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2011百日共修皈依(九)


   日期:2015/8/25 22: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我们学习皈依,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皈依上师三宝。皈依上师三宝的三个原因:一是我们要解脱成佛;二是除了上师三宝,谁也无法教我们解脱成佛的方法;三是佛第一次转法轮、第二次转法轮和第三次转法轮所宣讲的都是解脱成佛的方法,我们依这些方法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获得成就,因此我们要皈依上师三宝。

  皈依不能盲目,大家要仔细地观察,我们解脱成佛的心是不是真的。对轮回没有丝毫的贪恋,真心地想解脱成佛,这叫出离心。出离心很重要,这是一切修法的基础。若是没有出离心,没有断掉对世间的贪恋,只是在表面上学佛修行,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佛修行。出离心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非常难。若是脚踩着轮回与涅槃两只船,一方面留恋着轮回,贪着世间八法,另一方面说要解脱成佛,这个心就不是一心一意的,是假的。成就靠的是一心、真心,否则不可能成就。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要解脱,我要成佛,我要学佛修行。”若是大概地观察、思维,也许自己觉得是真的。但若是仔细观察、思维,也很难说实际上是不是真心的。你是不是还贪恋世间,是不是还在围着世间八法转?应该仔细观察、思维。出离心是成就的根本,是最基础的修法。若是没有出离心,想解脱成佛是水中捞月,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真正的出离心,皈依也是流于形式,根本不可能真正皈依三宝、进入佛门。所以我经常强调四外加行,基础太重要了。若是连基本的佛理都没有明白,连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修好,不会取得任何成就。

  我们若是真心想解脱成就,那么只有佛、法、僧三宝和上师有能力引导我们,所以我们要皈依上师三宝。

  皈依的内容有皈依的基础、皈依的对境、皈依的方法。有信心作为基础才能皈依上师三宝。还要明白什么是佛、法、僧,什么叫上师,然后再皈依。因皈依、果皈依都需要下决心,如理如法地皈依,才能得到戒体,真正进入佛门。而后就要守护自己的誓言,也可以说是保护戒体,不让它遭到破坏,不要让它失去,这些都是前面讲的内容。

  一、皈依的功德

  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皈依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皈依三宝,获得戒体以后,不用惧怕一切恶魔;皈依是一切功德的源泉,一切正法的基础;皈依上师三宝能获得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第一、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证法是戒定慧三学,智慧是从定中生,禅定的基础是戒律。皈依是一切戒律的根本。

  如《皈依七十颂》中云:“虽众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佛在经中讲,任何人都可以受戒,都能得到戒体,但若是不皈依三宝,就不能获得戒体。所以我们无论是受什么戒,首先必须要皈依三宝。

  别解脱戒分在家众的戒律和出家众的戒律。在家众的戒律有居士五戒,还有八关斋戒。如果没有皈依就不能受持居士五戒,得不到戒体。仅仅受持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也要皈依三宝,否则也得不到戒体。出家众的戒律有沙弥戒、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若想受持这些戒,首先要皈依,否则也得不到戒体。

  菩萨戒同样如此。我们每天都在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所念诵的是甚深派的发心仪轨,“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这是皈依,接下来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不皈依不能受戒,得不到戒体。

  密乘戒也同样如此。受密乘戒主要是接受灌顶,无论是外密、内密,接受灌顶之前首先也要皈依,不皈依不能接受灌顶,即使接受灌顶了也得不到密乘的戒体。

  皈依是一切戒的根本,先皈依再受戒,有戒律才有禅定,有禅定才能生起智慧。戒是净,身口意清净了,心才会定下来;心定了,才能生起真正的智慧。

  我们现在修学大圆满法,要有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智慧。如果没有皈依,怎么能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呢?若是不发菩提心,不受菩萨戒,怎么能消除业障、圆满福报、获得上师的窍诀?若是没有消业积福,没有上师的窍诀,怎么能领悟最究竟圆满的智慧呢?所以说,皈依是一切正法的基础。皈依了,进入佛门了,戒定慧的功德都将逐渐圆满。

