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资料选读

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三卷

化永法师:经典浅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三)

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十九卷

张文良教授:《楞伽经》与灵辨的《华严经论》

智俨大师: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 第一卷

《华严经》是佛陀对中国最大的贡献

澄观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疏 第三十一卷

法藏大师:华严经探玄记 第八卷

南亭法师:华严经 净行品 讲义 第十一卷

地藏经与华严经

宣化上人:为什么要学《华严经》?

正慈法师:三种华严经的传世对佛学的贡献

高振农教授:《华严经》在中国流传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注音读诵版

论《华严经·十地品》的汉译及其佛学思想

宽运法师:解行并重 自觉觉他 ──《华严经》的入世精神

惟贤法师:华严经要义 第七章《华严经》精华举例

道源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三十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华严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 第二卷  

  新译华严经入法界品(下) 第二卷

  《华严经》卷七十五入法界品之十六

  【题解】

  本卷为《入法界品》「末会」中第四十二会,即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四十一参「瞿波释种女会」的内容。

  善财童子遵从「妙德圆满神」的嘱咐,前去拜访「瞿波释种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善财童子来到菩萨集会的「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受到「无懮德」神与一万名主宫殿神的迎接。「无懮德」神对善财童子大加称赞。善财童子向无懮德神说明自己所证与所作。无懮德神以及其他神众以偈颂赞颂善财童子,而无懮德神从此追随善财童子而永不舍弃远离。

  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看到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的衢波释氏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衢波释氏女首先对于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并且不懈求法的精神表示赞许,接着衢波释氏女为善财童子讲述「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以及承事善知识的十种方法。后又以偈颂重新阐述了这一「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境界。瞿波释种女说,进入「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就可以完全知晓娑婆世界、各类国土之海以及往昔诸佛之因缘。

  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的「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在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有一名为「胜行」的劫,此劫中有一处名叫「无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处名叫「安隐」的四天下。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座名为「高胜树」的王城,此城中的国王名叫「财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城中又有一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带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城中「法云光明」道场中有一位名为「胜日身」的如来出世。妙德童女因为梦中目睹如来而得以前往拜见太子。童女之母亲向太子介绍妙德童女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激励太子迎娶这位童女。太子进入香牙园告诉童女及其童女之母自己修行佛法的志向,而妙德童女愿意与太子一起修行并供养胜日身如来。妙德童女与其母亲善现以及太子一起前往胜日身佛的住所拜见这位佛,并且听闻胜日身佛说法。太子回宫将胜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诉给国王。国王便舍弃王位,将其让与太子,自己与一万名眷属一起去拜见胜日身佛。那位父王因为听闻佛说法而发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则因七宝自然具足而成为转轮圣王。

  瞿波释种女告诉善财童子,那位供养胜日身如来的妙德女,就是其前身,其因供养此劫中的最后一位佛,并且听闻其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立即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境界。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说,尽管自己获得了「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并且多劫修证,但却未能知晓「普贤解脱」境界。因为此「普贤解脱」境界事理之无边,与诸佛之境界相同。

  「瞿波」释种女又向善财童子推荐佛母摩耶,嘱咐善财童子前去拜访请教。「瞿波」释种女最后以偈颂形式总结自己所讲。善财童子于是告别「瞿波」释种女,继续前行求法。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宣讲的「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法门」法门,是进入「十地」之第十地「法云地」的方法。「法云地」,又作「法雨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法云」。「寄位修行相」部分至此全部结束。

  善财童子第四十一参:瞿波释种女会

  尔时,善财童子向迦毗罗城,思惟修习受生解脱,增长广大,忆念不舍。

  渐次游行,至菩萨集会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其中有神,号「无懮德」,与一万主宫殿神俱,来迎善财,作如是言:「善来丈夫!有大智慧,有大勇猛,能修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心恒不舍广大誓愿,善能观察诸法境界;安住法城,入于无量诸方便门,成就如来功德大海;得妙辩才,善调众生,获圣智身,恒顺修行,知诸众生心行差别,令其欢喜趣向佛道。

  「我观仁者修诸妙行心无暂懈,威仪所行悉皆清净,汝当不久得诸如来清净庄严无上三业①,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以十力智莹饰其心,游诸世间。我观仁者勇猛精进而无有比,不久当得普见三世一切诸佛,听受其法,不久当得一切菩萨禅定解脱诸三昧乐,不久当入诸佛如来甚深解脱。何以故?见善知识亲近供养,听受其教,忆念修行,不懈不退,无懮无悔,无有障碍,魔及魔民不能为难,不久当成无上果故。」

  【章旨】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第四十一次参访,也是《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五十五会中的第四十二会。善财童子遵从「妙德圆满神」的嘱咐,前去拜访「瞿波释种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在路上,善财童子来到菩萨集会的「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受到「无懮德」神与一万名主宫殿神的迎接。「无懮德」神对善财童子大加称赞。

  【注释】①如来清净庄严无上三业:即「清净三业」。据《菩萨璎珞经》卷十一载,须菩提请问佛之色身如何,佛以三业清净作答:第一,身业清净,是指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不善之法。第二,口业清净,是指凡所言说的,都为真实诚信而永离邪妄之语。第三,意业清净,是指收摄身心,常居寂定而别无异念。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向迦毗罗城进发,思惟修习受生解脱法门,增长广大,对于这一法门忆念不舍。

  善财童子逐渐前进,到达菩萨集会的普现法界光明讲堂。这一讲堂中有一位号为「无懮德」的神。「无懮德」神与一万主宫殿神一起前来迎接善财童子,并且这样说道:「善来丈夫!你有大智慧,有大勇猛之力,能够修习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法门,心永远不舍弃广大誓愿,善于并且能够观察诸法境界;安住于法城,进入于无量诸方便门,成就如来功德大海;获得美妙的辩才,善于调伏众生,获得圣智之身,永远顺修行,知晓诸众生心行的差别,使其欢喜而趣向佛道。

  「我看到您修诸妙行而心无暂懈,威仪所行也全部都很清净,你当在不久获得诸如来清净庄严的无上三业,以诸相、好庄严其身,以十力之智莹饰其心,在诸世间周游。我看到你勇猛精进无有人可比,不久当得普见三世一切诸佛并且听受诸佛法,不久当得一切菩萨禅定解脱诸三昧乐,不久当进入诸佛如来甚深解脱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看见善知识亲近供养,听受其教,忆念修行,不懈不退,无懮无悔,无有障碍,魔及魔民不能为难,不久当成无上果。」

  善财童子言:「圣者!如向所说,愿我皆得。圣者!我愿一切众生,息诸热恼,离诸恶业,生诸安乐,修诸净行。圣者!一切众生,起诸烦恼,造诸恶业,堕诸恶趣,若身若心恒受楚毒,菩萨见已心生懮恼。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以烦恼业堕三恶趣受种种苦,心大懮恼。若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天人趣受身心乐,菩萨尔时生大欢喜。何以故?菩萨不自为故求一切智,不贪生死诸欲快乐,不随想倒①、见倒、心倒③、诸结、随眠、爱见力转,不起众生种种乐想,亦不味着诸禅定乐,非有障碍、疲厌、退转住于生死。但见众生于诸有中,具受无量种种诸苦,起大悲心,以大愿力而普摄取。悲愿力故,修菩萨行,为断一切众生烦恼,为求如来一切智智,为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为严净一切广大国土,为净治一切众生乐欲及其所有身心诸行,于生死中无有疲厌。

  「圣者!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为庄严,令生人天富贵乐故;为父母,为其安立菩提心故;为养育,令其成就菩萨道故;为卫护,令其远离三恶道故;为船师,令其得度生死海故;为归依,令舍诸魔烦恼怖故;为究竟,令其永得清凉乐故;为津济,令入一切诸佛海故;为导师,令至一切法宝洲故;为妙华,开敷诸佛功德心故;为严具,常放福德智慧光故;为可乐,凡有所作悉端严故;为可尊,远离一切诸恶业故;为普贤,具足一切端严身故;为大明,常放智慧净光明故;为大云,常雨一切甘露法故。圣者!菩萨如是修诸行时,令一切众生皆生爱乐、具足法乐。」

  【章旨】善财童子向无懮德神说明自己所证与所作。

  【注释】①想倒:颠倒之想。

  ②见倒:即「倒见」,颠倒事理真相之妄见。众生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都属于倒见。

  ③心倒:颠倒之心。

  【语译】善财童子对无懮德神说:「圣者!如各位善知识所说,希望我都能够证得。圣者!我希望一切众生息灭诸烦恼,远离诸恶业,产生诸安乐,修习诸净行。圣者!一切众生生起诸烦恼,造作诸恶业,堕于诸恶趣,无论是身还是心永远受到毒害,菩萨看到这种情形心中产生懮虑烦恼。圣者!譬如有人,只有一子,爱念情至,忽然看见自己的儿子被人割截肢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菩萨也是如此,看见诸众生以烦恼业堕于三恶趣受到种种痛苦的折磨,心中产生大懮虑烦恼。如果看见众生起身、语、意三种善业,生于天、人趣享受身心之乐,菩萨当时就产生大欢喜。为什么这样呢?菩萨不是为自己的缘故去追求一切智,不贪恋生死诸欲的快乐,不随从想倒、见倒、心倒、诸结、随眠、爱见之力的转持,不生起众生种种快乐之想,也不回味执着诸禅定之乐,并没有障碍、疲倦厌恶、退转之心而住于生死。只是看见众生在诸有之中,具受无量种种诸苦,便生起大悲心,以大愿力而完全摄取。因为悲愿之力的缘故,修习菩萨行,为了断绝一切众生的烦恼,为了求取如来一切智智,为了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为了严净一切广大国土,为了净治一切众生乐欲及其所有身心的诸行,菩萨在生死之中没有疲倦厌恶。

