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三福


   日期:2009/8/3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三福第一个是孝顺父母,我们讲得很多很多了。我们经念不熟,经义含糊不明,心行与经教相违背,这是大不孝、大不敬,必须要知道啊。
奉事师长,我们学佛人第一个老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老师教我们学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也是我们的「本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心像不像佛心?念头像不像佛的念头?佛的心、佛的念头像什么样子?一部《无量寿经》、《阿隬陀经》里所讲的就是佛的真心,佛的样子,我们有没有认真去体会?有没有认真的去修行?
修行就是依照佛所说的标准,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这叫「修行」。如果我们天天还装着学佛的样子,而实际上是自欺欺人,这个感应的必定是魔,这不是佛,是魔来加持。魔来加持的用意在那里?用意在灭佛法,障碍佛法。
不但你这一生当中不会自在,不会如意,将来的果报更可畏怖。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有没有警觉到?所以我劝勉我们的同修,我们的机缘是无比的殊胜,在这一会里,失掉人身而堕三途,实在是太可惜了,说得不好听的,太冤枉了。
所以佛法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就是「孝敬」,把孝敬扩大,孝敬一切众生,这是学佛。果然能够做到孝敬一切众生了,那就恭喜你了,你不但超越轮回,你也超越十法界了。因为真正孝敬一切众生,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做到,《华严经》所讲的,圆教初住以上才能做到。因此心不能不发,发了之后,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兑现,也就是要做到。
在行为上,罪业最重的是杀业,所以佛综合戒律的重心,告诉我们「慈心不杀」,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培养慈悲心,决定不能杀害,乃至恼害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不能学佛,恼害众生一定结得很多的冤仇,所以这些冤家债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觉的人决定不会与众生结冤仇,凡是与众生结冤仇的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被无明烦恼所覆。要修十善业,这是行门的基础,我们应将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标准都是经论上的教诲,从这基础入佛门。
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入佛门先受三归依,这是佛陀教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趋向菩提涅盘的方向目标,称之为「三宝」。三宝就是觉、正、净,时时处处保持自己的觉心,觉而不迷,我们从前是迷而不觉,现在转过头来叫「回归」,回过头来要归依「觉而不迷」。
又教我们从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什么样的知见才算是「正」呢?佛菩萨决定不会说「我的知见是正知正见,你们的知见是错误的知见。」,没有这种佛菩萨。
佛菩萨告诉我们,与自性相应的知见是正知正见,与自性相悖的知见是邪知邪见,这样的说法,我们就服了。因为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要承认我们的看法、想法都是错误的,所以在初学时不能不靠佛。但是佛说得很好,佛不是教我们永远的依赖他,可以依赖他一小段的时间,不是教我们长远的依赖,佛教我们自己要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不要依赖他了,但是在没有见性之前,我们不依赖他就没有第二个方法好走了。
明心见性谈何容易呢?必须要断烦恼,破烦恼障啊!烦恼障碍了我们的自性,你有烦恼就决定不能见性,还得要学法门;学法门也破所知障,所知也是障碍自性。这二大类的障碍都除掉了,才能明心见性。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诸根闇钝的凡夫,要发愿求生净土,这方法妙绝了,可以暂时不要断见思烦恼就往生西方净土,也不必修学无量法门,只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好好的跟阿弥陀佛学,到那地方去,再断烦恼,再学法门,我们这才有救。
因此受持三归,我们要归依阿隬陀佛,归依净宗经典,净宗经典现在只有五经一论,你全归依五经一论,很好,如果嫌多,六种里任何一种都行。也许有人问,一种那不太少了吗?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自古至今,有许多人连一部经都没有,一生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也能站着往生,坐着往生。
一句名号都能成就,何况一部经呢?
我们在这里要真正能信得过,像《金刚经》上说的「信心不逆」,我们才能成就。
