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道法师:《五戒相经笺要》第五讲


   日期:2015/4/21 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片头字幕:[言持戒,且先守佛两句略戒,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句包罗一切戒法,了无有遗。此系如来戒经中语,文昌帝君引而用之《阴骘文》。此两句,泛泛然视之,似无奇特,若在举心动念处检点,能全守无犯,其人已深入圣贤之域矣。凡起心动念,不许萌一念之不善,则诸戒均可圆持。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钢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第五集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的同学,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弘一大师演录律学大意》,我们上一集讲到八关斋戒。

我们《五戒相经笺要》讲经因已经讲了四、五集,最近有同学在网站上问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演讲录》里面弘一大师讲到的,五戒当中,盗戒最难持,这位同学听到弘一大师这段话,提出了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五戒当中偷盗这条戒最不好受持?大师在《演讲录》中也给我们建议,如果没有把这条戒的戒相了解的很清楚,暂时先不要受这条戒,[可以稍缓],就是慢一点,等到我们把这条戒的开遮持犯,它的戒相(戒相就是这条戒在生活当中一切的事相),真正的明白了,再来受持这条戒,这样是比较妥当,这是弘一大师给我们建议的。这条戒很难受持,当然有很多方面,等到我们进入经文,学习到这条戒的时候,我们再进一步跟大家报告。

在此地简单讲,就是依本经,照《五戒相经》讲,偷五钱就是破了这条戒,而且是犯了不可悔罪,这部经是在我们中国刘宋时代翻译的,距离我们现在也有一千五百多年,当时的五钱折合现在的钱多少,各家的说法不一样,过去广化老法师也作了一番考证,他在注解里面讲,大概我们现在买一件袈裟的钱,就像我现在身上披的衣,衣质料也有好的跟比较差的,价钱又不一样,但是一件衣再好,钱也不是很多,现在人民币大概一两百块,质量就算不错了,新台币大概七八百块,一千多块,质量就算不错了。这个钱在我们现代来讲,数字是很小,并不大,也就是说偷盗,财物的价值是很轻微的就犯了根本戒,就不通忏悔。 根椐经上讲的五钱,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地区当然有一些不相同,但是从经文上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到,这个价钱很小,并不是很多的,并不是我们偷了几百亿,几千个亿,才算犯了根本戒。偷五钱就犯根本戒,这是说明盗这条戒,偷的东西不是很多,就犯不可悔罪,弘一大师讲难持,可能就是其中因素之一。所以大师要我们深入去研究,学习这条戒,真正明白了再来受。

上一次我们讲到八关斋戒,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都通在家出家的,在家人可以受,出家人也可以受,这是相通的。我们今天接着看看《演讲录》。下面讲的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这些戒法只限定于出家人,就是专属于出家人受的戒法。我们先看沙弥戒。

[沙弥戒--此乃正戒,共十条。其中九条同八戒,另加手不捉钱宝一条,合而为十。但手不捉钱宝一条,平常人听了不明白,皆怕;不知此不捉钱宝是易持之戒,律中有方便办法,叫做“说净”;经过说净仪式后,亦可照常自己捉持;最为繁难者,是正戒十条外于比丘戒亦应学习,犯者结罪。我初出家时不晓得,后来学律才知道。这样看起来,持沙弥戒亦是不容易的事。]

这段是给我们介绍沙弥戒,这是[正戒],就是正式的、出家人要受持的,一共十条,其中有九条戒跟八关斋戒是一样的,另外加一条[手不捉钱宝],就是我们不能拿钱,[宝]就是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除了金银珠宝之外,这个也不能抓持。就像我现在戴这个手表也是宝,严格讲也不能戴,再挂上玉的念珠,这也是宝,也不可以。