  「圣者!菩萨为众生的庄严,使其生于人、天而享受富贵之乐的缘故;为众生的父母,因为菩萨为其安立菩提心的缘故;为众生的养育者,因为菩萨使其成就菩萨之道的缘故;为众生的卫护,因为菩萨使其远离三恶道的缘故;为众生的船师,因为菩萨使其得以度过生死之海的缘故;为众生的归依,因为菩萨使其舍弃诸魔的烦恼恐怖的缘故;为众生指明究竟之处,因为菩萨使其永远获得清凉之乐的缘故;为众生的渡口,因为菩萨使其得以进入一切诸佛之海的缘故;为众生的导师,因为菩萨使其至一切法宝洲的缘故;为妙花,因为菩萨开敷诸佛功德心的缘故;为众生的庄严具,因为菩萨常常放出福德智慧之光的缘故;众生可以凭借其获得快乐,因为菩萨的所有作为都完全端庄美观的缘故;为众生可以尊重的对象,因为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业的缘故;为普贤,因为菩萨具足一切端严身的缘故;为众生的大光明,因为菩萨常常放出智慧清净光明的缘故;为宏大的云彩,因为菩萨常常降下一切甘露法的缘故。圣者!菩萨如此修习诸行时,使一切众生都产生喜爱快乐、具足法乐。」

  尔时,善财童子将升法堂。其无懮德及诸神众,以出过诸天上妙华鬘、涂香、末香,及以种种宝庄严具,散善财上,而说颂言:

  「汝今出世间,为世大明灯,普为诸众生,勤求无上觉。无量亿千劫,难可得见汝;功德日今出,灭除诸世暗。汝见诸众生,颠倒惑所覆,而兴大悲意,求证无师道①。汝以清净心,寻求佛菩提,承事善知识,不自惜身命。汝于诸世间,无依无所著,其心普无碍,清净如虚空。汝修菩提行,功德悉圆满,放大智慧光,普照一切世。汝不离世间,亦不着于世,行世无障碍,如风游虚空。譬如火灾起,一切无能灭;汝修菩提行,精进火亦然。勇猛大精进,坚固不可动,金刚慧师子,游行无所畏。一切法界中,所有诸剎海,汝悉能往诣,亲近善知识。」

  尔时,无懮德神说此颂已,为爱乐法故,随逐善财,恒不舍离。

  【章旨】无懮德神以及其他神众以偈颂赞颂善财童子,而无懮德神从此追随善财童子而永不舍弃远离。

  【注释】①无师道:指求取「无师智」之道。「无师智」指非藉他力、不待他人教而自然成就之智慧,一般是指无师而独自觉悟的佛智。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要登上法堂。无懮德及诸神众以出产于诸天上的美妙的花鬘、涂香、末香以及种种珍宝制作的庄严具,撒播在善财童子的身上,并且说颂道:(偈颂语译从略)。

  这时,无懮德神等说完此偈颂之后,因为喜爱法的缘故,跟随善财童子,永远不舍弃远离善财童子。

  尔时,善财童子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周徧推求彼释氏女,见在堂内,坐宝莲华师子之座,八万四千采女所共围绕。是诸采女,靡不皆从王种中生,悉于过去修菩萨行同种善根,布施、爱语普摄众生;已能明见一切智境,已共修集佛菩提行;恒住正定,常游大悲,普摄众生犹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属清净;已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方便,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离诸取着,不乐生死;虽行诸有,心常清净,恒勤观察一切智道;离障盖网,超诸着处,从于法身而示化形;生普贤行,长菩萨力,智日慧灯悉已圆满。

  尔时,善财童子诣彼释女瞿波之所,顶礼其足,合掌而住,作如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于生死中,而不为生死过患①所染?了法自性,而不住声闻、辟支佛地?具足佛法,而修菩萨行?住菩萨地,而入佛境界?超过世间,而于世受生?成就法身,而示现无边种种色身?证无相法②,而为众生示现诸相?知法无说,而广为众生演说诸法?知众生空,而恒不舍化众生事?虽知诸佛不生不灭,而勤供养无有退转?虽知诸法无业无报,而修诸善行恒不止息?」

  【章旨】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看到坐在宝莲花师子座上的衢波释氏女,向其请教修行菩萨行的方法、途径。

  【注释】①过患:过咎与灾患。

  ②无相法:一指涅槃,二指「三解脱门」的「无相门」。无相门,又作「无想门」,由知晓一切法空而观男女一异等相实际上是不可得;如果能够如此通达诸法无相,即离差别相而获得自在。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进入普现法界光明讲堂,到处寻找那位释氏女。善财童子终于在堂内看见坐在宝莲华师子座上并且被八万四千名采女共同围绕的衢波释氏女。这些采女无不都从国王的种姓中出生,也都在过去修习菩萨行且同时种植下善根,以布施、爱语普摄众生;已经能够明见一切境,已经一起修习聚集佛的菩提之行;恒住于正定,常游于大悲门,普摄众生犹如一子;慈心具足,眷属清净;已经于过去成就菩萨不可思议善巧的方便,都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具足菩萨诸波罗蜜;远离诸取着,不乐生死之形;即使行于诸有,而心却经常清净,一直勤于观察一切智之道;远离障盖之网,超越诸着之处,跟从于法身而示现出化身之形;产生普贤行,增长菩萨之力,智日慧灯都已经圆满。

  这时,善财童子前往那位释女瞿波的所在处,顶礼其足,合掌站立,对衢波释氏女这样说道:「圣者!我早先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却不知晓菩萨如何处于生死之中却不被生死过咎与灾患所污染?如何纔能了达法的自性,而不住于声闻、辟支佛之地?然后纔能具足佛法而修习菩萨行?如何纔能住于菩萨地,从而进入佛的境界?如何纔能超过世间但却在世间受生?如何纔能在成就法身的情形下却为众生示现出无边的种种色身?如何纔能在证得无相之法的情形下却为众生示现出世间的诸相?如何纔能在知晓法是无法以语言表达的情形下却能够广为众生演说诸法?如何纔能在知晓众生本来就是空的情形下却永远不舍弃化度众生之事?如何纔能在即使知晓诸佛不生不灭的情形下却一直勤于供养诸佛而无有退转?如何纔能在即使知晓诸法无业无报的情形下却修习诸善行而永远不停止?」

  时,瞿波女告善财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问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者能如是问。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承佛神力,为汝宣说。

  「善男子!若诸菩萨成就十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①。何等为十?所谓:依善知识故,得广大胜解故,得清净欲乐故,集一切福智故,于诸佛所听闻法故,心恒不舍三世佛②故,同于一切菩萨行故,一切如来所护念故,大悲妙愿皆清净故,能以智力普断一切诸生死故。是为十。若诸菩萨成就此法,则能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佛子!若菩萨亲近善知识,则能精进不退修习出生无尽佛法。佛子!菩萨以十种法,承事善知识。何等为十?所谓:于自身命无所顾惜,于世乐具心不贪求,知一切法性皆平等,永不退舍一切智愿,观察一切法界实相,心恒舍离一切有海,知法如空心无所依,成就一切菩萨大愿,常能示现一切剎海,净修菩萨无碍智轮。佛子!应以此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无所违逆。」

  尔时,释迦瞿波女,欲重明此义,承佛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③言:

  「菩萨为利诸群生,正念亲承善知识,敬之如佛心无怠,此行于世『帝网行』。胜解广大如虚空,一切三世悉入中,国土众生佛皆尔,此是『普智光明行』。志乐如空无有际,永断烦恼离诸垢,一切佛所修功德,此行于世『身云行』。菩萨修习一切智,不可思议功德海,净诸福德智慧身,此行于世『不染行』。一切诸佛如来所,听受其法无厌足,能生实相智慧灯,此行于世『普照行』。十方诸佛无有量,一念一切悉能入,心恒不舍诸如来,此向菩提『大愿行』。能入诸佛大众会,一切菩萨三昧海,愿海及以方便海,此行于世『帝网行』。一切诸佛所加持,尽未来际无边劫,处处修行普贤道,此是菩萨『分身行④』。见诸众生受大苦,起大慈悲现世间,演法光明除暗冥,此是『菩萨智日行』。见诸众生在诸趣,为集无边妙*轮,令其永断生死流,此是『修行普贤行』。菩萨修行此方便,随众生心而现身,普于一切诸趣中,化度无量诸含识。以大慈悲方便力,普徧世间而现身,随其解欲为说法,皆令趣向菩提道。」

  时,释迦瞿波说此颂已,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我已成就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⑤。」

  【章旨】衢波释氏女首先对于善财童子发菩提心并且不懈求法的精神表示赞许,接着衢波释氏女为善财童子讲述「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以及承事善知识的十种方法。后又以偈颂重新阐述了这一「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注释】①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依此十法可以照重重无尽之法,因此名为「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②三世佛:指过去佛迦叶诸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诸佛。

  ③颂:此中有十二偈分二,前十偈颂前十种「帝网行」。前面的长行只名「帝网光明行」,为十法的通称,此偈中第一、第二偈取前面的总名,后之八行各别立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八名一一通其十行,重重无碍方受帝网之名,又须得斯偈意方了前名。后二偈颂前事友十法。(参见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0上)

  ④分身:指诸佛、菩萨由于慈悲,用种种方便法门,化身至各处教化众生。分身是为了教化、摄取众生而起,因此又称之为「分身摄化」、「分身度化」或「分身遣化」。

  ⑤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关于此法门,澄观解释说:「谓一切菩萨,普贤三昧深广如海。如法界故『深』,如众生名故『广』,以殊妙智念念观察故立此名。」 (澄观《华严经疏》卷五十九,《大正藏》卷三十五,页九五0上)

  【语译】这时,瞿波释种女对善财童子说:「好啊!好啊!善男子!你今天能够问菩萨如此行法,修习普贤诸行愿者纔能如此问。仔细听!仔细听!好好地思念这些!我应当秉承佛神之力,为你宣说。

  「善男子!如果诸菩萨能够成就这十种法,就能够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这十种法是什么呢?它们是:依善知识的缘故,获得广大殊胜之悟解的缘故,获得清净欲乐的缘故,积集一切福智的缘故,在诸佛的住所听闻佛说法的缘故,心永远不舍弃三世佛的缘故,与一切菩萨行相同的缘故,被一切如来所护念的缘故,大悲美妙的愿望都清净的缘故,能够以智力完全断绝一切诸生死的缘故。这就是十种法。如果诸菩萨能够成就此法,就能够圆满因陀罗网普智光明菩萨之行。

