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 劝发菩提心文(第3集)


   日期:2014/9/2 21: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请坐。我们前两天应高雄六和净宗学会的邀请,在那里参加他们大楼开张的典礼,并且应邀讲了一个专题,是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因为在那边的时间有限,没有把文章讲完,高雄六和净宗学会吴会长和同修们要求我在香港把它补录出来,所以我们把还没讲完的这段经文再继续讲解。我们讲「劝发菩提心文」,这是省庵大师所作的,讲到正宗分。正宗分是告诉我们发起菩提心的十大因缘,我们把这十大因缘稍微念一念,这是在正宗分第一段: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师长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众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

  我们上次讲到了第六,今天从第七开始:

  七者尊重己灵故。八者忏悔业障故。九者求生净土故。十者为令正法得久住故。】

  我们来看第七个小段「云何尊重己灵」,这个灵是讲自己的灵性,尊重自己的灵性,因这个因缘发起菩提心。我们来看这一段文:

  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

  先看到这一小段,这是省庵大师婆心劝导,告诉我们在心性上,我们凡夫跟诸佛如来是无二无别。这个讲的『现前一心』就是我们的真心,人人分上本来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你是诸佛如来,它不会增加,它不变的;在我们凡夫地位上,它也没减少,所以我们是『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心性上没有任何区别,可是在相上区别就大了。你看世尊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早成正觉』,经上讲释迦牟尼佛来我们这个世界成佛都已经是第八千次了,所以他是无量劫来早就成正觉了,得到如来的智慧、神通、道力、相好。我们这些凡夫呢?则『昏迷颠倒』,还在轮回六道,还在造业受报,真是可怜悯者。底下又说『佛世尊』,释迦牟尼佛乃至诸佛如来,都『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我们现在是有无量的『业系烦恼』,在生死六道轮回里面受这个缠缚,不能解脱,苦不堪言。我们再看下面,这是省庵大师反问,让我们省思的:

  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

  我们跟诸佛如来在心性上无二无别,十方诸佛同一个心性,诸佛如来跟我们众生也是同一心性,悟了,就是明自心、见本性了,这就是诸佛如来,迷了心性的那就是凡夫。所以佛跟凡夫有什么区别?就在『迷悟』不同,你一念觉悟了,你就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跟凡夫是『天渊』之别,渊是深渊,天那么高、深渊那么深,那距离相差就太大了。这是讲迷悟虽然是一念之间,可是那个相,那种德能相好是天渊之别。所以『静言思之』,你静静的思索一下,我们跟诸佛如来本来是没差别的,现在竟然差别这么大,就是我们迷而不觉,这是可耻的事情。古人讲「知耻近乎勇」,知耻就很可贵,既然我们不甘心做一个生死烦恼的凡夫,我们就应该努力去修行,就应该发起大菩提心,要作佛。怎么作佛?这里底下说,作佛就是把这些污染去除干净,底下举出一个比喻:

  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孤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这个比喻是将心性比喻无价的宝珠,宝珠有光明,就好像自性可以放光,自性能生万法。现在这颗宝珠被淹没在淤泥当中,所以光明就被这些淤泥给覆盖住,看不出来了,这么好的一颗宝珠,人看到了只是『视同瓦砾』,没有重视它。换句话说,宝珠被污泥覆盖之后,它跟瓦砾也没什么区别了,黑乎乎、脏兮兮的,我们也『不加爱重』它,不懂得爱这个宝珠、尊重这个宝珠。这是比喻我们凡夫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的心性是无价宝珠,可是我们不知道有这个宝珠。淤泥是比喻我们的烦恼,我们的自性被烦恼给淹没了,我们得不到自性的受用,虽然有自性,跟诸佛无二无别,可是完全失去了自性的智慧德能。

  也不是真的失去,迷失了,因为迷,好像失去了,实际上它没有失去。就好像宝珠被淤泥覆盖了,宝珠本身还是会放光,只是光明显不出来。那如何将光明显现出来?大师这里告诉我们,『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首先你要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知道有一颗宝珠,现在被污泥覆盖了,那现在就要发心将污泥清除干净。这个发心很重要,这就是发菩提心,将自性宝珠擦亮。怎么个擦法?用无量善法对治烦恼,烦恼是淤泥,善法就好像清洁剂,用这个清洁剂来清除染污。『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用无量善法来对治烦恼,这就是修德。性德是我们自心中本来具有的,你不用修它也有,但是现在它显不出来,怎么显?要有修德。所以不能对治烦恼,不能修无量善法,这个性德就出不来。

  『如珠被濯』,濯就是洗濯,这个宝珠被清洗得干干净净,这是用无量善法,把烦恼都断除了。断除了以后,善法还要不要?善法也不能要,就好像你洗这个宝珠,把这些污泥都洗干净了,你还要那清洁剂干什么?你还要把清洁剂往这个宝珠上涂,那个清洁剂本身又是污染。所以到最后,清除干净了以后,清洁剂都不能要了;烦恼断除了以后,善法也要放下。这是《金刚经》上讲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比喻像一个人过河,「如筏喻者」,《金刚经》上讲,你过河要个竹筏,在竹筏上渡河,渡过去之后,那竹筏就得放下,不能还背著走;到了彼岸,佛法也放下了,佛法比喻那竹筏。

