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五台山的魅力,在于徒步行脚 |
||
|
||
五台山的魅力,在于徒步行脚五个台。第一次去五台山时,问五个台,当地说人,远着呢,然后指着东西南北中看。这么一指,真的感觉太遥远了。只好坐车去。这次去五台山,徒步行脚了五个台,发现并不遥远。或者说,只有徒步行脚了,才算真正来过五台山。 五台山不同于其他的山,徒步行走的也很多,爱登山的,或信佛拜佛的。《华严经》记载,日有一万菩萨绕清凉。每天太阳升起时,文殊菩萨会带领他的一万菩萨眷属开始绕五台山。徒步行脚,更能接近真实的五台山。 古来大德都喜欢行脚,赵州八十尤行脚,讲的是赵州古佛到八十岁还去行脚,参禅访道。行脚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包括适应各种环境。在徒步行走时,第一天就从早上八点走到晚上八点,入住狮子窝,又困又累有饿。但没有办法,到了狮子窝也没有东西吃。满脸的灰尘,就洗洗脸,去睡觉。这也是一种锻炼。第二天入住西台,也是一样,山上缺水,有水洗脸已经知足了。吃饭就是馒头酸菜,也是很好了。总感觉行脚对磨砺身心还是很有作用的。 走完了五个台顶,发现五个台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希望大家去,都能去走一走,总感觉很消业。 在五台山,碰到一个师父,山东人,五台山出家,发心从山东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花了三个月时间。路上就吃野菜,也这么拜过来了。这个师父传承了云门宗和法眼宗的法脉。走路袖子一甩一甩的,典型的禅和子。师父说,明年有计划,想从山东开始三步一拜到普陀山。路上收了个徒弟,十四岁,出家一个月多。我就叫他小师父,他回应一句:“师父有分大小吗?”又问他怎么出家,他说师父拜山拜到他门口,他就跟着去出家。我说,就这么简单。他说:“出家有那么困难吗?” 古人说三不看轻,龙虽小,龙可以兴风作浪。王子虽小,贵压群臣。沙弥虽小,但是也许人家修了几辈子了呢。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