我们一般人看到不捉钱宝戒,很多人就害怕,不敢去受了。但是《演讲录》给我们讲,不知此戒容易受持,就是不捉持钱宝这条戒是很容易持的,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困难,为什么?[律中有方便办法,叫做说净],什么叫说净?就是跟大众说明,我拿钱是做什么的。比如说你要出门去办事,你要身上带钱去买车票,或者去更远的地方,买船票、买飞机票、或者买东西、采购、没有带钱就不行。比如说常住有一些东西要买,你要带钱,带钱你要说净。我们一个僧团、一个团体,四个人以上就是一众。在我们道场好像开会羯磨一样,跟大家讲我现在要拿多少钱去办什么事情,或者你要出远门,带一些钱在旅途当中备用,拿多少钱,跟大家说明之后,你拿钱财就不算犯戒,就叫开戒,不是犯戒,它有这个方便法,所以这条戒也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困难,你只要透过说净跟大家说明,就可以拿钱,佛制这条戒主要怕我们起贪心,你钱拿多了、钱存多了、积财丧道,你就没有心情修道,一天到晚为了钱财操心,妨碍你的清净心,障碍修道,所以才制这条戒,所以制这条戒有好处,帮助我们修清净心。比如说人家送你一些宝物,我们出家人,念珠送好一点,你就会去挂这个东西。如果送草的、菩提子的,一串五毛钱的,我们就很自在,丢了心也不痛,那不是很快乐吗?所以居士都要送我很好的念珠给我很大的压力,我还是喜欢那种树脂的,反正丢了也无所谓。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佛制这条戒的精神、意义、作用在那里,我们要明白。明白之后,我们就很乐间受持这条戒,对我们修行有帮助。

大师在此地讲,这条戒并不难,[最繁难],[繁]就是很繁杂、很困难的,[是正戒十条之外,于比丘戒亦应学习,犯者结罪]。就是你正式受了沙弥戒,得到沙弥戒,除了这十条戒之外,你同时还要学习比丘戒,你犯了比丘戒条同样要结罪。这条就比较难。所以我们受了沙弥戒,不是说只要守住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就可以。根据大师在这里讲的,你除了这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还要同时学比丘戒,你犯了比丘戒的戒条同样要结罪。所以弘一大师讲,[我初出家时不晓得],他说他刚出家的时候也不知道,以为出家先受沙弥戒,只要学沙弥戒就可以,不知道除了学沙弥戒,同时要学比丘戒,不学一样结罪。[后来学律才知道],后来他学了戒律才知道,[这样看起来,持沙弥戒亦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现在应该会比较死心塌地了,还是听弘一大师的话,三皈五戒、八关斋戒,我们能做到就不错了。

我们接着看下面,[沙弥尼戒即女众,法戒与沙弥同]

这个戒法就是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跟沙弥戒是完全相同,下面我们看式叉摩那戒。

[梵语式叉摩那,此云学法女。那一种人可以受式叉摩那戒呢?要已受沙弥尼戒的人,于十八岁时,受式叉摩那法,学习二年,然后再受比丘尼戒;因佛制二十岁乃可受戒,于十八岁再学二年,正当二十岁。于二年学习时,僧作羯磨,与学戒法;才可受比丘尼戒;但式叉摩那要学三法:一、学根本法,即四重戒。二、学六法,染心相触,盗减五钱,断畜命,、小妄语,非时食,饮酒。三、学行法,大尼诸戒,及威仪。 此仅是受学戒法,非另外得戒,故与他戒不同。]

这是讲式叉摩那戒,女众已经受过沙弥尼戒的人,年纪到了十八岁,要先受式叉摩那法,学习两年,才能去受比丘尼戒。这是比较特别,[与他戒不同],等于是在受比丘尼戒之前的预科,预备学习的。下面我们看比丘戒。

[我们生此末法时代,沙弥戒与比丘戒皆是不能得的,原因甚多,今举一种来说,就是没有能授沙弥戒、比丘戒的人;若受沙弥戒,须二比丘授,比丘戒.至少要五比丘授;若找不到比丘的话,不单比丘戒受不成,沙弥戒亦受不成。]

这段是给我们讲比丘戒。我们现在生长在末法时代,虽然出家,但是沙弥戒跟比丘戒都得不到。得不到的原因很多,这里给我们举出一种来说,当然这一种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能授沙弥戒、比丘戒的人。因为沙弥戒跟比丘戒要有真正持清净比丘戒的人来传授,来教你,你来学习,才能够得戒。[若受沙弥戒],如果你要受个沙弥戒,要有两位清净比丘来传授,来教你,你来学习,才能得到沙弥戒,你受比丘戒,至少要有五个清净比丘,真正持比丘戒的,他来给你传授,你才能得到比丘戒,是要这样的人来传授,才能得戒。[若找不到比丘的话,不单比丘戒受不成,沙弥戒亦受不成],不要说比丘戒受不成,沙弥戒你也受不成。下面再给我们讲。

[从南宋迄今七百年来,僧种断绝了。平常人以为中国僧众很多,要找出一个真正比丘也是不容易,如此怎能受沙弥、比丘戒呢?没有能授戒的人,如何会得戒呢?]