  这里讲的自性宝珠被洗干净了,『悬在高幢』,高高挂起来了。幢,是寺院里面像圆筒一样的那种幔布,挂出来是通告,今天寺院有讲经说法,欢迎大家来听,都是挂在很高的地方,大家都能看得到。这是等於广告,法师讲经要给大家做个广告,让大家知道,这是接引众生。但是我们不拉人,谁愿意来都欢迎;你不愿意来,我们根本不去拉,不攀缘。这个宝珠现在高悬在高处,『洞达光明』,它的光辉映照一切万物,这是一颗大宝珠,光明非常亮,一切万物都照到了,其他万物的光明都没办法跟它比。这是比喻成佛的境界,成了佛以后就是洞达一切,智慧功德殊胜不可思议,一切众生都不能为比。这是佛祖所希望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众生都能够放下烦恼,用功来修行,将自性恢复。这就『可谓不孤佛化』,孤就是辜负,没有辜负佛的苦心教化,也『不负己灵』,也不辜负自己的灵性,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弟子规》最后讲到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本来跟圣贤是没有两样的,为什么现在不肯做圣贤?我们跟佛是无二无别的,在性上讲,为什么我们不肯作佛?所以要尊重自己的灵性,这是发菩提心第七个因缘。下面我们再看第八小段: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

  第八段讲『忏悔业障』,非常重要。末法时代的众生都是业障深重,我们出家人也不例外。业障表现在哪里?就是这里讲的,常常犯戒,满身的过失、习气改不了,这就属於业障深重,业障要去克服。如何去克服?忏悔,「忏悔业障」,这是末法时期修行人的殊胜妙法,因为我们不可能没有业障,不可能没有烦恼习气。儒家也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个忏悔业障就是改,改自己的毛病。忏悔真正的意义就在於后不再造,过失犯了一次,以后不能再犯。像孔子的学生颜回「不贰过」,只犯一次,不会有第二次的,这个才是真正忏悔。我们要是做不到颜回这样,至少我们也要天天反省,像曾子所谓的「吾日三省吾身」,像明朝袁了凡先生,每天晚上对照自己,看看功过格,有多少过失犯了。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是觉悟,我们讲开悟。悟后起修,修什么?把自己错误的言行、心态修正过来,这叫修行。

  这里讲到『经言』,这是戒律上的,戒经上讲的。『犯一吉罗』,吉罗就是突吉罗,突吉罗是什么?出家人受了比丘戒的都知道,所谓五篇:四波罗夷、僧残、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还有突吉罗,这五篇。总共比丘戒二百五十条,突吉罗是最轻的戒,犯最轻的戒果报都是很重的。所以戒不受则已,要受就得要持,如果不持,犯戒了,犯戒的罪都在地狱,哪怕是最轻微的突吉罗罪也是如此。这是经上有讲到的,犯一吉罗,『如四天王』,这是四王天的天人,他们的寿命五百岁,可是他们一天等於我们人间五十年,如果也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来计算,『寿五百岁』是多少年?按人间来算是九百万年。九百万年『堕泥犁中』,泥犁就是地狱,你看看这个犯戒不得了!『吉罗小罪,尚获此报』,更『何况重罪』,比这重的,你要犯了四波罗夷、僧残等等,都是『其报难言』,就不可思议的业报。

  下面文中说,『今我等日用之中』,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恒犯戒律。我是今年七月份出的家,九月受的戒,受完了之后要学戒,看到之后出冷汗,这二百五十条比丘戒自己确实做不到。别说比丘戒做不到,《沙弥律仪》,这一个出家人最基本的戒律尚且还不能做到完全,常常违犯。这里讲一举一动,恒犯戒律,恒是恒常,常常犯。所以你要能够守戒才能堪称僧宝。我们这些穿了出家人的衣服的,就像省庵大师他很谦虚的说自己叫「不肖愚下凡夫僧」,不肖。为什么不肖?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我们没做到,不是一个合格的出家人。现在还披上二十五条衣,这是比丘戒衣,如来衣,那能不能够担起如来的家业?如来家业是什么?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每一个出家人的使命。

  我们要续佛慧命,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好样子,将佛的教诲我们要做到,佛制定的戒律我们要认真的去持好。师父上人常劝告我们,出家人必须要做到《沙弥律仪》,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必须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将来难免会下地狱。这里讲到的,犯一吉罗都得堕九百万年的地狱,你就想想,一举一动,恒犯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那还得了!尸罗就是戒律,它是戒律的另外一个称呼,音译过来,《大乘义章》讲的,「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为戒」。它的意思是清凉,持戒就得清凉,心地清凉,为什么?持戒就能得定,得定就能开智慧。比丘戒就讲得很细很细,吃饭、喝水都得要如律,譬如说佛讲一钵水里头有八万四千虫,外面取来的水,如果我们不能够滤净,不把小虫滤干净,把它喝进去了,这也等於杀生罪。所以『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你就想想,一天所犯的这些戒律是无量无边,更『何况终身』!人寿命算一百岁,有多少?『历劫』那更长了,不仅是一生一世,生生世世,『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所以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讲,这是讲等觉菩萨,他说自己的业障如果有个形相、有个体积,即使是再小,把这些业障堆放在一起,尽虚空都容受不了。等觉菩萨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就更不可言矣!

