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贤法师:《中观见与道德经》自序


   日期:2014/5/15 19: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图片来源:明贤法师、北海禅院  


  “以中为名照其实(僧叡大师《中论序》)。”

  自印度龙树菩萨著《中论》尽释般若大藏,鸠摩罗什大师迻译秦言,中观之见即为天下佛子奋迅追慕,以求“于菩萨之行道场之照,朗然悬解”。中观见“坦夷路于冲阶,敝玄门于宇内,扇慧风于陈枚,流甘露于枯悴”,“覩斯论之宏旷,则知偏悟之鄙倍。幸哉!此区之赤县,忽得移灵鹫以作镇;险陂之边情,乃蒙流光之余惠。而今而后,谈道之贤始可与论实矣!天竺诸国,敢预学者之流,无不翫味斯论以为喉衿”。于佛于法,中观见之切要,明了无疑。

  憨山大师于《观老庄影响论》中评述《道德经》说:“籍令中国无此人,万世之下不知有真人;中国无此书,万世之下不知有妙论”,又说:“盖中国圣人之言,除五经束于世教,此外载道之言,唯老一书而矣!”

  中观见与《道德经》所分别代表的佛教及道家,一者是印度承载大道的宗教,一者是中国文化承载大道的门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家的交涉,曾有过三段重要渊源:

  魏晋时期,佛教初开,深经尚壅。般若未彰之前,格义大兴,学人常以老庄义理,拟配佛法名相,务于清谈,虽多违于真理,然佛法藉老庄玄风,得以融入东土。

  唐代,佛经正论繁富,人谋各有司南。玄奘大师与道士共译《道德经》为梵文时,大师深明佛道旨归非一,为保二家义理之纯正,坚持于译文中不以“佛理通明道义”,于是立下风规,泽被当来。

  明末,欧风东渐,慧日西沉。面对外来文化之强烈震动,佛道两家深刻认识“以道为尊”之文化同根性。在对时代的重新审视和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同身受下,两家异口同音,举扬道义,唱言同源,和谐共生。

  立足于过往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炳然发现时代因缘与历史有着何其相似而又全然不同的特质。

  迎接传统文化回归的当下,早已深刻融入中国文化的汉传佛教,正论依然繁富,法脉绵延不绝,却正面临又一轮“佛教初开”,又一轮“深经尚壅”——中国人需要重新理解佛法大义。

  《道德经》奠定了中国文化“以道为尊”的格局。在漫长的文化融合历程中,儒释道三家思想已然血脉相连,彼此尊重又不相互引夺,自他默契而能潜相秘护。在全球文化得到前所未有交流的当代,三教相契相扶,共同守护今日此时之“道”的时代需求,比明末显得更为切要。

  纵观历史,佛教法运之流变与老子所言“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的道德轮替相辅相成。这不是两类文化之巧合,而是有着以人心为依据的共同基础。在尊“道”、求“道”、守“道”的一脉相承之下,佛教中观见与老子《道德经》之相携乃是时代之所必需!

  言及于此,我们不得不提到明末憨山大师。大师一生命运跌宕,大起大落,识见超拔,用心深远,为述“三教无异,同一性源”之旨,竟用十五年宝贵光阴,以佛理通释《道德经》,其注云:“不读春秋,不能涉世;不读老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明末至清,各方学人已开始推动“载道之言”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清末杨仁山居士于《道德经发隐》自叙中言:“‘出生入死’一章,见各家注解,无一合者,遂以佛教义释之;似觉出人意表”,“缺憨山解,诚为憾事”,“汉唐以来,人皆以道家目之(即《道德经》),不知其真俗圆融,实有裨于世道人心。若与《论语》并行,家弦户诵,则士民之风当为之一变也!”

  反也者,道之动也。在贪盈逐物大行其道之当今社会,无论佛法正见,亦或理当家喻户晓的《道德经》,无不警奔竞之心,塞物欲之源,反“迷于心、寻于迹”之小道,倡“无实体而有作用”之大道。这正是当今社会亟需的清醒药、镇静剂。

  从中观见视角解读《道德经》,以出世正觉,摄涉世之用、忘世之心,广谈和光同尘之理,深度认同世间不圆满性,时常启人所未思,发人所未省。《道德经》真俗圆融之功用,尤适用于现代社会,适用于中观见在世间出世二谛真理的应用上,是中观见在现代社会落地的传统文化根基。中观见的“灵魂”,因《道德经》而深契于如中华文明祖坟般的土壤之中。

  此番对比研究绝非单纯之义理,闭门之学问,望其深契文化传统与时代人心,并期北大学子,不仅仰羡于课场耳目之新奇,最当由此奠立日后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之深远道德基石,进而拥获更大之生命勇气,在遭遇人生疑难之际,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中观见与《道德经》之经史合参,量已超越单纯文化研究之范围。其同时是一种信仰之实践,更确切些说,是一次法住法位之共同修持。僧人来讲,学生来学,并由各檀信居士护持整理讲义,至国家级出版社审核出版,令其流通社会,福利人群,为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之建设做出贡献,于诸方无不是令人欣喜的气象。

  这一年,习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北大发表的讲话中,一再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及复兴之愿景,并连续三次接见僧人代表,彰显当今时代前所未有的新愿景。愿这部对比研究中观见与《道德经》的著作,能够成为新时代文化复兴的助缘力量。

  作为僧人,虽无建国之力,但有爱国之心。故以此讲著因缘,深深祝祷国运昌隆,人民富乐,文化繁荣,佛法广扬。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中观       道德经)(五明学佛网:中观       道德经)  

 觉明法师:浅释老子《道德经》的三句话 

 刘嘉诚博士:奥坎剃刀与中观双钳 

 刘嘉诚博士:中观学的基本观点 

 池田大作:中观与空 

 道坚法师:中观学派的运动观 

 李四龙教授:以现象学方法分析佛教中观学到唯识学的过渡 

 黄国达居士:中观无自性之研究 

 黄国达居士:中观般若的特色 

 吕胜强居士:略谈龙树中论的复古精神及中观思想在现代生活的 

 谈锡永居士: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二章 龙树四重缘起 6 《 

 药师山·紫虚居士:定中观想心得报告 

 药师山·紫虚居士:中观、唯识与如来藏论的争议与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