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弥勒佛慈训


   日期:2016/5/26 17: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盖菩萨行者,在于“利己利他”,利他之行又比利己之行为重也。有志于大乘菩萨道者,宜明忍辱之道,依序力行,勇往前进,不懈不怠,忍辱道果之圆证可达也。修行之人对万物都需视同一体,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啊!

  何谓“超生了死”?超生,乃求灵性之永恒不灭。了死,乃脱出轮回之六道。

  修者,治也、备也、学习也、陶练也、省悟,信守之意也。向道之人,尤须特下功夫。盖,见道明理之后,力行实践,至了澈无碍而证正果,则此过程,谓之修道者也。若是见道明理,不再进修,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修乃更深造之一种功夫也,既曰更深造,则必须持恒不怠,否则,即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但修之用,非止于道;人生在世,必修者多。如修学业,修身性,修善德等。不过,此虽项目各异,实有一贯相同之意义也。青少年时,学业必须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此即修学业之功夫。省悟己身所行所为之错,信守正途,不行邪径而成为一个守止不阿的人,此乃修身性之功夫。

  一般修持方便法,首重在规戒持守,当然各宗教门皆有殊法传承,方便修行者依法修持,但无论何种法门都只是方便。

  需知规戒从“心”下手才重要,一般而言,在家居士能作守持戒,也是不离五戒作守,杀、盗、淫、妄、酒,正符合儒道的仁、义、理、智、信,因此戒的修持,是要有很大的恒心、毅力才能办到。

  而修持者所认知遵守修行之根本,人伦纲常、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等也是法的基本。

  人一生于世,即是已进入道的领域中,只是不自知而已。故,人应知,道已于生之初,已降临到身边、周围,而应去寻求他,亲近他。人总难反观自省,导致自己随着境景造作错误与承受业愆,在此方面,修行者众,“反观自省”这门功夫是一定要修的。因为如不自省,安抚这心,恐随各种境景影响堕落,正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就是明白述说人总因不自省,反致迷失。

  人身深藏八识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及末那、阿赖耶八识的摄受,转换成业的种子,平常眼所看、耳所闻、鼻所嗅、舌所觉、身所受、意所想,此六识是相对在六根六尘,也是在尘境一切虚幻非实,因经由此六识产生了摄受,修持则要从这点有所觉,因若一直不悟进而延生出来,就是将六识全藏在八识藏库难脱轮回。

  所谓“万法由心起,亦由心灭”,言“法”实无一法可得,各种法门都是相应众生因缘而生。


弥勒净土行法

  凡有志往生于弥勒净土之众生。比丘尼(出家女众)、比丘(出家男众),行持于具足戒。六事修齐不怠(六事乃指:一、勤修诸功德;二、威仪不缺;三、扫塔涂地;四、名香妙华供养;五、行众三昧,深入正受;六、读诵经典),此六事乃指在家修众,以此六种事勤行,永住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而发愿求生弥勒净土。

  能够完全领受具足戒之出家众,或六事修齐之在家众,则可上品上生于弥勒内院,在此得证正果,或者罗汉、菩萨、等觉之佛果。

  优婆夷(女居士)、优婆塞(男居士),甚至到一切有觉情之众生,没有完全受戒,或是六事行法没有完全修齐,仅是有心一志坚持,在六种事行间选择一、二种,并且在家守八关斋戒(所谓八关斋戒即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加上不着香花蔓华、观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非时不食),持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之佛名,能够这样,纵然在行持之间偶有触犯戒律,也没有断绝欲根,净化业障,也可以求生而往生到弥勒净土的兜率天宫中的外院,以此带业之身来到弥勒净土。欲界的诸般根障没有完全断绝,但可见到弥勒慈尊,恭聆开示,闻法信受,而将道心永固,使之不退不堕。

  在此欲界天中之弥勒净土,可以演化带业往生之诸众,这是十方诸佛所设净土所没有的。能够如此,是因为慈尊悲悯众生在世尊住世之时无缘得度,乃发心善巧摄纳诸众,不放弃引度一切众生。涵盖诸众有情,针对凡夫俗子的根器,使之方便往生来到同一种质性之净土,然后才加以分别教化,男女分别受到教化,使之见佛心生欢喜而道心不退去。并且在净土之中,有天女以音乐教法,以此音乐之教化,灌输四无量法之法义妙谛,再教六度行(所谓六度即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以此仙乐之妙华法音,以教化众生,使在此之众生可生出上生上增断欲净业之心。

  虽然是欲界的男女二众,只要不受欲根的缠扰,那么庄严的智慧,就会显现出来,轮回的根业都可慢慢净化,受到弥勒佛国的光华普被,加以正信及发心,就可以慢慢成就等觉的根器。

  慈尊告诉一切众生,上品就能够上生,在弥勒佛国的兜率天宫内院之中证得正觉。中品而往生弥勒佛国的兜率天宫,也可以保持道心不退去,等到龙华三会再证正果,或者等觉之佛果,即菩萨罗汉果位。如果是下品的往生弥勒佛国之兜率天宫,则在外院,见到慈尊再亲领法华加被,再行念佛忏悔,以慢慢增加上生心,再慢慢净化欲根业障,最后在欲界净土之中断绝欲根,等到龙华三会之后,再陪伴慈尊同下阎浮提一地,共同成就正等正觉之佛果。


