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爱心是笔永恒的财富


   日期:2010/5/1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说到爱心,想起最近一位专家对台下听众说起的一件事:他在一个贫困地区的中学看到,学生们衣着破旧,面有饥色,上课则是坐在地上。然而,在学校的布告栏里,却贴着一则号召同学们为贫困灾区捐款捐物的通知。他看着很不是滋味,认为二者很不协调,很不和谐。

  或许,在这位专家看来,这些学生们本身就应是受捐助的对象,想捐也没有东西可捐,怎么能号召他们再去捐款捐物?这种做法,不是没有一点人情味,就是在作秀。在许多人那里,专家的愤懑得到了认同。

  然而,从这则捐助通知里,我倒是读出了另外一层含义:培养贫困学生的爱心。

  爱心培养不分贫富。贫困地区发生了灾害,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论贫富,都应对此给予应有的同情和关心。对于贫困学生而言,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自身贫困,便忽视对他们的爱心培养。应让每一个贫困学生明白,他们既是受助者,也应是捐助者和未来的捐助者。当看到贫困地区受灾,学生们会明白,还有比自己更贫困更需要帮助的人,他们不仅会因此减少对自身贫困的过多怨艾甚或短志,而且会对贫困受灾地区的人们“同病相怜”。当此之时,有捐助能力的人,确也应尽力奉献一份爱心。“力不足”者,也应做到“心有余”。待到将来,“力有余”时,他们的爱心就可能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贫困学生的爱心,如果能够时常得到浇灌与呵护,那么,他们未来的人生,才可能是健全的人生。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见到这样的怪现象:许多富人为富不仁,钱越多越一毛不拔。他们可以一掷数千万金买奢侈品,却不对慈善事业予以点滴垂青。而许多并不富裕的人,闻困苦而落泪,见贫寒而伤神,在各种慈善场合、捐款场所,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也有一些人由穷变富,但并没有从受助者变成捐助者,他们陶醉于获得财富后的快乐,却对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贫穷的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这些现象,一些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一个人有没有爱心。奉献爱心是不分贫富的。有了爱心,再穷,上顿正在吃,而下顿还不知在哪儿,你也会分一点饭菜给上门的乞丐。没有爱心,再富,富得流油,你也只会想着如何去保卫你的财富——养恶犬、雇保镖,只会想着如何去应对那些“仇富”的人,而丁点不会认识到扶危济困是自己的责任。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歌词几乎人人都知道,因而,有关爱心的大道理不必多谈。这里只单说爱心的小道理,也就是爱心对一个人来说,是笔永恒的财富。

  爱心是不图回报的,图回报的爱心杂有私心。爱心这笔财富的“永恒价值”在于,“帮助他人”已成为你的潜意识、化作你的血脉,在你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时候,你虽然知道自己与其他人相比很渺小,但你却干着伟大的事,你感觉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在他人需要你的帮助的时候,你及时给了他们你的帮助。你总是感觉到,心空是清澈的,心灵是纯洁的,心窝是温暖的,而这,成为你工作、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使你一生都乐观、豁达,快乐、自信,助你获得成功,并细细品味人生的真义。即使你面对挫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态也会助你度过难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行善       积德)(五明学佛网:行善       积德)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只有做对了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可惜许多人却都不懂得 

 蔡礼旭老师:行善的次第 

 圣开法师:改恶行善福报随生 

 体慧法师:深信因果 止恶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