  「佛子!如果菩萨能够亲近善知识,就能够精进不退转地修习并且出生无尽佛法。佛子!菩萨以上述十种法,亲近承事各位善知识。这十种方法是什么呢?所谓:对于自己的身体生命无所顾惜,对于世间的快乐能够具有不贪求之心,知晓一切法性都是平等的,永远不退转不舍弃一切智之大愿,观察一切法界的实相,心永远不舍弃远离一切有之海,知晓法就是空从而心无所依,成就一切菩萨大愿,常常能够示现一切国土之海,清净修行菩萨无碍智慧之轮。佛子!应该以此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没有任何违逆。」

  这时,释迦瞿波女想重新阐述此义,承佛之神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偈颂的语译从略)

  当时,释迦瞿波说完此颂之后,就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已经成就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

  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

  答言:「善男子!我入此解脱,知此娑婆世界佛剎微尘数劫,所有众生于诸趣中,死此生彼,作善作恶,受诸果报,有求出离、不求出离,正定①、邪定②及以不定③,有烦恼善根,无烦恼善根,具足善根,不具足善根,不善根所摄善根,善根所摄不善根;如是所集善、不善法,我皆知见。又彼劫中所有诸佛名号、次第,我悉了知。彼佛世尊从初发心,及以方便求一切智,出生一切诸大愿海,供养诸佛,修菩萨行,成等正觉,转妙*轮,现大神通,化度众生,我悉了知。亦知彼佛众会差别,其众会中有诸众生依声闻乘而得出离,其声闻众过去修习一切善根,及其所得种种智慧,我悉了知。有诸众生依独觉乘而得出离,其诸独觉所有善根、所得菩提、寂灭解脱、神通变化、成熟众生、入于涅槃,我悉了知。亦知彼佛诸菩萨众,其诸菩萨从初发心,修习善根,出生无量诸大愿行,成就满足诸波罗蜜种种庄严菩萨之道,以自在力,入菩萨地,住菩萨地,观菩萨地,净菩萨地,菩萨地相、菩萨地智、菩萨摄智、菩萨教化众生智、菩萨建立智、菩萨广大行境界、菩萨神通行、菩萨三昧海、菩萨方便,菩萨于念念中所入三昧海、所得一切智光明、所获一切智电光云、所得实相忍④、所通达一切智、所住剎海、所入法海、所知众生海、所住方便、所发誓愿、所现神通,我悉了知。

  「善男子!此娑婆世界,尽未来际,所有劫海,展转不断,我皆了知。如知娑婆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内微尘数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内一切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微尘内所有世界,亦知娑婆世界外十方无间所住世界,亦知娑婆世界世界种所摄世界,亦知毗卢遮那世尊此华藏世界海中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世界,所谓:世界广博、世界安立、世界轮、世界场、世界差别、世界转、世界莲华、世界须弥、世界名号。尽此世界海一切世界,由毗卢遮那世尊本愿力故,我悉能知,亦能忆念。

  「亦念如来往昔所有诸因缘海。所谓:修集一切诸乘方便,无量劫中,住菩萨行,净佛国土,教化众生,承事诸佛,造立住处,听受说法,获诸三昧,得诸自在;修檀波罗蜜入佛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诸忍⑤,勇猛精进,成就诸禅,圆满净慧;于一切处示现受生,普贤行愿悉皆清净,普入诸剎,普净佛土,普入一切如来智海,普摄一切诸佛菩提,得于如来大智光明,证于诸佛一切智性,成等正觉,转妙*轮;及其所有道场众会,其众会中一切众生,往世已来所种善根,从初发心,成熟众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长,获诸三昧神通解脱。如是一切,我悉了知。何以故?我此解脱,能知一切众生心行、一切众生修行善根、一切众生杂染清净、一切众生种种差别、一切声闻诸三昧门、一切缘觉寂静三昧神通解脱、一切菩萨一切如来解脱光明,皆了知故。」

  【章旨】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境界。瞿波释种女说,进入「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就可以完全知晓娑婆世界、各类国土之海以及往昔诸佛之因缘。

  【注释】①正定:即「正定聚」,又作「正性定聚」、「等聚」、「善聚」,「三定聚」之一。指众生中一定可以证悟佛法者。依《俱舍论》卷十载,「正定聚」是指「见道」以上的圣者。一般是指菩萨阶位在十信以上者。

  ②邪定:即「邪定聚」,又作「邪性定聚」、「必邪聚」、「邪见际」,为「三定聚」之一。指一定必然进入邪法类聚的众生。具体是指造作五无间业的众生,此等之人,由于不具备成佛之素质,亦无法证悟,因此,佛典说「邪定聚」者必然不能进入涅槃境界。

  ③不定:即「不定聚」,又作「不定性聚」、「亦不在邪亦不在正见际」,「三定聚」之一。此类众生或进入「正定」,或进入「邪定」,因为其性正、邪未属,遇善缘则成「正定(聚)」,得恶缘则成「邪定(聚)」。

  ④实相忍:即「忍」、「忍辱」、「堪忍」、「安忍」等,指菩萨之「六度」的「忍辱波罗蜜」。即受他人之侮辱恼害等而不生瞋心,或自身遇苦而不动心,证悟真理,心安住于理即「实相」上。如净影慧远《大乘义章》卷十一说:「于法实相安住为『忍』。」

  ⑤诸忍:「忍」即「忍耐」,有「二忍」、「三忍」、「四忍」、「五忍」、「六忍」、「十忍」等不同分类。「二忍」有「生忍」与「法忍」、「世间忍」与「出世间忍」、「安受苦忍」与「观察法忍」三种不同说法。「三忍」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等。「四忍」即「无生法忍」、「无灭忍」、「因缘忍」、「无住忍」。「五忍」包括「伏忍」、「信忍」、「顺忍」、「无生忍」、「寂灭忍」。「六忍」即「信忍」、「法忍」、「修忍」、「正忍」、「无垢忍」、「一切智忍」。「十忍」则分别指菩萨忍受真理而获得的十种安住心以及菩萨所具的十种忍受行两种不同说法。

  【语译】善财童子向瞿波释种女请教说:「大圣!这一『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境界如何呢?」

  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善男子!我进入这一解脱门,知晓此娑婆世界佛土微尘数劫的所有众生,在诸趣之中,死于此而生于彼,作善作恶,受诸果报;有追求出离的众生,也有不追求出离的众生,有正定、邪定及不定三类众生,有烦恼中种植了善根的众生,也有烦恼中没有种植善根的众生,有具足善根的众生,也有未具足善根的众生,有不善之根摄入善根的众生,也有善根摄入不善根的众生;众生如此所集的善、不善法,我都可以知见。又彼劫中所有诸佛的名号、出世次第,我都全部了知。那位佛世尊从初发心到以方便求取一切智,出生一切诸大愿之海,供养诸佛,修习菩萨行,成就等正觉,旋转微妙*轮,显现大神通,化度众生,我都全部了知。我也知晓那些佛众会的差别,其众会中有诸众生依靠声闻乘而得以出离,其声闻众过去修习的一切善根以及其所得的种种智慧,我都全部了知。有诸众生依靠独觉乘而得以出离,其诸独觉所有的善根、所获得的菩提、寂灭解脱、神通变化、成熟众生、进入涅槃,我都全部了知。我也知晓那围绕着佛的诸菩萨众,其诸菩萨从初发心到修习善根,出生无量诸大愿行,成就满足诸波罗蜜种种庄严菩萨之道,以自在之力,进入菩萨地,住于菩萨地,观想菩萨地,清净菩萨地,菩萨地之相、菩萨地之智、菩萨所摄之智、菩萨教化众生之智、菩萨建立智、菩萨广大行之境界、菩萨神通行、菩萨三昧海、菩萨的方便,菩萨在念念中所入的三昧海、所得的一切智之光明、所获得的一切智之电光云、所获得的实相忍、所通达的一切智、所住的国土海、所进入的法海、所知晓的众生海、所住的方便、所发的誓愿、所显现的神通,我全部都了知。

  「善男子!此娑婆世界,尽未来际的所有劫之海,展转不断,我都能够了知。譬如,我知晓娑婆世界,也知晓娑婆世界之内的微尘数世界,也知晓娑婆世界内的一切世界,也知晓娑婆世界微尘内的所有世界,也知晓娑婆世界外十方无间所住世界,也知晓娑婆世界世界种所摄的世界,也知晓毗卢遮那世尊此华藏世界海中的十方无量诸世界种所摄世界,所谓:世界广博、世界安立、世界轮、世界场、世界差别、世界流转、世界中的莲花、世界须弥山、世界的名号。尽此世界海的一切世界,凭借毗卢遮那世尊本愿之力的缘故,我都能够知晓,也能够忆念。

  「我也念如来往昔所有诸因缘之海。所谓:修集一切诸乘方便,在无量劫中,住于菩萨行,清净佛的国土,教化众生,承事诸佛,造立住处,听受诸佛说法,获得诸三昧,获得诸自在;修习檀波罗蜜进入佛之功德海,持戒苦行,具足诸忍,勇猛精进,成就诸禅,圆满清净智慧;于一切处示现受生,对于普贤行愿都能够全部清净,完全进入诸国土,完全清净佛土,完全进入一切如来智之海,完全摄入一切诸佛菩提,获得如来的大智光明,证得诸佛的一切智之性,成就等正觉,旋转微妙*轮。我也知晓所有道场众会以及众会中得一切众生在往世已来所种植的善根,从初发心到成熟众生,修行方便,念念增长,获得诸三昧神通解脱。如此一切,我都完全了知。为什么呢?我这一解脱法门,能够知晓一切众生的心行、一切众生所修行的善根、一切众生杂染清净、一切众生的种种差别、一切声闻的诸三昧门、一切缘觉的寂静三昧神通解脱法门、一切菩萨以及一切如来的解脱光明,我都能够了知。」

