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常礼举要》修学心得


   日期:2014/3/12 21: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常礼举要》修学心得

虔诚顶礼恩公师父上人。顶礼学院老师大德善知识。弟子提交《常礼举要》修学报告 ,有不对之处请大德们批评斧正。

儒家的五伦、四维、八德就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前三条这是家庭中的伦常。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

李老师在开篇勉辞中说明:“学儒学佛,约之以礼。”大乘佛法能在中华大地生根生长,因为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做根基,而儒家文化的体现“博我以文,约之以礼”,需要以礼来实践,这正和佛家需要持戒做为修行的方法非常相似。特别对于我们在家学佛弟子, 《常礼举要》是起码的为人处世礼节了。因为不懂,与人相处才出现许多不合睦,不愉快的现象。比如说第一节:居家,共十二条,我们对照着看自己的家庭,第一条我们就没做好:“为人子,不晏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对于自己子女种种礼节的亏失,比如睡懒觉,起床不叠被子,自己的脸色就不好看,也是导致家庭不合睦的原因之一。其实看到别人的过失自己心里起了烦恼就是自己的过失。自己的德行不够才没有教育好子女。学佛前,自己孝道也非常亏失,至今还在一点一滴地改正当中。居家的礼节没有做好样子,更不用说在外为人处世了,学佛前,父母虽然教过一些礼节,比如“坐不中席,行不中道”,“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等等,但是以前还是经常犯的错误,没有引起重视。第二章“在校”的礼节,也只是小学时,因在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民风淳朴,爱国尊师的风气还在,当时还做到一些。后来随着步入社会,慢慢也就流俗众,长浮华,随波逐流了。再往后“处世”,这一章,应该是日常生活与人交往最常用的礼节了。自己对照看看,十五条基本礼节,大多数都没有做到。如“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虽说是日常生活礼节,其实也是“妄语、恶口、两舌、贪欲、邪见”等恶行的体现,比如“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等等。其中李炳老重点讲了一句“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当今五浊恶世,我们几日不听经,不读圣贤经典,就马上退转,种种妄念习气就起来,深深体会到自身业障深重,习气难改,学佛日短,不能离开师父和大德们,唯有跟随师父上人,天天听经,亲近善知识。今生唯一大事,就是脱离六道,往生极乐世界。深感六道恶苦,既然还在人间,就要存好心,尽量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这些都要学习《常礼举要》、《弟子规》等处世待人的行为规范,以期更好的与人结善缘,结法缘,也在与人事物的接触中历事历心,好好修行。

后面第四章聚餐、第五章出门、第六章访人、第七章会客、第八章旅行、第九章对众、第十章馈赠、第十一章庆吊、第十二章称呼,都是介绍出门在外、公众场合,礼尚往来应注意的礼节、礼数。我们好好一条条看过去,发现懂礼学礼行礼不单是内在修为的一种体现,也是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安全防范等许多优点的体现。若能人人学礼,社会一定能转化,真正出现祥和安乐的现象。比如处世章“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恩求忘,受恩必报;闻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聚餐章里“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等;出门章里“乘车,见长者必下”“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等;会客章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每门必让客先行”,“入门必为客安座”,“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等; 访人章里“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等;馈赠章里“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赠人物品,必谦必敬”‧‧‧‧‧‧等等,都从礼节上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又如出门章里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不立在路上久谈”,“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不得随便涕痰”‧‧‧‧‧‧等等,从各种应有的礼节上,告诫我们守礼不单是个人的事,也与周围的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守礼也能让我们时刻处于安全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出现大的意外,或是招惹到是非之事。其实礼是相通的,一个人用真诚心去尊重他人,也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环境;有这种仁义的心,也会爱护大自然,爱护万物;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存这种仁爱之心的人,爱人爱物,境随心转,又怎么会有祸患呢?

李炳老在讲记中,最后一句说到:“这些礼,在日用平常所必须要的,这是常礼,人人必须有的。‧‧‧咱这个举要呢?就是人人皆知。这不是说今日之下,说民国以前,乡间放牛的、放羊的,没念过书的,他也懂得的,这可算是举要!《常礼举要》的学习,必须要落实,否则即是空谈,并不是在书本上,而是一定要用礼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学习体会《常礼举要》《弟子规》等儒家经典,并认真落实到处世待人中,切实以礼节扎根,重新学做人,以三个根为我们修学的基础。好好修学,好好念佛,依佛教诲,真修实干。究竟圆满菩提道,蒙佛接引往生极乐。请学院诸位大德法师指导!万分感谢!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学心得       发菩提心)(五明学佛网:修学心得       发菩提心)  

 衍慈法师:新年礼物:「发菩提心」 

 黄明尧居士:发菩提心 做本分事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发菩提心义诀(下)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发菩提心义诀(上) 

 正净法师:如何发菩提心 

 宋道发教授:发菩提心的深远意义 

 体慧法师:发菩提心开示 

 体慧法师:清净梵行--发菩提心的八种功德 

 体慧法师: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要发菩提心?为什么要念佛? 

 慧律法师:劝发菩提心文讲义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发菩提心分第四十三 

 超定法师:发菩提心报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