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吾和身的关系


   日期:2016/1/11 7: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劝修持一。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其身矣。何则,自早晨开目离寝,至夜间就寝闭目,无非尘劳。未尝暂省吾身,是皆忘其身也。且人之于身,以日言之,莫大于饥渴,必为食饮之备。以岁言之,莫大于寒暑,必为裘葛之备。以终身言之,莫大于死生,而不为净土之备。何哉?且若人有百斤之金,猝有大难,不能负挈以行,必舍之而去。若抱金而与之俱死,世必谓之大愚。是皆知此身重于百斤之金也。】

  ——《龙舒净土文》

  有人曾经问孔子:有人搬家,他把自己家里的家具什么的都搬了,却把他的妻子落下了,有没有这回事?有没有这样的人?在一个家庭中,妻子是主妇,离开主妇还成什么家啊?搬家,把重要的妻子忘了,有没有这样的事?孔子说:“又有甚焉。”这句话很有意思:有啊,有搬家把妻子落下来的。还有比这忘得更厉害的呢,不仅把自己的妻子忘了,连自己的身体都忘了,都落下来了。那这是谁呢?讲了两个人:夏桀、商纣。这两个人,一个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天子,一个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天子。他们暴虐不仁,最后被推翻了,自己也死无葬身之地。他可不是连自己的身体也忘了吗?

  如果我们再用慧眼来观察我们周边的人,很多人都是把身体忘了——忘其身。怎么叫忘其身呢?我们每个人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到夜间拖着疲惫的脚步又到床上闭目睡觉,你这一整天干了些什么呀?赚钱、求名,无非追求五欲六尘,没有一刻的时间来反省一下吾身。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有过几个省啊?“吾身”是什么意思?吾是主人公,身是客人。我们要了解我们有吾、有身,身是客体,吾才是主体。主人是无量劫都存在的,是无生无死的。客人是可以改形换面的,是可以来来去去的。我们思惟过没有,譬如我们到远方去,我们会坐种种交通工具,或者坐船,或者坐马车。那么乘船马车的是“吾”,而舟车马是 “身”,他们俩是能坐和所坐的关系。像一个演员,演员作戏,他会扮演种种角色,扮演帝王、扮演官吏、乃至扮演乞丐,这些角色是他的身,能扮这些角色的是吾。那么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这是什么?这是身。之所以能视听,见闻觉知的是吾。所以这个身有生死,有衰老,到了衰老了眼睛就会昏暗,耳朵就会聋。但是所有能见的见性、能听的闻性,它不会昏,不会聋。如果我们把眼睛能看、耳朵能听认为是主人公,这就叫认贼为子了。

  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认清楚吾和身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吾,不要被这个身所控制。所以儒家和佛家都讲,你首先要从其大体,要认知我们的吾,我们的本心,我们的自性,这个身体是为我所用的东西。如果一个不明白道的人就是个小人,他就从其小体,一生都为这个身体去奔波、去照料。这就是吾、主人公被身所用。主人公昏迷了,贼在家里当家作主了。我们反省过这样的关系没有?吾和身的关系。如果没有反省过,我们受无明欲望的牵使,就一定是被身所用,被欲望所控制,这就是“皆忘其身”。殉欲忘身啊!所以这些都要冷静地反省。

  吾与身的关系,从每一天来看,莫大于饥饿和干渴,所以常常要找饮食来作准备。以一年来看,莫大于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暑热,所以必然要为夏天准备薄的衣服,为冬天准备厚的御寒的衣服。那么以人的一生来看,莫大于死生。我们为生死做了什么准备?为生死做准备就是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吾——我们不生不灭的自性负责,才是最好的准备。为什么要做这种准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活当中最重要的。因为虽然其它有些东西也重要,但有一个轻重缓急。比如人的身体相对外面的财物而言,如果一个人有一百斤的黄金,但一旦碰到水灾、火灾、避难等大难临头的事的时候,他为了逃命,一定会把这一百斤黄金舍掉,保命要紧。如果他舍不得这黄金,抱着金子跟它一起死亡了,那别人都会说这是个愚痴的人。因为你死了黄金再多也没有用,所以保命要紧啊!从这里也就知道身体是重于一百斤黄金的价值的。进一步,吾与身来比也有这样的一个关系在里面,吾重于身何止千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欲望       疲惫)(五明学佛网:欲望       疲惫)  

 雪漠:别落入欲望与贪婪的蛛网 

 卢志丹居士:幸福感并非欲望的满足 

 高月明居士:为什么说心理疾病源自对本能欲望的压制 

 传喜法师:欲望无止境知足是快乐 

 蔡礼旭:一个家庭假如放纵了一个欲望,这个家也会败! 

 当你不再被欲望牵着鼻子走,你会发现自己更有自控力了! 

 嘎玛仁波切:为了欲望没有不敢吃、不敢杀,就是灾难随之而来 

 嘎玛仁波切:内心充实富有,就不会被欲望和财富所累 

 只有控制欲望的人,才能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有时候欲望太多,喜欢吃喜欢买东西,怎么办? 

 念南无莲花尊丰如来马上断除强烈的欲望 

 净土法门法师:欲望能够有节制可以得它的乐,不受它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