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什么是善恶


   日期:2015/4/23 23: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了凡四训》里面讲,「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端就是端正的行为,曲就是不端正的行为;「有阴有阳」,阳是你行善大家都知道,受社会大众的赞叹,阴是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对你的报答非常丰厚;「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善恶」两个字看起来好象很容易,实际上很难辨别;所感得的果报,吉凶祸福,非常微妙;前面我们读过,正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个人一生、生生世世就是一个因果报应;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今天我们讲到这个地球、这个世界,诸位细细去思惟观察,又何尝不是因缘果报?所以佛家用「因果」两个字,概括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也不例外,经论里面常讲「佛法因缘生」。

  过去有些念书人,去看中峰和尚;中峰和尚是元朝时候人。以前读书人,多多少少都会涉猎佛家的经典。他们向中峰禅师请教,佛家讲善恶,讲「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他说现在看到有人行善,可是家道很衰;而有人作恶,家业非常兴旺。他说看到这些现象,佛家讲善恶报应,假的不是真的。中峰禅师回答的几句话很好,他说:凡夫,你的情识没有断干净,烦恼习气你都还在,智慧没开,道眼未开,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这种颠倒是非,往往有之。而自己不知道反省,不晓得回头,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爷不公平,没有报应,这个错了。中峰禅师这个说法正确。

  「善恶」两个字,好象我们大家都认识,其实不认识。几个人真正懂得善恶,真正懂得善恶的人,才会断恶修善。今天他没有办法做到断恶修善,这两个字不认识。这两个字的意思深广无际,你能懂得多少?于是这些学生们就问中峰禅师:你的看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中峰禅师就问他,他说:打人骂人是恶,赞叹人、礼敬人是善,你说对不对?他们都点头,是,对。中峰禅师讲:错了,你只是看在相上,现相上,你没有仔细观察。如果这个人是真心爱护他,打他骂他是叫他回头,那打他骂他是善。赞叹他、礼敬他,如果是巴结他,有求于他,贿赂他,那是恶,不是善。单单从外表形式上你看不出来,你要深一层的去观察,你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贪财、妄取这是恶,廉洁、有操守这是善,从表面上看。中峰禅师答复摇头,未必然也。善恶有个标准,不算是很高的标准,是个普通的标准,我们要晓得:凡是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众生,就叫善,只要是有益的,打他骂他也是善;凡是有益于自己的,就是恶。巴结人,谄媚人,那一种礼敬是恶。为什么?求自己的名闻利养,是为私,不是为公。

  世间人往往只看表面,没有看到用心。世出世间圣贤都教给我们怎样用心,如何能存好心;这个心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利益别人。念念要存这种心,你的行就善了,如果念念为自己,这个心就是恶,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做种种好事还是恶,谚语所谓是「沽名钓誉」,不是真善;死了之后还是要入三途,人天都没份。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人天要是没有份的话,诸位想想,你还能生极乐世界吗?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大善,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只要心真意诚,放心大胆做去,不要有顾忌;前一个时期,我从澳洲回来,李会长告诉我,福建有一个寺庙,和尚为了贪财,老和尚身上有钱,把老和尚杀了,盗取老和尚人民币三十万逃走了,逃到北方去了;可是没有多久,这个人被抓回来了,抓回来之后当然是死刑。这个寺庙,这些钱财是我们这边谈禅老法师布施的,是给他建寺用的。谈禅法师知道这个事情,点头,罪有应得,各人是各人的果报。谈禅法师发心建寺,纯善,没有一点恶意恶心;你们见财起意,杀人窃盗,那是你们的罪行,决定不是谈禅法师有意陷害人。这里头一些善恶果报,我们要清楚。何况谈禅法师送这些钱的时候,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布施给你是我的因果,你们自己的造作,将来所受的果报是你们的因果。这个话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各人有各人的因果报应,谁也代替不了谁。

  所以念念为利益众生,这个心是善心、是好心,决定没有私欲在其中,决不求报答,这是真善。而且行善没有条件,无条件是真善,有条件是假善,不是真善。今天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做一点好事都附带很多条件,所以果报不好。凡是无条件的布施,无条件的供养,自己心地清净,无为而为,果报厚,福报大。我好心做这桩事情,那个钱被别人乱用了。事情没做成功,那是他的事情,那不是我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果报。