  第二、皈依能播下解脱的种子,远离不善业,增上善业。没有信心就不能皈依。皈依后,如果这个信心和决心都是真的,做到断恶行善就不难了。因为是真心喜欢善业,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你一定会尽力去修善业、修这些无漏的功德,不可能再做一些相反的不善业或者有漏的、属于轮回的善业。

  佛在经中讲:何者皈依佛,不堕入恶趣,离开人世后,转生天界中。你真正皈依了三宝以后,再也不会堕落恶趣,最起码也能获得人天的安乐。皈依三宝、进入佛门了,即使没有再进一步学修其他的法,这个人死了以后也会转生天界,这只是一般的果报。若是有特殊的因缘,还可以获得暇满的人身,经过继续学修,就可以解脱轮回,获得成就。从世间的角度看,天人比人福报大;从佛法的角度看,人的法福超越天人。天人虽然福报大,条件好,但是他们没有学佛修行的机缘,或者学佛修行的机缘没有这么殊胜。仅仅如理如法地皈依,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再也不会堕落恶趣,最起码也能获得善趣的安乐。

  很多人听说“皈依了之后再也不会堕落恶趣,能获得善趣的安乐,能获得很多福报”,就生起了贪心,急忙皈依,领本皈依证回去,然后就等着功德与福报降临,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什么反应,就开始怀疑了:“不是说皈依了之后能祛除违缘,能获得很多福报么?我怎么越来越不好了呢?”不是如理如法地皈依,当然得不到功德和利益了。皈依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行为。在表面上、行为上皈依了,也有皈依证了,但是没有真正生起信心,没有真正立下誓言,所以还是没有皈依,没有获得皈依的戒体。没有获得皈依的戒体,怎么可能获得功德和利益呢?

  第三、皈依三宝,获得戒体以后,不用惧怕一切恶魔。其实,最好的护身符就是相续中的戒体。相续中有这样清净的戒体,外在的任何鬼神和恶魔都侵害不了你。

  大家都喜欢戴这个护身符,那个护身符,买这个保险,那个保险,其实这些都不保险。最好的护身符是戒体,最好的保险是皈依三宝。你若是对三宝生起了信心,真正地皈依了三宝,这才是保险,是生生世世的保险!世间的保险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不究竟的,皈依三宝才是最可靠、最究竟的保险。

  现在的人都怕有鬼,都怕有魔,有一点点反应就开始担心、顾虑:“是不是鬼魔来了?”然后自言自语:“放过我吧!等我将来成佛了,可以度化你。”说得好听,都是假的,就是希望他们快点离开,并不是真心想度化他们。

  魔是自心的显现,也是自己的业力的显现。外面没有魔,只要你的心不动,即使有魔也伤害不了你。若是你不顾虑,心里不害怕,它还能对你怎么样啊?既不能拿刀来捅你,也不可能拿枪来打你,只是在那边吓唬你。如果你不害怕,它就没办法了。心不清净的时候才有这些显现,有业障的时候才有这些显现。但即使有了这些显现,也不用害怕,皈依三宝的人不用害怕一切恶魔,鬼神侵害不了皈依三宝的人。

  皈依三宝的人,时刻都有善神护法的护持。事实上,善神护法护持的是人相续中的戒体。相续中有戒体,善神护法跟这个人形影不离。魔也侵害不了皈依三宝的人,因为皈依三宝的人是立下誓言并守护誓言的人。这样的人,不用说鬼魔,连天尊等护法都害怕,都不敢不来保护他。如《日藏经》中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所以,大家不要轻易立下誓言,一旦立下了誓言,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誓言。

  为了自己的誓言可以舍弃生命的人是圣者,为了生命而舍弃誓言的人是凡夫,这是圣者和凡夫的差别。真正的圣者不可能轻易发誓,一定会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会立下誓言,而一旦立下誓言了就不会违背誓言,就如同刻在石头上的字一样,即使历尽风吹雨打也不会褪失。

  善神护法也是我们的善念和善根的一种显现。你有善根,有善念,自然就有善神护法的护持;若是没有善心,没有善念,善神护法是不会来护持你的。你的身心就像一所房子,若里面摆放着很多的善念、功德,再迎请这些善神护法,他们才会来,如果房子里装的都是乱七八糟的秽物,他们能来么?