  且不要说我们出家的持这些沙弥戒、比丘戒,『且以五戒言之』,五戒这是指在家人要守的,学佛人一开始就得要三皈五戒,这最基本的,五戒都做不到,就不是真学佛的。那你想想,『十人九犯』,十个人里面九个人都会犯。这十个人是讲学佛人,皈依佛门的人,说老实话,就是我们出家人,不要说在家人,就是出家人,十个人里面九个人都会犯,几个人能持好五戒?犯了之后,还『少露多藏』,本来犯戒要发露忏悔,在出家人的僧团生活里头必须要有忏悔,大家共羯磨,半月说戒,半月诵戒,那都要忏悔,那个时候要发露,自己犯了什么罪向大众忏悔出来,表示决心,勇於改正错误,后不再造,这叫发露。敢发露你才肯改,你想想我们有罪不敢去发露的,他就没有改过的决心,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他怎么可能改正错误?所以发露非常必要。

  我们此地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何美慧老师带领大家做忏悔共修,就是把部分同学的这些忏悔文稿汇集起来编成一本书,要把它印出来,同时也放在网路上。我翻看了一下,很感动,大家可真是用心的在忏悔,在改过自新。现在在网上还特别建了一个忏悔室,大家愿意忏悔的,自己写成文章放在那网上,发露忏悔,这都是消除罪业的方法,不能够覆藏。罪业不想让人知道,那就累积起来了,愈积愈多,到最后就恶贯满盈,你想想会到什么地方去?肯定是到地狱!所以有罪不要怕忏,忏出来了,大家都看不起我,帮我消业障。如果我有罪,不好意思忏,为了面子,到时候罪报现前可苦了。我们也看了不少现世的,连出家人也不例外,临终的时候长时间卧床受病苦的折磨,这都是什么?业障现前,平常这些业障藏起来,到最后现业了,那真是可悲可怜!

  底下讲,『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优婆塞就是在家学佛的男居士,女居士叫优婆夷,都要受五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学佛人都懂得的,可是有几个人能守得清净?连出家人也未必守得清净,「尚不具足」。好比说杀生,杀生不能有杀心,这才叫具足。什么叫杀心?我心里还有伤害众生的意念,譬如说我让人家起烦恼,这就是伤害他了,你故意起这个心,让人家生烦恼,这就是杀心,已经造了杀业,只是稍微轻一点,你还不至於断他的身命。对小动物,小蚂蚁、昆虫,无意有意把它们踩死的就更多了,杀戒不容易具足。

  偷盗就更难了,偷盗戒要持好最不容易,弘一大师说,五戒里面最难守的就是盗戒。为什么?因为一般人都会有想占便宜的念头,只要有想占便宜的念头就容易犯盗戒,看到自己喜欢的顺手拿来,这是有主物,你没经过物主的同意,你就去拿它、用它,那就是犯盗戒。戒经上讲得很清楚,譬如说一块手表,这手表不是我的,我想看看时间,贪便宜,这里有手表,我顺手拿来,把它举起来一看,对不起,你已经犯盗戒了。不与取,人家没同意给你看,你怎么就看了?虽然你还不想把它拿走,但是你已经贪了便宜,而且已经付诸行动,举离本处,你把这个手表拿起来了,这就是犯盗戒。那你就想想,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犯的有多少?

  至於说邪淫,有不清净的男女的意念,这都是造了邪淫业,更何况身体造作?

  妄语,妄语包括四种,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口业是最容易犯,而犯最容易的就是说人家的过失,批评人,这叫两舌。六祖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心里不去装人家过失,不见人家的过失,看到了也好像没看见一样,心中保持纯净纯善。心里装都不可以,哪里可以口上说?一说就是犯了两舌,就属於犯妄语戒。口业,不知不觉造的就特别多。

  大概饮酒这条还比较好说,容易守一点,但是它的范围也很广,凡是让你上瘾的,你贪著了,你就属於犯了饮酒这一戒。酒,它也代表所有让你上瘾的事物,譬如说你很爱玩网上游戏,让你上瘾了,这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沙弥律仪》里面有一条,「不歌舞倡伎,不往观听」,这个属於倡伎,在五戒里面归到饮酒这一戒里头,因为酒能让你上瘾。

  所以你想想,优婆塞戒尚不具足,『更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这指比五戒更高、更严格的。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是三百四十八条,菩萨戒,一般我们出家人都受梵网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在家人一般受的是优婆塞菩萨戒六重二十八轻,那要严守就不容易,所以『又不必言矣』。下面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接著讲:

