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天忌英才 红颜薄命之佛教观


   日期:2014/6/20 19: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俗谚:『天忌英才,红颜薄命。』是真语乎?实语乎?就佛法而言,与其说是真语实语,不如说是安慰语(安慰家属或当事人)。何以故?盖英年早逝,有英年早逝之前因;聪明才智,有聪明才智之前因;长得漂亮标致,有漂亮标致之前因;命运坎坷乖违,亦有坎坷乖违之前因。并非上帝(或天人)嫉妒其才华,故令其早逝;亦非长得漂亮标致之人,都是命运坎坷乖违,只不过是用来安慰当事人(死者或歹命者)之家属,或当事人(歹命者)自我安慰。兹依佛法『因缘果报』之理论,阐述如下:

(一)天人(包括天主教之上帝及回教之阿拉)乃因前世修『十善业』,而得生欲界天、色界天(尚须兼修禅定)、无色界天(尚须兼修四空定)。其贪瞋痴三毒已相当微细,怎会早夺聪明才智者之性命?何况『死生有命』,怎能怪罪他人?  

(二)今生得聪明才智,乃因前生或今世之前半生多行『法布施(包括世间法与佛法)』所得之果报,盖『教学相长』『勤能补拙』而增长学识见闻是也。依<三世因果经>所示:聪明智慧为何因?前世诵经念佛人。  

(三)今生短命多病,乃因前生或今世之前半生多造『杀生业』所得之果报,盖依<三世因果经>所示:今生短命为何因?前世宰杀众生身。<分别善恶报应经>亦开示:有情短命,杀生所获,复次杀业有十种,即(1)自手杀;(2)劝他杀;(3)庆快杀;(4)随喜杀;(5)怀胎杀;(6)劝堕胎杀;(7)酬冤杀;(8)断男根杀;(9)方便杀;(10)役他杀,如是十种,获短命报。  

(四)今生长得漂亮标致(佛法称为『端严』),依<三世因果经>所示: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前。<分别善恶报应经>亦开示:有十种业,获端严报,即(1)修慈忍;(2)惠施佛塔;(3)涂扫塔寺;(4)修严精舍;(5)庄严佛像;(6)孝养父母;(7)信重圣贤;(8)谦卑离慢;(9)梵行无缺;(10)远离损害,如是十种,获报端严。  

(五)今生获报贫困,依<分别善恶报应经>所示:造十种业,获报孤贫,即(1)恒行劫盗;(2)劝他劫盗;(3)赞叹劫盗;(4)随喜劫盗;(5)毁谤父母;(6)谤讟圣贤;(7)障碍他施;(8)嫉他名利;(9)悭吝财物;(10)轻毁三宝愿常饥馑,如是十种,获报孤贫。  

(六)今生遇人不淑,乃因造『邪淫业』所获果报。盖依<分别善恶报应经>开示:邪淫报有十种,即(1)欲心炽盛;(2)配偶不贞良;(3)不善增长;(4)善法消灭;(5)男女纵逸;(6)资财密散;(7)心多疑虑;(8)远离善友;(9)亲族不信;(10)命终三涂。  

(七)今生获报多病,依<分别善恶报应经>所示:造十种业,获报多病,即(1)自坏有情;(2)劝他令坏;(3)随喜坏;(4)赞叹坏;(5)不孝父母;(6)多结宿冤;(7)毒心行药;(8)悭吝饮食;(9)轻慢圣贤;(10)毁谤师法,如是十种,获报多病。 

由此观之,聪明才智者之获短命报,绝非天人或上帝之嫉妒而夺其性命,乃因其前世所造『杀生业』由以致之;端严漂亮者之遇人不淑、贫病交迫,乃因其造『邪淫业』『偷盗业』等由以致之。举凡一切世间,男女老少,贫贱富贵,受苦无穷,享福不尽,皆是前生因果之报。  

总而言之,一切诸法,皆由因缘而生起,所谓『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生则彼生』,而此种同时互存与异时互存关系,即佛教所谓『因果关系』。又佛教除说现世因果之外,尚有三世因果之说法,即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因果互存之关系,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苦乐果报,自作自受,自己对自己之行为负责,故非『神佑论』。在因果法则下,人人平等,轮回六道,与上齐四圣,全由自己向善之努力而定。此种尊重个人人格又顾及全体道德之因果法则,真是完美无缺,故三世因果之业感缘起论,乃佛法最主要特质,亦为与世间一般宗教哲学分疆划界之所在。佛法之所以可学,乃至非学佛法不可,实乃因佛法对吾等之人生,具有此种正确而合理之因果法则之最佳说明,此为不可不知。愿与诸仁者共勉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红颜薄命       佛教观)(五明学佛网:红颜薄命       佛教观)  

 宋立道教授:宗炳的《明佛论》——公元五世纪初的中国佛教观 

 宋立道教授:《弘明集》所反映的佛教观念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译后小记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参考文献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十 “三武一宗之难”与民众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九 唐代佛教与妙乐湛然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八 玄奘的伟大长征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七 天台智顗与三大部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六 南岳慧思与法华经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五 求法的旅程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四 教相判释的展开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三 鸠摩罗什及其译经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