  再打一个比喻,若是你想邀请一个人来做客,那个人特别爱干净,特别讲卫生,而你的房间里堆满了乱七八糟的垃圾等不净的东西,他是不会来的。若是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装饰得漂漂亮亮,你再邀请他,他一定会来的。

  善神护法喜欢善业,喜欢具有善根的人,喜欢能做好事的人。你要是有善念,有善根,存好心,做好事,善神护法自然就来了。皈依三宝的人都是喜欢善根、喜欢无漏功德的人,都是具有善根、具有无漏功德的人,善神护法自然就来保护你了。

  第四、皈依是一切功德的源泉,一切正法的基础。皈依三宝以后,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能逐渐圆满。佛在《涅槃经》中讲:“皈依三宝者,福慧胜资粮,世间佛法增,将获得佛果。”皈依三宝的人已经对上师三宝生起了定解,他一定会精进修学,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最终获得圆满佛果。

  《施宝童子请问经》中云:“皈依佛者,一切善法皆明显增上,知惭有愧。”真正皈依佛陀的人,一切善法明显增长。他以佛为究竟的导师,自然就有惭愧心、羞愧心。有惭愧心、羞愧心,消除业障就很容易了。

  《施宝童子请问经》中云:“皈依法者,常不放逸,具有诸多功德,恒时能忆宿世,具有修法之缘分与福德。”真正皈依佛法并把佛法视为道路的人是不会懈怠放逸的,因为他喜欢戒定慧三学的功德,他已经真正下决心修持戒定慧三学了,还能懈怠放逸吗?若不放逸、不懈怠,精进地修持戒定慧三学,能不具有诸多功德吗?真正皈依正法以后,学佛修行的这些机缘和条件自然就有了。现在很多学佛人总是有违缘障碍,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总是不具备、不成熟,就是因为对正法的信心不够、决心不大、发心不到位。

  《施宝童子请问经》中云:“皈依僧者,自心堪能,具众多等持总持法门,种姓恒时高贵,梦中亦不离佛法僧。”真正皈依三宝的人,他一定会精进修行,暂时能获得人天安乐,最终一定能解脱成佛。

  佛在《无垢经》中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皈依的福德,若是有个形状,整个虚空也容纳不了,仅仅皈依的福德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又如《般若摄颂》中也说:“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大海乃为水宝藏,藏合 岂能衡量耶?”只要是如理如法地皈依三宝,世间的福报自然就有。我跟大家讲过,学佛修行就像点火,点火的时候要的不是灰,但是灰自然就有了,不要也有。同理,如理如法地学佛修行,世间的福报、暂时的利益自然就有了,不用特意求,特意修。为了蝇头小利,失去了大利;为了暂时的利益,失去了最究竟的利益,这是愚者所为。智者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获得究竟的利益,与此同时自然就得到了暂时的利益。

  二、信心和决心是获得皈依功德的关键

  很多人说,某某皈依佛门很多年了,修行也挺精进的,也做了很多事情,怎么还没有得到这些福报,没有得到这些利益呢?讲这种话的人又是在以人来衡量佛法,这是颠倒的!佛告诫我们依法不依人,应该以佛法来衡量人,不应该以人来衡量佛法。佛法是无边无际的,可以用佛法来衡量人;人不是无边无际的,不能用人来衡量佛法。人是人,法是法,这是个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因果不好讲,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功德与利益,也许是往昔的一些恶业要了结,也许是他学修不如法。如无等塔波仁波切所说:“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也就是说,如果修行不如法,不但得不到功德,反而会有罪过。