  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

  省庵大师是净土宗十一祖,出家人,严持戒律的。在这里他是教导我们,也是敲醒我们,对我们出家人而言。我们『问其名』,名义上讲,我们都是受了比丘戒,就叫『比丘』了。这比丘是什么?名字比丘,假的不是真的。『问其实』,实实在在来讲,『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连优婆塞戒都没做圆满,甚至可能都没做到,一点没做到,优婆塞戒就是五戒。那岂不就是非常惭愧吗?本来出家人是人天师表,我们现在给众生示现什么样的榜样?人家对我们的供养是很虔诚的,把我们做为福田来供养,福田是种福的,供养我们,他得什么福?我们怎么才能成为福田?至少我们得守戒,要发起菩提心,要为众生做好样子,要弘法利生,这才堪称福田。还是马马虎虎的福田,比古大德是远远比不上,至少你不至於太堕落。所以弘一大师就给我们做好样子,他三十九岁出家,出家前那是才子,很风流,富贵家出来的公子,也是很执著的一个人,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出家了之后痛改前非,把过去的习气全部放下了,严持戒律,成为一代律宗祖师,最后念佛得生净土。他在戒律上下的功夫非常多,而自己很谦虚,称自己「出家多分优婆塞」,他不敢承认自己是比丘,连沙弥都不敢承认。

  我们知道,明末清初,净土宗第九祖蕅益大师,这也是专门研究戒律的一位法师,他自己受了戒之后退戒,知道自己没做到。而且,因为受这个戒缘不足,你要受比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才能给你用羯磨法来授戒。我们在戒场受的戒是十位比丘僧,十师来传戒的,叫三师七证。最少的,在边地都要有五位,这五位要实实在在真正的比丘。蕅益大师讲,弘一大师也说过这样的话,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就没人做到比丘戒了,那就没有比丘了。一个比丘都找不到,你哪里找五个比丘给你传比丘戒?所以比丘戒你也没有办法得戒了。所以蕅益大师自己退戒,退到三皈人,他五戒都退掉了,重新从三皈依的学佛人开始。他用「地藏木轮相法」来求戒,这是蕅益大师开创的,他老人家讲,末世想要得戒,唯有靠这个方法。但这个非常不容易,要忏罪忏得清净,你才可能得戒。所以蕅益大师后来用这个木轮相法,自己得到了菩萨戒沙弥,也就是他得了沙弥戒和菩萨戒,这就了不起了。

  弘一大师自己只是自称为「出家多分优婆塞」,他连沙弥戒都得不到,他说自己只是得到优婆塞,就是五戒能做到,只是出家的身分,出家优婆塞,还不是满分的,叫多分。这是一个真正懂戒律的人,那么样的实在,那么样的谦虚。谦虚也不是客气,实实在在的,是这样就是这样,不打妄语。没有得到戒,自己说得了,那叫打大妄语。弘一大师也说,那我们的比丘戒还去不去受?受还得受,虽然是形式也得受,认认真真的受,发大心受。受了之后学戒,学到一条,做到一条,你就算持到一条。佛法重实质,你要认认真真的去做,佛菩萨承认你。你要把沙弥戒统统做到了,你用木轮相法来求,你也能求得沙弥戒。

  所以这里讲,『当知佛戒,不受则已』,你不受就罢了,要受的话就『不可毁犯』,要认真!我们现在形式上受了比丘戒,但是自己知道做不了比丘,所以不敢自称比丘。要称怎么称法?像弘一大师,我们要学习,争取做到出家优婆塞。能做到出家优婆塞就不错了,你能把五戒持得清净,你也是圣贤,千万不可以自己戴高帽。我们受了比丘戒就可以学比丘戒了,讲经的时候我们也搭这个二十五条衣,是为了庄严,给大众一种庄严感。为什么?因为听经的人他有诚敬心,他得到的利益就大,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是为了成就别人,自己知道没有资格堪受这个比丘戒服。所以,至少我们要做到五戒十善,不能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决定是三恶道。下文说:

  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所以知道自己业障深重,我如是,众生也如是,这个时代的众生都是跟我一样业障深重,所以『自愍愍他』,愍是怜悯、悲悯,我和众生都是这样,业习烦恼深重。『自伤伤他』,这是可哀伤。『身口并切,声泪俱下』,这是忏悔至诚,身业、口业、意业都到达至诚,痛切的来忏悔自己的业障,痛哭流涕。在戒场里面,很主要的一堂功课就是忏悔业障,所以戒场也称为是忏悔堂,我们的业障就要在这里忏悔,好几次我也是忏悔到痛哭流涕,在佛前真正觉悟到自己有什么样的过错了。『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将过去所造的一切罪业都发露忏悔,从今以后,誓不再造,否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业障不除,必定搞轮回。所以,发菩提心就可以消业障,而且这个消业障的方法最彻底。

  业障怎么来的?归根结柢就是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所以就会有业障,你就会造业。造业是为了我,自己,为了自己就会损害别人。所以无量劫来都搞自私自利,都是为了一个我,假我,造了这么多的业障。那现在一发起菩提心,把我放下,不再想自己了,念念想众生,要救度苦难众生。这菩提心一发,我就没有了,业障就灭了,这是第八种发心的因缘。下来我们再看第九:

