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师生道


   日期:2016/2/6 2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云:“五伦之外无大道”,五伦八德是做人的纲领,也是一个人道德的基础。《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行德本是每一个人的本份,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立身行道,进一步才能家和、国治、天下太平,从而实现中华的复兴。现今社会之所以出现一些乱相,就是因为人们忽视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缘故,所以弘扬传统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

  师生道

  1、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职业神圣祟高,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虽有圣贤优劣之分,但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好老师一定有较好的道德修养,一技之长,应为人师表,严以律己,正直无私,以道义为重,还要知人善教,肯负责任,有耐心和爱心。

  2、教的中心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一个好老师能正己化人,敬业,给学生以道德和人生正确的指引,就象人生中的一盏明灯、一个航标、一座丰碑,受人敬重、仰目,恩深似海,如父如兄。

  3、干哪行,就要爱哪行,这是天命,干啥还烦啥、嫌啥,就是不要命了。

  4、学生们不好,是我还未做好。当老师的要认自己的不是,立志在道德、学问、人品等各方面更加完善提高自己,做好学生们的榜样。老师要找学生的好处,不怨人,格物怎样当好老师,怎样教好学生。

  5、道找一面就是克己,随时反省是不是教的方法不太对头,沟通的不够,太主观、太过于严厉等等。如果学生不满意自己,是自己无能,别人不赞成你,是你无用,你若是看不起人,是你无量。

  6、在社会五行中读书人属金,金主开辟,士子读书,是最明理的人,决不许怨人。他人不明理,正是读书人未将他教化明白,还敢怨人吗?

  7、常家访,常找学生谈心,知道他们的心理啥想的, 让他们倾述自己的压力、苦闷、烦恼,对学生家庭情况、成长背景、性格等都要有所了解,想方设法让他们倾述内心的烦恼、顾虑,消除他们负面的情绪,安慰、理解他们,看看学生的志意心身是什么样的,在伦常家庭中看他们有亏哪个道,和谁的关系较紧张,特别是感化他们对自己父母多理解、尽孝,孩子们才会一生走得顺利些。

  8、爱和理解是最好的妙道,作为老师爱自己的学生,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爱好,态度友善,不乱发脾气,不说伤人的语言,特别不能骂人。

  9、老师对于子弟,可用教化,只可使之为善,他若不善,可以谴责,讲道理。

  10、做好老师,必须让自己的弟子敬佩,他自然就听你的话,一味硬管,会有逆反心理。

  11、遇事多反省,用调整、沟通的方式要先谦虚。比如常常试着说,老师的心是爱你们的,你们都是我最好的学生,是不是老师一些地方做得不好,也许不够理解你们,了解你们,言语上,态度上,方式上太生硬,太主观了,可以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告诉老师,我们一起努力改进,那么 学生会很乖,很听话,很配合。

  12、你有时必须严厉,对学生较恶劣的习性、行为,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主要的是在生活日常的点滴中,关心、爱护,尊重自己的学生,你再管管他,他就容易听。

  13、知足,所面对的学生,这是我的因缘,每个学生来到自己面前都是宿缘感召而来,不要烦、怨。认为学生这么差,不好管,不能贪表面的名利、学分。

  14、今人不达对方的意,偏要管人,要叫对方像我,所以很费劲,没能考虑到学生的心意和接受程度。一味按自己的主观去要求学生,常事与愿违。

  15、善于教人的人,是要看对方到什么程度,明应当说五句就可使他达到目的,可他只能接受三句,那两句就不能说了,学生的年龄,智力发育的情况各有不同。不能太着急,拔苗助长不行。

  16、作老师的,要把书理钻透了,心得理足。要多虑每个学生的道、性格、品行,优缺点等。从德、心身三方面去帮助教化学生,改掉不好的恶习、禀性。耐心的告诉他们这样对自己的人生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不顺。心不能太自私,太自私的人,人都不喜欢。培养他们帮助别人的爱心和能力,不管学生好不好,只求自己真不真。

  17、学生对老师的品行:一日之师,终身为父;一日之师,终身不忘;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18、用好心说人是义气,但别人不听你说话,你就不乐,是落心界了。若因不乐意而争搅起来,主苦恼了。

  19、看见人家不对,我能乐起来(不生气),好象用沙子磨铜镜子似的,正是给我开光呢。由此以后准明,若从此不乐,不但没放光,反而被他污了,因不对的人已经错了,你再不对,就把他压住了,所以这罪便成了不乐那个人的罪了。