  大家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信心是否具足,对上师三宝的决心、皈依的决心有没有到位,是不是不动摇。若是信心具足了,不动摇的,不可能得不到这些功德和利益。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信心不足,不是那种坚定不移、绝不动摇的决心。虽然学佛修行好多年了,为众生、为上师三宝也做了很多事情,但还是没有深信,还是求这求那、想这想那的。若是对上师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心,还会这样吗?

  你真正皈依了以后,应该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上师三宝,无论是让你升天还是让你下地狱,这都是上师三宝的事,不用你来操心;无论是痛苦还是快乐,都由上师三宝决定、安排。“我要快乐,不要痛苦;我要升天,不要下地狱!”这还是在跟上师三宝提要求!还是自以为是!还是自作主张!不是一心一意,没有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部交给上师三宝,交给佛菩萨。

  自己尽心尽力依教奉行,就行了。佛菩萨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佛菩萨给你安排什么,你就做什么。让你了缘,你就了缘;让你了债,你就了债。一切都是佛菩萨的安排,一切都是佛菩萨的加持。当机缘成熟、因缘具足的时候,你就解脱成佛了。若是没有解脱成佛,可能是因缘、条件暂时不具足,还得努力,还要精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尽量存好心、做好事,尽量断恶行善,就行了。不要有那么多要求。“好像是有违缘障碍了,佛菩萨快过来保护我!”你把佛菩萨当什么了?不是皈依处了,是保镖啊?你把佛菩萨当成手下了,让他们来保护你。让他们办这个办那个的,“让我顺利,让我发财,让我平安,让我健康啊!”你这样自私地求,是对佛菩萨最大的不恭敬!我们是上师三宝的追随者,我们应该为上师三宝做事,应该去保护佛菩萨,去保护上师三宝的事业,这才是正确的。

  我们现在皈依上师三宝就是为了逃避灾祸,为了健康,为了平安,为了发财,这样自私地皈依、修行,是不如法的。诚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说的:迎请智慧天尊维护世间的利益,犹如将国王从宝座上拉下来,吩咐他扫地一样。又如单巴桑吉尊者也亲口说过:“将密宗的坛城设在村子的羊圈里,怎么能对治呢?简直可笑!”

  你喜欢这些功德,想让自己也具有这些功德,这才是信心。清净信心是喜欢这些无漏的功德,喜欢具有无漏功德的人;欲乐信心是自己也想获得这些功德,也想成为具有无漏功德的佛菩萨;胜解信心是明白自己通过学修也可以成佛、可以做菩萨。这三种信心不是迷信,也不是要求或索取。

  皈依不是求这个,求那个的。以佛为导师,以法为道路,以僧为道友,以上师为怙主,下决心学修戒定慧三学,获得僧众相续中无漏的功德,这才是皈依。现在我们皈依的目的就是求——求健康、求平安,但是越求越得不到,不求才能得到。

  学佛的人是要脱离痛苦,获得快乐的。远离世间八法,不执着世间八法,这是一种快乐的方法。远离是不执着的意思。当你不执着痛苦的时候,痛苦就没有了;当你执着痛苦,想逃避痛苦的时候,这种执着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因为这是心里的一种束缚,使你得不到解脱。同样,当你不执着快乐,不去追求快乐的时候,快乐自然就来了,不执着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诽谤和赞叹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经常在众人面前装模作样,就是想获得赞叹、避免诽谤。越执着赞扬,越想得到越得不到,这也是一种痛苦。