  第二个「善有端曲」,端是端正,曲是委曲。说到端曲,这里面说了几个原则,非常重要。你的心正,你的行就正;心不正,做出那个样子,怎么做也不正,也是弯曲的,所以根源在心地。

  了凡先生给我们提了三个原则,第一个「纯是济世之心」,我们有没有?决定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念念为众生,特别是为苦难的众生。现在世间灾难,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严重。灾难是怎么形成的?固然说共业所感。共业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谓的「失教」,失去了教育,没有人教他。没有人教他,当然他就随顺烦恼,随顺私欲,这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念念都是自私自利,从来没有想到过别人,这个业造得重。我昨天在此地报纸上,我很少看报,偶尔看一个标题,是台湾堕胎今年有四十万次,去年是三十二万,增长八万次,这个不得了。堕胎在佛法里面,佛所讲决定堕地狱,杀人罪。你就晓得一年杀四十万人,去年杀三十二万人,这些冤魂、冤家债主在社会上扰乱,你的社会怎么会太平?怎么可能安定?鬼神在作乱,太可怕了。这确确实实我们没有尽到教学的责任。古时候,家里面有父母教诲,在学校里面有老师教导。古时候的教育跟现在教育不一样,现在的教育是传授技术能力,是传授这些,是技术工艺。古时候的教育是教你怎么做人,教你怎么处世,教你如何过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但这一生享福,来生还享福,生生世世不失福报,这是古人的教育。我们看看,现代教育教的是什么?只图眼前一点点小利,不要说来生了,来年的利益都不知道,都没有顾到。这样的人生,诸位想想有什么意思?每一天造作极重的罪业,将来的前途是在三恶道。恶道的状况,诸位经典念得很多,经典上决定没有欺骗人的话。《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句句真实。我们有没有觉察到地狱的可怕,恶道的恐怖,眼前这一点便宜算什么,眼前吃一点亏又算什么,要多想一想前途。所以圣人教导我们「积德累功」,积德就是存好心,累功就是说好话、行好事,好就是善,念念要存一个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利益别人的心。如果有一念为自己,就不善;这讲端曲,那就是曲,不是端。要存这个心,要做这些事情。第二,念念要有一个真正爱护别人的心,像慈母爱护他的子女。特别是在童子两三岁的时候,父母爱护,父母照顾,能不能将这种爱心,扩大到爱护一切众生。说实在的话,现在作父母,爱护儿女的心比不上过去。因为现在父母多半自己都有职业,都有工作,往往将子女委托给家里雇的佣人去照顾。诸位想想有没有爱心?谈不上爱心。将来儿女长大有没有亲情?亲情要打很大的折扣。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极力的主张,妇女她最伟大的事业,她对于一切众生,对于国家社会,对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照顾子女,全心全力照顾、培养他,你的子女贤慧,你的子女明达,就是国家社会的栋梁。怎么培育的?母亲培育的。印祖说,现在妇女最伟大的事业她不去做,她放弃了,她在社会上找个小工作,这叫颠倒。所以圣贤人是非的标准,跟我们世间人确实不一样,他看得远、看得深。母爱、亲情是从小培养的。儿童感化在一个人一生过程当中,最深刻的一个阶段,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无知,你就错了,你这个想法、看法完全错了。他虽然小,一岁、两岁,甚至于还不会讲话,他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所谓「少成若天性」。现在社会夫妻离异的太多,没有儿女那还罢了,有儿女,这对于儿女是最大的伤害,产生最不好的印象。他不晓得离婚果报之可怕,他没有对社会、没有对世界安全负责任。古时候,我们有听说结婚,从来没有听说过离婚,没听说过。所以那个社会安定,长治久安,道理在哪里?道理在美满的家庭,所以才有安定繁荣的社会,才有富强的国家。现在没有人教了,没人懂这些道理。偶尔看看古书,说这个东西过去了,不合时宜,应该淘汰。这些东西淘汰,我们现在受的是什么?天灾人祸。世间有许多人说世界末日,舍弃圣贤的教诲,世界末日就现前了。所以有真正爱护别人的心,真正照顾别人的心。第三是讲诚敬。纯是真诚、恭敬心,这是端,你所行一切善业与圣贤相同。如果与这个相反、相违背,没有诚意,没有敬意,没有爱心,没有一个真正济世帮助别人的心,所修一切善法都不端。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根本没有受过这个教育,从来没有听人讲过,已经被习俗感染了,积非为是,今天听了这个说法觉得很奇怪。你过去世有善根福德,听到觉得没错,可是依旧做不到。做不到什么?看看社会大众不是这个作法,我要这样做,那我不就吃亏了,一点亏都不肯吃。为什么不肯吃亏?自私自利的念头太强了,念念是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诸佛菩萨、世间贤圣,是把众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跟我们恰恰相反。人家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愿意吃亏,愿意牺牲奉献,这是佛菩萨。这个作法不吃亏,后福无穷。你今天占别人一点便宜,眼前好象得一点利益,后面祸患无穷,必堕三途。堕三途容易,离开三途可不容易,你长劫轮回,长劫受苦。