  云何求生净土。谓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於此。】

  这是讲到『求生净土』,这也是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面就讲到,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为什么?因为一往生就不退成佛,所以往生净土这个愿心,就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不就是无上菩提心吗?为什么要往生净土?省庵大师在这里告诉我们,『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非常难,你想在这里,这个娑婆世界修,很难成就,这个世间叫五浊恶世。《弥陀经》上讲的「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五浊,浊是浊恶,污染很重,退缘很多,你想进步,拉后腿的缘很多,往往进一步退九步,所以你要成就道业就很难。

  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到了阿弥陀佛那里,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容易了,为什么?没有退缘,全是增上缘。你看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里讲的,六尘说法,风吹著树叶,响起来的音声,那也是法音,讲给你听什么?六度万行,讲给你听诸法实相。你再听听风声、水声,七宝莲池的水声,鸟儿的歌唱声,全是法音,都是让你觉悟的,这是讲声。色也是,你所看见的一切,七宝楼台、宝树莲花、诸上善人,全是让你发菩提心,让你不起烦恼的。所以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都是让你进步,不让你退步的。更何况你乘佛威力,每天能够遍游十方国土,承事诸佛,在诸佛如来那里,你可以亲自聆听法要,每天供养无量诸佛,一尊佛给你讲一句法,你这就了不得了,天天都这样,你看你怎可能不成佛?成佛就很容易了。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圆证三不退,你不会退转,只有进步,没有退步。

  所以,『易故一生可致』,一生成佛的,所以往生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弥陀经》上称为阿鞞跋致菩萨,那就是讲一生不退,这个菩萨他一生成佛,不需要累劫累生。在我们这娑婆世界难,难就在於『累劫未成』。你看我们现在修行,不管你多用功,你只要没开悟、没证果,你寿命到了,那就得轮回。这一轮回,至少你从小到大二十年没办法闻佛法,二十岁以后即使你再闻佛法,那也耽误了二十年。更何况现在来讲,一世不如一世,以后是末法时代,愈来愈难闻到佛法了,退缘是愈来愈重,污染愈来愈重,你想成就那是难於上青天。所以生生世世为什么都不能成就,连初果须陀洹都从来没证得?证得了,你就不退,至少你是位不退,你不会退转到三恶道,至少能保住人天,七次往返你能证阿罗汉。但问题是我们须陀洹都证不到,那就是累劫轮回了,这个佛灭度了,佛法灭了以后,再轮回到下一尊佛出世,那个岁月就长久了!

  所以,『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这是讲净土法门。往圣前贤这是过去的祖师大德,圣,在佛法里讲登地的菩萨,地上菩萨,圆教地上菩萨叫圣;贤是讲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地前的。印度和中国这些祖师大德提倡西方净土这个法门,人数很多。你看印度的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中国的智者,永明延寿,净土宗十三祖,这些统统都是提倡修西方净土。佛法传到中国来,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不计其数,这个成就比任何一个宗成就都要大。你看禅宗,禅宗在中国来说是最兴旺的,六祖会下四十三个人开悟,这是最了不起的成就。六祖以后,开悟的人就愈来愈少,没有开悟、没有见性那不算成就,禅宗这个人数就非常有限了。你看禅门这些公案,讲的一千七百则公案,那是记录的一千七百位开悟见性的,就到成佛境界的,了不起了,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成就辉煌。这是记录的,算没有记录的,我们大约估计三千人,开悟、见性成佛的三千人,这是禅宗。

  但是净土宗,师父说估计十万人都不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十万人都不止,从东晋到现在,每个朝代都是不计其数。「人人趣向」,因为什么?这个法门最容易、最方便,它是二力法门。修禅是靠自力,这个难;修净土靠自力更靠佛力,二力法门,这个容易,叫易行道。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印光大师也这么讲,仔细看看《大藏经》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很多,《华严》、《法华》都导归极乐世界,这是一乘法门,这是所有经典里面大家奉为最高的,都指归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个法门帮助众生成佛是最快速、最稳妥的,所以诸佛都赞叹这个法门。你看《弥陀经》里面讲六方佛赞,《无量寿经》里面讲十方佛赞,为什么诸佛都赞叹这个法门?就是它度众生最方便,乃至业障深重的造了五逆十恶的众生,一生没学过佛法的,临终遇到这个净土法门,他念佛,忏悔自己业障,念佛求生净土,一样得以往生。其他法门救不了的,只有净土法门可以救,『末世修行,无越於此』,越是超越,在末法时代修行,这个法门的殊胜来讲,没有超过这个法门的,这是省庵大师讲的。我们再看下面:

  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於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

