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信仰,人类良心的保证


   日期:2016/4/23 11: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位修行人曾经这样评价现代文明,他说:“现代文明从本质上来讲,是建立在贪嗔痴的基础之上,以贪嗔痴为动力,为贪嗔痴服务的。”这一断言,虽有些过火,却不无道理。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说,物质虽是不可缺少的,但最亟需的还是良心。这里所说的良心,就是一种道德上的自觉,是人类的一种归属感和同情感,它指向人类整体的共同进步、幸福和自由。

  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病,如社会风气越来越污浊,道德水平越来越低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摩擦愈来愈频繁,吸毒、抢劫、嫖娼、诈骗、凶杀、家庭破裂等现象愈来愈普遍等等,这些都与人类的良心的日渐萎缩有关。良心是人性的基础,没有了良心,人性便隐没,人类的劣根性便暴露无遗。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任何迷信单一依靠科技文明就能给人类带来最大幸福和自由的人们,将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观点:在没有以“良心”来规范人类行为的情况下,科技的高速发展,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科技文明既可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关键在于拥有它的人是不是同时也有良心。现在的情形是:人们在大量地拥有高科技文明的同时,良心却在一天天地萎缩。于是便出现目前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科学经济愈发展,人心愈冷酷,世界愈不安……

  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首先弄清导致人类良心萎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毋庸置疑,在人类良心萎缩的过程中,花花绿绿的现代文明确实起到了强大的腐蚀作用。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恐怕是我们的道德体系本身有问题。应当承认,我们的道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科技商业文明的冲击,显得有些根底不足和维系无力。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没有能够给予道德良心真正充足的、经得起科学冲击的理由。对于“人们为什么必须讲道德良心”的问题,人们或者从抽象的“人性理念”、“绝对精神”等角度寻找理由,或者是从现实的阶级利益关系中寻求根据。无论哪一种,所给出的回答都不能真正让人死心塌地地、毫不怀疑地信受。因为它们所给予的道德根据,要么失之于纯粹的形而上学假设,无法实证;要么失之于无法保证道德良心的普遍性和超越性。它们无一例外地将个体性与社会性、现实性与超越性、此岸与彼岸、有限与无限、信仰与实证、短暂与永恒对立起来,所以它们为道德良心所寻找的基础,也必然是落入两边、顾此失彼的。

  二是没有能够联系个体的自由解脱与当下受用,由此而为人们提供一套完整的修养良心的方法。良心决不是一种天然的心理品质,它需要人们长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多数的道德学说满足于以空洞的说教教人去按良心为人处世,但如何去开发良心则谈得很少。换句话说,只强调良心的用,忽视了对良心之体的把握。明体才能达用,体之不明,用何由出?尤其是对现代人来说,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开发自己的良心,要真正做到顺应良心是很难的。因此,要重振人类的良心,必须加强良心的修养。现代人良心日渐萎缩,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去自觉地修养。

  值得庆幸的是,佛教在这两个方面恰恰显示出一般社会学所无法比拟的超常的智慧和优势。在人们普遍怀疑心重、信仰淡漠、崇尚实证、迷信科学的今天,真正堪当人类良心之保证的,当之无愧要首推佛教。爱因斯坦就曾经这样讲过:“完美的宗教应当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执的信条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与精神的经验而混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够完全符合这样的条件。”他还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有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 R h(pK *

  为什么说佛教信仰堪当人类良心的保证呢?因为,佛教的创始人——佛陀以他高尚的人格、圆满的智慧、无限的慈悲以及究竟的实证,为我们揭示了——

  1. 顺应良心的充足理由——因缘果报;

  2. 培养良心的修行方法——三学增上,悲智双运;

  3. 合乎良心的行为准则——五戒、十善、六度、四摄、八正道等。

  佛教就是依这三个方面来为人类的良心提供基础和保证的。它不怕怀疑,因为它可以实证;它不怕摧毁,因为它是真理;它不怕人们不信受,因为它客观上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真正幸福和自由。

  下面,我想就其中的两个方面略作展开。

  一、“因果”可以赋予良心之必要以充足的理由:

  厌苦求乐是人的本性,离苦得乐是人的渴望;人类的一切追求,无不以厌苦求乐为起点,离苦得乐为终点。虽然如此,但并不是由此而产生的每一行为都能满足人们离苦得乐的愿望。事实上,人类的许多行为,不仅不能离苦得乐,反而于苦越陷越深。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人类对产生苦乐的原因并不真正明了。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的苦乐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们自己过去的行为决定的。现在所受,乃过去所作而引起的;未来所受,乃现在所作而引起的。过去作,现在受;现在作,未来受。善行得乐果,恶行得苦果。善恶相应,自作自受,如影随形,不可逃避、替代或转嫁。生命就在这种因因果果、果果因因的无限循环中流转着,这就是因缘果报。因果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大法,它是法尔如是,通于三世,非创造才有,亦非受外力的安排和主宰;它不是独立于人的行为和心念之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实际上,它就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的一言一行中、起心动念中。