  20、教学生立志:为古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圣贤的书,夺圣贤的志,效法圣贤,使自己成圣成贤。若一味的为了名贪利扰,情牵物累。无论一生怎么辛苦,努力,都将是苦恼的。享受是短暂的,贪欲是无止境的,越追求越累,欲望趋使会使自己变成争贪的机器,有时会把良心淹没的。

  21、用心好象用锅烙饼,火稍大就焦了,用意象用笼屉蒸饽饽似的,气虽然大,饽饽也坏不了。用心是表现急燥,火热,企盼心强,不耐烦,好求诸人,易发火,这样就容易产生反感,或敌对的心理,用意是宽宏大量善解人意,义气大,循循善诱,气度温和。虽表现的过分一点,也不会伤害别人的感情。

  22、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教育学生。不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一味严加管教,不能对症下药,学生不接受还产生逆反心理,农夫种地扶弄小苗,必懂小苗成长的规律,违反规律,庄稼一定长不好。

  23、念书的人,因为书是书,人是人。没能把书看成我,所以没明白,要把书念到自己身上,尤其是道德伦理的书,理论和实践不能脱节。

  24、当教员的见到聪明的学生,便去亲他爱他,见到愚鲁的学生便去贬他,欺他,这便是最大的恶人。

  25、当妈的见着小孩哭,她呵护她,小孩刚想要不哭,又呵护一声,小孩又哭了,这正是助长,教人也这样。恶不可提,提正事助恶,莫如提他的好处善长,则恶自然消。

  26、不论从事什么工作,缺乏爱心,不能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便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断难有成。爱是生命的原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源泉

  27、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便是恶人,贤人不生气,生气便是愚人,富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是穷人,贵人不动禀性,动禀性便是贱人。

  28、不知足天命不长,不放心宿命不止,不认帐阴命不了,要以大义为天命,以慎言语,节饮食养宿命,以忍耐二字消阴命。

  29、一动禀性就失天道,一生气就失人道,一打人骂人就失身道。

  30、念书不如念人(把书本这之理付与实践),念人不如念已(认识自己,解剖自己,检讨提高自己)。

  31、小孩子犯错误时,常会有不安的心理,老师如果经常批评就管皮了。反而不听了,尽量抓住时机,小点的错试着忍住,让学生知道你尊重他了,给他留面子了,下次犯错再说,他会有惭愧心,有些感恩心。反而容易接受批评,注意语气,态度,要不失慈爱,别当大炮老师。

  32、劳逸结合,孩子要适当放松,注意休息,学时尽量在精力状态最好的时候,很快集中精力理解消化,等学生疲劳、厌倦时,主动及时的让他们玩或休息,不搞疲劳战,避免产生厌学心理。

  28、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最主要的是让他们产生兴趣,了解他们哪没听懂,哪有困难,细心帮他们分析,排除难题和心理障碍,把关键的地方和思路理出来,让他们听得懂,自己再演习一遍,还能把握关键的地方,能举一反三。

  33、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志向兴趣、特长、短处,对于自卑的、消极的、愚鲁的学生,要及时发现他的优点、长处,不失时机的赞美他、鼓励他、认可他,让他有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才华,正确引导。

  34、遇火性的,就退到木性上助他,若遇愚的笨的,就往前一步来领他。遇阴火性的,就用土领他,别嫌他笨,相信他一定能学好,知道学生的性格,对自尊心非常强,性格脆弱的学生,要夸的多,管的少,说他们尽量注意分寸,在人少的背地里劝改,不可在众人面前伤他们自尊心。

  35、我怎么叫人找好处呢?例如你想拿起一块板子,用手按住这块板子,还有那只手拿这块板子,这又怎么拿起来呢?教人的人,一面教化,还一面说他不好,他已经不愿意你了,又哪能听你的话呢?找好处是存阳,若到处看人不对,阴气越存越多,就等于自己用墙把自己围起来。

  36、善人说:我向来没有师父,也没有门徒,认师父便受管辖,有门徒就要败道,谁是老师呢?天地人物皆是我师,谁是门徒?信我话者,皆是门徒。此意是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不收门徒,便无分门别派,是已非人相互攻击之弊。

  37、有的学生我见太深,很自以为是,对人不服,还说不出,暗中生怨气,必不听管教,这就是木克土。多面黄肌瘦,不服人是木,生怨气是土,易患肠胃病,这样的人多亏孝道,必让他多存孝念,明白道理,不生怨气,不越礼,多体谅他人,开阔心胸。若是女孩的,应多认不是,生出柔和水。

