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论禅净界限及释《四料简》


   日期:2016/3/3 16: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分禅净界限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馀,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不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巴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馀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谓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上414页论净土决疑论)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①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②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③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上165页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

  注①沩山,即沩山灵祐禅师福州赵氏子。年二十三,参百丈,丈许入室,因拨火因缘发悟,充典座。丈选沩山住持,召师嘱曰:吾化缘在此,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我宗,广度后学。祐遂出任沩山住持。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坐化,寿八十三。有语录一卷,著警策一篇。《警策文》曰:此宗难得其妙,切须子细用心;可中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注②弘辨禅师,章敬晖禅师法嗣。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召入禁中问法。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师对曰:顿明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染习,故假修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

  注③长沙景岑禅师南泉普愿禅师法嗣。皓月供奉问师:天下善知识,证三德涅槃也未?师曰:大德问果上涅槃?因中涅槃?曰:问果上涅槃。师曰:天下善知识未证。曰:为甚么未证?师曰:功未齐于诸圣。曰:功未于诸圣,何为善知识?师曰:明见佛性,亦得名为善知识。

  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实相之谓也。彼参禅者,谓参禅一法,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固为实为顿。不知参禅,纵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但见即心本具之理性佛。若是大菩萨根性,则即悟即证,自可永出轮回,高超三界。从兹上求下化,用作福慧二严之基。此种根性,就大彻大悟人中论之,亦百千中之一二人耳。其或根器稍劣,则纵能妙悟,而见思烦恼未能断除。仍须在三界中,受生受死。既受生死,从悟入迷者多,从悟入悟者少。是则其法虽为实为顿,苟非其人,亦不得实与顿之真益,仍成权渐之法而已。何以故,以其仗自力故。自力若十分具足,则何幸如之。稍一欠缺,则只能悟理性,而不能亲证理性。今时则大彻大悟者,尚难其人,况证其所悟者哉。

  念佛一法,彻上彻下。即权即实,即渐即顿。不可以寻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此彻上彻下之谓也)如来为众生说法,唯欲令众生了生脱死耳。其馀法门,上根则即生可了,下根则累劫尚难得了。唯此一法,不论何种根性,皆于现生往生西方,则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为渐。虽有其机,不如寻常圆顿之机,有似乎渐。而其法门威力,如来誓愿,令此等劣机,顿获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处。凡禅讲之人,若未深研净宗,未有不以为浅近而藐视者。若深研净宗,则当竭尽心力,而为宏扬。岂复执此权实顿渐之谬论,而自误误人哉。(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上324页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言取捨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无取无捨,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捨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捨,何不许捨东取西,离垢取净之取捨。若参禅一法,则取捨皆非。念佛一法,则取捨皆是。以一属专究自心,一属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门之所以然,而妄以参禅之法破念佛,则是误用其意。彼无取捨,原是醍醐。而欲念佛者,亦不取捨,则便成毒药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上324页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然于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归净土。又曰,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及真歇了①,谓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上27页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注①真歇了禅师师讳清了,号真歇。四川左绵安昌雍氏子。年十八出家,参丹霞之堂,大悟,为丹霞子淳禅师法嗣,历主天台国清、育王广利、径山诸大刹。大振洞下宗风。绍兴二十一年十月,无疾,念佛坐化。世寿六十三。著作有《信心铭拈古》《净土说》行世。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198页复张纯一居士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真如佛性       净土)(五明学佛网:真如佛性       净土)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唯心净土与指方立相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净土信仰之确立 

 仁焕法师:净土三经与念佛法门 

 杨笑天教授:日本净土宗简介 

 宋立道教授:中国净土理论的开山者昙鸾 

 华方田教授:试论吉藏的净土观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观音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