上,无诸影像;而此圆镜,无动无作。如是如来圆镜智上,非一众多诸智影起,圆镜智上,无诸智影;而此智镜,无动无作。又如圆镜,与众影像,非合非离。不聚集故,现彼缘故。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与众智影,非合非离。不聚集故,不散失故。又如圆镜,周莹其面,于一切处,为诸影像遍起依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不断无量众行善莹,为诸智影遍起依缘。谓声闻乘诸智影像,独一觉乘诸智影像,无上大乘诸智影像。为欲令诸声闻乘人,依声闻乘而出离故;独一觉人,依独觉乘而出离故;大乘之人,依无上乘而出离故。如圆镜中,大影可得;所谓大地大山大树大宫舍影。而是圆镜,不等彼量。如是如来圆镜智上,从极喜地,乃至佛地,智影可得;及与一切世出世法智影可得;而圆镜智,非彼分量。又如圆镜,非处障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恶友摄闻不正法障碍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又如圆镜,非处暗质,影像起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非处乐恶愚昧众生智影起缘。彼非器故。  如彼论四卷十页至五卷七页广释。
   
        附录: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离自性(大圆镜智)
       净土法门法师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我国清代彭绍升居士赞曰:“《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圆教,众生本具之化仪。”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无量寿经》乃诸佛如来,称性之谈,字字句句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字字句句都是圆满的,所以称它作圆教。一切诸佛如来的自性,跟一切众生的自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讲到自性,常常用海做比喻——“性海”。我们每一个不同的众生,就像海里面起的一个水泡一样,水泡从海里起的。如果水泡没有破裂,水泡跟水泡好像互相对立的;水泡破了之后,全是大海。聪明的人不必等它破,就知道全是海水,每个水泡都是海水,海水就比喻自性。所以,经教里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没有一样不相同,为什么?你离不开自性。这句话把诸法实相一语道破,我们跟一切众生本是一体,一个自性,你说这关系多亲密!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迷悟不同。悟了,就知道我们本是一体,比一家人还亲,一体;迷了的时候才分自分他,才有分别、才有执着,才造业,才遭到一些冤枉的果报。六道轮回很冤枉,如梦中境界,它不是真的。真正参透了,那个梦也没有离开自性。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离自性,都是自性现的。

          不为境转,是真功夫
     学佛的人要能转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转。学佛的人要记住佛陀的教训:“若能转境,则同如来。”
    觉悟的人决不为物所转,这个“物”,包括身心一切境界,就是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只有迷了自性的人,才被境界所转,眼见色被色所转,耳闻声被声所转,真可怜!

   眼见色,顺自己心的,就起贪心;不顺自己心的,就起嗔恚心,就是被它所转。耳闻声,喜欢听,多听听,被它所转;不喜欢听,听了讨厌,被它所转。几时能在一切音声里头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就不为所转。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分别、起执着、起贪嗔痴慢,就被境界所转。被境转就造业,不被境转就不造业;不造业,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净业。

 《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界转,就转境界了。境界转成什么?转成定慧。任何境界到你面前都变成定慧,你就跟如来没有两样!

    修行人讲功夫,什么叫功夫?不为境转,是真功夫。处处为境界所转,那算什么功夫!

   没有定力,还会受诱惑,还有贪嗔痴慢,处处为境界所转,没有法子超越轮回,你凭什么能了生死、出三界?处处为境所转,带业也不行。

    到你往生的时候,你还放不下,你还被境界转,这是个大障碍,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说“我还没有放下,还有事情没处理”,阿弥陀佛可不等你,你还是去不成。

 

    观照无常,心系净土——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慧律法师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昏沉与掉举):

  第一、一直念佛到后来,会感到昏沉、想睡觉,提不起佛号;
  第二、一念佛号,反而妄想纷飞,烦恼不断。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掌握念佛的要领,纯粹是用意识心在念佛。

    修学念佛法门,除了在事相上用功外,还要用般若的智慧,了解自性就是我,佛就是我们的本性,然后用回光返照的功夫,不着一切境界。用不执著心,当佛号现前时,统统是全体心性的展现,大用时时现前。

    但如果用的是意识心,设定一个佛号,然后执持佛号,在事相上念佛。就初学者而言,这是对的,但工夫要纯熟,就很困难。烦恼一起来,就无法念下去,所以这不是真正的工夫。

    用意识心念佛,强迫自己去接受佛号的观念,会造成意识的对立。若是用心性念佛,念而无念,佛号自然流露。

    有这些现象(昏沉与掉举),这表示悟得还不够,念佛的工夫还不到家,用的不是真心。

    不用真心念佛,刻意地去寻求佛号,好像佛号在外面,去追逐佛号,而并非由本性散发出来的自性念佛,精神紧绷就会觉得很疲倦。

    要突破这种状况,必须体悟到事相的本身就是无常,无常当下就是空,然后,烦恼就减少。

    建立空的思想以后,就没有得失、取舍的观念。自然对于世间的名利、男女、幻化的一切大地万物,都可以放得下。

    放久了,佛号现前,一用起功来,就是本性念佛的工夫,这个是需要时间的。

    我自己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从早到晚佛号不断,心里面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我的心,我的心就在极乐世界。

    何以故? 因为念念都能观照无常,知道娑婆世界是幻化的,知道一切法苦空无常,如梦幻泡影、镜花水月。因此,我时时都能放下,对这个世间没有一点贪恋。 求生净土的信念,就一直从心里面生起,自然而然信愿真切,自然就有力量。

    因为对我而言,佛法和我的生命已结合为一体,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不会只是凭着盲目和冲动,也不会在生活中失去观照,而陷入无力感当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圆镜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大圆镜       楞严经)  

 衍慈法师:《楞严经》阅后札记 

 吕建福教授: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圆瑛法师之《大佛顶首 

 宽运法师:《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宽运法师 弥 

 卢志丹居士:《楞严经》的神秘传奇!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四)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三)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二)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妙心法师: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核心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