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后不再造


   日期:2015/9/19 14: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后不再造,都能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还了得!

  我们用功,功夫用哪?用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去练什么?练不分别、不执着。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不起分别、执着,这就是权教菩萨,这大乘开始修的。

  ……

  修行标准就在经题上,声闻、缘觉修清净心,权教菩萨;别教的三贤修平等心,大悟,不是彻悟;后头那个觉是彻悟。“清净、平等、觉”,觉是彻悟,觉是法身菩萨,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标准在经题上。我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把这个标准摆出来对照一下,我心清净程度多少?今年是不是比去年清净,这个月是不是比上个月清净。要常常检点,检查自己的功夫得不得力,得力,欢喜;不得力的时候,那得想方法。方法是什么?方法就是戒律,这个戒律不是一般的戒律。一般的戒律那是接引众生的。

  我早年学佛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重不重要?形式也重要,形式是表演给外面人看的。好像是舞台演剧,不是为自己,是为听众。这个用意很深,为一切众生做影响众,做一个好榜样,是这个意思。实质是什么?实质是个人自己真功夫,这个重要。确确实实心地清净了,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了,这是真功夫。

  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修禅定,就叫“念佛三昧”;如果你是念《华严经》修禅定,就叫“华严三昧”。名称不一样,就是方法不相同,得的结果是相同的。“三昧”是没有两样的,完全相同,这个重要。

  我们对于经教,现在八个宗都没有了。净土勉强,我们还在保留一点;其他都没有了,没有人学《华严》了,也没人学《法华》了。

  四十年前,香港还有一些通教的这些老和尚,倓虚老法师办了个学佛院——华南学佛院,讲天台宗。

  还有一个九十多岁的海仁老和尚传《楞严经》,这个老人一生专攻《楞严》,当时大家尊称他为“首楞严王”。他只有六个徒弟,学生只六个,做他的徒弟要会背《楞严经》,还要背注解,连经带注统会背,他才收你做学生,所以那个时候只有六个,现在都不在了。

  禅宗有圣一法师,道场每天坐香,我到道场去拜访过,有四十多位学人,他们真干。这四十年了,现在没有了。

  倓虚老法师学佛院的学生差不多我有十几个认识的,很熟,都能讲,有学“法相”的,“唯识”的,天台是他们主修的课程,学“般若”的,学“三论”的,现在一个都没有,年轻法师我没有听到一个真正发心专攻一部经论。

  没有人怎么办?我们就用祖师大德的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居士里面我知道有一个人,胡小林居士,大概他用了六年时间专攻《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大概在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出家、在家,可以说没有人可以跟他相比,贯通了,讲得真好!没有人教,看古大德的注解,古大德注解看不懂,深了,看现代的,民国初年的有几位法师注得很好,是很浅显的文言文。读,先就是读,熟透了意思就见了,“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遍数愈多,契入就愈深,解得愈透彻,一千遍读下来的时候知道了不少,再读一千遍又发现里面一些精微的义理。

  只要功夫深,三宝加持真加得上,没有真功夫得不到佛力加持,有真功夫决定得三宝加持,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经验。讲的时候要准备、要备课,花很多时间,上台之后开讲,好像准备的一句也没用上,不知道怎么出来的,讲得很流利,自己也很欢喜。那是什么?佛力加持的。这情形很多,每一个讲经的法师都有,不是假的,一定要发心。

  古时候师父传徒弟,是传一个、两个,因为没有听说开佛学院的,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听老师讲经,老师讲《无量寿经》,在讲堂,大概第一排,坐在第一排的都是学讲经的学生,出家、在家都可以,只要你学讲这部经,你坐前面,细心去听。

  听了怎么样?复讲。复讲有规矩,不能添枝添叶,不可以添自己东西,完全是老师东西讲出来,漏掉没有关系,不可以自己添枝、添叶。

  这个复讲的方式,阿难传下来的,诸位想想,最初集结经藏,阿难代佛把经重复讲一遍,五百阿罗汉作证,听众是五百大阿罗汉,他们听了都点头,这就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有一个说不行,阿难,我好像没听这么说过,就把它删掉。所以五百个阿罗汉没有一个反对的,才能记录下来,取信于后世。

  结集经藏非常严肃,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不是的,一个人不通过都要删除。所以佛经可信,可以相信,不应该怀疑。

