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二)文殊师利菩萨智照无二相


   日期:2015/5/25 11: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智诚法师校对

  (五十二)文殊师利菩萨智照无二相

  文殊师利菩萨,译为妙吉祥,又为妙德。他生在印度古时舍卫国多罗聚落,婆罗门家中。他出生的时候,有十种吉祥的瑞兆:①光明满室②甘露垂庭③地涌七宝④神开伏藏⑤鸡生凤子⑥猪诞龙犭屯⑦马生麒麟⑧牛生白泽⑨仓变金粟⑩象具六牙。故为妙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在往昔的时候,曾经为八佛之师,第八位佛是然灯佛。然灯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师,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也是释迦牟尼佛之师。在处胎经上说:昔为能仁师,今为佛弟子,二尊不并立,故我为菩萨。

  智照无二相,智即是根本智,照即是始觉智。始本合一,故云无二相。又云:显前因法生果,绝境智等诸二相故。又善财障尽惑除,未始动念,是故反照,唯是初心,更无异也。即信智无二。

  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游一百一十余城已。到普门国,苏摩那城。住其门所。思惟文殊师利。随顺观察。周旋求觅。希欲奉觐。

  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依照弥勒菩萨大菩萨的教诲,渐次而行,经过一百一十城之后。(或者在一城遇到一位善知识。或者在一城遇到多位善知识。或者在多城才遇到一位善知识)来到普门国的苏摩那(悦意)城。到了该城中,思惟文殊师利菩萨,随顺因缘来观察,周而复始的求觅。希望能见到文殊师利菩萨,向他奉觐。

  一百一十的数目,表示十地所修的十波罗蜜法。每一地具有十种波罗蜜,故成为一百。等觉一位,具含十地,故成为一十。统计为一百一十之数。

  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

  文殊师利菩萨是大圣人,故有他心通的智慧。他在定中观察善财童子到处寻求他。这时,他在很遥远的地方,伸出右手,经过一百一十由旬(大由旬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其手按在善财童子的顶。这是菩萨加持,输送智慧给善财童子,令他得大智慧。

  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离信根。心劣忧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于一善根,心生住着。于少功德,便以为足。不能善巧发起行愿。不为善知识之所摄护。不为如来之所忆念。

  文殊师利菩萨乃对善财童子这样地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想学习佛法,修行菩萨道。如果离开信根,就不会有所成就。信根就是五根之一,何谓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学佛法的人,第一要有信根。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若是信根断绝,什么佛法也不能接受,不需要学佛法了。为什么?因为学佛法,必须相信佛法,必须依法修行。

  你们天天讲华严经,天天听华严经,若是不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那就不能把你的心量扩大,也不能把你的智慧现出。听了多年的华严经,还是那样的自私、自利,只知道利益自己,不知道利益他人。这就是没有信根。若想有信根,一定要依华严经的境界去修持,假设遇到境界来考验时,把华严经的经文想一想,我应该怎样去做?我应该怎样发菩提心?这样一思惟,便可过关。不会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有了定力,就能「泰山崩前而不惊,黄金当前而不动」。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所以要修行,才能做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地步。

  文殊菩萨不是对善财童子一人说:「若离信根,心劣忧悔。」乃是对你我他现在的众生而说的。善财童子他已经有了信根,他就不会为法忘躯,到处求善知识,学菩萨行,修菩萨道。他已经具足信根,可是我们没有具足信根。文殊菩萨间接为我们说法:你们要学习善财童子求法的精神,要依照华严经的道理去修行。你们要知道,若是离开信根,你们的心就会下劣,就会忧悔。只知为己不知为人,就会忧愁。忧愁什么?「呃!那件事情我做错了!我不应该做。为什么?因为对我一点利益也没有。」这种心量比微尘还要小,一点利益他人的事不肯做,总想占便宜。要知道吃亏便是占便宜。学佛法就是处处要吃亏,人家不能忍你能忍。人家不能让你能让。人家不能吃你能吃。人家不能穿你能穿。在表面上看来是吃亏,在因果上看来是占方便。这样,可以增长福报,积集功德。学佛法就要把心量放大。所谓「心能包太虚,量可周沙界。」