  其实一切自然流露的都是好的,不会影响别人。不是自然流露的、装出来的那些都会影响别人,伤害别人。那些大自在的人,有时候有些不如法的言行举止似乎在伤害众生,但实际上他们是不会伤害众生的,打人、骂人都是对众生的一种帮助和利益。当我们不去执着的时候,就什么都有了。远离世间八法,就是这个意思。

  有信心、有决心而皈依,暂时的这些人天福报,乃至于佛究竟圆满的功德,都会有。但是信心和决心也不是谁都有的。先要明理,然后才会有真正坚定的信心。明理非常重要。佛讲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等基本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明白。要明理就一定要闻思修,闻是听明白,思维是想明白,修是去做。但很多人只是大概地听一听、想一想就过去了,这样是不可能起作用的,要反复听、反复想、反复修。将这些佛理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落实到生活上,这是闻思修。有足够的闻思才有修行,都是有次第的,大家如果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就,就要一步步、扎扎实实地闻思修行。

  现在很多人都是盲修瞎炼,虽然也知道一些佛理,也会讲一些佛理,但是只知道有什么用?只会讲有什么用?法和相续没有结合,修行和生活没有结合。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彼此脱节了,法没有融入相续,修行没有融入生活。法是法,相续是相续,一个是东,一个是西,是两条路,有什么用?我们要以法来改变相续,要把相续变成法,把生活变成修行,就行了。

  其实,我们不是不明白,不是不知道,只是没有好好地对照自己,没有运用,没有改变自己。应对生活上、工作上的问题的时候,没有以佛法去解决问题,而是用另外一套方法来解决、处理,这是错误的!

  我们每天都有专门的生活修行时间,生活修行的时候大家更应该落实佛法,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无论是打扫卫生,还是做其他事情的时候,行住坐卧、一举一动,应该把佛法运用起来,拿佛法来对照自己、改变自己。心态很重要。无论在哪里做任何事都一样,若是心态放平了、放正了,发心到位了,心态调整好了,都不是一般的劳动,都是修行。假如发心不到位,心态没有放平、放正,即使在寺院道场里做事,也只是一般的劳动,不会有任何功德。

  若能将佛法和相续结合,修行和生活结合,学佛修行对你的帮助真的是不可思议,无论是究竟的利益,还是暂时的利益,都能满足你。佛法是一种健康的活法,是一种快乐的活法。佛法就是教你怎样生活工作,怎样为人处事。开心快乐地去生活工作,开心快乐地去为人处事,就是佛法,就是修行,就是成就。若是不开心、不快乐地生活工作、为人处事,包括念佛、诵经,都不是学佛,不是修行,不会有成就的。希望大家有智慧。有智慧就会有快乐,没有智慧就会有痛苦。大家要做智者,有智慧了,就什么都有了。

  皈依的内容有很多,大家要抓好重点,需要问一问:皈依的信心和决心是不是真心实意的?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是不是坚定不移的?学佛修行不能不死不活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做到了就是做到了,没做到就是没做到;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都要分清楚。我们现在的状态是,说没学也学了,说没修也修了。虽然每天都在学、都在修,但什么也没有明白,什么也没有做到,这叫不死不活。不要这样!学佛修行要实实在在,不能虚情假意,否则欺骗的是自己,伤害的是自己,一切损失都是自己的,到时候你会后悔的,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思考题: 1、若不皈依上师三宝,能得到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戒体吗?

  2、为什么说皈依上师三宝后,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就能圆满,怎样理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皈依       学佛修行)(五明学佛网:皈依       学佛修行)  

 陈坚教授: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学佛修行万善同归——兼论延寿 

 仁焕法师:皈依三宝和皈命西方有何不同 

 仁焕法师:皈依和皈命 

 道坚法师:禅宗公案:集体皈依的仙人 

 陈兵教授: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皈依的真义 

 艾雅·凯玛:皈依 

 达照法师:禅修要义 第一章 皈依三宝 

 悟妙法师:皈依三宝是幸福之源 

 隆莲法师: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卢志丹居士:学佛修行的两个“基本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