僧宝,我们归依大势至,我们净宗归依三宝,落实在事相上,大势至是理智,不是感情,观世音是慈悲;所以叫你归依僧,是叫你归依理性的慈悲,而不是感情的慈悲;感情的慈悲就坏事了,慈悲要以理智做基础,这样才是受持三归。
「具足众戒」的「戒」,我们可以解释为佛在一切经典里所说的教诫,我们也都要遵守,而不是呆呆板板的几个戒条,你仔细看经典里的教诲,这些戒条都包含在其中,并无缺失,再从这个基础上契入菩萨法门。
菩萨法第一个是发大心,发菩提心。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学一定要牢牢记住,佛在经上为我们讲往生的条件,二句八字,《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无论是上辈、中辈、下辈,都没两样,皆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什么是菩提心?度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如果我讨厌一个众生,我不喜欢这个众生,你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告诉诸位,你不能去,不要说一天念十万句佛号,念一百万声佛号,你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你没有菩提心,这点不能不注意。
从前李老师常讲,现在的人念佛,一万个念佛的人,难得有二、三个往生,他们不是不精进,那念珠也不离手啊,嘴里一天到晚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为什么不能往生?他没有菩提心,不符合往生的标准。「一向专念」他做到了,但他没做到「发菩提心」,这不能往生啊。
昨天馆长和我们闲谈,谈到孔老夫子,夫子的德学,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非常明显,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老夫子「三十而立」,立什么?立志啊,儒家讲的立志就是我们佛法讲的发心。夫子立志是志于学,终生从事于学问;我们今天立志,普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立的是这个志,四弘誓愿是立志,我们是否真的立了?
儒家讲不立志,什么成就都谈不上,为什么呢?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再努力也不会有结果。出世间法比世间法要严格得多,你不发愿怎么行呢?所以第一要发愿,发菩提心就是发大愿,夫子的过程实在是我们的榜样。
「四十而不惑」,他就不迷惑了,不迷惑就是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了,他不迷了。「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是什么意思?因缘果报,他清楚了,他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无一不是因缘果报循环相续的现象而已。
「六十而耳顺」,心定下来了,清净心现前,《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智慧现前了。禅宗六祖大师在《坛经》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耳顺是不见世间过了;《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不见世间过,那个境界是耳顺的境界。
到七十岁功夫成就了,如何存心?「随心所欲而不踰矩」,「矩」是什么?与法性完全相应是「矩」,绝对不会违背法性,也就是说随心所欲,他自自然然合情合理合法。这个妙啊,这是我们佛家讲的「大自在」,生活自在了,工作自在了,处事待人接物也自在了,这就是我们讲的「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夫子能得到,学佛的人,说老实话,应当更快速更圆满的得到,这才能讲得过去。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末后一条是「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果报;果复杂,就复杂的程度来说,因必然与果成正比例,而这么复杂的因果里面,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决定不造恶因。
我早年接触佛法,对于佛陀最佩服的地方,是佛陀只教人顾自己,不教你看别人。这个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所有的教诫都教我一个人,没有教别人,我们如果不从这里入门,你想早一天道业成就,是决定做不到的。
因为佛法修学的中心是禅定,是清净心。
如果时时刻刻会想到外面的环境,去分别外面的环境,你想想,你什么时候能得定?永远没指望了。
你要真正成就禅定,成就清净心,要完全不缘外界,往里面缘,这是佛法高明之所在,所以佛法叫「内学」,是教你不向外攀缘。外面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好人也好,恶人也好,我都不要理会。我们对外面的境界用一个真诚恭敬心,顺境也如此,逆境也如此;善人如此,恶人也如此,绝不用两个心,一心真诚。你能用这个心,好人、善人赞你,恶人也赞叹你,恶人被你感动了,断恶修善了。
所以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问过。」,常常见世间过,自己就完了。我们今天犯的大毛病,一天到晚都看到别人过,却看不到自己过。几时我们能不见到别人过,而见自己过,你就成功了,你的功夫就得力了,你就能得真实的受用了。