  尔时,善财童子白瞿波言:「圣者得此解脱,其已久如?」

  答言:「善男子!我于往世,过佛剎微尘数劫,有劫名『胜行』,世界名『无畏』。彼世界中,有四天下,名为『安隐』。其四天下阎浮提中,有一王城,名『高胜树』,于八十王城中最为上首。彼时,有王名曰『财主』,其王具有六万采女、五百大臣、五百王子;其诸王子皆悉勇健,能伏怨敌。其王太子,名『威德主』,端正殊特,人所乐见,足下平满①,轮相备具②,足趺隆起③,手足指间皆有网缦④,足跟齐正⑤,手足柔软⑥,伊尼耶鹿王腨⑦,七处圆满⑧,阴藏隐密⑨,其身上分如师子王⑩,两肩平满11,双臂(月庸,音yong)长12,身相端直13,颈文三道,颊如师子14,具四十齿15悉皆齐密16,四牙鲜白17,其舌长广18出梵音声19,眼目绀青20,睫如牛王21,眉间毫相22,顶上肉髻23,皮肤细软如真金色24,身毛上靡25,发帝青色26,其身洪满如尼拘陀树27。

  「尔时,太子受父王教,与十千采女诣香牙园游观戏乐。太子是时,乘妙宝车,其车具有种种严饰,置大摩尼师子之座而坐其上;五百采女各执宝绳牵驭而行,进止有度,不迟不速;百千万人持诸宝盖,百千万人持诸宝幢,百千万人持诸宝幡,百千万人作诸妓乐,百千万人烧诸名香,百千万人散诸妙华,前后围绕而为翊从。道路平正,无有高下,众宝杂华散布其上;宝树行列,宝网弥覆,种种楼阁延袤其间。其楼阁中,或有积聚种种珍宝,或有陈列诸庄严具,或有供设种种饮食,或有悬布种种衣服,或有备拟诸资生物,或复安置端正女人,及以无量僮仆侍从;随有所须,悉皆施与。

  「时,有母人名为『善现』,将一童女名『具足妙德』,颜容端正,色相严洁,洪纤得所,修短合度,目发绀青,声如梵音,善达工巧,精通辩论,恭勤匪懈,慈愍不害,具足惭愧,柔和质直,离痴寡欲,无诸谄诳,乘妙宝车,采女围绕,及与其母从王城出,先太子行。见其太子言辞讽咏,心生爱染,而白母言:『我心愿得敬事此人,若不遂情,当自殒灭。』母告女言:『莫生此念。何以故?此甚难得。此人具足轮王诸相,后当嗣位作转轮王,有宝女出,腾空自在。我等卑贱,非其匹偶。此处难得,勿生是念。』

  「彼香牙园侧,有一道场,名『法云光明』。时,有如来名『胜日身』,十号具足,于中出现已经七日。时,彼童女暂时假寐,梦见其佛;从梦觉已,空中有天而告之言:『胜日身如来,于法云光明道场成等正觉已经七日,诸菩萨众前后围绕。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诸地神、风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树神、园神、药神、主城神等,为见佛故,皆来集会。』

  【章旨】瞿波释种女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在往古世过亿佛剎微尘数劫有一名为「胜行」的劫,此劫中有一处名叫「无畏」的世界,此世界中有处名叫「安隐」的四天下。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座名为「高胜树」的王城,此城中的国王名叫「财主」,其王有一位名叫「威德主」的太子。城中又有一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带一名叫「具足妙德」的童女。城中的「法云光明」道场中有一位名为「胜日身」的如来出世。

  【注释】①足下平满:即「足下安平立相」、「两足掌下皆悉平满相」,佛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底平直柔软,安住密着于地面。

  ②轮相备具:即「足下二轮相」、「千辐轮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足心所显现的一千辐轮宝之肉纹相。

  ③足趺隆起:即「足趺高满相」、「足趺隆起相」、「足趺端厚相」、「足趺高平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背高起圆满之相。

  ④手足指间皆有网缦:即「手足指缦网相」、「指间雁王相」、「俱有网鞔相」、「指网缦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手足的每一指间,都有缦网交互连络之纹样,如雁王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

  ⑤足跟齐正:即「足跟广平相」、「足跟圆满相」、「足跟长相」、「脚跟长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足踵圆满广平之相。

  ⑥手足柔软:即「手足柔软相」、「手足如兜罗绵相」、「手足细软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手足极柔软,如细劫波毳之相。

  ⑦伊尼耶鹿王腨:即「伊泥延腨相」、「腨如鹿王相」、「鹿王腨相」、「两腨鹿王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股骨如鹿王般纤圆之相。

  ⑧七处圆满:即「七处隆满相」、「七处满肩相」、「七处隆相」,指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都隆满、柔软。

  ⑨阴藏隐密:即「阴藏相」、「马阴藏相」、「阴马藏相」、「象马藏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男根密隐于体内如马阴(或象阴)之相。

  ⑩其身上分如师子王:即「上身如狮子相」、「上身相」、「师子身相」、「身如师子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之上半身如同狮子王般广大,行住坐卧威容端严。

  11两肩平满:即「肩圆好相」、「肩圆大相」、「两肩平整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肩圆满丰腴,殊胜微妙之相。

  12双臂(月庸,音yong)长:即「正立手摩膝相」、「垂手过膝相」、「手过膝相」、「平住手过膝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立正时,两手垂下,长可越膝。

  13身相端直:即「大直身相」、「身广洪直相」、「广洪直相」、「大人直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在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

  14颊如师子:即「狮子颊相」、「颊车相」、「颊车如狮子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颊隆满如同狮子颊。

  15具四十齿:即「四十齿相」、「口四十齿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具有四十齿,一一皆齐等、平满如白雪。

  16悉皆齐密:即「齿齐相」、「齿密齐平相」、「诸齿齐密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诸齿都不粗不细,齿间密接而不容一毫。

  17四牙鲜白:即「牙白相」、「四牙白净相」、「齿白如雪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在四十齿之外,上、下也各有二齿,其色鲜白光洁,锐利如锋,坚固如金刚。

  18其舌长广:即「大舌相」、「广长舌相」、「舌广博相」、「舌软薄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舌头广长薄软,伸展则可覆至发际。

  19出梵音声:即「梵声相」、「梵音相」、「声如梵王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清净之梵音,洪声圆满,悦耳动听。

  20眼目绀青:即「真青眼相」、「目绀青色相」、「目绀青相」、「绀眼相」、「绀青眼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眼睛呈绀青色,如同青莲花。

  21睫如牛王:即「牛眼睫相」、「眼睫如牛王相」、「眼如牛王相」、「牛王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睫毛整齐而不杂乱。

  22眉间毫相:即「白毛相」、「白毫相」、「眉间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如兜罗绵,长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以其常放光,故称毫光、眉间光。

  23顶上肉髻:即「顶髻相」、「肉髻相」、「乌瑟腻沙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的头顶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

  24皮肤细软如真金色:即「金色相」、「真妙金色相」、「金色身相」、「身皮金色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身及手足全部为真金色。

  25身毛上靡:即「毛上向相」、「身毛上靡相」、「毛上向右旋相」、「身毛右旋相」、「发毛端皆上靡右旋宛转相」等,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之发毛,由头至手足一切毛端皆上靡,右旋,其色绀青柔润。

  26发帝青色:佛的「八十随形好」之一,即佛的头发之色如同青珠。

  27其身洪满如尼拘陀树:即「身广长等相」、「身纵广等如尼拘树相」、「圆身相」、「尼俱卢陀身相」,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如尼拘律树。

  【语译】这时,善财童子又向瞿波请教说:「圣者获得这一解脱法门,已经多长时间了?」

  瞿波释种女回答说:「善男子!我在往世,过佛土微尘数劫,有一劫名为『胜行』,世界名为『无畏』。那一世界中,有一处名为『安隐』的四天下。这一四天下的阎浮提中,有一座名为『高胜树』的王城,是八十座王城之中最为上等的。那时,有一位名为『财主』的国王,这位国王有六万名采女、五百名大臣、五百位王子。他的诸位王子都非常勇敢健壮,能够使怨敌屈服。这位国王的太子名叫『威德主』,端正殊特,为人所乐见,他足下平满,轮相备具,足趺隆起,手与足的指间都有网缦,足跟齐正,手足柔软,如同伊尼耶鹿王,七处圆满,阴藏隐密,他的上身如同师子王,两肩平满,双臂修长,身相端直,颈上有三道纹,面颊如同师子,口中具有四十棵牙齿且都很整齐细密,四棵门牙鲜白,他的舌头长广且发出清净的音声,眼目绀青,眼睫毛如同牛王,眉间有白毫相,顶上长有肉髻,皮肤细软如同真金色,身上的毛发上靡,头发为帝青色,他的身体结实如同尼拘陀树。

  「这时,太子接受父王的教诲,与一万名采女一起前往香牙园游赏观看表演取乐。太子当时乘着美妙的珍宝装饰的车子,这辆车具有种种美丽的装饰,车上放置着大摩尼师子之座,太子就坐在这大摩尼师子之座上;五百名采女每人都执宝绳牵驭而行,车子进止有限度,不迟不速;百千万人手持诸宝盖,百千万人手持诸宝幢,百千万人手持诸宝幡,百千万人扮作妓乐歌舞,百千万人点烧诸名香,百千万人散播诸美妙的花朵,前后围绕而作为太子的侍从。道路平坦笔直,无有高下坑凹,许多珍宝以及花朵都散布在道路上;宝树在路旁行列,宝网覆盖在宝树之上,种种楼阁在路旁排成数条无限的行列。在这些楼阁中,有的积聚了种种珍宝,有的陈列着诸庄严具,有的供设种种饮食,有的悬挂种种衣服,有的备拟诸资生之物,有的安置着端正的女人以及无量僮仆侍从。总之,随有所须,都可以从这些楼阁中拿出施与。

  「当时的城中,有一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带一位名为『具足妙德』的童女。这位童女颜容端正,颜色洁白,该宽大处宽大,该纤细处就纤细,身高合度,眼睛头发都是青赤色,声如梵音,精通工巧明,精通辩论,勤劳而待人恭敬毫不懈怠,对于众生怀有慈愍不害之心,具足惭愧之心,说话柔和质直,远离无明而少欲,没有谄诳之心,乘着美妙的珍宝装饰的车子,有采女围绕。这位童女与其母亲一起从王城出行,在太子前面行进。这位童女看到这位太子的言辞歌咏,心里产生爱染,童女禀告其母说:『我心里愿意得以恭敬地事奉此人,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情感,我就自杀。』其母告诉童女说:『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这是非常难以得到的。此人具足轮王的诸相,以后一定会嗣位作转轮王的,有贵家小姐出现,优游自在。我们出身卑贱,是不能匹配的。这确实难于实现,不要产生这一想法。』