  38、有的学生是阴土性人,呆板固执,见识狭隘,愚而自用,遇事看不开,好生闷气,不听劝说,当事情失意后,又郁闷不乐,忧虑发烦,不知找自己的原因,爱生回头气,这是土克水。寒气下凝,必伤肾脏,面色发暗,易患腰腿疼,必要多找人好处,生出大义气,包容人。女的学生要明理达时不烦人,就好了。

  39、有的学生性格迟缓,但心中贪好,外面柔和,心里着急,或贪高好强,事与愿违,就大失所望,憋气委曲后悔,就形成水克火。对心脏不好,而现油渍渍的暗红色,就要叫他多认自己的不是,立起主意,生出仁德的心。若女的学生,就让她多找人的好处,活泼响亮。

  40、有的学生性格浅浮,好争理,贪爱显露自己,不能容事,没涵养,爱叨唠,爱分辨,爱操心,就形成火克金。面潮红,易伤肺,得肺心病,必要宽宏大量放下心来,培养成朴厚的性情。女的学生要有主意,去掉贪心,生爱人爱物的心。

  41、有的学生好揭人短,说人隐私,强词夺理,受打小报告,若批评他时,心中不服,就生怒气,内心分辨不已,就形成金克木。面现青白色,胸肋疼,肝气不舒,易患肝病,这样的人多难少财,要多认不是,遇事虚心让步,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个性强,气量小,要冷静处事。女的学生,教她别纠缠小事,宽厚待人,就好了。

  42、教学生与人相处之道,若别人爱怒,说话又生硬,不考虑自己的接受能力,我就要以温和的态度,待他怒气过后,再温言相劝,人又感激又易接受(水生木)。

  43、若人一点就着,好争强好胜,爱虚荣,争理,自己就要定住主意,不随他转,存仁爱心,不与计较国,看他可怜气成那样,等他火气 下去了,再沟通(木生火)。

  44、若人死板不灵活,固执爱生怨气,不通性达理,说话死硬,就应知道他这种性格,不与评理,说明道理,耐心开导,不能急于求成,必掌握他内心,打动他心才奏效。

  45、若能知道学生的五行,土性多的准怨人,水性多的准抱屈,火性多的准欺人,木性多的准阴沉,抗上不服人,自以为是。若人能说会道,处事虚伪,不应厌烦他,自己要沉着老练,不受他骗,他怎说不生气。若性格慢,愚鲁不明理好生闷气,千万别看不起他,要尊重他人格,爱护他、托起他,和他亲近,他会听劝。

  46、多用赏识教育,每个学生有宿世的业力、习气,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个性等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的状态某种程度上都是个必然。

  47、作为老师的首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上天赐给人间的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学生的资质品行怎样,都是有无穷的潜力。

  48、每个人都有优点、天赋,学分不能完全衡量学生的优劣人品道德,自立乐观积极的、宽容的人生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49、不管他们长大了从事什么都能有爱心,有好的心态与人相处,立身行事都不会有太大障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所以,发现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德育为先,尽量把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成正面的光明的,这是最重要的。

  50、如果不重德育,也许培养出来的将是个自私自利、祸国殃民的恶人。那可有什么成功可言呢?多夸你的学生,不时发现他们的潜力、特质,培养他们的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作事处事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都很重要。

  51、读圣人的书,要知道圣人的话是为谁说的,他发言的心理怎么样,他的主义怎么样,如此才可以达透圣人立言的宗旨。

  52、人们只知多读书、熟读书,而不知照书去做,这正如熟读地图,已知各地的位置,但不能亲临其境,双怎能知道各地的详况呢?

  读圣书,要知道圣人是用志意心身,哪个字说的话,他是对谁说的,哪处有分量。

  53、犯金克木的人,总是脸色很难看,常挂着恼怒的神态,使人不敢接近。

  常言说,火克金,必操心,爱叨咕,管闲事,易让人反感,精神上得不到放松。

  54、把环境中一切人一切事,都认为是宿世因缘,就不再怨了。读书人属金,要通达古今,知与做合一。

  儿童在四季里,为春季在五行属木,性贵于自立,凡事不用人管,不使老人操心,以仁爱勤劳为主。

  55、想叫人信服自己,先得找人的好处;想叫人佩服,必先要立身,找人好处认自己的不是,人才能佩服。他人佩服我,才能听我的话。

  56、性到了,人才佩服你,命到了,人才信服你,身界诚人才用你。

  57、愚鲁的人能受气,而必有病,不受气而喜骂人的,命必薄,所以要找对面人的好处。

  58、学生对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恭敬老师、报答老师,尊师重道。对学习要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学而致用,提高自己道德修养。