  这里说到经上讲,什么经上讲?就是《阿弥陀经》,说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讲『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这是少善根不能生净土,福德要够多才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还有个因缘,因缘是你遇到这个法门,现在我们都遇到这个因缘了,就看我们的善根福德怎么样了。什么叫福德?这里讲『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你能够一心念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就是多福德。就是你肯不肯真念佛,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经上讲,念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看这个功德是不是不可思议?但是这是至诚的念。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佛号还会断吗?还肯停下来吗?不肯念佛的人那是没福报。所以什么人真正有福?你看他一天到晚什么话都不讲,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实念的,这种人福德是最大的,他决定求生净土,这个世界什么都放下了,所以他肯定往生。那善根,『言多善』,这个善根多是讲什么?『莫若发广大心』,发起无上菩提心,这就是广大心,这就是多善根,最殊胜的善根。我们能不能发的起来?有的人说,我可能都不知道这菩提心该怎么发?虽然你讲了这个十种因缘,到底是我怎么个发法还不是很懂。那我就告诉你,你就求生净土,就用这条,你只要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就已经发了无上菩提心,这蕅益大师讲的,一点没错。

  问题是你是不是真肯往生,你说我怎么可能不肯往生?有的人真的就不肯,为什么?这个世间还有种种牵挂、执著,放不下,那就是不肯的。有一位老居士给我写过一封信,跟我讲,他家产很多,分给自己的这些儿女,就发现儿女也不肯做善事,心里就觉得很苦恼,然后写信问我,怎么去度化这些儿女?自己年岁大了,而且又得了癌症晚期,医生已经宣告时间不多了,看到儿女又很难度化,心里很著急,问我怎么办。我就劝他了,这些你要放下,连度儿女这个心也得放下,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你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乘愿再来,你才能度化他。你现在不要著急,而你老实念佛,你走的时候预知时至,你可以告诉大家,现在我要准备往生,阿弥陀佛来接我了,你们儿女们都给我念佛,这一下就度了他。现在想急於度他们,不仅不能度,可能被他们拉下水。所以真正的大善根是一切身心世界都放下了,求生净土,这就是广大心。

  『是以暂持圣号』,圣号就是阿弥陀佛,哪怕是持一句,这个功德『胜於布施百年』。你用七宝布施苦难众生布施一百年,你这功德还没有你用至诚心念这句圣号功德大。你相信吗?你当然不相信,这个法门连佛都讲叫不可思议的法门,你一般凡夫怎么可能相信?蕅益大师讲,非九界众生所能信解,这是诸佛所行的境界,一般的连菩萨,没有得到佛加持,他对这个也很难相信、很难理解;但是它又是事实,你只要肯干,你就能得到这个功德。老实人,你不用计较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即使不理解没关系,你就老实念,你就得这个功德。

  『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这菩提心一发起来,超过修行历劫。历劫是无量劫,咱们都是修行无量劫的人,这是实话,如果不是修了无量劫,这一生遇到佛法也不肯相信,特别遇到净土法门,那个信心不足,所以都是修了很久很久。那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成就?因为没有发起大菩提心来,所以现在就要发,现在就要求生净土,就能横出三界。这个法门特别法门,横出,不是竖出。竖出难,你慢慢的一点一点提升,从欲界到色界,到无色界,最后出三界,出了三界才是证阿罗汉,还得出十法界,你才到一真法界,那才叫做成佛。可是这个净土法门叫横出,我们现在是博地凡夫,欲界人道,我们现在念佛得往生,一到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就得佛的受用,这不就是超过修行历劫了吗?再看下面的经文:

  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於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

  念佛的目的,『本期』就是目的,是什么?『作佛』。《华严经》上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为什么念佛?我为了作佛的,要有这样的志向。你看六祖惠能大师见了五祖,开口便说,我来学作佛的,这是大心,世间人讲立大志,所以他成就就大,二十四岁就做祖师了,虽然什么文化都没有,大字不认识一个,人家就做第六祖了,禅宗衣钵就传给他。立志很重要,学佛发心很重要,你要发心作佛,大心要是不发起来,你虽念佛又有什么用?『奚』就是何,当何字讲,何为,有何用?虽然念也没用,为什么?不相应。你要发起这个作佛的心来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发菩提心这是修行的第一要务,为了什么?为了修行得更好、更顺利。往生净土也是为了不退,在我们这个世界修容易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退了,所以要是不往生净土,虽然发了心也容易退,退缘多,所以求生净土也是保住我们的菩提心不退转。

  『是则下菩提种』,菩提种,种子就是我们发了这一念菩提心,这是一个成佛种子。还要『耕以念佛之犁』,就好像种田,下了种还得耕,念佛就是犁,用来耕种的。『道果自然增长』,用念佛来保任自己的菩提心。『乘大愿船』,这是讲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我们乘上四十八大愿的大愿船到西方极乐世界,『入於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这是靠自力和佛力,二力法门,我们这方面要做的就是真信切愿求生净土,这就是感,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愿力就有应,感应道交,这就决定往生。这是发菩提心第九个因缘。我们再看下面第十:

  云何令正法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於涅盘。正法像法。皆已灭尽。仅存末法。有教无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举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衰残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觉泪下。】

  这是大师的感叹,我们要为『正法久住』,发大菩提心。我佛世尊,『无量劫来』,修成正果,他为谁?『为我等』,我们这些人。他慈悲怜悯我们在苦海当中不能够出离,所以他『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历尽了千辛万苦,经上讲,阎浮提的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有释迦牟尼佛昔日修行流下的血。最后『因圆果满』,成佛了,『遂致成佛』,成佛就广度众生,凡是跟他有缘的都能得度。佛成佛了,在这个世间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这是跟我们众生的缘分。『化缘周讫』,讫就是终结、终了,教化众生的缘分有圆满、有终了的时候,佛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入於涅盘』,涅盘是我们讲的没有烦恼的境界。佛其实他已经早就证涅盘了,他只是示现灭度,这肉身我们看他已经断气,离开人间了,我们叫入於涅盘,就是他跟众生的法缘就尽了。