  「那城中香牙园的一侧,有一处名为『法云光明』的道场。当时,有一位名为『胜日身』的如来,十号具足,在此劫此世界出现已经七日。这时,那位童女暂时假寐,梦见了这位佛;童女从梦中醒来之后,空中有天神告诉童女说:『胜日身如来在法云光明道场成等正觉已经七日了,诸位菩萨众在其前后围绕。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梵天乃至色究竟天,诸地神、风神、火神、水神、河神、海神、山神、树神、园神、药神、主城神等,因为想见到佛的缘故,都来集会。』

  「时,妙德童女梦睹如来故,闻佛功德故,其心安隐,无有怖畏,于太子前而说颂言:『我身最端正,名闻徧十方,智慧无等伦,善达诸工巧。无量百千众,见我皆贪染;我心不于彼,而生少爱欲。无瞋亦无恨,无嫌亦无喜,但发广大心,利益诸众生。我今见太子,具诸功德相,其心大欣庆,诸根咸悦乐。色如光明宝,发美而右旋,额广眉纤曲,我心愿事汝。我观太子身,譬若真金像,亦如大宝山,相好有光明。目广绀青色,月面师子颊,喜颜美妙音,愿垂哀纳我!舌相广长妙,犹如赤铜色;梵音紧那声,闻者皆欢喜。口方不褰缩,齿白悉齐密,发言现笑时,见者心欢喜。离垢清净身,具相三十二,必当于此界,而作转轮位。』

  「尔时,太子告彼女言:『汝是谁女?为谁守护?若先属人,我则不应起爱染心。』

  「尔时,太子以颂问言:『汝身极清净,功德相具足;我今问于汝,汝于谁所住?谁为汝父母?汝今系属谁?若已属于人,彼人摄受汝。汝不盗他物,汝不有害心,汝不作邪淫,汝依何语住?不说他人恶,不坏他所亲,不侵他境界,不于他恚怒。不生邪险见,不作相违业,不以谄曲力,方便诳世间。尊重父母不?敬善知识不?见诸贫穷人,能生摄心不?若有善知识,诲示于汝法,能生坚固心,究竟尊重不?爱乐于佛不?了知菩萨不?众僧功德海,汝能恭敬不?汝能知法不?能净众生不?为住于法中,为住于非法?见诸孤独者,能起慈心不?见恶道众生,能生大悲不?见他得荣乐,能生欢喜不?他来逼迫汝,汝无瞋恼不?汝发菩提意,开悟众生不?无边劫修行,能无疲倦不?』

  「尔时,女母为其太子而说颂言:『太子汝应听,我今说此女,初生及成长,一切诸因缘。太子始生日,即从莲华生,其目净修广,肢节悉具足。我曾于春月,游观娑罗园①,普见诸药草,种种皆荣茂。奇树发妙华,望之如庆云;好鸟相和鸣,林间共欢乐。同游八百女,端正夺人心,被服皆严丽,歌咏悉殊美。彼园有浴池,名曰莲华幢;我于池岸坐,采女众围绕。于彼莲池内,忽生千叶华,宝叶琉璃茎,阎浮金②为台。尔时夜分尽,日光初出现,其莲正开剖,放大清净光。其光极炽盛,譬如日初出,普照阎浮提,众叹未曾有。时见此玉女,从彼莲华生,其身甚清净,肢分皆圆满。此是人间宝,从于净业生,宿因无失坏,今受此果报。绀发青莲眼,梵声金色光,华鬘众宝髻,清净无诸垢。肢节悉具足,其身无缺减,譬如真金像,安处宝华中。毛孔栴檀香,普熏于一切;口出青莲香,常演梵音声。此女所住处,常有天音乐;不应下劣人,而当如是偶。世间无有人,堪与此为夫,唯汝相严身,愿垂见纳受!非长亦非短,非粗亦非细,种种悉端严,愿垂见纳受!文字算数法,工巧诸技艺,一切皆通达,愿垂见纳受!善了诸兵法,巧断众诤讼,能调难可调,愿垂见纳受!其身甚清净,见者无厌足,功德自庄严,汝应垂纳受!众生所有患,善达彼缘起,应病而与药,一切能消灭。阎浮语言法,差别无量种,乃至妓乐音,靡不皆通达。妇人之所能,此女一切知,而无女人过,愿垂速纳受!不嫉亦不悭,无贪亦无恚,质直性柔软,离诸粗犷恶。恭敬于尊者,奉事无违逆,乐修诸善行,此能随顺汝。若见于老病,贫穷在苦难,无救无所依,常生大慈愍。常观第一义③,不求自利乐,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行住与坐卧,一切无放逸;言说及默然,见者咸欣乐。虽于一切处,皆无染着心;见有功德人,乐观无厌足。尊重善知识,乐见离恶人;其心不躁动,先思后作业。福智所庄严,一切无怨恨,女人中最上,宜应事太子。』

  【章旨】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妙德童女因为梦中目睹如来而得以前往拜见太子。童女之母亲向太子介绍妙德童女的出生以及成长经历,激励太子迎娶这位童女。

  【注释】①娑罗园:即「娑罗树」之园。娑罗树,因释尊在拘尸那揭罗城外的娑罗树下涅槃,此树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娑罗」为「坚固」、「高远」之义。

  ②阎浮金:即「阎浮檀」,在香醉山与雪山之间,有流经阎浮树林之河流,从此河流采出之金即称「阎浮檀金」。此金色泽赤黄,带有紫焰气,为金中之最高贵者。在印度神话中,阎浮河为恒河七支流之一,似非本有此河之存在,故阎浮檀金可能与阎浮大树王同是附和须弥四洲之说而为想象之物。

  ③第一义:指佛教所说的出离世间法中的最究竟深义。因为佛教最究竟的真理为最上,故名「第一」;深有理由,故云「义」。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给善财童子演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当时,妙德童女因为在梦中看见如来的缘故,因为听闻佛说法之功德的缘故,其心安隐,无有怖畏,童女向前而对太子说颂:(偈颂的语译从略)

  「这时,太子告诉那位童女说:『你是谁的女儿?被谁所守护?如果已经属于别人,我就不应该再生起爱染之心。』

  「这时,太子以颂体而问童女说:『你的身体极其清净,功德相都具足;我现今问你,你与谁住在一起?谁是你的父母?你现今属于谁?如果已经属于别人,那人将迎娶你。你不偷盗别人的物品,你不产生害人之心,你不作邪淫之事,你依靠什么信念而生活?你不说他人的坏话,不破坏他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侵害他人的境界,不对别人产生恚怒。不产生邪恶危险的见解,不作相违之业,不以谄曲之力欺骗世间的众生。你尊重父母吗?尊敬善知识吗?你看见诸贫穷之人,是否能够产生帮助之心?如果有善知识给你教授诸法,你能够产生坚固之心以及究竟尊重诸法之心吗?你热爱佛吗?你了知菩萨吗?对于众僧的功德海,你能够产生恭敬心吗?你能够知晓各种法吗?你能够使众生清净吗?你住于法之中,还是住于非法之中?看见诸位孤独者,你能够产生慈心吗?看见恶道的众生,你能够产生大悲吗?看见别人获得荣誉快乐,能够产生欢喜否?别人来逼迫你,你无有瞋恨和苦恼吗?你发了菩提意,开悟过众生吗?在无边劫中修行,能够没有疲倦吗?』

  「这时,童女的母亲替童女以颂体回答太子:『太子你应该听一听,我现今为你说一说此女初生以及成长的所有因缘。这位女子是太子诞生之日,从莲花中出生的,其目清净而修广,肢节都完全具备。我曾经在春月,游观娑罗园,看见种种药草都很茂盛。奇树开出美妙的花朵,望之就如同喜庆的云彩;好鸟互相和鸣,在林间共同嬉乐。同游的八百位女子,都端正美丽,非常吸引人,她们所穿的衣服都很整齐美丽,唱着非常美妙动听的歌。那园林中有一处名叫『莲华幢』的浴池;我在浴池的岸边坐着,许多采女众围绕着我。在那莲池之内,忽然产生千叶莲花,其宝叶以琉璃为茎,莲花以阎浮金为台。当时夜分已经尽,太阳刚刚升起,那朵莲花盛开,放射出弘大的清净之光。其光极为炽盛,如同初升的太阳完全照耀着阎浮提,众人都感叹未曾见过。这时就看见这位玉女,从那朵莲花中出生,她的身体非常清净,肢体都非常圆满。这是人间的宝贝,从净业之中出生,过去的业因没有失去,现今纔受此果报。青色头发青莲眼睛,发出梵声,放射出金色光,头戴花鬘发髻以珍宝装饰,清净没有任何污垢。肢节完全具足,其身体没有任何缺减,如同真金像安处于宝花之中。毛孔发出栴檀香,普熏于一切;口中发出青莲之香,常常演奏出梵音声。此女所住之处,常常有天上的音乐;不应该是下劣人成为这位女子的配偶。世间没有人,可以匹配此女为其丈夫,唯独你的相、好严整,希望你能够接受她!她非长也非短,非粗也非细,种种都很端庄,希望你能够接受她!文字算数法以及工巧等等技艺,她都很通达,希望你能够接受她!她善于了解诸兵法,巧于判断许多诤讼,能够调和难于调理的事情,希望你能够接受她!她的身体很清净,使看见的人没有感到厌恶满足的,以自己的功德庄严自身,你应该接受她!众生所有的祸患,她都善于了解其缘起,能够针对其病而给予药品,一切祸患都能够消灭。阎浮提有无数种种不同的语言,甚至艺伎所发出的声音,她无不通达。妇人所能学会的一切技能,此女都能够知晓,并且她没有一般女人所犯的过错,希望你能够接受她!她不嫉妒也不吝啬,不贪婪也不忿恨,性格质直而温柔,远离诸粗犷之恶。对于尊贵者非常尊敬,奉事没有违逆,乐于修习诸善行,她能够随顺你。如果看见老人、病人以及贫穷受苦受难之人,无救无所依靠之人,她常常产生大慈愍之心。她常常观想第一义,不求自己的利乐,只是希望有益于众生,并且以此庄严自己的心。她的行住与坐卧,都没有任何放逸;她的言说以及沈默的样子,使看见的人都产生快乐。对于一切处都没有染着之心,看见有功德之人,乐于观想而没有厌恶和满足。她尊重善知识,乐于看见远离恶法之人;她的心不躁动,先思考而后纔行动。她被福智所庄严,对于一切都没有怨恨,是女人中最上等的,应该而适宜侍奉太子。』