  好像万佛圣城成立法界大学、培德中学、育良小学,目的是为利益他人,不是存心利益自己。如果只想对自己有好处这种人,就是心下劣了,就要忧悔了。换言之,就是没有出息。

  旣然这样的自私自利,怎会有功德?怎能修行?因之,一切功德不圆满,一切修行不具足。因为有自私自利的心,所以时时刻刻为着自己的臭皮囊作打算,又怕臭皮囊饿着,又怕臭皮囊渴着,又怕臭皮囊病着,又怕臭皮囊死了,为它而担心,所以忧心戚戚,一天到晚为它骇怕,怕这个灾难来了,又怕那个灾难来了,心里总是不安宁,总是忧悔。

  有了这些问题发生之后,就会退失菩提心,不肯向前精进,而向后退转。有了这种心理在作祟,对于修行是最大的障碍物,便不能进步,当然谈不到有所成就。

  自己种一点善根,便生一种执着。自我宣传,自豪地说:「我做了多少善事,我所学的佛法,比谁都圆满。」到处卖老修行,可是你学的再多,自私心还是那样重,自利心还是那样大,一点用处也没有。

  「以少功德,便以为足。」譬如,布施与人一分钱,也生执着。逢人便说:「我今天做了功德事,布施一分钱。」或者说:「我今天没有吃饭,我布施于人,不知有多少功德呢?」或者说:「我今天向佛叩头,一定有功德!」就生这些不必要的执着心,作了一点点的功德,认为自己了不起,简直变成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思想,实在幼稚可笑!

  不能善巧发起大行大愿,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尽在名利上打算盘,有名有利是我的。无名无利是你的。如果有这种的思想,则不为善知识所摄护;不为诸佛之所忆念。佛不会念你,不会想你,因为你太卑劣,妬嫉他人修道,障碍他人学法。又自私又自利,简直变成佛教的罪人。

  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门,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徧知,若种种知,若尽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说,若分别。若证知。若获得。皆悉不能。

  你若是不能明了知道这样的法性,这样的理趣,这样的法门,这样的所行,这样的境界,这种眞正的道理。对这些法,或者周徧的知道。或者种种的知道。或者彻法底源,知道究竟处。或者了解一切佛法。或者趣入一切佛法。或者解说一切佛法。或者分别一切事相。或者证知一切果位。或者获得一切智慧。以上这些事情,你都不能做得到。

  是时。文殊师利宣说此法,示教利喜,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智光明。令得菩萨无边际陀罗尼。无边际愿。无边际三昧。无边际神通。无边际智。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

  在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宣说这个法,示教利喜。示是显示法门。教是劝令修行。利是觉悟成益。喜是称根令悦。令善财童子成就阿僧祇那样多的法门。令他具足大智慧的光明。令他证得菩萨无边无际的陀罗尼。令他得到无边无际的大愿。令他得到无边无际的三昧。令他得到无边无际的神通。令他得到无边无际的智慧。令他进入普贤菩萨行的道场。令他住在自己所住的处所,也就是文殊菩萨的智慧。

  文殊师利菩萨的法身还是摄而不现。表旣入实相,则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故云普贤行道场,即是法界理。自所住处,即是法界智。理智一如,信穷智境,信相便亡。故云不现。

  于是善财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及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诸善知识。悉皆亲近。恭敬承事。受行其教。无有违逆。

  于是善财童子看不见文殊菩萨,乃思惟观察,一心一意想要见到文殊师利菩萨,以及三千大世界微尘数那样多的善知识。他愿意完全都能亲近、恭敬、承事。受持遵行他们的教诲,没有违逆的时候。

  初文殊一人,为信心之始。次至后文殊,为智满之终。故此总见三千等友。后之普贤,理智无二。又前诸友,一一各逢,即是纯门。此中诸友,一时顿见,即是显杂门。后普贤一人,具前诸友,即是纯杂无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菩萨道       善财童子)(五明学佛网:菩萨道       善财童子)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二十二、善财童子求道——入法界品(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菩萨道的修行(2)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菩萨道的修行(1) 

 达照法师:人天道、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 

 卢志丹居士:践行菩萨道的纲领——普贤十行愿 

 药师山·紫虚居士:谈佛教的菩萨道 

 药师山·紫虚居士:十年菩萨道的省思 

 药师山·紫虚居士:行菩萨道的人,开始要以慈悲心为主,一切 

 药师山·紫雲居士:回顾药师山及未来发展以学习菩萨道精神— 

 慧光法师:菩萨道、深广行 

 圣开法师:山鸡也学菩萨道 

 超定法师:菩萨道修证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