  他走了以后,当时有一千年的『正法』,也有的说是五百年,说五百年主要是因为有女众出家,把正法时代缩短了五百年,那已经过去了;『像法』有一千年,也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属於末法,『仅存末法』,末法有九千年。佛的法运总共一万二千年,末法时代总共一万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我们现在距离佛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所以末法也过了一千年,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始,往后有九千年。那末法是什么特徵,跟正法和像法有什么不同?正法时代有讲经说法的,这是《般若经》上讲的,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修行的、有证果的,这是正法;像法时代,有讲经、听经,也有修行的,但是没人证果了,这就是像法;到末法,虽然有人讲经和听经,但是没人真正依教奉行,更没有人证果了,这就是末法。所以『有教无人』,没人真正修行,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法要兴起来要有人才行,没有修行人,光有这些教典、经典,就不能叫正法。法衰落了,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竞争人我,尽逐利名』,追求的是名闻利养,没有智慧,所以不分邪正是非,都是争名逐利,连佛门里面也不例外。

  『举目滔滔,天下皆是』,这天下人不都是为了名利吗?都搞自私自利,所以引来的是天灾人祸,造业,造业天就会报应。『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义、僧是何名』,佛陀留下来的是教育,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没人讲了,没人讲经说法,甚至什么是佛教都不知道,讲起佛教都认为这是迷信、是宗教,不知道它是教育。佛是什么人?佛是觉者,人人都能作佛,不是讲神明、不是上帝、不是神,他是人。人人都能成佛的,只要觉悟了就是佛。法是何义?法是正知正见,你对宇宙人生真相明了了,这法也代表宇宙一切万事万物,都明了,这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皈依僧是净而不染。僧是清净的意思,和合的意思,和合的团体就叫僧,法赖僧传,所以我们要把正法弘扬起来,学佛的弟子们一定要团结、要修六和敬,要组成僧团,这才能弘法利生。佛门里面如果勾心斗角、追逐名利,互相毁谤、互相障碍,佛法就衰残了,现在就是这样。『衰残至此』,到现在可是说是到了最低点。『殆不忍言』,不忍心说了。所以『每一思及』,想到这里『不觉泪下』。下面经文说:

  我为佛子。不能报恩。内无益於己。外无益於人。生无益於时。死无益於后。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极重罪人。非我而谁。由是痛不可忍。计无所出。顿忘鄙陋。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运於此时。决当图护持正法於来世。】

  我们身为佛子,学佛弟子要报恩,报佛恩,我们『不能报恩』,这就是罪!『内无益於己,外无益於人』,内是讲对自己而言,自己不能够好好修行,不能够上报佛恩,对自己没有利益,对别人更没有利益。『生无益於时,死无益於后』,对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什么贡献。一个出家人也要有这个使命,对和谐社会出力,帮助宗教的和谐、种族的和谐、文化的复兴,这都是出家人应该做的。还有种种的好事,我们有能力应该去做。最重要的本分工作就是弘法利生,这是出家人的本分。那我们不能做,「生无益於时」,对这个时代没有益处,「死无益於后」,对后代、以后将来也没有任何益处,讲的不好听,就是白活一场,不仅是白活一场,而且还满身的罪业。

  『天虽高不能覆我,地虽厚不能载我』,这天地都不能容我了,是极重的罪人,『非我而谁?』那就是我,这就属於佛门的罪人!痛定思痛,『痛不可忍,计无所出』,无可奈何了,『顿忘鄙陋』,自己虽然鄙陋,满身的罪业,虽然搭著如来衣,自己确实没有真正做好样子。怎么办?把这个鄙陋也要放下,『忽发大心』,发起大菩提心来,救正法、救众生,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不能挽回末运於此时』,现在法到了末法时期,佛当年就预言,这是没有办法改的,我们虽然无力回天,可是我们也要尽力的去做。『决当图护持正法於来世』,我们现在认真的修行,希望早日往生净土,乘愿再来,我们就有能力护持正法了。下面文中说:

  是故偕诸善友。同到道场。述为忏摩。建兹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从於今日。尽未来际。毕此一形。誓归安养。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僧海澄清於此界。人民被化於东方。劫运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则区区真实苦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这是讲到为了正法,我们要发起大菩提心,跟这些善友们,『偕』是共同,共同来到道场。『述为忏摩』,省庵大师当时在阿育王寺涅盘法会上撰写了《涅盘忏》,所以叫「述为忏摩」。『建兹法会』,这个忏悔的涅盘忏法会,『发四十八之大愿,愿愿度众生』,期望以『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这是发起真正的菩提心来。《楞严经》上讲「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发愿作佛,这才是报佛恩。『从於今日』,从今天开始,『尽未来际』,这不光是这一世了,尽未来无量劫,『毕此一形』,我这身形,终身,寿命终了的时候,『誓归安养』,安养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定同生西方。『既登九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花生,『回入娑婆』世界,『俾得』,俾就是使,使得『佛日重辉,法门再阐』,让佛光重照,绍隆佛种,弘法利生。