  我们看到这句经文,要鼓励自己:我要学,要报佛恩。真正发心学教要报佛恩,佛就加持你,会很明显加持你。这是“今现在”表阿弥陀佛是现在佛,当下此时正为众生说法。

  【解】故应发愿往生。

  我讲净土也有好几年了,我有很深的体会,这古人没说过的,我体会到什么?往生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花没有开的时候,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无量功德的加持,帮助我们,帮了大忙。什么大忙?帮助我们转识成智、转凡成圣,我们娑婆世界这个肉体,物质的身体丢掉了,往生的时候,你断气了,呼吸停止了,这个时候怎么?你坐上莲台,阿弥陀佛是拿着莲花来接引你。这个莲花是你自己念佛功夫成就的,上面有你的名字,你坐到莲花当中,这个莲花就合起来了,佛就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等待什么?等待你完全产生变化。

  在莲花里面叫莲胎,胞胎一样,在那里孕育,成就你的身体,这不是肉身,是法性身。所以莲花开了,你就见到阿弥陀佛,这个时候现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佛的身体紫磨真金色身,具足八万四千相好,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光明当中都看到十方诸佛菩萨在那里讲经教学度众生,无比的殊胜庄严。

  你离开莲花走进讲堂,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讲堂有你的座位,莲花上有你的名字,讲堂座位上也有你的名字,对号入座。我体会到一点什么?进讲堂的时候是凡夫,我们去往生都是凡圣同居土,没什么功夫。什么时候离开讲堂?成佛就离开。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究竟无上菩提不离开座位,妙不可言!

  那时间长短,极乐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一定是证得无上菩提的时候,你才会离开座位、离开讲堂,下课了,就一堂课。于是我们能体会到弥勒菩萨将来下生的时候,他只有龙华三会,阿弥陀佛不要三会,一会,妙不可言!为什么?极乐世界是法性身,不是肉身,他不需要睡眠的,极乐世界没有日月星辰,它是一切。我们讲物质,譬如说是所有物质统统放光,人身放光,树放光,花草树林都放光,没有一样不放光,宫殿也放光,光明世界,它的光明不需要日月星辰,他不需要饮食,他也没有大小便溺,所以在那里一坐就可以从凡夫坐成无上正等正觉。你说这个地方能不去吗?这个地方要不去就太可惜了!那真冤枉,何况佛给我们讲的清楚、讲得明了,我们自己也亲眼看到、也亲眼见到。

  在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动乱,染污严重,地球灾难频繁,跟极乐世界作个对比,你是愿意住这里还是愿意到那里?我告诉大家,我巴不得现在就去,佛不来接引我没办法,我在这天天等他,总有一天会把他等来,没有值得留恋的,一心一意向往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个地方住一天,就做一天好样子;住两天,就做两天好样子。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跟佛陀约定,佛陀是我们的本师,住在这个世界一天,表法一天,做好样子。做什么好样子?念佛修净土的好样子。要求自己佛号不中断,一句接着一句,口不念心念,万缘放下。

  看到佛教衰了,我们至少学一部经论,我们担任传法的工作,《大藏经》里头的经论,我学一样,我专讲这一样,我专传这一样,我教这一样。

  像胡小林一样,我是劝他,一生专讲《大乘起信论》,专修《大乘起信论》,他念佛,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这个世界我有一样,我对得起佛菩萨,你八万四千法门,我总算传了一门。传《无量寿经》行;传《阿弥陀经》也行;净土在今天“五经一论”,《行愿品》也行。

  早年弘一大师,就是专攻《行愿品》的,他早晚课是《行愿品》,他《行愿品》能背。份量少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也是一个法门,乾隆时候慈云灌顶法师作了一个注解,做得好,叫《疏钞》(《大势至圆通章疏钞》),我过去讲《圆通章》就采用灌顶大师的《疏钞》,讲得详细。学一样,报佛恩,要学这“今现在说法”,要学这一句,所以这是念老劝我们。

  【解】礼观听法。

  应发愿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那真正是阿弥陀佛嫡传的弟子。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个大讲堂,我想学《无量寿经》,我听佛讲经就是句句是《无量寿经》;你喜欢《法华经》,你在这个隔壁座位坐,你听的就是《法华经》,一点也没错,“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每一个不同的人,所以佛是在那里一音宣说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人各个听得的不同的法,妙极了!法门平等,人人都成无上道,没有比这个更妙的了,而且净土非常容易往生,你看四十八愿,特别第十八愿,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后不再造,都能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还了得!就怕你不肯回头,肯回头的没有一个不接引的,这个法门太伟大了,确实找不到第二个,没有能跟它相比。我们要是搞清楚,认识清楚,搞明白了,会死心塌地,决定不会改变方向,这一门成就就是无量法门的圆满成就。

  2014大经科注248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