  明白了因缘果报的道理,我们就会知道应当怎样地去选择自己的行为,以便顺利地实现自己离苦得乐的愿望。很显然,根据因果规律,要离苦,必须拔去苦因,也就是要去掉自己的贪心、嗔心、痴心、慢心,远离杀、盗、淫、妄等恶业;要得乐,必须广种善因,也就是要不断地长养自己的慈心、悲心、喜心、舍心,守五戒、行十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换句话来说,要离苦,就必须远离不道德的行为;要得乐,就必须时刻抱住良心不放。在这里,利他即是自利,造福人类即是造福于自己,庄严国土即是庄严自身。这样一来,道德良心不再是社会对个体单方面的希望,同时也是个体自身发自内心的需要。于是,借助因果规律,自与他、个体与社会、现实与超越、乃至有限与无限、当下与永恒、此岸与彼岸等二元对立,便得到彻底地融合。我们无需借助“绝对精神”、“抽象人性”等笨拙的方式,为道德良心寻找牵强的理由,而对自己发号施令了。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讲良心不是由于社会的强迫,而是出自对自身生命的关怀和承担。

  二、修行可以保证良心充分增长 :

  佛教对现时代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丧、良心萎缩”的社会现实之所以能够起到净化和祥和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它通过因缘果报规律的揭示,为人类需要良心道德提供了充足的理由,还表现在它的修行思想和方法能够契合时代的机缘,易于为大众所接受。

  大家都知道,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即成为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慈大悲、大智大勇者。这一崇高目的,决定了佛教的修行方法带有自利利他的特点。佛教强调修行要把自度与度他、自觉与觉他、自利与利他、庄严国土与庄严自身、自受用与他受用圆融地统一起来,要求修行者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自觉地关怀大众。这一修行理念不仅是广大佛教徒的自觉选择,同时也深受整个社会大众的欢迎。因为,依佛法的修行原则去作,如守五戒、行十善、修四摄六度等,不仅个体能从中得到受用,如烦恼减少了,身心安稳了,智慧提高了,家庭和睦了,人际关系融洽了,办事效率提高了,生命的解脱有保障了,等等;同时,整个社会也从中受益,如一心为公、为大众着想的人多了,社会治安好了,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等等。

  前面提到过,现代人普遍面临着信仰危机,道德水平日益下降,贪心、嗔心、痴心、害心日益严重,自我中心观念越来越强。大家一方面对这种状况表示强烈的不满和忧虑,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不道德的言行加剧这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提倡佛教的修行思想,对社会可以起到一种教化和感召作用,对个人可以起到一种规范和净化的作用。因为,佛法的修行就是要我们去自觉地、勇敢地同自己无始以来养成的贪嗔痴等阴暗的心理作斗争,要逆着自己的自私心、恼害心、嫉妒心、悭贪心等,去广泛地作布施、爱语、利他等善行,从而让自己的慈悲心、喜舍心、平等心不断地增长。

  人们总是幻想通过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来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在人类的良心尚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之前,这种想法只能是一种幻想。其实,要创造一个祥和的社会,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社会大众普遍地去依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八正道之精神行事,这些原则才是人类真正永恒的福址。科学和经济只有在这些原则的驾御下,才有可能为人类创造真正的幸福。这些原则,个人依之,必然福慧增长;家庭依之,必然家道恒昌;团体依之,必然蓬勃壮大;国家依之,必然国泰民安;世界依之,必然永久和平。舍此而外,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类良心不泯呢?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保证人类永久安宁呢?

  总之,我们的时代迫切需要道德良心,而佛教的智慧能帮助人们重新建立起道德信仰,佛教的修行理念和方法有条件被社会和个体广泛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佛教信仰是人类良心的保证,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仰       保证)(五明学佛网:信仰       保证)  

 李向平教授:信仰共同体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李向平教授:信仰如无法律 精神必定走私 

 李向平教授:生活即是信仰 

 李向平教授:宗教信仰不等于科学——从佛法与科学的关系谈起 

 李向平教授: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李向平教授: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 

 严耀中教授:墓志祭文中的唐代妇女佛教信仰 

 吕有祥教授:浅说佛舍利信仰 

 仁焕法师:信仰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