  「尔时,太子入香牙园已,告其妙德及善现言:『善女!我趣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于尽未来际无量劫,集一切智助道之法,修无边菩萨行,净一切波罗蜜,供养一切诸如来,护持一切诸佛教,严净一切佛国土,当令一切如来种性不断,当随一切众生种性而普成熟,当灭一切众生生死苦置于究竟安乐处,当净治一切众生智慧眼,当修习一切菩萨所修行,当安住一切菩萨平等心,当成就一切菩萨所行地,当令一切众生普欢喜;当舍一切物,尽未来际行檀波罗蜜,令一切众生普得满足,衣服饮食、妻妾男女、头目手足,如是一切内外所有,悉当舍施,无所吝惜。当于尔时,汝或于我而作障难:施财物时,汝心吝惜;施男女时,汝心痛恼;割肢体时,汝心懮闷;舍汝出家,汝心悔恨。』

  「尔时,太子即为妙德而说颂言:『哀愍众生故,我发菩提心,当于无量劫,习行一切智。无量大劫中,净修诸愿海,入地及治障,悉经无量劫。三世诸佛所,学六波罗蜜,具足方便行,成就菩提道。十方垢秽剎,我当悉严净;一切恶道难,我当令永出。我当以方便,广度诸群生,令灭愚痴暗,住于佛智道。当供一切佛,当净一切地,起大慈悲心,悉舍内外物。汝见来乞者,或生悭吝心;我心常乐施,汝勿违于我。若见我施头,慎勿生懮恼;我今先语汝,令汝心坚固。乃至截手足,汝勿嫌乞者;汝今闻我语,应可谛思惟。男女所爱物,一切我皆舍;汝能顺我心,我当成汝意。』

  「尔时,童女白太子言:『敬奉来教。』即说颂言:

  『无量劫海中,地狱火焚身;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无量受生处,碎身如微尘;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无量劫顶戴,广大金刚山;若能眷纳我,甘心受此苦。无量生死海,以我身肉施;汝得法王处,愿令我亦然!若能眷纳我,与我为主者,生生行施处,愿常以我施!为愍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既已摄众生,亦当摄受我。我不求豪富,不贪五欲乐,但为共行法,愿以仁为主!绀青修广眼,慈愍观世间,不起染着心,必成菩萨道。太子所行处,地出众宝华,必作转轮王,愿能眷纳我!我曾梦见此,妙法菩提场,如来树下坐,无量众围绕。我梦彼如来,身如真金山,以手摩我顶,寤已心欢喜。往昔眷属天,名曰喜光明;彼天为我说,道场佛兴世。我曾生是念:愿见太子身。彼天报我言:汝今当得见。我昔所志愿,于今悉成满;唯愿俱往诣,供养彼如来!』

  「尔时,太子闻胜日身如来名,生大欢喜,愿见彼佛,以五百摩尼宝散其女上,冠以妙藏光明宝冠,被以火焰摩尼宝衣。其女尔时,心不动摇,亦无喜相;但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不暂舍。

  【章旨】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太子进入香牙园告诉童女及其童女之母自己修行佛法的志向,而妙德童女愿意与太子一起修行并供养胜日身如来。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这时,太子进入香牙园之后,告诉妙德童女以及善现:『善女!我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会在尽未来际无量劫集积一切智助道之法,修习无边菩萨行,清净一切波罗蜜,供养一切诸如来,护持一切诸佛的教诲,严净一切佛的国土,当使一切如来种性不致断绝,应当针对一切众生种性而完全成熟,应当灭除一切众生生死之苦而将其置于究竟安乐之处,应当净治一切众生智慧之眼,应当修习一切菩萨所修行的法门,应当安住于一切菩萨平等之心,应当成就一切菩萨所行之地,应当使一切众生都完全欢喜;应当舍弃一切物品,尽未来际行布施波罗蜜,使一切众生完全获得满足,衣服、饮食、妻妾男女、头目手足,如此一切身内身外我所有的东西,都当做施舍的东西,无所吝惜。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可能为我制造障碍:当我施财物时,你心中吝惜;当我施男女时,你心痛恼;当我割肢体时,你心懮闷;当舍离你而出家时,你心悔恨。』

  「这时,太子随即为妙德童女而说颂言:(偈颂的语译从略)

  「这时,妙德童女对太子说:『我恭敬地遵奉您的教诲。』童女随即说颂:『无量劫海中,在地狱被火焚身之苦;如果你能够眷纳我,我甘心受此苦。无量受生处,碎身就如同微尘;如果你能够眷纳我,我甘心受此苦。无量劫中顶戴广大金刚山,你如果能够眷纳我,我甘心受此苦。无量生死海,我都以自己的身肉施舍;你获得法王之位,希望我也如此!若能眷纳我,与我一起生活,我愿意生生做布施之事,愿意让你一直以我为布施物!为哀愍众生之苦,你发菩提心;在已经摄受众生之后,也应当摄受我。我不求得豪富,不图五欲之乐,只是希望一起修法,愿意以道义为重!青色的修广的眼睛,慈愍地观看世间,不生起染着心,必定成就菩萨道。太子所行之处,地上生出许多宝花,以后必然作转轮王,希望你能够眷纳我!我曾梦见这一场景,在妙法菩提道场,如来在树下坐,有无量众生围绕。我梦见那位如来,身如同真金山,他以手抚摩着我的头顶,我醒来后心中非常欢喜。过去有一位名为『喜光明』的眷属天;那位天对我说,佛在道场兴世。我曾产生这样的念头:希望看到太子身。那位天回答说:你会见到的。我昔日的理想,今日已经全部完满地成就;只希望我们一起去拜访供养那位如来!』

  「这时,太子听闻胜日身如来之名,产生大欢喜,希望看见那位佛,便以五百摩尼宝散播在其女身上,为其戴上妙藏光明宝冠,为其披上火焰摩尼宝衣。这时,那位童女心并不动摇,也没有喜相;只是合掌恭敬,瞻仰太子,目光没有片刻舍离。

  「其母善现,于太子前而说颂言:

  『此女极端正,功德庄严身;昔愿奉太子,今意已满足。持戒有智慧,具足诸功德;普于一切世,最胜无伦匹。此女莲华生,种姓无讥丑,太子同行业,远离一切过。此女身柔软,犹如天缯纩;其手所触摩,众患悉除灭。毛孔出妙香,芬馨最无比;众生若闻者,悉住于净戒。身色如真金,端坐华台上;众生若见者,离害具慈心。言音极柔软,听之无不喜;众生若得闻,悉离诸恶业。心净无瑕垢,远离诸谄曲,称心而发言,闻者皆欢喜。调柔具惭愧,恭敬于尊宿,无贪亦无诳,怜愍诸众生。此女心不恃,色相及眷属;但以清净心,恭敬一切佛。』

  「尔时,太子与妙德女及十千采女并其眷属,出香牙园,诣法云光明道场。至已下车,步进诣如来所。见佛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无诸垢浊;皆生净信,踊跃欢喜,顶礼佛足,绕无数匝。于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妙宝莲华供散彼佛。太子为佛造五百精舍,一一皆以香木所成,众宝庄严,五百摩尼以为间错。时,佛为说《普眼灯门修多罗》;闻是经已,于一切法中得三昧海,所谓:得普照一切佛愿海三昧、普照三世藏三昧、现见一切佛道场三昧、普照一切众生三昧、普照一切世间智灯三昧、普照一切众生根智灯三昧、救护一切众生光明云三昧、普照一切众生大明灯三昧、演一切佛*轮三昧、具足普贤清净行三昧。时,妙德女得三昧,名『难胜海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时,彼太子与妙德女并其眷属,顶礼佛足,绕无数匝,辞退还宫;诣父王所,拜跪毕已,奉白王言:『大王当知,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于此国内法云光明菩提场中成等正觉,于今未久。』尔时,大王语太子言:『是谁为汝说如是事?天耶?人耶?』太子白言:『是此具足妙德女说。』时,王闻已,欢喜无量,譬如贫人得大伏藏,作如是念:『佛无上宝难可值遇,若得见佛,永断一切恶道怖畏。佛如医王,能治一切诸烦恼病,能救一切生死大苦;佛如导师,能令众生至于究竟安隐住处。』作是念已,集诸小王、群臣、眷属,及以剎利、婆罗门等一切大众,便舍王位,授与太子;灌顶讫已,与万人俱,往诣佛所;到已礼足,绕无数匝,并其眷属悉皆退坐。

  【章旨】妙德童女与其母亲善现以及太子一起前往胜日身佛的住所拜见这位佛,并且听闻胜日身佛说法。太子回宫将胜日身佛出世的消息告诉给国王。国王便舍弃王位,将其让与太子,自己与一万名眷属一起去拜见胜日身佛。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的「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童女的母亲善现站在太子前以颂体对太子说:『此女长相极其美丽,以功德庄严其身;她过去一直希望侍奉太子,现今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她持戒而有智慧,具足诸功德;即使在一切世中,她也是最好而无与伦比的。此女是从莲花中出生的,种姓高尚,太子与其在一起生活,可以远离指责。此女的身体极其柔软,犹如天然的锦缎;凡是其手所触摩过的,许多祸患都会除灭。她的毛孔中发出妙香,芬馨最无比;众生如果能够闻到,都可以住于净戒。她的身体的颜色如同真金之色,她端坐在花台上;众生如果看见她,都远离害人之心而且具有慈心。她说话的声音极其温柔,凡是听到的人无不喜欢;众生如果能够听见她的声音,就可全部远离诸恶业。她心净而没有瑕垢,远离诸谄曲,她说话表里如一,听到的人都很欢喜。她调和柔顺怀有惭愧之心,对于尊宿大德怀有尊敬之心,她无贪也无诳,怜愍诸众生。此女心中并不依恃其色相及眷属;只是以清净心,恭敬供养一切佛。』