别人怎么做,他自有他的因果,要紧的是自己。他的因果,我们也不能代他受,也不能帮他转。何况在这个年头,谁肯说别人过失?古人都不说,我们读《礼记》,汉朝时的作品,什么人说你的过失?只有二种人,一个是你的父母,另一个则是你的老师,他有责任说你的过失,你不会反抗;朋友同学说过失都会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所以,谁肯说过失?没人肯说啊。
佛菩萨讲经说法是旁敲侧击,让我们听了会想一想自己有无此过失,有的话,赶快反省,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佛菩萨不会指着我们而说过失,他只是谈谈说说,让你自己去反省,让你自己去觉悟,他的心是清净的。所以经论里说了许许多多的过失,实际上佛并没看到任何一个人有过失,这是佛法教学的高明,不失清净心啊。
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要从这些地方去反省,体会得诸佛菩萨真诚的慈悲,无尽的慈悲;只要我们自己去努力,如教修行,可以不问环境,自然有佛护念,护法神保佑你;你不必耽忧有人来破坏、障碍,否则别人没有障碍,倒是你先障碍自己了。你想这些干什么呢?这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先把自己毁掉了,这是我们应当要看破、放下的。
要深信诸佛的护念,护念就是一切诸佛如来常常挂念你,常常关怀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护法善神尊敬你、佩服你、拥护你。如果自己时时刻刻提防这个,提防那个,佛也不护念你了,护法神也不保佑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个亏就吃大了。
所以「信佛」这二字很不容易,信了佛了,那还有这些妄想?那还有这些忧虑、牵挂?都没有了,这样才能一心向道。「道」在那里?道就是生活,就是穿衣吃饭。你在《金刚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一开端,「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那就是「道」。由此可知,日常生活没有改变,每天工作也没有改变,处事待人接物,种种应酬还照样。
佛菩萨和世人差别在那里呢?世人在一切境缘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与道相违背了。诸佛菩萨在一切生活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生活自在,他的应酬也自在,得大自在,得大圆满。
大自在、大圆满都是从清净心里生出来的,《金刚经》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般若智慧。实相般若智慧现前,怎么会不自在呢?怎么会不圆满呢?归结到一个清净心哪。
所以会修行的人,在一切时、一切处永远守住你的清净心,也就是前面所讲三归的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样念佛求生净土,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世缘之中,佛在经上说过,「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二句话说得好,世间事可以做,《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在那里呢?障碍在「世间意」,「世间意」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你不能有这个东西;这二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讲什么?就是说的这些东西,千言万语,说之不尽,对人、对事、对物、我想怎么样,想就错了,想就落到意识里去了,「想」就是妄想。
那你要问,那一个人不是这样想法?没错,人人都是凡夫,都有妄想,谁不是如此?佛菩萨没这个想法,可惜你没见过,你所见的都是凡夫,所以你把这桩事当做正常的了。
为什么佛菩萨没有这个想法呢?佛菩萨知道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说的「三心不可得」,能想的是空的;诸法缘生,缘生性空,所想的也是空的,它还有什么想头?没想啦。不想而应付事情却能面面周到,他为什么那么周到?那是智慧的流露。
我们举一个例子,你们诸位看看佛的经典,你看佛说的话,说得好不好?有条理、有层次,一点都不乱,不论是讲理讲事,头头是道。佛有无起个念头,「我这次要怎样讲法?」,没有,不起心,不动念,完全顺乎自性,从心性里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起心动念,搞出来的却是漏洞百出,怎么讲都没有人家圆满,怎么写都没人家文字的漂亮。所以学佛就是要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用真诚心,真诚心自然生智慧,自然得诸佛加持,这「加持」就是诸佛的护念、关怀。
真诚心是佛心,你和佛是同心;四弘誓愿是和佛同愿,同心同愿,同德同心,我们有没有把这意思体会到呢?有没有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几分呢?这就是我们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原因在此地。
