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做一个有福之人


   日期:2009/10/6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只要遇到境界,很容易就会「心随境转],心灵的情绪就会随着感动。但是,人总要有修养,儒家讲「不动心」,道家讲「不二意」,佛教更讲「不分别」,都是要我们在人情相处上,不要太过分别,不要太容易动心。如此才是一个有福之人。

一、人我不比较: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比较:你比我有钱,他比我美貌。比来比去,人生那有快乐可言?有一首通俗诗偈:「你骑马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许多残障人士都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见过没有双手的人,可以用脚穿针引线;眼睛全盲的人,能够吹弹歌舞。甚至台湾的渐冻人陈宏先生,只靠眼睛眨动,透过点字板,再由妻子为他记录,都能出版多本书籍。想到他们,只有惭愧,那里还要比较什么呢?

二、彼此不计较:人类有斤斤计较的习惯,你借我半斤,我还给你八两。人从童年开始,小朋友之间就会计较:我给你卡片,你给过我什么?我给你糖果,你有什么给我吃过?所谓「锱铢必较」,即使相知的朋友,也总是看你对我的交情深浅,我也还给你那样的程度。除非心量宽大的人「施舍不望报」,金钱、感情、友谊,不管给你多少,并不计较你还给我若干。能有这样的心量,才是所谓「君子无求品自高」。

三、违逆不生气:人在顺境里欢喜,容易做到;在逆境里能不生气,就不是容易的事了。一个人受饥受寒,受苦受难,都还罢了,受气,就难以忍耐了。有人说:「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一口气又是价值如何呢?为了少许的金钱,朋友亲人闹上法庭;为了要争一口气,千里致书给在京的父亲。其实「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人生有什么好争、有什么好气的呢?

四、好坏不分别: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好人坏人,儿童就从这样开始学习分别。好人的标准怎么订定?坏人的是非怎么论断?好人,有好人中的坏人;坏人,也有坏人中的好人。除非大忠大奸,大好大坏,一般生活里的是非好坏,不要那么多的分别、计较。中国人讲的厚道,大概就是「无分别」的初阶学习吧!

五、受辱不怀恨:有些人「忘恩记仇」,也有一些人,赞美容易忘记,受辱耿耿于怀。唾面自干,何等修养!受辱不恨,何等自在!《金刚经》说:若有人业报应堕地狱,假如能忍受别人的侮辱,忍受人我是非,自能消除罪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受辱不怀恨,修行者应当如此。

六、见好不嫉妒:见不得别人好,这是人的劣根性;同归于尽,更是人性的丑陋面。其实,见到别人好,要能有分享的观念,何必嫉妒呢?见好欢喜,见贤思齐,这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福报       境界)(五明学佛网:福报       境界)  

 仁焕法师:珍惜生命的福德与福报 

 杨笑天教授:《赵朴初遗偈》的佛教境界——纪念赵朴初逝世5 

 仁焕法师:福德和福报完善生命的过程 

 仁焕法师:福德福报的消长 

 仁焕法师:后天的福德和福报 

 仁焕法师:福德与福报 

 仁焕法师:智慧与福德福报 

 仁焕法师:平安是第一福报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二讲 如何远离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五、无碍之境界——菩萨明难品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2、在日用逆 

 界诠法师:境界·知见·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