  「这时,太子与妙德女以及一万名采女及其眷属,走出香牙园,前往法云光明道场。到了道场后,下车步行前往如来的住所。他们看见佛的身相端严寂静,诸根调顺,内外清净,如大龙池没有任何垢浊,便都产生了清净的信仰,踊跃欢喜,顶礼佛足,在佛的周围绕行无数圈。当时,太子及妙德女各持五百美妙的宝莲华供养这位佛。太子为佛建造了五百精舍,每一精舍都是以香木制成,以许多珍宝庄严,有五百摩尼宝在其中交错分布。这时,佛为这些众生演说《普眼灯门修多罗》。听完这部经之后,这些听众在一切法中获得三昧海,所谓:获得了普照一切佛愿海三昧、普照三世藏三昧、现见一切佛道场三昧、普照一切众生三昧、普照一切世间智灯三昧、普照一切众生根智灯三昧、救护一切众生光明云三昧、普照一切众生大明灯三昧、演一切佛*轮三昧、具足普贤清净行三昧。这时,妙德女所获得的三昧名叫『难胜海藏』,对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转。

  「这时,那位太子与妙德女及其眷属,顶礼佛足,在佛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告别辞退胜日身佛回到宫中。太子前往父王的住所,拜跪完毕之后,禀告父王说:『大王应当知道,胜日身如来出兴于世,在此国内的法云光明菩提场中成就等正觉,时间还不算太长。』这时,大王对太子说:『这是谁给你说?是天神说的吗?是人说的吗?』太子回答说:『这是此具足妙德女说的。』当时,大王听到这话之后,欢喜无量,就如穷人获得了埋于地下的宝藏一样。国王这样想道:『佛是无上宝,难于遇到,如果得以拜见佛,就会永远断绝一切恶道怖畏。佛就如同医王,能够医治一切诸烦恼病,能够拯救众生的一切生死大苦;佛就如同导师,能使众生达到究竟安隐的住处。』这样想后,国王就召集诸小王、群臣、眷属以及剎利、婆罗门等一切大众,便舍去王位,将其授与太子;作完灌顶之后,国王就与万人一起前往佛的住所;到了佛所在的道场礼拜了佛之后,在其佛的周围绕行无数圈,然后与其眷属都退到一边坐了下来。

  「尔时,如来观察彼王及诸大众,白毫相中放大光明,名『一切世间心灯』,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住于一切世主之前,示现如来不可思议大神通力,普令一切应受化者心得清净。尔时,如来以不思议自在神力,现身超出一切世间,以圆满音普为大众说陀罗尼,名『一切法义离暗灯』,佛剎微尘数陀罗尼而为眷属。彼王闻已,即时获得大智光明;其众会中,有阎浮提微尘数菩萨,俱时证得此陀罗尼;六十万那由他人,尽诸有漏①,心得解脱;十千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时,佛又以不思议力广现神变,普于十方无量世界演三乘法化度众生。

  「时,彼父王作如是念:『我若在家,不能证得如是妙法;若于佛所出家学道,即当成就。』作是念已,前白佛言:『愿得从佛出家修学!』佛言:『随意,宜自知时。』时,财主王与十千人,皆于佛所同时出家。未久之间,悉得成就一切法义离暗灯陀罗尼,亦得如上诸三昧门,又得菩萨十神通门,又得菩萨无边辩才,又得菩萨无碍净身,往诣十方诸如来所听受其法,为大法师演说妙法;复以神力徧十方剎,随众生心而为现身,赞佛出现,说佛本行,示佛本缘,称扬如来自在神力,护持于佛所说教法。

  「尔时,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采女围绕,七宝自至。一者,轮宝,名『无碍行』;二者,象宝,名『金刚身』;三者,马宝,名『迅疾风』;四者,珠宝,名『日光藏』;五者,女宝,名『具妙德』;六,藏臣宝,名为『大财』;七,主兵宝,名『离垢眼』。七宝具足,为转轮王,王阎浮提,正法治世,人民快乐。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其阎浮提中有八十王城,一一城中有五百僧坊①,一一僧坊立佛支提②,皆悉高广,以众妙宝而为校饰;一一王城皆请如来,以不思议众妙供具而为供养。佛入城时,现大神力,令无量众生种诸善根,无量众生心得清净,见佛欢喜,发菩提意,起大悲心,利益众生,勤修佛法,入真实义,住于法性,了法平等,获三世智,等观三世,知一切佛出兴次第,说种种法摄取众生,发菩萨愿,入菩萨道,知如来法,成就法海,能普现身徧一切剎,知众生根及其性欲③,令其发起一切智愿。

  【章旨】那位父王因为听闻佛的说法而发心出家,而那位太子则因七宝自然具足而成为转轮圣王。

  【注释】①有漏:与「无漏」一起构成一组概念。「漏」为「流失」、「漏泄」之意,为「烦恼」的异名。人类由于烦恼所产生之过失、苦果,使人在迷妄, 的世界中流转不停,难以脱离生死苦海,故称为「有漏」;若达到断灭烦恼之境界,则称为「无漏」。

  ②僧坊:又作「僧房」,指僧尼所住之坊舍,一般多指弘扬戒律的专门之道场为僧坊,其制度与其他寺院不同。

  ③佛支提:又作「支帝」、「枝提」、「制多」、「制底」、「制底耶」,为积集之义。释尊荼毗时,曾积聚香柴而成大积,此为「支提」一名之起因,其后在佛陀灵迹等上堆积砖土而营造的建筑就叫「支提」。又言世尊无量之福德积集于此,故举凡塔庙、灵庙、庙、方坟等,皆称「支提」。依《摩诃僧祇律》之说,有舍利者为「塔」,无舍利者为「支提」。

  ③性欲:指个人由其本身的素质、本性而产生的各种想法与意志。性,指过去之习性;欲,指现在之乐欲。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这时,如来观察那位国王以及诸大众,其白毫相中放出大光明,名『一切世间心灯』,普照十方无量世界,住在一切世主之前,示现出如来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完全使一切应受化者之心得到清净。这时,如来以不思议的自在神力,显现出超出一切世间众生的身体,以圆满的声音完全为大众说名为『一切法义离暗灯』的陀罗尼,佛土微尘数陀罗尼为其眷属。那位王听闻之后,立即获得大智光明;其众会中,有阎浮提微尘数菩萨,也同时证得这一陀罗尼;六十万那由他的人,都远离诸有漏法,心中获得解脱;一万名众生,远尘离垢,获得法眼的清净;无量众生,发菩提心。当时,佛又以不思议力广现神变,完全在十方无量世界演说三乘法而化度众生。

  「这时,那位父王又这样想:『我如果在家,就不能证得如此妙法;如果在佛所出家学道,立即就可成就。』这样想着,他上前对佛说:『希望得以跟从佛而出家修学!』佛说:『可以随你的意,应该知道这就是时机。』当时,国王与一万人,都在佛的所在同时出家。没有多长时间,都获得成就一切法义远离暗灯陀罗尼,也获得了如上诸三昧门,又获得了菩萨十神通门,又获得了菩萨无边辩才,又获得了菩萨无碍净身,前往十方诸如来所听受其法,为大法师演说妙法;又以神力徧十方国土,随众生之心而为其现身,称赞佛的出现,演说佛的本行,显示佛的本缘,称扬如来的自在神力,护持佛所说的教法。

  「这时,太子于十五日在正殿上,由采女围绕,七宝自然出现。第一为名叫『无碍行』的轮宝;第二为名叫『金刚身』的象宝;第三为名叫『迅疾风』的马宝;第四为名叫『日光藏』的珠宝;第五为名『具妙德』的女宝;第六为名叫『大财』的藏臣宝;第七为名叫『离垢眼』的主兵宝。凡是七宝具足的就是转轮王,在阎浮提称王,以正法治世,人民快乐。王有一千名儿子,都端正勇健,能伏怨敌。其阎浮提中有八十座王城,每一城中都有五百僧坊,每一僧坊都建立起佛支提,都很高广,以许多珍贵的宝物作为装饰;每一王城都来邀请如来,以不思议众妙供具作为佛的供养。佛进入城时,显现出大神力,使无量众生种植下善根,无量众生由此获得清净,看见佛很欢喜,发菩提意,生起大悲心,利益众生,勤修佛法,进入真实义,住于法性,了知诸法平等,获得三世智慧,等观三世,知晓一切佛的出兴次第,演说种种法而摄取众生,发菩萨愿,进入菩萨道,知晓如来法,成就法海,能够完全显现出身体而徧一切国土,知晓众生之根及其本来之欲想,使其发起一切智愿。

  「佛子!于汝意云何?彼时太子得轮王位供养佛者,岂异人乎?今释迦牟尼佛是也。财主王者,宝华佛是。其宝华佛,现在东方过世界海微尘数佛剎有世界海,名『现法界虚空影像云』,中有世界种,名『普现三世影摩尼王』,彼世界种中有世界,名『圆满光』,中有道场,名『现一切世主身』,宝华如来于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说佛剎微尘数诸菩萨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宝华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净此世界海;其世界海中去、来、今佛出兴世者,皆是宝华如来为菩萨时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时女母善现者,今我母善目是。其王眷属,今如来所众会是也,皆具修行普贤诸行成满大愿,虽恒在此众会道场而能普现一切世间,住诸菩萨平等三昧,常得现见一切诸佛,一切如来以等虚空妙音声云演正*轮悉能听受,于一切法悉得自在,名称普闻诸佛国土,普诣一切道场之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随其所应教化调伏,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恒无间断,成满普贤广大誓愿。

  「佛子!其妙德女与威德主转轮圣王以四事供养①胜日身如来者,我身是也。彼佛灭后,其世界中,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皆与王承事供养。其第一佛名『清净身』,次名『一切智月光明身』,次名『阎浮檀金光明王』,次名『诸相庄严身』,次名『妙月光』,次名『智观幢』,次名『大智光』,次名『金刚那罗延精进』,次名『智力无能胜』,次名『普安详智』,次名『离垢胜智云』,次名『师子智光明』,次名『光明髻』,次名『功德光明幢』,次名『智日幢』,次名『宝莲华开敷身』,次名『福德严净光』,次名『智焰云』,次名『普照月』,次名『庄严盖妙音声』,次名『师子勇猛智光明』,次名『法界月』,次名『现虚空影像开悟众生心』,次名『恒嗅寂灭香』,次名『普震寂静音』,次名『甘露山』,次名『法海音』,次名『坚固网』,次名『佛影髻』,次名『月光毫』,次名『辩才口』,次名『觉华智』,次名『宝焰山』,次名『功德星』,次名『宝月幢』,次名『三昧身』,次名『宝光王』,次名『普智行』,次名『焰海灯』,次名『离垢法音王』,次名『无比德名称幢』,次名『修臂』,次名『本愿清净月』,次名『照义灯』,次名『深远音』,次名『毗卢遮那胜藏王』,次名『诸乘幢』;次名『法海妙莲华』。佛子!彼劫中,有如是等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