仔细反省、检点,我们做错了,我们今天是随顺烦恼啊,随顺习气。烦恼是贪瞋痴,我们随顺这些;见色闻声,中意的就起贪心,起傲慢心;不中意的就起瞋恚心,这都是愚痴。
所以表面上好像是学佛,而实际上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一丝毫都没有改过来,佛在经上所讲的「受持」二字,我们不但没做到,这二字的意思都没懂,都把它错解了,以为我每天把经念一遍就是「受持」了,你说这错到那里去了?
要想功夫得力,实在讲,功夫得力就是改喜我们的生活,不但改善现前的生活,更改善我们来世、后世的生活,这意思很长、很长了,真的是深长得很。照我们现前这种生活方式,诚如佛在大小乘经论上所讲的,我们失掉人身之后,要再得人身,难了,难了,到那里去了呢?大多堕到三恶道去了。
怎么晓得堕三恶道?只要听听大家讲的一句话就明白了,什么话?「死了做鬼了!」,大家都认为死后都做鬼了,没听说死了又来做人,都只听说死后做鬼了。
佛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们的想法都是人死都做鬼了,你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想法,那你一定去做鬼了。有几个人想过死了以后再做人或生天,做佛做菩萨,这很少听到啊!所听到的都是人死去做鬼了。我们不要以为这句话很平常,未必是真的,实实在在这句话是真的,这句话很不平常。
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也说明佛所说的人死后再得人身很不容易,何况要依佛经所说的原理,来生要得人身,一定要具足五戒的条件,五戒与我们中国儒家所讲的五常,内容是相同的。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第一个是仁慈,你有没有做到?对人、对物是否有一片仁慈之心?
义,对人对事是否有尽义务之心?虽有报酬,但并不看重它,而认为我本份的工作,我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好,这是道义,而不是看在报酬的份上,报酬多我就多做一点,报酬少我就少做一点,这种人无义啊。
礼,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
智,简单讲就是理智,不是感情用事。
信,是信用,信用里最重要的是「不自欺,不欺人。」,自己欺骗自己就是昧着良心,我们一般俗话讲「没有良心」,没有良心还谈什么信用?内,昧着自己良心;外,用种种方法去欺骗别人。
犯了这五条,你就不能得人身;这五条你都做到了,自己想想问心无愧,来生就可以得人身。我们看看今天社会上这些大众,再比照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我自己有没有做到?我自己来生能不能得人身?如果仁、义、礼、智、信都没有,来生必定堕三途。
刚才讲了,一般人都说人死后都做鬼了,六道轮回不到其它道,偏偏到鬼道,既有这个说法,就有它的道理在。饿鬼道的条件是贪心、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的对象可多啦,只要贪心重就是饿鬼道的业因。
瞋恚、嫉妒心重是地狱道的业因。没有智慧,不能辨别真妄,不能辨别邪正,不能辨别喜恶,这是畜生道的业因。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我们自己反省反省,自己有没有贪瞋痴呢?贪瞋痴这个意念严重不严重呢?如果这个意念很重,你就要警觉了,我的前途将一片黑暗。我们要想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息灭贪瞋痴,勤修信愿行三资粮,如教修行,我们此生就没有空过了,这一生的因缘无比的殊胜,能够遇到真正的佛法,又遇到佛法里最殊胜的净宗法门。
这个缘份不可思议,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清初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居然遇到了,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如果自己不能够抓住,不能够把握住,让它空过了,那才叫真可惜了。
今天我们要继续谈谈在行门里的一些障碍,实在说,世尊确确实实是一切智者,正如同世间宗教徒们对于神的赞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在佛灭度后,就是佛灭二千五百年之后,末法时期众生修学的障碍,世尊当年在讲经说法当中都曾经说出,若非真正的一切智是说不出来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6)(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6)  

 吕有祥教授:十年来中国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 

 觉明法师:《准提咒念诵仪轨•大悲心咒持诵仪轨 

 觉明法师:2008年6月在深圳的开示 

 韩焕忠博士:努力再现禅思想的真实历程——评葛兆光《中国禅 

 刘嘉诚博士:谈佛法所說的「世间」 

 刘嘉诚博士:不怕死的贪生者 

 高明道老师:谈谈「止观等持」(上)� 

 高明道老师:学习语文 自利利 

 高明道老师:圆满教育的理念 

 其它:从不净观到息念观–安那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6、得力处省 

 大安法师:印祖释《禅净四料简》——决行疑以导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