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教育孩子,要用德行感化 |
||
|
||
父母都想着望子成龙,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龙。用语言来教育孩子,要求孩子,甚至打骂孩子的,那是下等的教育方式。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也不知道孩子长处,父母就一味按照自己要求。比如孩子喜欢经商,他偏偏让他去出国读书。 高明的父母,应该要了解孩子的长处,然后去发挥它。中国传统有抓周,就把算盘、书本、毛笔,乃至其他各行的东西,放在周岁的小孩身边,让他去抓。这个有没有道理?是有的。在周岁前,他属于先天,就带着先天的习气,读书人也好,经商也好,乃至当官,都有他的习气。通过这个可以看的到。 优秀的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环境。我观察过,家里都没有几本书的,甚至父母也看不起老师的,孩子一般都不会读书。环境包括可见的,还有不可见的。 可见的,如果孩子想要会读书,你可以在房间的东方,小孩睡觉的房间最好在东边,东边是主成长的。在房间的东方,贴一张孔子的照片。如果你要他会经商,可以贴一张李嘉诚的照片。如果让他有智慧,贴一张文殊菩萨的照片。要他更孝顺的话,就贴一张地藏菩萨照片。这个是很好的缘起。 还有最近网络流行的《习主席寄语》,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励志;经得起风雨,才能长见识。 莫好高骛远,稳健才扎实;做事讲诚信,做人讲良知。 你有能力时,决心做大事;没有能力时,快乐做小事。 你有余钱时,就做点善事;没有余钱时,做点家务事。 人活一辈子,要好好深思;当有成绩时,要常照镜子。 没有成绩时,学习不停止;私心膨胀时,欲望要节制。 你有权力时,就做点好事;没有权力时,就做点实事。 当你能动时,就多做点事;你不能动时,回忆开心事。 人这一辈子,都会做错事,尽量避免做傻事,坚决不能做坏事,人生就是这回事。 这习主席寄语,说的很好,很朴实,实用。我建议作为父母,也要去去念一念。是很有正能量的。要做点实事,做点善事,私心不要太重,不要好高骛远,踏实一点。在毛泽东时代,每个人都念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心量是很大的。一个王朝的命运,是取决于开国者的心量和德行。 你要把这个贴在房子的东方,也是很好的。是个很好的缘起。父母会孩子的态度,第一,应该要正常化,先让他做堂堂正正的人,这一点做到了,家族就有希望。至于钱财,那个是附属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包括孩子,他能赚大钱小钱,都是命运。同时,他能不能读书,也是命运。 真正会读书的人,命中是带着文曲星来的。清朝的袁枚说的,书到今生读已迟,会读书的人,都是读了好几辈子书。能赚大钱的,都是培了几辈子的福报才有的。古人讲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命运,风水,是无法改变的,积累阴德和读书,还是会的。 有的人父母不识字,孩子很会读书,有的人父母是教授,孩子却不爱读书。为什么?这个跟父母有没有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有关。想要孩子会读书,就培养一种尊重读书人的场出来。 可见环境和不可见环境,是互相影响的。中国有许多家族,都有家训,就是不可见的环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个家族的魂。像朱子家训,明朝的朱伯庐家训,就是告诫他的子孙后代。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YIN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YIN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这些家训,是非常好,大家去念一念,也是有功德。弘一大师早前出家后,一心归于佛门,都觉得儒道如秕糠,到了晚年,他却一改过去的作风,对儒家思想很推崇,弘一大师说,谈玄说妙,以佛家讲的最有高深,但日常修持,则要从儒家入手,儒家讲的最为详实。大师生前写字送人,除了写佛号外,写的更多的是儒家的格言警句。 如果想要家族兴旺,落脚点在儒家身上,实在是很好的。达摩来中国弘扬佛法,看到中国有大乘气象,这个大象气象,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功劳。所以早期只有在收儒家影响的国家,才有大乘佛法,包括日本和韩国,他也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孩子不是靠教育的,他是靠影响的,就是家族影响。能流传百世的家族,都是阴德很厚的,阴德对小孩的影响,很大。这些家训,是我们老祖宗智慧和德行的结晶。修行要有基础,很多高僧,像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在入佛道前,不仅修持好,而且对儒道两家也十分精通。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