弘一祖师劝我们,[应受沙弥、比丘戒才是],这是对当时戒场讲的一个安慰的话,说[虽不得戒,亦能种植善根,兼学种种威仪,岂不是好。又若想学律,必先挂名受沙弥、比丘戒,否则以白衣学律,必受他人讥评。]

大师也安慰当时在戒坛受戒的这些出家人,大家抱了一个希望的心来受戒,希望能够得比丘戒、比丘尼戒,现在听到弘一大师这么讲,大家难免心里会失望,会产生一个想法,[那来受这个戒有什么用,不如就不要受了]。大师还是鼓励大家继续受,什么理由呢?虽然不能行戒,那也是种善根;受了戒,挂个名,也方便我们去看律藏的经典。因为佛规定,你没有受戒不能看比丘戒本,这个是不可以看的,你受了戒才能看。如果你没有受戒,就去看戒律的经典,一定会被别人讥笑、批评,所以弘一大师在当时还是勉励大家去受戒,挂个名。

下面他就再给我们讲出这些道理,他说[这次讲律学大意,有种种困难。什么缘故?若不依佛说的道理讲,一味的随顺人情、敷衍了事,岂不害了你们?若依实在话讲,又怕引起你们怀疑,因此不得已分两种说法。一、须先说明真相。恐出戒堂后,妄自称为沙弥或比丘,致招重罪,那是不得了的事。譬如泉州这地方有司令官等,不识相的老百姓亦称[我是司令官],如司令官听到,定遭不良后果,说不定有枪毙的危险。未得沙弥,比丘戒者,妄自称为沙弥或比丘,必遭恶报,亦就是这个道理,怕以要对大家说实话。]

弘一大师说,戒坛请他去讲《律学大意》,[有种种困难],如果不依照佛说的道理讲,一味的随顺人情、敷衍了事,岂不是害了大家吗?如果要讲实在话,又怕大家怀疑,所以他不得已就分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必须说明真相,为什么?恐怕大家受了戒,出了戒堂,自称[我是沙弥,我是比丘],这样会招来重罪,[那是不得了的事情]。为什么不得了?冒充的,冒牌的比丘,这个罪很重,是不得了的事。大师举出世间法,当时他是在福建泉州讲的,就举出这个地区[有司令官等],就是做官的。不识相的老百姓,也说他是司令官,如果被真的司令官听到,恐怕就有不良的后果,说不定命就送掉了。这是举出比喻,就是我们去受戒,没有午到比丘戒、沙弥戒,妄自称为沙弥、比丘,必定遭到恶报,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弘一大师讲,要跟大家说实话,免得大家造了很重的罪业,自己不知道。

第二个,[以现在人情习惯,我总劝诸位受戒,挂个虚名,受后俾可学律;不然,定招他人诽谤之虞;若有人真欲绍隆僧种,必须求得沙弥、比丘戒者,亦有一种特别的方法;即是如藕益大师礼《占察忏仪》,求得清净轮相,即可得沙弥比丘戒;除此以外,无有办法。故藕祖云,“末世欲得净戒,舍此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它途。因为得清净轮相之后,即可自誓总受菩萨戒、而沙弥、比丘戒皆包括在内,以后即可称为菩萨比丘。礼《占察忏》虽极不容易,倘真有发大心者,亦可奋力进行,这是弘祖最大之愿望。]

这是弘一祖师最大的愿望。这也是随顺人情习惯,所以弘一大师也是[劝诸位受戒挂个虚名,受了以后俾可学律],你受了戒之后再来学戒律,比较名正言顺,[不然,定招他人诽谤]。这是他劝我们出家人去受戒,虽然得不到戒,他还是鼓励我们去受戒,挂个虚名。但是受了之后一定要知道,我们实质上是没有得到戒,只是挂个名,是一个虚名,不是真的,不能自以为自己真正得到沙弥戒、比丘戒,这个罪过就重了。所以他先给我们说明白,让我们不要误会。主要是为了学习戒律的方便,所以去受个形式上的戒,受了之后再来学习;学会一条,就去做一条,这也是很实在。