  59、不但向老师学知识、技能,还要学做人、处事的学问,修身之道,一点一滴从老师的言行中,从圣人的教诲中吸收精华,学习要刻苦,知父母供养学习不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60、学生要培养自己仁爱之心,恭敬师长,帮助同学,有礼貌,节俭,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染上不良的习气,特别是网络中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要远离。学习期间尽量不要找对象,一定要孝敬父母,尊师重道,谦虚上进,知恩报恩,锻炼吃苦的毅力,从小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61、有的学生来自特殊的环境或特殊的复杂家庭,可能内心有很多问题,老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作好工作。

  62、对待一些特别调皮顽劣的学生,老师要有耐心、爱心,不要放弃和看不起这些孩子,要和他们象朋友一样以心交心多聊天,必要时常陪他们课余时间玩耍,让他们感觉到关心、温暖、鼓励和信任。

  63、只要老师的心公平无私,不要随便不分清红皂白就严厉批评学生,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多些耐心和帮助,那么,你的学生都是个很棒很有出息的。

  64、学生不要看老师的缺点,要知严师出高徒,理解老师辛勤和培养之恩,不要对老师和学习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多劳动,多和周围的同学沟通,让自己成长在爱的环境里。

  65、教育是能够让一个人成为善人才叫教育。文化的本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圣贤智慧,是做人道理,这个叫文化,这是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核心,学历再高也没受教育,学历再高,学的是知识,学的是技能,所以人真正要会去分辨什么才是真正受过教育。

  66、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67、中国人最重要的两个态度,一个就是孝心,一个就是尊师。

  孝道和师道维系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而不坠,

  68、“礼者,敬而已矣”。

  教育有三个字很重要,叫「慎于始」,

  69、《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

  70、孔子教学讲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如何说话、与人交往);第三是正事(行业);第四是文学(文艺生活、情趣爱好、精神生活方面)。

  7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学》:“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强调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问题。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三字经》中有:“首孝悌,次见闻”。《弟子规》中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72、教育的根本是长善救失。教育最重要的两大主轴:“长善、救失”。孝的教育就是长善,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秩序的根本。

  73、伦理道德教育是做人的根本。有一个怪现象,“幼儿园读小学的课程,小学读初中的课程,初中学高中的课程,高中学大学的课程,大学再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德行课)”,

  74、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7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76、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77、《弟子规》:“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7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9、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的力量很大。

  80、家庭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

  81、“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母亲的言传身教,是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品德,在教化子女。

  82、《弟子规》、《颜氏家训》、《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正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家法、家教的集大成者

  83、做学问道德的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学问不是知识,学问是真实的才学,是智慧。

  84、教育好孩子,靠的绝对不是钱,而是父母的德行、父母的用心、父母的陪伴才行。

  85、不要把人生经营成“忙、盲、茫”。中国字是智慧的符号,这个“忙”是会意字,是“心亡”了,不敏感了,死了,不能去体察到别人的需要了。所以人一忙,头脑就不清楚,甚至等忙得突然回过神来,孩子最好的教育时期已经过去了,忙到最后也“盲”目了,看不到亲人的需要,看不到亲人的感受,就如同像个盲人一样。很多丈夫忙了几十年,夫妻关系出问题,孩子也不能沟通,身体也搞坏了,他还搞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儿,还觉得我一心一意为这个家,怎么会落了这么个结局,真是觉得心里很“茫”然。

  86、圣贤教育包括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

  87、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88、教:上所施,指父母、老师教;下所效,孩子、学生做。育:以做人为根本,让他心善、语善、行善,长善救失。教育的真正含义:父母、老师要演出善人的榜样,要教出圣贤的道理,那你就是在教育一个好孩子,一个好学生。

  89、如果用一句话把教育的核心讲出来就是“以身作则”。

  90、而教育的两大主轴:长善、救失。医生治孩子生命,老师与父母治孩子的慧命,我们也是医生,是孩子心灵的医生。

  91、长善:性本善,善要靠教育把它引导出来,把它发挥出来。救失:救他的习性,救他的坏习惯。因为坏习惯就好像乌云一样,飘过来之后会把太阳遮住了,太阳是指一个人的智慧光芒,是他善良的本性,可是现在孩子们的善良本性没透出来,被坏习惯、坏习性遮住了,所以要长善救失。