  第三讲「善有阴阳」。阴阳好懂,你行善别人都知道,这是叫阳善;你作恶,把恶事隐瞒,尽量掩饰,不让人知道,这个恶叫阴恶。我们要是干些阳善阴恶的事情,那不得了,三途里面最苦的地狱果报,干地狱事。所以圣人教给我们,要隐恶扬善,要积阴德。做一切善事,不必让人知道,这个善才积得厚,果报殊胜;造的恶事,应当要让人知道。佛教给我们「发露忏悔」,一丝毫都不隐瞒,完全说出来,受社会大众的指责,指责就是果报,报掉了。恶报掉了,善藏在里面,这个福多厚。可是世间人恰恰跟这个相反,做的坏事隐瞒,好事恨不得大家统统知道,各个赞叹他,一报就完了。所以善积不住,恶积的非常坚牢,他将来要受什么果报,这不必说就知道了。

  一个修行人,修行人就是立志要做一个好人,把不好的行为修正过来。要真正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对于善恶要有能力辨别清楚。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接着下面讲,还有是、还有非,还有偏正,还有半满,你要认识不清楚,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这种事常常有,很可能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自己一生希求的是断恶修善,而实际上所做的是断善修恶,恰恰相反。这是佛在经论里,我们常常看到,世尊很感慨的说「可怜悯者」,这些人真正可怜,连个是非善恶都辨别不清楚。李老师过去说得更令人深省,不但是邪正是非你没有能力,利害摆在眼前,你都不认识。所以造业,受极苦的报应。

  善恶里面论是非,古人有个标准,他说「不论现行,而论流弊」,这个眼光就看得深,就看得远了。到底是善是恶,不是看表面,不是看现前。流弊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对于社会、对于空间跟时间的影响力,要从这个地方来观察;现前是善事、是好事,可是影响不好。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王龙舒居士会集《无量寿经》,好事情,多少人赞叹;魏默深也会集《无量寿经》。王居士的会集本收在《龙藏》里面,古时候的著书能够入藏,那是大家公认的善本。为什么印光大师对他有严厉的批评?批评里面讲,他将原译本的字改动了,他改动的,改得好,这是善。印光大师说他是恶,恶在哪里?印光大师看得是流弊,就是它的影响。王龙舒可以改经,我也可以改经,你也可以改经,每一个人都把经典不合自己意思,都把它改一改,这个经流传到后代,就面目全非了。印光大师的反对,不是反对他不能会集,会集绝对不会反对的,不能改动经上的字。经上的字虽然用得不好,但是不能改。改的时候怕影响到;龙舒改没有问题,人家有学问,有修持,确实改得好;我们后人看到他能改,我也能改,我念这个句子念不通,是我程度不够,把这个难的改成容易的,随自己意思来改,那还得了吗?所以不能随自己的意思,随自己的意思,错了。就是像龙舒、魏源这样的大贤,印光大师还责备他们;但是他们对于净宗,确实是有贡献,功不可没。

  正因为如此,夏莲居老居士才有第三个会集本出来,这个会集本,避免前面的过失,有前面会集的长处,没有前面会集的缺点,所以大家称它是善本,《无量寿经》的善本。这个善本有没有好处?好处很多。最近这十几年当中,全世界的学佛的同修,念佛的风气带起来了。怎么带起来的?夏老居士会集本带起来的。许多人念这个本子,往生瑞相希有,我们亲眼见到的,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地区,亲耳所闻,太多太多了。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看是非,这是举一桩事情。以此类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作所为,一定要细心观察对于周边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对后代的影响,这一般讲对历史的影响,我们要懂得。