沙弥、比丘戒是不是就不能得到呢?还是可以得到,虽然现在没有清净比丘,但是还有一种方法。如果[有人真欲绍隆僧种],僧种是非常尊贵的,[皈依僧,众中尊]。那么僧种必定要真正得到沙弥戒跟比丘戒,受持这个戒,僧种就不断绝了。绍隆僧种,是依戒来绍隆僧种,不是说庙盖的很大,盖的很富丽堂皇,出家众很多,这叫绍隆僧种,不是的。绍隆僧种是真正出家人能够受持沙弥、比丘戒。在末法时期,你发心要绍隆僧种,要求得沙弥、比丘戒,也有一个特别方法,就是藕益大师《占察忏仪》,依《占察善恶业报经》求得清净轮相,你只要业障忏除,清净轮相现前,你在佛前受沙弥、比丘戒,可以得戒。在我们末法时期,除了使用依照《占察善恶业报经》这种方式来占,其他没有更好的办法。

如果真正有人要发心绍隆僧种,再来找我,我那边有轮相,也有经本,可以供养大家,也希望我们年轻的出家众发心。那么这桩事情是不是能做到?有一句俗话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只要真正有心,难事也就变成不难;如果没有发心,就算是一件很容易事情,也会变成很困难,为什么?因为没有那个心,因此发心就很重要。你发了这个心,天下就没有难事;如果不发心,难事就太多,关键在我们的发心。所以我们还是有机会可以得到戒,就是说你想要学习的意愿真不真、切不切,关键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真心想要学,佛菩萨会感应;如果我们不是真心要学,当然就没有感应。你得到清净轮相,受了菩萨戒,沙弥、比丘戒都包括在内,就可以称为菩萨比丘。[礼《占察忏》虽极不容易,倘真有发大心者,亦可奋力进行],这是弘一祖师给予后代出家众最大的愿望。虽然不是很容易,但是如果你真正发大心,奋力进行,还是可以得到。

[比丘尼戒,不能详说。依佛制,比丘尼戒要重复受两次;先依尼僧授本法,后请大僧正授,但正得戒时,是在大僧正授时;此法南宋以后已不能实行。]

这是比丘尼戒的顺序、它的程序,比丘尼戒依照佛的制度要重复受两次,[先依尼僧授本法],要比丘尼这样的僧人来给你授,先在比丘尼僧这里受了本法,后面还要再请大僧正授,大僧就是男众的比丘,再正式的传授。但是比丘尼戒正得戒的时候,不是尼僧受的时候,是在大僧正授的时候才得戒。在戒坛都要分班的,一班有三个人,登坛受戒。我以前去受戒就是分班的,然后给你受三坛,三个人一班,戒师要跟你问很多话。[此法在南宋以后已不能实行],这个方法从中国南宋之后就不能实行了,因为没有清净比丘了,以上是讲比丘尼戒、比丘戒。下面讲菩萨戒。

[菩萨戒——亦不能详说。现在略举三事。一、要有菩萨种姓,又能发菩提心,然后可受菩萨戒。什么是种姓呢?简单来说,就是多生以来所成就的资格。所以当受戒时,戒师问:[汝是菩萨否?]应答曰[我是菩萨],这就是菩萨种姓。戒师又问[既是菩萨,已发菩提心否?]应答曰[已发菩提心],这就是发菩提心。这样才能受菩萨戒。]

这是讲受菩萨戒,也不能讲详细说。这里给我们举出三件事,第一个,要有菩萨种性,又能够发菩提心,然后才可以受菩萨戒。什么是菩萨种性呢?简单讲,就是多生多劫以来所成就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要直下承当,往往有很多人不敢当,[我是个凡夫,怎么能当得起菩萨呢],但是此地给我们讲,你就是要直下承当,这样才能受菩萨戒。如果不敢当,就不能受菩萨戒,所以要直下承当。为什么要我们直下承当?[这是多生以来所成就的资格]。一般人或许不能明了,我们读了《无量寿经》之后,对这桩事情就明白了。佛给我们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六道轮回,得到人身的机会很难、很少,得到人身又能闻到佛法,那就更难。

