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资料选读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八章

自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五章

慧律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教典籍简介: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佛说人因有爱欲而不能见道

苏行三博士:佛说四十二章经讲录

《佛说四十二章经》注音读诵版

蕅益大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蕅益大师著13

佛说四十二章经译文

四十二章经注音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八章 尘唾自污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九章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三十九章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六章

宣化上人:佛说四十二章经 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

《四十二章经》是怎样一本佛书

蕅益大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解

 
四十二章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圣严法师: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一章  

  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一章

  佛言:辞亲出家为道,名卅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为四真道,行进志清净,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住寿命,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魂灵上十九天,於彼得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罗汉。爱欲断者,譬如四支断,不复用之。

  这是第一章,讲出家修道,目的在了生死,最高可证得阿罗汉,最低也可希望证得初果须陀洹。但如何才能证得四果位呢?首先须断除爱欲,如能断除爱欲,即可从初果、二果、三果,最後证得阿罗汉果。

  「沙门」,在印度是出家人的意思,中文也译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意思,辞亲出家,乃为精勤修持戒、定、慧三种出离生死的法门,藉以息灭生死根本及贪、瞋、痴三毒,这就是辞亲出家作为沙门的目的。

  「四真道」即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及五蕴炽盛苦,是一切苦的总称。

  「集」意为蒐集、累积种种业力,造成下一生再受报的原因;是受苦的同时,又造生死的业因,也就是在生死中接受八苦的同时,又再造杀、盗、淫、妄等的恶业。只要造了业,不论善恶,都得接受第二次生命,这叫「集」。

  「灭」是灭八苦、五苦,灭集,希望不要再造业。用道谛来灭苦的果——「苦」、灭苦的因——「集」。

  「道」主要是修戒、定、慧三学。戒、定、慧分开来解释,又叫八正道。八正道的内容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行进志清净」即「四正勤」,即所谓的四种精进:已作之恶令止,未作之恶不再作,未行之善令行,已行之善令增长。

  「阿罗汉」乃梵文音译,中文一般义译为「应供」。「应」有三种意思:1.应断烦恼,2.应了生死,3.应受人天供养;实际上,「应供」只要有一个「应」字就可以了,译为应供,反而不能涵盖阿罗汉全部的意思。阿罗汉断一切烦恼,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证後的功德应接受所有人天供养,故称阿罗汉。在小乘中,证到阿罗汉便是最高的果位;但大乘佛法认为,阿罗汉不是最高的果位,成佛才是。不过佛有十种尊称,其一便是阿罗汉,只是我们一般很少称佛为阿罗汉,可是佛有阿罗汉的功德。所以在大乘中,佛可以是阿罗汉,而小乘的阿罗汉只是阿罗汉;一般而言,若只称阿罗汉者应指小乘。

  「能飞行变化」是指阿罗汉多半有神通,但不一定全部有神通,证阿罗汉要拥有神通是非常容易,但是仍有些阿罗汉并没有神通。

  「住寿命」是说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後,有几位阿罗汉发愿长久住世,永远护持修行佛法的众生,如宾头卢尊者和摩诃迦叶尊者。也就是说阿罗汉可以自己决定留寿住世帮助众生,也可以随时说走就走。因此有些高僧大德,有的坐亡,有的立化,有的翻跟斗而涅槃,生死对他们来说好自在。

  「动天地」有两种涵义,第一种是罗汉以神力使天地震动,第二种是罗汉这样的功德力量,能惊天地,泣鬼神。

  「阿那含」意为「不还」,是说证得三果之後,不再回欲界、不到人间、不入生死轮回,但还在三界之中。

  「寿终魂灵上十九天」意思是说三果圣人肉体死亡後,魂灵会上十九天。

  当《四十二章经》翻译成中文时,唯识论典尚未传入中国,所以当时没有第七意识及第八阿赖耶识的观念,只好翻成魂灵。其实这里所说的魂灵指的就是第八识——死後的精神体。现在经典已经很少用这个词,只有古经译本中才可见,由此足以证明,《四十二章经》很早就传入中国,翻译成中文。

  佛教有三界共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欲界六天。色界十八个禅定天中,其中最上五层的是五净居天。五净居天分别是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也就是阿迦腻吒),是证三果圣人所住的。「上十九天」是在欲界六天及色界第十三天以上,即是净居天。但是既然是三果圣人所住,应不在色界,与外道及世间禅定天不同才对,所以此处的净居天,应如同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分有内院和外院。兜率外院是享受天福的天人所住;兜率内院是弥勒菩萨的净土以及道安、太虚大师和近代的慈航法师等,发愿往生弥勒净土的大善知识所住。第四禅天也有内外、凡圣之别,外院是一般修禅定的凡夫所住;内院是净土,是证第三果圣人所住。一旦证阿罗汉,就可永离三界了。

  「二果斯陀含」,意思为「一来」。修成斯陀含果的人,再到人间生死一次,再修行一生,即可证阿罗汉。

  「初果须陀洹」,又叫「预流」。预是预备,是进入圣人之流的预备阶段,也可说是预科生,等於是圣人先修班。须陀洹要来回人间七次,尔後可得阿罗汉果。

  此章後段特别强调,要证阿罗汉,须断爱欲,就好像人断四肢。阿罗汉离爱欲,爱欲不起作用,故真正离欲的阿罗汉,不会再受生死流转之苦。因为,爱欲乃生死根本,离了爱欲即断了生死流转之因。

  爱有好的爱,如慈悲;欲也有好欲,如发愿,因此经典中有说欲、胜解、念、定、慧,合称五力,是产生修道驱策力的根本。断欲之前的爱叫爱,断欲之後的爱叫慈悲。此处的爱欲主要是指五欲,其中男女欲是五欲之中最严重的,不断男女欲,不能证四果阿罗汉;此外,不现出家相,只能证三果阿那含,现了出家相才能证得四果。但也不能因此就说现出家相者人人皆证四果,但欲证四果必得要现出家相。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