  再远一点看,我们看孔老夫子那个时代,许多诸侯他们施政的表现,并不能尽如人意。夫子周游列国,希望有诸侯能认识他,能重用他,他可以帮助诸侯治国平天下。他有智慧,他也有这个本事,可是诸侯接见他,对他都赞叹,没有一个人用他,他只好回到老家去教书。我们要问一问,他为什么不搞个革命?为什么不把那个旧政权推翻,取而代之?夫子不干这个事情,不是他没有能力。他的学生当中,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我们今天展开《论语》看看,各种人才都有。夫子是可以做,而且是个好事情,但是流弊不好,会造成历史负面的影响。对于一个政权不满意了,就要起来把它推翻,你要晓得多少人的生命财产,在你的一念之间消失掉了,这个罪过多重!满足你一个人的欲望,让多少人遭难,这个事情做不得。他施政虽然是不能尽如人意,还没有到应当被推翻的时候,没有到。汤武革命那是不得已,殷纣王实在太不象话了,不把百姓当作人看待,这是应该的。一个执政的人,没有到这个时候。

  诸佛菩萨、大圣大贤,都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不善的设施慢慢的改。这都是懂得善恶,明白是非,人家看得远、看得深,这是圣人。孔子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的成就是教学,他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两千五百多年了,而且广及世界。在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提到孔老夫子,人都知道,都能生起尊敬之心。我们要想想,人家是怎么看事情,是怎样处理事情。所以似是而非,很不容易辨别。似善而恶,也有似恶而善,表面上看到不善,影响善。可见得圣贤人对于是非善恶,跟我们标准不一样,我们要留意。

  什么叫偏正?这里面也举的有故事,举的吕文懿公,当时的宰相,退休了。退休回家的时候,乡里当然对他都尊敬。乡下有个人喝酒喝醉了,对吕相爷很没有礼貌,言语粗鲁,侮辱宰相。宰相度量大,不计较他,算了,不要跟他计较,原谅他。过了一年之后,听说这个人犯罪判了死刑,关到监牢狱里去了。吕公这个时候感觉得很难过,当时他侮辱我,我要把他送到官里面去治他的罪,他就不至于有今天,造这么大的恶。当时只是一念仁厚之心,原谅他、饶恕他,不知道他以后做的是更大的过失。像这些地方,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常常见到。小过失不惩治,慢慢就养成他大恶,而且这个影响不好。养成人人敢作恶,这个社会怎么能够安定。

  所以要知道,往往善行后面是恶事,不能不警觉。有一些恶行,后面后果很好,是善事,这所谓是「偏中有正」。善行后来影响不善,是正中有偏。眼前做的事不好,可是它的影响是好的,那就是偏中有正。

  这些事情,如果没有相当深的涵养,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而且这些事情,一接触就要明了,不是事情过后才想到,那个来不及了。遇到事情就明白,能够当机立断,这是学问,这是真实的功夫,平时存养不够深厚,临事就免不了有过失,许许多多过失是无法弥补的。尤其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没有人讲道,也没有人讲理,乱世。乱世当中我们立志要想作好人,作圣贤,谈何容易!这正是佛在经上常讲,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做不到。

  「善有半满」。满是圆满,凡是不能圆满的,达不到圆满的标准,就叫做半。他举《易经》上两句话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修行人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总而言之,不积就不能满,就达不到圆满,所以教我们要「积德累功」。德行必须是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存一个利益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心,必须把自利舍弃。一般人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不是没有读过圣贤书,许多读圣贤书的人,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但是他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私欲没能放下来。由此可知,自私自利,种种爱欲,不但是修行的大障碍,世间福报也被它障碍住了。