所以我们看看,现在整个地球有六十几亿的人口,可能有超过七十亿,有多少人遇到佛法,学了佛呢?是不是有七分之一就有待调查。学佛的人这么多,遇到大乘佛法的又有几个?佛法也有大乘、小乘的,像南传的,那是小乘佛法,那不是大乘。所以南传佛教国家,最高的果位就是阿罗汉,没有什么叫菩萨的,他也不相信大乘佛法。闻到佛法,他只闻到小乘,不能接受大乘的。那么闻到大乘佛法,佛法也有真的,也有假的,有几个人遇到真的佛法呢?又更少了。那么遇到真的佛法,又有几个人遇到善知识来给他说明讲解呢?那又更少了,你一层一层去比较就发现,你今天能够闻到佛法,能够接触正法道场,能够来受菩萨戒,你不是多生多劫成就的善根福德因缘,怎么可能遇到呢?纵然遇到了,你也不会接受。

所以佛在《无量寿经》给我们讲,你能够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典,是在无量诸佛这就种了善根。只是我们在六道轮回,每一生都有隔阴之迷,过去生事情都忘记得干干净净,这一生又有缘遇到佛法,你前生的事情忘记了,所以你会觉得不敢当,但是佛菩萨对这个事情很清楚,叫你要直下承当,你不要怀疑,这个就是菩萨种性。所谓菩萨种性就是说,你是大乘佛法这个根器,你可以接受大乘佛法,这个就叫菩萨种性。我们接着再看下面。

[二,平常人受菩萨戒者,皆是全受。但依《璎珞本业经》,可以随身分受,或一或多;与前所说受五戒法相同。]

这是给我们讲,平常人受菩萨戒都是全部受,出家众受菩萨戒十条重戒,四十八条轻戒,所谓十重四十八轻;在家众受的菩萨戒是六条重戒,二十八条轻戒,一次都全部受。但是依照《璎珞本业经》,菩萨戒也[可以随身分受或一或多],依照《缨络本业经》,可以随你个人本身现在能做的先受,还做不到先不要受,可以分开来受,不一定要一次完全都受。或者受一条,或者两条,或者更多一点,与前面所说五戒法相同,跟前面讲的五戒法是一样的。五戒可以分开受,不一定一次要全部都受,自己有把握的做到先受 ,还没把握先不要受,有这个依据。这是讲菩萨戒也有跟五戒同样的。

[三,犯相轻重,依《旧疏》《新疏》有种种差别,应随个人力量而行;现以例说,如妄语戒,《旧疏》说大妄语乃犯波罗夷罪,《新疏》说小妄语即犯波罗夷罪。至于起杀盗淫妄之心,即犯波罗夷,乃是地上菩萨所制。我等凡夫是做不到的。所谓菩萨戒虽不易得,但如有真诚之心,亦非难事;且可自誓受,不比沙弥、比丘戒,必须请他人受;因为菩萨戒、五戒、八戒皆可自誓受,所以我们颇有得菩萨戒之望。]

这是《律学大意》最后一段的开示,犯相的轻重,就是犯戒的事相有轻有重,[《旧疏》《新疏》有种种差别],说法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随各人力量而行,随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做,能做到的先做。这里举出判定犯戒轻重的例子,波罗夷罪就是最重的。在《旧疏》讲,打大妄语才算波罗夷罪,新的注疏说小妄语就犯波罗夷罪。至于起心动念就犯波罗夷罪,祖师给我们讲,这是地上菩萨所制,我们凡夫是做不到,现在是基于我们凡夫能做到这个方面来讲。高层次的,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菩萨有初业菩萨,有慧行菩萨,那个境界层次是不一样的,所以戒的层次也不一样。戒的条文是一样,但是境界层次不一样,这点我们必须要明白。不但菩萨戒,所有的戒,包括五戒,从人道到成佛都是这五条戒,条文都一样,但是境界层次不一样,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白的。现在是就我们现在在人道,人的身份、我们现前的程度,来受持这个戒,我们还没有达到高层次,以后你到了那个程度才能做到,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你做不到。做不到,你说了也是白说。所以我们受戒,就是我们现前能做的这部分。过去有一些人也提出很多疑难的问题,比如说不杀生,吃素这桩事情,有些人他就讲,你吃蔬菜,蔬菜也有生命,它是植物,它也有生命,他都提出这个问题。当然动植物都有灵性,但是动物的灵性比植物要高,反应要快,要明显,敏锐,植物比动物要弱,矿物就更弱。现在透过日本江本胜博士水结晶的实验也告诉我们,矿物都有见闻觉知,所以过去很多人说,你要持到很清净,蔬菜也不能吃,连水都不能喝,提出这些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从层次上来讲,统统不能吃,有没有人能做到?有啊,得禅定的人就不需要,他也不用吃饭,也不用喝水,也不要睡觉,他可以。你看虚云老和尚一打坐,一入定,一个月也没睡、也没吃、也没喝;他出了定,精神好得不得了。但是凡夫就不行,不吃不喝,你会饿死,你会渴死。