  9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文化的本质是圣贤智慧,做人的道理。

  92、学习经典的目的是: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3、“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教人以知识;人师,塑造人的灵魂和素质。

  94、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灵魂和素质)”。

  95、欲社会好,必须有好的国民,欲有好的国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但家庭教育是人生全部教育中,最初的也是最关键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有良好的母亲。然而,良母的形成,又必须从姑娘时期开始。所以先生常说,女子是齐家之本,清国之源。

  96、我知道有什么样女人,有什么样家风。有什么样母亲,有什么样子女。然而这些都必须从姑娘作起。教女子读书明理,这正是正本清源啊!

  97、为教员的,必须详查学生的天命,宿命,阴命,按其命之大小而教育,才算尽了为师之道。为父母的,只能养学生的身。而为师的,却能教学生的性心身三界,比较起来,师的还要重于父母呢。

  98、真能教人的人,还没出来呢。教人像“教魂”似的,只提他的本份去教他。比如见着姑娘,你就问她:姑娘怎当啊?不必多说,等她来问道时,你再给讲讲。讲早了,就是鞭打急牛。

  99、真得教法,就没有不可化的人。

  100、教学的,也须要因材施教。幼童只可教给他们文字,若是讲道给他们听,是空费力气。对于成年人,若只教些文字,而不给讲道,这也不算善教。

  101、本立则道自生,不用往外学,学的是来自别人的,自生的才是自己的。念书人,都以为能当官才能利国利民,岂知利国是要由小处作起。

  102、学生,学是学法则,生是生道德。

  103、学生都说恭敬老师,究竟怎算恭敬呢?是要把师长的书籍日用物品,好好的给保管着,常给收拾的整齐,才算作恭,怎算敬呢?对于同学之间,必要亲爱,有低等的学生,要把他助起,叫他和优等生相等了,为师长的必然喜欢,这才算真敬呢。

  104、我所讲的教学法,教性教命两种事,是我们教化事业的根本。

  105、道就是打倒身心两界。心界人是可着这一头,意界人是可着那一头。善于教人的人,是要先看对方到什么程度,明知说五句就可以使他达到目的,然而他仅能接受三句,就只说三句,那两句便不能说了。你若一回都说出来,他接受不去,对你说的还恍惚了,常了你也恍恍惚惚的,都失掉信心了。我知道这个火候,所以我善教人。

  【万世师表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昌平鄹(zōu)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曾问礼于老子,归而教授弟子。孔子曾周游列国,归鲁时年已六十八岁了。孔子知道道已不能行于天下了,于是删诗书,定礼乐。孔子晚年,尤好周易。弟子有三千多名,有七十二贤,并修春秋。享寿七十三岁。

  孔子为儒学之祖,其思想之宏大,可为古今罕见的,对于宇宙论、知识论、人生哲学,教育均有高妙的见解。

  一、宇宙论

  孔子之学说,最玄奥的是易经。易之基本概念为易、象、辞。易之言变易,天地万物无处不变,无时不变。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二、 知识论

  论语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白话解:孔子说:“参啊!我的道是贯穿万事万物,浑然一体的。”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后,同学们问说:“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的道,其实不过只是忠与恕罢了。”)大戴礼三朝记曰: “知忠必知中,知中必知恕,知恕必知外。……内思毕心曰知中,中以应实曰知恕,内恕外度曰知外。”所以可以说忠恕的范围是很广泛的。

  三、人生论

  孔子理想中之完人为圣人。 圣人之至德为仁,行德之方法曰忠恕。大学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白话解:凡是我所厌恶上司对待我的态度,就不可以拿那一种态度去对待我的部属;同样的道理,凡是我厌恶部属对待我的行为,我也不能以那一种行为来事奉上司;我所厌恶在我前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情,我也不可以做那些事情,去对待在我后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后面的人对我所做的事,我就不可以做那些事去对待在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在我右边的人所做的恶事,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左边的人身上;我厌恶在我左边的人所做的恶行,我就不可以把同样的恶行加在右边的人身上。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为,就是所谓: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孔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其渊源于忠恕。孔子尊品性,苟能合乎中道,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要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士,行己有耻,不辱君命;其次,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其次,言必信,行必果。”(白话解:子贡问孔子说:“如何才称得上‘士’?孔子说:“做事时先要自己有廉耻心,出使到各处,都能不辱没君主托付的使命。这样子就能称得上‘士’。”子贡说:“再其次呢?”孔子说:“在宗族之间以孝称名,乡党之间以悌称名。”子贡说:“再其次呢?”孔子说:“说话讲信用,做事果断。”)又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白话解:孔子说:“有志向有仁德的人,绝不为了求生而败坏仁道,有时宁可牺牲生命以保全仁道。”)其要言不外乎执中之道耳。

