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觉慧普弘:平自己的心


   日期:2016/4/17 4: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已为他烦恼,实是自心扰,放下争辩心,极乐法身高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成佛,成佛的必备条件是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啥样的?遇任何人事物,任何境缘现象都不生心,内心没有丝毫的波动,无论善恶人,好坏事,都不动心,不动心则不动性,心性清净,没有丝毫的波动,亦既不生心,不动心,亦既无心,无什么心?无人心,亦既无我心,我们和佛之间的差别就是,我们有人心,有我执,佛无我,清净无心。

  想要做到无心无我,清净自在,能做到吗?能。原本就无心无我,原本就是清净自在的,因为从没觉悟过,一直在迷惑中,生出了好多心。怎样才能回归清净,怎样才能使自己在遇到任何人、事,在任何境缘现象中,保持内心没有丝毫的波动,清净自在呢?那就得把任何现象都看成正常现象,啥都正常,都是平常事,太正常了,太平常了,就应该是那个样子,一切事都是在正常发生,都在正常发展。所有人都应该那样说、那样做,都对。就得到了平常心。

  修行的目的,是使自己得到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得到平常心,就得道了。心清净了,也就自在了。

  常听人们分享心得,高的讲大经大论,非常好听,特别对,有出处,有理有据,讲的都是佛性,都是见性的方法,或一些修行必须禁忌的地方,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可以下手实行的地方,不实用,只对高根性的人好用,真高根性的人也不用,自己就得到方法了。

  有些人在听经时记住些,对某些地方有了个人理解,认为是自己的悟处,把这些分享出去,大多数人听来,视乎有道理,又似乎不完全正确,而且:上下不挨着,前后不靠着,讲不开,讲不透,也不好用。对于真正明理之人而言,这些道理,都是个人知见,很多地方都讲偏了,都给错解了,都给理解到某一层面上了,都是个人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跟佛义一点边都没挨着,久而久之,大众心理都不服,不爱听,不受益。

  其实,得到平常心的方法很多,暂且分享给大家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人人都可用,人人都好用,谁用谁灵,用得恰到好处的,真的可以得到平常心,用得差一点的,也可以做到,心平静些,对立少些,怨人少些,理解别人多一些。

  真正的方法就是不怨人,不怨人就是成佛的大道根。

  对大多数人来说,怎能做到不怨人?太难了,对方真的错了,怎能不怨?想要让自己不怨人根本做不到。

  为啥做不到?因为不了解对方,只是在表面现象上看对方,不知道其人的实质,真正了解对方了,就不怨人了。

  没上学的小孩子,啥都不懂,啥都不会,他错了吗?没有,因为他没上过学,所以,他啥都不会正常,他是对的。对于啥都没学过的人来说,得个零蛋,对他而言,就是一百分,满分,得零蛋也对,也正常。

  一年级的学生,只会a、o、e,读得好听,写得好看,别的啥都不懂,啥都不会,一年级的学生是没学问吗?不是的,一年级的学生很有学问,他们只学了这些,都学会了,读得正确,写的标准,他们把该学的都学明白了,在一年级的层面来说,他们得的是满分,一百分。

  三年级的学生会加法,四年级的学生会乘法,五年级的学生会除法。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只会这个年级和一下年级的知识,上面的就不会了,假设,最高年部是五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了解所有年部的知识,因为都学过,其它年级的学生,只知道本年级和一下各年级的知识,也就是说,他们只学到那个层面,他们就会那些,对他们来说,学的都很好,都是满分,他们都站在自己的层面上说话做事,他们说的都对,都很正常,在最高年级的学生,看着低年级学生的所言所行,感觉都差得很多,感觉他们都不圆满,的确是这样,但:若站在每个人的层面上看,就不是不圆满了,他们都对,没有不对的,都正常,太正常了。

  若一年级的学生,会五年级的知识,说五年级的话,就不正常了。

  小孩说小孩话,做小孩事,大孩子说大孩子话,做大孩子事,成年人说成年人的话,做成年人的事。不要以为小孩子不懂事,不要替小孩子着急,不要以为小孩子不会说大人话,不会做大人事,若三岁男孩给你娶个媳妇,再生个孩子,会吓死你。小孩子就得说小孩子话,做小孩子事,都正常,都对。

  很多学佛人,经常看到其它学佛人的缺点和不足,感觉他人不对,特别对一些比较发心,比较好的同修,易产生一些想法和看法,心理易产生烦恼。这是啥原因呢?是因为没有正确看待他人,没有真正了解他人,不了解他人在哪个层面上,对他人要求过高,认为他人必须圆满。也是站在自己的层面上看问题,所以,导致看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太多,自己内心常常烦恼。

  每个同修的根性都不同,每个人的善知识不同,每个人的领会程度不同,有些学佛几十年的老同修,他们的有缘人不一定都很明理,很多都在迷信中学佛,他们跟这样的有缘人一起学佛,向他们学习,学几十年后,自己以为很明理了,真的把有缘人所明白的理都学会了,实不知,自己所学到的都是迷信,并非佛法,很明理,所明白的都是迷信道理。看着是老同修,老修行,实际上,学了几十年迷信。这样的老同修,所说的都是迷信的理,按照佛理来说,他们说的都不是佛理,都是迷信,这个人错了。若站在老同修这个层面上看,他没错,他就学到这样程度,学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只会说这些道理。正常,太正常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