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格物要从起心动念下手,从错误的态度下手


   日期:2015/6/6 20: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格除物欲,格除习气,再讲得更细一点,格除错误的心态。因为人的心态一错,言行一定错;心态对了,言行不会偏掉。言语是心之声,心是慈悲的,讲出来都是慈悲的话,心是真诚的,讲出来都是真诚的话。心是平等的,做出来都是恭敬、平等的行为;但是心态只要一偏掉,他的言行就跟著偏。所以真正懂得格物的,从哪里下手?从起心动念下手,从错误的态度下手。

  自己的心态对不对,容不容易观照得到?比方说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今天已经过了一半,早上我们所说的一言一行,有哪一句说错?有哪一个行为做错?假如没有发现,连改都没办法改。所以修行,首先要看得到自己的心态哪里不对。这个就不容易,为什么?习惯了。比方有时候人家提醒我,“你刚刚讲话好像太大声,好像比较强势一点。”我们一听朋友这么说,“有吗?我在家都是这样讲话的,我妈妈也是这样。”你看,第一个,不能接受;第二,找藉口。所以大家想一想,“闻誉恐,闻过欣”,容不容易?不容易。每一句《弟子规》要做到,都要经过挣札的。比方一开始说,对对对,“闻誉恐,闻过欣”是因,才能得到什么果?“直谅士,渐相亲”,我们很希望更多良师益友。认同这个教诲,叫看得破,但忍不过。真正人家突然来提出我们的问题了,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然后在那里挣札,应该跟他说谢谢,可是又吐不出来。反而比较容易吐出来的是很想跟他解释一下,然后又觉得解释不对又止住,可是说谢谢你,你是我的贵人,又讲不出来,这个时候就有拉扯。但是修行一定是痛苦的。可能有学长讲,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我这句话不就跟孔子讲的不一样吗?那不得了,“离经一字便是魔说”,我假如讲的这句话跟《论语》不一样,我就是恶魔在说话,就给人家误导了。所以我必须接下来要解释一下,不然我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了。大家要了解,时习是因,悦乎是果,没有时习是悦不起来。很多人学圣教、学传统文化,皱纹更深,笑容更少,有这个现象,他没有不亦悦乎。这个时候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心态,绝对不是中华文化有问题,绝对是我们有问题,不然就麻烦了。不然学到最后,孔子讲的不对;这句话就糟糕了,这个叫毁谤圣人,就麻烦了。所以要有一个心态,绝对是我们有问题,不可能是经典,因为经典它已经五千年了。所以真正去思考,还是态度不对。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我们学了传统文化,看到一切人不对的,不要放在心上,一放在心上,自己就难受了。他学的比我久,还这么做、还这么说?气不过,很难受,开始怀疑传统文化,一个烦恼接著一个烦恼。“见人恶,即内省”,他也是我们的老师,怎么会有烦恼?所以我们的心态都跟《弟子规》相应,绝对不会有烦恼。所以学圣教,得老实,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言行,要比照经典。一开始一定要这样,不然坦白讲,十个念头里面,有八个还是顺著自己本来的念头。那到底是跟圣人学,还是跟自己的习惯学?那就很难讲了。所以老实、听话很重要。体会一句就要用这一句来观照自己,随顺圣贤教诲,不能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你体会到这个道理已经很难得了,不能糟蹋这个体悟。所以“见人恶,即内省”,对我们有大帮助。

  刚刚我们讲到,时习之,才能悦,才能有法喜。时时练习,那个习是什么?实践,去做到。那个“习”字,会意字,上面一个“羽毛”,就是翅膀,下面一个“白”,就是鸟类它要学飞的时候,它要展翅,本来那个肚皮白白的不就露出来了吗?同样的我们学圣教,句句都要实践落实,而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会跟我们的惯性产生拉扯。比方说我们好面子,你们有没有见过好面子的人,听了不要好面子,从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好面子了,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你们假如有见过,一定要通知我,他可能是颜回转世,颜夫子再来,“不贰过”!不然一个心态要转变,一个坏习惯要转,少则一、二个月,多则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那在拉扯的时候,好像在扒皮一样,当然苦。真正放下了好面子,身心自在轻安,走到哪很欢喜。不会人家不跟你打个招呼你就不高兴,没给你倒杯水你就不高兴,没有赞叹你几句就不高兴,那都活得很累的。一放下了,你的身心愈来愈轻安,“不亦说乎”是在这里。我刚刚说的痛苦,是在那挣札的时候,还没放下的时候,一定苦的。可能有朋友会说,我从学以来都没有苦。那只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你马上听马上做到,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根本还没开始做。所以义理背后那个含义我们也要了解透彻,不能依文解义,不能了解的很表面。甚至于随著我们真正去力行,那个悟处会更深、更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格物       格除习气)(五明学佛网:格物       格除习气)  

 蔡礼旭老师:故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印光大师:格物,物是什么? 

 净土法门法师:格物致知是什么? 

 印光大师:上海护国息灾法会,第七日说大妄语罪与佛之大孝及 

 净土法门法师:格物就是要控制欲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格物而后致知 

 印光大师:圣贤克己复礼,闲邪存诚,格物致知,诚与明德之意 

 印光大师:格物致知确解 

 印光大师:格物、致知、诚、正、修、齐、治、平 

 印光大师:致知格物,程、朱所说之致与格,万不可依 

 净土法门法师:不受外面物质的诱惑,这叫格物 

 定弘法师法语:正心诚意从格物致知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