  讲到半满,实在讲都是在存心。批注里面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信徒,上庙里面去烧香,供养两文钱。两文,现在人不懂了,什么叫两文?在清朝末年,十文钱才是一分,十分才是一角,你就晓得两文钱是很少很少的。这是一个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家境非常清寒,但是她布施供养的心真诚,所以寺院里面住持老和尚亲自给她消灾。到后来这个女施主发达了,再到寺庙里面来烧香还愿,这一次是供养千金,带来很大的供养,老和尚只派了一个出家人给她消灾。佛事做完之后,她就问老和尚,她说:我过去布施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替我消灾,现在我供养这么多,你为什么随便派个出家人,好象来敷衍我?老和尚就说:过去你布施的虽然少,你的心真诚,我不亲自给你消灾,对不起你;今天你布施供养虽然多,你心地的诚敬不如往年,随便一个出家人给你消灾就够了。

  半满,我们在这里看到,不在供养钱多少,不在这个,在心地的真诚。这个说法,好!不是有钱、有力量的就能修大功德,修圆满功德,贫贱人就没有机会修了。明白这个道理,贫贱人往往能修圆满的功德,富贵人往往修积的只是一半的功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通达事实真相,富贵人不会生生世世都富贵,贫贱人也不会生生世世都贫贱,贫贱人来生得富贵,富贵人来生转贫贱。你问问这是什么个道理?这一段所说的就是。在一个平常现象里面,富贵人多骄慢,贫贱人多半谦虚恭敬。哪里晓得谦敬是德,骄慢把福折了,所以怎么修也只是一半,得不到圆满。

  他还举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吕洞宾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深深反省。这是道教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在早年遇到钟离,那也是八仙之一。钟离教吕洞宾一个法术,「点铁成金」,你要布施救济些穷苦人,你有这个本事就方便了。吕洞宾就问钟离先生,他说:我点铁成金,这个金会不会再变成铁?钟离告诉他:五百年之后,它才会变成铁。吕洞宾一想,我这样岂不是害了五百年之后的那些人吗?「这个法术不要,我不学了。」钟离赞叹他,他说:修仙要积三千功德,你这一念心,这是好心,你三千功德就圆满了。我想现代人没有这个心,别说五百年后的人害他,他不负责任,眼前的人他都害。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体会到一桩事情,诸佛菩萨、神仙都是以爱心对人,千百年之后的众生,都决定没有一个伤害的念头,何况现前?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末后他有个结论说得很好,要紧的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布施一分钱,可以消千劫之罪。由此可知,不在施舍的多少,在心念,真诚心。如果心地不真诚,虽然黄金万镒,这是讲多;我们今天讲,亿万的财富拿去布施供养,福只有一半,不圆满。这个道理佛法讲得清楚,真诚、清净、慈悲不着相,正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境随心转」,他的心量大,他心里面没有障碍,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念念与虚空法界相应,这个功德就圆满了。如果心里面没有舍弃妄想分别执着,心量窄小,所以是布施亿万金银财宝,没有办法突破他的心量,所以他的福报不圆满,道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细细的去思惟,细细的去观察。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论财施、法施,一切施为都随着心量周遍十方法界,成就的是大圆满,念念大圆满,事事大圆满。我们如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怎么个修法?所以学佛不能不明理,修福也不能不明理。

  「善有大小」,都在一念至诚之间来分辨。一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个行就大;一念为自私自利,做再多的好事,这个善福也是小。《汇编》里面引用了一个公案,宋朝的卫仲达。这一条公案,我们在许许多多典籍、古人笔记里面见到,可见得卫仲达这个事情,知道的人很多很多。这个人官也做得很大,这是遇到这么一个因缘,他被小鬼抓去见阎王,阎王叫判官把他的档案搬出来。档案分做两部分:一部分是恶,一部分是善。恶的那一部分,分量太多太多;善只有一点点,善的档案里面只有一卷。阎王看到这个样子就很不高兴,吩咐判官拿秤来秤秤。结果他恶的档案虽然多,真是太多太多了,善的档案只有一张纸,他那一张纸比他那个恶重。

