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中庸之道,分寸之间


   日期:2015/9/10 16: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恰逢过之上,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

  孔子说:“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践行,我知道缘由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言行做过了头;愚笨的人智力不及,又达不到。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昌明,我知道其中缘由了:有才德的人做过份了,无才德的人又做不到。这犹如人们没有不吃不喝的,却很少有能品尝其中的滋味。”

  孔子十分感慨中庸之道难以推行,他分析其中的原因说,聪明的人做过了头,愚笨的人又做不到,“过”和“不及”都不是最好的效果,所以达不到中庸之道。

  孔子对中庸之道难行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为人处事很具有启发意义,凡做事都要把握好分寸。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说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中”,表现出来又能合乎礼节的叫和。比如说,在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一笑过之;当别人批评你时,态度要像平常一样自然,做到不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中和”的境界。

  我们常常能听到人们议论对一个人评价时出现的悖论:一个人的优点,往往又是自己的缺点。有人问我可以不可以不出现这种悖论,让优点成为纯粹的优点?我思考的结果是:能。当一个人把自己的优点不要过分当作长处,去与别人在这方面短处比较、炫耀、自夸、卖弄时,他的优点就是永远不附带缺点的优点。

  为人处世忌骄傲自满,忌恃才傲物,忌居功自傲,当然也包括得意忘形之徒。也许有人会说,我有才,我有功,就不能得意一下吗?我想,得意一下还是可以的,也在圣人的“忠恕”之道,但不能过分得意。有一句俗话叫“小人得志,穷人当官”,想必大家都明白这是骂人的话,小人得志就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一阔就变脸,那是个小丑形像。所以还有句话叫“得不得意,失不失志。”“得不得意”是说你有了才能,做出了成绩,在别人称赞你时,不要显得志得意满。“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情做过头,都会得不偿失,产生负面效应。要遵循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恰当地表达又合礼节,这样处理人际关系就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知道诗歌成就居于“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十六岁时应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年少而才华横溢,因写了《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因此之故,唐高宗的几个儿子都争相礼聘,要网罗他入王府。唐高宗授意,王勃到沛王李贤的府第,充当谋士和指导读书的角色。当时宫中盛行斗鸡,沛王李贤也加入其中,每次都能斗过别的鸡,惟独打不过英王李显那只公鸡。为了讨好沛王,王勃就写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当场吟诵。才子文章,自然动人视听,大家夸赞,王勃也得意洋洋。谁知此事传至高宗耳中,龙颜大怒,说用这样庄重的文体竟写如此无聊的文章,且明为檄鸡,实在搬弄二王间的是非,实在可恶。于是高宗下令,免除王勃官职,逐出王府。

  后来王勃在文章中发牢骚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实际上不是他命运不好,而是他自己没有把握好处事的分寸。有才华并得到大家的赞赏,社会的认同,理应是一件很好的事,但他太得意自己的才华,恃才卖弄,恃才游戏,犯了忌讳,得到谪贬,实在可惜。有个成语叫“天道忌才”,实际上忌才者非“天道”,实乃“人道”。才大如海,处处夸炫,自然树大招风,招人嫉妒,心胸狭窄的小人就会设法构陷,招致人祸。

  所以为人处事要懂得物极必反的道理,事业有所成功,心中可得意,但表面不要忘形,要表现得“中节”,合规矩,给人以有成就不倨傲之感,自然不树“敌”,人与人之间就会更加和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中庸之道       分寸)(五明学佛网:中庸之道       分寸)  

 妙莲老和尚:说话要有分寸,这几类话千万别说 

 佛教的中庸之道是什么 

 职场人际关系如何用“中庸之道”来处理? 

 人生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分寸 

 净土法门法师:供养出家人一定要有分寸,否则福会变成祸 

 为啥菩萨做事柔和有分寸? 

 说话有分寸做人有尺寸 

 妙莲老和尚:说话也有分寸,这几类话千万别说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说话有分寸是一种修养 

 中庸之道:不可不圆,不可太圆 

 达真堪布:取舍因果如何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