  「其最后佛,名『广大解』,于彼佛所,得净智眼。尔时,彼佛入城教化。我为王妃,与王礼觐,以众妙物而为供养,于其佛所闻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即时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佛子!我得此解脱已,与菩萨于佛剎微尘数劫勤加修习,于佛剎微尘数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或于一劫承事一佛,或二、或三、或不可说,或值佛剎微尘数佛,悉皆亲近承事供养,而未能知『菩萨之身形量色貌及其身业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章旨】瞿波释种女告诉善财童子,那位供养胜日身如来的妙德女,就是其前身,其因供养此劫中的最后一位佛,并且听闻其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立即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境界。

  【注释】①四事供养:指供给资养佛、僧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四种物品。四事,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或指衣服、饮食、汤药、房舍等。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应善财童子的请求,继续为其宣说自己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解脱门」的机缘与时间久暂:「佛子!你如何看待这一过程呢?那时获得轮王位并且供养佛的太子难道是别人吗?他就是现今的释迦牟尼佛啊!财主国王就是现今的宝华佛。这位宝华佛在现在东方过世界海微尘数佛土有一处名为『现法界虚空影像云』的世界海中,此世界海中有名为『普现三世影摩尼王』的世界种,此世界种中有一处名为『圆满光』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处名为『现一切世主身』的道场,宝华如来就在此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不可说佛土微尘数的诸菩萨众在其前后围绕,宝华佛就为其说法。宝华如来往昔修行菩萨道时,清净了此世界海;在此世界海中过去、未来、现在而出兴于世的佛,都是宝华如来为菩萨时教化使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结果。那位名为善现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善目。其国王的眷属,就是现今如来的众会,都具修行普贤诸行成满大愿,即使在此众会道场而能普现一切世间,住于诸菩萨平等三昧,常得拜见一切诸佛,一切如来以等虚空妙音声云演说的正*轮,他们都能够听受,对于一切法都获得自在,名称普闻诸佛国土,普徧前往一切道场之所,普徧显现在一切众生之前,随其所应而教化调伏众生,尽未来劫而修菩萨道永远没有间断,成满普贤广大誓愿。

  「佛子!那位与威德主转轮圣王一起以四事供养胜日身如来的妙德女,就是我的前身。那位佛寂灭之后,那世界之中,有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都与国王承事供养。其第一佛名为『清净身』,第二位佛名为『一切智月光明身』,第三位佛名为『阎浮檀金光明王』,第四位佛名为『诸相庄严身』,第五位佛名为『妙月光』,第六位佛名为『智观幢』,第七位佛名为『大智光』,第八位佛名为『金刚那罗延精进』,第九位佛名为『智力无能胜』,第十位佛名为『普安详智』,第十一位佛名为『离垢胜智云』,第十二位佛名为『师子智光明』,第十三位佛名为『光明髻』,第十四位佛名为『功德光明幢』,第十五位佛名为『智日幢』,第十六位佛名为『宝莲华开敷身』,第十七位佛名为『福德严净光』,第十八位佛名为『智焰云』,第十九位佛名为『普照月』,第二十位佛名为『庄严盖妙音声』,第二十一位佛名为『师子勇猛智光明』,第二十二位佛名为『法界月』,第二十三位佛名为『现虚空影像开悟众生心』,第二十四位佛名为『恒嗅寂灭香』,第二十五位佛名为『普震寂静音』,第二十六位佛名为『甘露山』,第二十七位佛名为『法海音』,第二十八位佛名为『坚固网』,第二十九位佛名为『佛影髻』,第三十位佛名为『月光毫』,第三十一位佛名为『辩才口』,第三十二位佛名为『觉华智』,第三十三位佛名为『宝焰山』,第三十四位佛名为『功德星』,第三十五位佛名为『宝月幢』,第三十六位佛名为『三昧身』,第三十七位佛名为『宝光王』,第三十八位佛名为『普智行』,第三十九位佛名为『焰海灯』,第四十位佛名为『离垢法音王』,第四十一位佛名为『无比德名称幢』,第四十一位佛名为『修臂』,第四十二位佛名为『本愿清净月』,第四十三位佛名为『照义灯』,第四十四位佛名为『深远音』,第四十五位佛名为『毗卢遮那胜藏王』,第四十六位佛名为『诸乘幢』;第四十七位佛名为『法海妙莲华』。佛子!在那劫中,有如此等六十亿百千那由他佛出兴于世,我都亲近承事供养。

  「那一劫中的最后一位佛名为『广大解』。我在那位佛的住所,获得净智之眼。那时,『广大解』佛入城教化。我当时为王妃,与王一起礼觐这位佛,以许多美妙的物品作为供养,在其佛的住所听闻其说『出生一切如来灯法门』,立即获得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佛子!我获得此解脱之后,与菩萨在佛土微尘数劫勤加修习,在佛土微尘数劫中承事供养无量诸佛;或在一劫承事一佛,或二、或三、或不可说数佛,或遇到佛土微尘数佛,都全部亲近承事供养,但我却未能知晓『菩萨之身形量、色貌及其身业、心行智慧三昧境界』。

  「佛子!若有众生,得见菩萨修菩提行,若疑若信;菩萨皆以世、出世间种种方便而摄取之,以为眷属,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佛子!我见彼佛得此解脱已,与菩萨于百佛剎微尘数劫而共修习;于其劫中,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皆亲近承事供养,听所说法读诵受持。于彼一切诸如来所,得此解脱种种法门,知种种三世,入种种剎海,见种种成正觉,入种种佛众会,发菩萨种种大愿,修菩萨种种妙行,得菩萨种种解脱,然未能知菩萨所得普贤解脱门。何以故?菩萨普贤解脱门,如太虚空,如众生名,如三世海,如十方海,如法界海,无量无边。佛子!菩萨普贤解脱门,与如来境界等。

  「佛子!我于佛剎微尘数劫,观菩萨身无有厌足。如多欲人男女集会,递相爱染,起于无量妄想思觉。我亦如是,观菩萨身一一毛孔,念念见无量无边广大世界种种安住、种种庄严、种种形状,有种种山、种种地、种种云、种种名、种种佛兴、种种道场、种种众会,演种种修多罗,说种种灌顶、种种诸乘、种种方便、种种清净。又于菩萨一一毛孔,念念常见无边佛海,坐种种道场,现种种神变,转种种*轮,说种种修多罗,恒不断绝。又于菩萨一一毛孔,见无边众生海种种住处、种种形貌、种种作业、种种诸根。又于菩萨一一毛孔,见三世诸菩萨无边行门,所谓:无边广大愿、无边差别地、无边波罗蜜、无边往昔事、无边大慈门、无边大悲云、无边大喜心、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佛子!我于佛剎微尘数劫,念念如是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已所至处而不重至,已所见处而不重见,求其边际竟不可得,乃至见彼悉达太子住于宫中、采女围绕。我以解脱力,观于菩萨一一毛孔,悉见三世法界中事。

  【章旨】瞿波释种女给善财童子说,尽管自己获得了「观察一切菩萨三昧海境界解脱」,并且多劫修证,但却未知「普贤解脱」境界。因为此「普贤解脱」境界事理无边,与诸佛境界相同。

  【语译】瞿波释种女继续给善财童子说:「佛子!如果有众生得以看见菩萨修习菩萨行,有时怀疑有时相信;菩萨都以世间、出世间的种种方便而摄取这些众生,作为自己的眷属,使其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获得不退转。佛子!我因为看见『广大解』佛而获得此解脱境界之后,与菩萨在百佛土微尘数劫一起修习;在其劫之中,所有出兴于世的诸佛,我都亲近承事供养,听其所说法并且读诵受持。在彼一切诸如来的住所,获得解脱的种种法门,知晓种种三世,进入种种剎海,看见种种成正觉的佛,进入种种佛的众会,发菩萨种种大愿,修习菩萨种种妙行,获得菩萨种种解脱,但我仍然未能知晓菩萨所获得的普贤解脱门。为什么这样呢?菩萨普贤解脱门,如同太虚空,如同众生名,如同三世之海,如同十方海,如同法界海,无量无边。佛子!菩萨普贤解脱门,与如来的境界相同。

  「佛子!我在佛土微尘数劫,观想菩萨之身从来没有厌恶满足。如同多欲男女的集会,递相爱染,生起无量妄想的思觉。我也如此,观菩萨身一一毛孔,念念见无量无边广大世界的种种安住、种种庄严、种种形状,有种种山、种种地、种种云、种种名、种种佛出世、种种道场、种种众会,演说种种修多罗,演说种种灌顶、种种诸乘、种种方便、种种清净。又在菩萨一一毛孔中,念念常见无边佛海,坐于种种道场,显现种种神变,旋转种种*轮,演说种种修多罗,永远不会断绝。又从菩萨的每一毛孔之中,看见无边众生海种种住处、种种形貌、种种作业、种种诸根。又从菩萨一一毛孔,看见三世诸菩萨无边行门。这些行门有:无边广大愿、无边差别地、无边波罗蜜、无边往昔事、无边大慈门、无边大悲云、无边大喜心、无边摄取众生方便。

  「佛子!我在佛土微尘数劫,念念如此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已经到达过的不再重来,已经看见之处而不再重见,追求其边际竟然不可得,甚至看见那位悉达太子住于宫中、有采女围绕。我以解脱力,观于菩萨一一毛孔,完全看见三世法界中的事。

  「佛子!我唯得此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为一切众生现随类身①,为一切众生说随乐行,于一一毛孔现无边色相海;知诸法性无性为性,知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