  阎罗王看到这个现象,马上笑容就露出来了,他说:你不错。他就问判官,他说:我造的恶,我现在还不满四十岁,我怎么会造这么多恶?判官告诉他:恶不一定是造的事,动一个恶念,阴曹地府里头都有记录。他说:我那个善是什么事情?他说:这个善是朝廷要兴建一个工程,这个工程劳民伤财,你写了一个奏章,劝勉皇帝不要做这个工程。他就说:皇帝没有听。判官讲:虽然没有听,你这一念心是为群众着想,不是为个人的利益,是为黎民百姓着想;多少黎民百姓,你以真诚心去关怀他,这个一念功德超过你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那一念善大了,平常那些恶念再多,小。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改过迁善,积德累功,我们就有信心了,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作法,晓得忏悔不难。无量劫来,卫仲达他不过是四十年累积的恶业,我们今天讲无量劫积集的这些恶业,一念之间可以悔改。这一条公案,对于我们改过自新,忏罪求福,带来了很大的信心。诸佛菩萨、天地神明所见的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希望我们要好好的学习。

  行善积德有难有易」,这个本子里面举出的例子,这是《了凡四训》里面的一些话。什么叫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这是儒家教育。儒家所做的功夫,跟佛家讲的修行,是一个意思。修行,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错误的作法、说法,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什么是错误?什么是正当?正当是善,错误是恶,断恶修善要在这里下功夫。我们的恶习气、恶毛病太多了,怎么样去改正?古圣先贤教人,要从最难克服的地方去下手。最难克服的地方,你能够克服过来,其它的就容易了。儒、佛都掌握了这个原则,每一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自己要知道,自己要常常检点,要常常反省,哪一桩是我最严重的毛病,我就从这个地方先下手。贪财的毛病,我就先从财布施下手;贪色的毛病,远离色下手;总要晓得自己毛病在哪里。知道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觉悟了,把毛病改正过来,那是真的功夫,功夫落实了,这是真修。

  所以修行,诸位千万不要搞错,每天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那叫修行?那是样子,不是实质,要在实质上下功夫。形式是做给没有学佛,还不知道修行的人,做样子给他们看,是属于度他的。实质的功夫,才是真正的自利。没有实质的自利,你做出个样子给人看,人家一看就看穿了,假的不是真的,一文不值。这个假象只能骗世间愚人,这个世间真正有见识、有眼光、有德行的人,你怎么能骗过他?人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说你而已。为什么不说你?说了没用,说了造口业,说了你也不会听,你也不会改,说你干什么?你真正能接受、能悔改,这些人会帮助你,会告诉你。不知道悔改,佛菩萨见到你也一句话都不说,不跟你做冤仇。

  这里面举的一些公案,很值得我们反省。能改,是断恶修善第一步功夫;更进一步要能忍,你的功夫才能保持不会失掉。所以菩萨六度里面,布施能修福,忍辱能积德,修福而不能够忍,福德虽然在,功德没有了。我们大家都晓得,福德不能解决问题。生死事大,轮回路险,你没有真实功德怎么办?尤其在现在这个乱世,随时随处不定在什么时候,不定遇什么样的灾难,我们都会丧失生命。命丧之后到哪里去?这是大问题。人有生决定有死,我们不要忌讳死,不要怕死,要以高度智慧面对现实,自求多福。真正通达佛法的人,佛法里头没有生死,佛法里讲的是转变,这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生死是个转变。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不同时空的转变,从人道转到天道了,不同的时空。我们生活在三度空间,天人生活在四度空间、五度空间,更高维次的空间,是转变。三恶道的空间,比我们人间更苦。

  佛家不仅讲六道,而且讲十法界。遇人身,闻佛法,这个缘不容易遇到,要珍惜这个缘份,认真努力做一个好的转变。最殊胜的转变,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讲得很详细,第一殊胜无过于念佛,念佛往生不退作佛去了,这是无比殊胜的转变,我们要清楚、要明白。不但世缘放下,彻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放下,以真诚无比清净的心,信愿念佛,我们这一生才决定成就。念佛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你没有放下,你心里头还有牵肠挂肚的事情,外缘还受种种诱惑,内外都不清净,这样念佛不能往生。所以修道的人生活愈简单愈好。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假       善恶)(五明学佛网:真假       善恶)  

 沈海燕教授:烦恼即菩提——天台善恶相即的理论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圣旭法师:善恶的标准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如何判断真假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九章 真假开悟辨别 

 雪漠:如何鉴别真假善知识? 

 雪漠: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 

 雪漠:真假信仰者的分水岭 

 杨维中教授:论华严宗的染净善恶观与妄尽还源的修行路径 

 蔡礼旭老师:从存心去判断善的真假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真的知道吗?看佛教是怎样定义善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