所以这个戒是合情、合理、合法,它是就我们现前程度能做到的,就像这个戒可以分开受一样,你能做到你先做。我们现在要修慈悲心,我们先不要吃动物的肉。五戒讲的又更进一步,它制重戒是杀人才犯不可悔,你总是要从不杀人开始做起,比较容易做到的先做。所以这里也给我们说明这点,有一些戒的层次是对菩萨境界讲的。所以我们看了菩萨戒,看到起心动念就犯戒,吓得都不敢去受。所以我们对于戒律学没有深入的去学习,往往一知半解,因此就不敢去学习,对戒律总是敬而远之,这样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就得不到殊胜的利益。所以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的都很平实。我们平常普普通通的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我们人类讲经说法,主要的对像是人类,所以他讲的就是我们地球上的人类都能够理解的,可以接受,可以做得到的。如果佛讲的那些,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极本就做不到,那不是在跟我们开玩笑吗?佛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我们做不到,他肯定不会讲,讲了就没有意义。讲出来的都是你能做到的,问题是你肯不肯做而已,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白。所以佛法这些戒,我们也不要想像得太难,想得太难,我们就没有心学习,这是我们第一个要先突破的。

那么学戒的基础,我们根据净业三福来讲,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实在讲,所有戒都是以《十善业道经》为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有了第一福的基础,再来学戒就不难了。我们没有第一福的基础,先受了戒,再来学行不行?也可以,就是你我们净老和尚现在讲的[补习],补习前面的功课,像现在学的《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所以佛法也是很活泼的,它有次第的,也有圆融的;圆融当中有次弟,次弟当中有圆融,很有弹性的,让我们学起来,感觉上一点都不困难,所以不要给它想像得太遥远。所以我们接触到很多刚刚接触到佛法的同修,他就会觉得说,[哎呀,这个佛法,我现在恐怕没办法,距离我还相当的遥远]。我要跟大家说明,佛法就在你的身边,非常的近,不是很遥远,只要你肯接受,就跟你很亲近。

最后弘一大师给我们讲,菩萨戒虽然不容易得到,但是如果你有真诚之心,也不是难事,而且可以在佛前自己发誓来受,不像沙弥戒,比丘戒,必须要请别人来给你受才能得式。因为菩萨戒、五戒、八关斋戒,都可以自己在佛前发原来受,就方便了。[所以我们颇有得菩萨戒之望],我们很有得到菩萨戒这个希望,这是鼓励、勉励我们的话。

《律学大意》我们作为这次讲经的因缘,就跟大家报告到此地圆满了,下一集我们就要正式的跟大家来介绍《五戒相经笺要》。我们学戒,就是佛在戒经讲的四句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好,今天我们时间到了,就跟同学报告到此地。祝大家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五明学佛网:五戒相经笺要       悟道法师)  

 其它法师:随谈因果(悟道法师) 

 悟道法师:身心世界什么东西是真的? 

 悟道法师:还没有来的事情,不要去想 

 悟道法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最后果报它就自然现前 

 悟道法师:念佛能让你不老不病,但要懂怎么念法 

 悟道法师:意根摄住,身口二业亦摄在一处 

 悟道法师:即使是伤风感冒也障碍你念佛 

 悟道法师:业障重的,见不到佛明显的加持 

 悟道法师: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没有做,伏住也有果 

 悟道法师:疼痛是果报,有痛的因 

 悟道法师:理念是开智慧,事念得三昧 

 悟道法师:念佛心口耳这三根如果念清楚,其他三根同时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