  『僧海澄清於此界』,三宝都能复兴起来,尤其是僧宝。我们乘愿再来的时候,也要做僧人,也来担负弘法利生的如来家业,而且严持戒律,使僧团能够真正清净,使大众对三宝有信心。『人民被化於东方』,东方是相对西方而言,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东方,就是我们包括在内,娑婆世界在极乐世界的东方,所有国土的人民都被度化了。『劫运为之更延』,这个话对於我们现在特别恰当,大灾难都是人恶业感召,我们来帮助众生断恶修善,就能够更改劫运、延缓劫运,令『正法得以久住』。这是『区区真实苦心』,良苦用心发起来,令正法久住,这是发菩提心第十个因缘。正宗分到此地就圆满了。

  最后我们看本文的流通分,有一个大段,我们就简单给大家读一读、讲一讲。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於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

  这是前面讲到十种发心的因缘,我们都认识了。前面讲的『八法』,就是发菩提心的八种差别相,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我们都知道了。『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我们知道怎么修行趣向,就找到门径,发心也就有基础了。『相与』,就是我们都得到了人身。『居於华夏』,在东土中国界内闻到佛法。『六根无恙』,我们现在还算健康,没有什么大病。『四大轻安』,这是我们的色身还比较健康。『具有信心,幸无魔障』,信心对学佛来讲非常重要,我们现在也具有对佛法的信心,没有什么魔障。

  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於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

  这是大师劝勉我们,我们现在出了家,受了戒,学佛了,到真正正法道场闻到佛法。当时大师也看到舍利放光,大家同修忏法,这么多善友在一起,这个是胜缘具足。就在此时此刻,要发起大心,『更待何日?』所以希望大众怜悯我的『愚诚』,这是大师非常谦卑,可怜我这个『苦志』,苦口婆心劝导大家,『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没有发的现在就要发,已经发的要念念增长,已经增长的相续不断。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

  这个话都比较的明白,就是大师劝我们克服困难,不要因为困难退怯,不要把这个发心看得太容易了而轻率,「勿畏难,勿轻略」。也不要为了欲速而不能发长久的心,也不能因为懈怠没有勇猛精进,或者萎靡不振,或者因循,期待将来再说。或者说我很愚钝,就没有发起这个心,这是自暴自弃了。也不要认为自己根机浅薄,而自己认为很鄙陋,就不肯发。他讲譬如种树,种得久了,那个根就从浅到深;好像磨刀,原来是很钝的,愈磨愈利了,所以不可以自暴自弃。

  又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则勤劳暂时。安乐永劫。懈怠则偷安一世。受苦多生。况乎以净土为舟航。则何愁退转。又得无生为忍力。则何虑艰难。】

  这都是劝勉我们不要怕修行之苦,要以苦为师,因为懈怠、懒散将来更苦,现在贪图一时享乐,将来多生多世受苦。不如勤苦这几年,将来往生净土,永劫安乐,得无生忍力,那就不怕任何的艰难困苦了。

  当知地狱罪人。尚发菩提於往劫。岂可人伦佛子。不立大愿於今生。无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觉悟。将来犹尚可追。】

  这是讲连地狱的人也可能在过去发过菩提心,我们今生岂能不发?过去无始昏迷,那过去就算了,现在要觉悟还来得及。

  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怜。苟知而不行。尤为痛惜。若惧地狱之苦。则精进自生。若念无常之速。则懈怠不起。又须以佛法为鞭策。善友为提携。造次弗离。终身依赖。则无退失之虞矣。】

  这是告诉我们如何保任。要想到地狱苦,你就能精进;想到无常迅速,就不敢懈怠。要常常用佛法来薰习,要跟良师益友在一起,你才能够不断的提升,佛法是终身不能离开,这样就不会退转。

  勿言一念轻微。勿谓虚愿无益。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

  这都是讲我们这个真心只要一发,那个力量是不得了的,这是心王比虚空还大,愿力比金刚还坚,坚固。最后是结语:

  大众诚能不弃我语。则菩提眷属。从此联姻。莲社宗盟。自今缔好。所愿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则安知未来三十二相。百福庄严。不从今日发心立愿而始也。愿与大众共勉之。幸甚幸甚。】

  大师在最后劝勉我们,不要离弃大师的劝勉。『菩提眷属』,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结成菩提眷属了,同愿求生净土,我们将来往生西方见弥陀,共同度化众生,共同成佛。将来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百福庄严』,都是从今天『发心立愿』开始,今天所种的因,将来就得无上佛果,所以大众要共勉。希望我们也共勉,一起同发大菩提心,这一生一定要做好样子,求生净土,这就不辜负省庵大师一番苦心劝导。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劝发菩提心文  定弘法师主讲  (第三集)  2011/12/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074-000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