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心灵要装宝藏,别装垃圾


   日期:2015/5/16 16: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传喜法师:学佛不是茶余饭后的事,也不是红花配个绿叶,佛教不是来做绿叶的,佛教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当一个人他只活在物的层面,他没有精神层面的时候,他为物欲所转,心为物所迷失的时候,这个时候人,他自己很痛苦,他甚至他的行为不受控制,甚至会走极端,会伤害到社会,伤害到他人。首先伤害父母,天天跟他一起过日子,然后他也会伤害到亲戚朋友,甚至社会无辜的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阴阳如果失衡了,他就是病体,生病,社会物质和精神如果失衡了。社会也会生病,所以我们讲到的那些现象其实这种社会的现象,就是一个人精神上没有得到滋养。这个生命它没有智慧,没有道德标准去约束自我,这个佛教就是可以正好对病下药的,佛教专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然后这种正确的信仰。为什么呢?因为佛教是经过数千年检验的,是对人类没有负作用的,所以比我们现在奇形怪状地找一点精神依靠要有用得多。所以这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检验的。

  还有现在,你说我们都讲物质上的建设,你前面也讲到,物质上的满足并没有改善我们幸福的指数。所以这个在多少年前,我们寺院,外面有一块牌子我就写了,就说:幸福是精神范畴。幸福是精神的范畴,它不是物质范畴,所以你要想找幸福,你在物质里找幸福本身就找错方向了。我们有一句话叫“到火里面找水泡”,你找不到的。所以古代我们佛教有永明延寿大师,他是国师级的,他就讲过一句话,他说“心若迷失,物何以救?”一个心如果迷失掉的人,你拿物能救了他吗?救不了他的。所以我们,如果觉得不幸福,这是精神范畴的事儿。那你这个,你应该在精神里面找到能量,文化的能量,就是可以填充我们空虚的精神世界的。

  我们佛教讲佛像要装藏,我们人的心灵世界也是需要装藏的。哪些装藏?总是拿宝来装藏吧,不可能拿垃圾塞进去吧。我们社会的人心太多的垃圾塞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成为受害者,所以现在我们弘扬佛法就是用这种,这就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对生命的一种爱,一种责任感,把优秀的经过数千年人类检验的文化宝再传播给这个社会,传播到人心,让这些充满他的心里面,让他的心里有阳光、有温度。这样子的话,幸福感就,对,这种幸福,而且这种不需要,没有什么贫富差距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佛教里说,哪怕是一个乞丐,他有了这种精神内涵之后,他也可以活出颜回的那种人格来对不对?别人请他做宰相,他不要做,别人说他太可怜了吧,物质条件这么贫乏,一瓢饮,有上一顿,有一顿,没一顿,别人也不堪其忧、别人也不感其乐。他的精神世界是很充足的,他的幸福指数很高的。

  也就是说,你哪怕是一个物质很贫穷的人,但当你拥有这种文化,你的心里面你充了文化的电之后,你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这也从根本化解了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所以我们以前常常是从阶级斗争的眼光来看,说佛教是封建社会的那个,它其实不管是任何社会,佛教都是社会的正能量,都能够化销戾气,平衡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矛盾,这是佛教它自身的魅力。所以谁能够发挥佛教的这种正能量,谁的社会就会获得这种安宁、祥和,国泰民安。

  阿弥陀佛。

  腾讯佛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灵       宝藏)(五明学佛网:心灵       宝藏)  

 仁焕法师:寺庙是心灵教育的学校 

 仁焕法师:要重视心灵的教育与修养 

 仁焕法师: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五、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四、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三、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二、 

 吴汝钧教授:《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七、一 

 吴汝钧教授: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