  四、教育论

  孔子见人常有知之,而行之则有过或不及者,不能合乎中道。孔子又极重视学问及其涵养,曾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白话解: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又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白话解: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孔子不但重视品德学问的进修,也重视心性的涵养,曾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白话解: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德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又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白话解: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其教育目的最为博大,而以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为依归。何谓纲领?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何谓条目?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教育最高目标在使学生能达至善的地步。其后奉行孔子之教旨者,于立身处世,大都可进则进,可退则退,得志则兼善天下,不得志则以五伦之道来教化人民,虽穷而不溢,虽困而不屈,由此可见孔子影响后世有多大了。

  王善人讲道:

  ○王善人说:伦常中人,互爱互敬,各尽其道,全是属于自动的,简单地说:道是尽的,不是要的。父母尽慈,子女尽孝,兄弟姊妹尽悌,全是属于自动的,才叫尽道。若是互相要道,那就错啦!自动尽道才是善,若是互相要道就变成恶啦!现今家庭所以不和,就因为要道的人多,尽道的人少,好象讨债的人多,还债的人少一样,哪能不争吵?

  ○做事不可亏人,亏人就是亏天;做事不可欺人,欺人就是欺天;做事不可疑人,疑人就是疑天。你不信天,天就不保佑你。

  ○人和天是通着的,合乎人道就合天道。顺天天就应,逆天就降灾。若以为天道不可靠,是不知天。

  ○道不远人,我天天讲道也就是天天讲人,若不讲人,哪里有道?学道不专,听的次数多了反而觉得没意思,没把做人当做一回事,不找自己的不是,专看别人的不对,把自己忘了!从小当孙子、当儿子,自己有了儿子当爹,有了孙子当爷爷,一辈子连一个人也没会当,连一条路也没会行,闹个空来白走!人是由这里丢的,世界也是从这里坏的。

  ○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现在的人只知求财,不知做德,那是舍本求末,等于开个谎花,没扎下根,哪能结果呢?德是根、财是果。所以要想发财,先要做德,那德就是摇钱树的种子。所以说:“大德者必得其禄”。

  王善人简介:

  王善人名树桐,字凤仪,生于一八六四年,辽宁省朝阳县人,幼时家贫失学,以牧牛做工为生,天性淳厚,颇知孝悌。三十五岁,闻大善士杨柏宣讲善书,(当时一些有德行的知识分子用“说书” 的形式给老百姓讲解做善事的道理,使未进过学堂的人也能了解善法,以淳民风。)因悟“贤人争罪,愚人争理”(贤人自我反省,争认不是;愚人不反省,总认为自己有理没有过错),遂痛悔己过,身患十二年的疮痨,一夜之间,霍然痊愈。同年五月,感世人,男不忠孝,女不贤淑,世风难挽,乃萌厌世之念,绝食五日,突生灵感,认为徒死无益,应先尽孝,然后立志劝世化人。同年十月杨善士,误陷朝阳府狱,善人效法“羊角哀舍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营救。途中夜间忽现光明,宛如白昼,豁然彻悟,明心见性。三十八岁十月,父死守墓三年,洞悉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人,颇著成效,创造了古今罕有之奇迹。之后,全力倡办男女义学,终其一生共创办六百多所男女义学,遍及三分之一个中国。当时均以“王善人”称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师道       伦理)(五明学佛网:师道       伦理)  

 严耀中教授:突现佛教思想的基本点——评业露华《中国佛教伦 

 吕有祥教授:略说法显译《杂藏经》中的伦理观及其意义 

 宋立道教授:西方生态伦理观与佛教生态伦理(宋立道) 

 宋立道教授: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华方田教授:无得正观与佛教伦理 

 华方田教授:佛教伦理道德与现代人生 

 其它: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游祥洲)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伦理的拟血亲化取向 

 陈坚教授:和谐世界,从何开始?——《普陀山宣言》、《全球 

 魏德东教授:论作为全球伦理基础的佛教伦理 

 李尚全教授:佛教伦理的基本内核、德目及其现代意义 

 刘嘉诚博士:佛教伦理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