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资料选读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7集

何为功德?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已经指明!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一)序前言

六祖坛经:六祖说众生佛性无别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49集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一 行由品 经文.注释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定慧品第四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84集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3 唯有见性才能出离生死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10 迷时佛度,明白了自度

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第三 决疑品 译文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53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65集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18集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机缘品第七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87集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3)

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目录

演培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护法品第九

达观法师:六祖坛经讲记 第13集

 
六祖坛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明奘法师: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梁武帝一听就觉得很难过,怎么会没有功德呢?

  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他从已经翻译的经典里面摘选各种各样的经典汇集成《梁皇宝忏》,让大家能够忏悔自己的罪业。他曾三次舍身出家,最后动用了所有政府的官员拿着国库的钱,到庙里把他赎出去。他还曾经下过几道圣旨,要求在汉地,他统治的南朝地域,所有的佛教徒一年三个月禁杀、不准屠戮,要求僧人吃素,同时自己也身体力行在皇宫内吃素。

  汉地佛教的吃素传统可以说是由梁武帝建立并推广开的。

  他做了这么多的事,达摩大师却轻描淡写一句话,完全否定了,“实无功德”。

  梁武帝也懂得佛法呀,他马上就问,那“对朕者是谁?”谁坐在我面前,谁在跟我说话呢?达摩大师更厉害,回答说:“不识”。两个字,我不认识,不知道。梁武帝一听,话不投机,拂袖而去。

  达摩大师一看,因缘不成熟,骑了头驴就往江北少林寺。他刚刚骑驴走,志公禅师来了。志公禅师就是宝志和尚,梁武帝的国师和好朋友。梁武帝把他和达摩大师的对答跟志公禅师说了,志公禅师说:哎呀,真是圣人啊,达摩大师已达无我之境。

  “对朕者谁”,他“不识”,他已经达到无我之境了。

  梁武帝一听,当面跟圣人错过,马上派兵来追,追到一座山时,达摩大师看到追兵将至,就催促驴子快跑。驴的身体刚过,尾巴还没过,山就合拢,把尾巴夹住了,于是那个山就叫夹驴山,据说现在还有这个山。他骑的那个驴便是断尾巴的。达摩大师到了长江边上,后面追兵赶来,他显了一下神通——一苇渡江,凭一枝苇叶渡过长江,到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

  很多人确实是会产生这样很深的疑惑,尤其是今天,不少人会问:我又布施,又印经,又放生,又念佛,又参加各式各样的法会,甚至参与社会上的一些慈善事业,我有何功德呀?用六祖的话来说,并无功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在后面讲。

  “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六祖真的是了不起,他能一下子抓到问题的根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看这些问题,看这些修行人的困惑所在之处,也是直捣黄龙,不及余物,总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阐述。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你“造寺”也好,“度僧”也好,“布施”也好,“设斋”也好,那只能叫“求福”。

  “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福德跟功德是两回事。功德在哪里求呢?“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中求。

  修福是一个有为法、有形的法。有为、有限量、有数目的东西,可不可以跟心的本体比量呢?再用多少有限的东西去叠加,去平方,三次方,多次方,N次方,到无穷尽的方,它仍然是有数的、有量的。心的本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是不受这些有为法的制约。因此以求福德心去做,那真是像仰天射箭,永远也着不了边,所以说功德“不在修福”。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