弥勒慈尊修行的宿世因缘

  在很久很久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有一位佛陀,他的名字叫弥勒佛(此位弥勒佛非为如今之弥勒佛)。当时这位佛陀大力的弘传佛法,以引度众生。

  当时有一位婆罗门的人氏,他本身具有很大的善根。很得到佛法的熏陶,身受法益,因此带发修行。当时在山中适逢枯旱的时节。一切农作物不好收成,因此民生食物普遍缺少。那时这位修行者在此山中修行,已得光明智慧。虽然已有七天,因无食物而未曾吃过食物。

  在此山中有两只白兔是一对母子。这母子白兔颇有慧根,竟能护持修行者。见修行者因枯旱未进食,乃自愿将自身烤熟,以供修行者充饥。以舍身供养佛法僧。

  事后此山之山神告诉修行者这件事。修行者知道此事后,不禁悲从中来。深深感动于怜悯白兔母子,身为畜道竟知供养佛法僧。由此一事,这位修行者立下大愿,从此修行不杀生命。偈毕纵身投向火中,以此一愿而修行,并为众生作榜样。

  此后世尊住世说法时,有明确的开示。这一对白兔母子,兔母即是世尊的前身。兔子就是修行者罗睺罗。(世尊与弥勒慈尊以及一位修行者叫罗睺罗三人的因缘;世尊的前身即为兔母,因以身供养佛法僧,故得转佛陀之身,一身系佛法弘兴之重任,而罗睺罗亦以此因缘而成世尊座下。)而那位修行者再转世为弥勒慈尊。

  由此一段因缘,慈尊的慈心无量就是由此而来。慈尊转轮后,修行之间生生世世以护生为宏慈。就是这个因缘事,所以此后修行都不再吃食肉类。并以此宏慈摄受诸众有情。

  因此众生欲求往生弥勒净土,修行弥勒法门。应该知道因地慈行这个修行因缘,以此宏慈造无边功德,生无边福慧,以护生结无边善缘。以慈悲护生,不受怨灵干扰而入定。可以进入慈尊无边愿海。包括人天诸众有情。有此一念,即可直上弥勒净土。在此怡然安祥的驻锡(本意为僧人挂单借住)而修行,以待共伴慈尊同成正果。



  五戒十善:

  五戒者,戒杀、戒盗、戒淫、戒妄、戒酒。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世之修者,如若五戒、十善不能修之、持之,即便念破佛号亦枉然,累劫、累世落入六道轮回,生生世世,求出苦之无期也。

  第一、不杀生

  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故意杀,教他杀,随喜赞叹杀。当念众生如父母,如同六亲眷属,如同自己身体,等无差别。不但如此,更应对一切众生,常起慈悲爱护之心,常护生,常放生。

  第二、不偷盗

  对公共财物,私人财物、庙堂之四方财物,不得不给而自取,更不能侵占,或窃取,或诈取,乃至违反世间法令贪污舞弊等。修行者应做到不自盗,不教他盗,不见盗随喜,廉洁自重之操守。

  第三、不邪淫

  在家居士,除正式配偶外,不可与他人有任何淫秽行为。经云:"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此戒可从修不净观着手,并多念佛号,避绝犯缘。

  第四、不妄语

  妄语有四:一者妄言,谓口是心非,欺诳不实。二者绮语,花言巧语,伤风败俗。三者恶口,骂辱毁谤,恶语伤人。四者两舌,向此说彼,挑拨是非。若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说假话,打妄语,应立即忏悔,不可再犯。

  第五、不饮酒

  修行者除因重病,非酒莫疗者,应滴酒不沾。因为酒易迷人心窍,失人智慧,更有者因酒胆而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之事故,甚至犯法丧生。因此,既要修行就应防患未然,持守不饮酒戒及远避一切麻醉性毒品。

  戒的精神在于存心之善恶,心若纯善,即入于定的层次,而且是正定的功夫,定力若深厚且持久,便可启发出智能的功能。因此,若能从自心的净化着手努力,让心不受颠倒梦想的烦恼所动,则心既清净,所处的环境亦无处不清净也。


  儒家三纲五常与五伦八德:

  三纲:

  君为臣纲:居上位之人,要以身作则,作出模范标准,以教化指导下位之人,使下位之人,有好规矩之言行,可效法而作。有错误过失之时,定要接受部下之谏诤劝解。所谓君仁臣义,又曰君敬臣忠也。

  父为子纲:长辈之人,作好模范,使下辈之人,有好规矩之言行,可以效法而作,自然知孝敬,明礼义之理,若有差错过失之时,也要接受下辈之人劝解,方能再受下辈之人,加倍孝敬。此所谓父慈子孝,又曰父宽子顺也。

  夫为妻纲:为夫之人,须要以身作则,遵守人伦道德,作好模范,使为妻之人,可以效法而作之,自然为妻之人,能知孝敬公婆,和睦妯娌。为妻之人,定要随从丈夫,而作此人伦道德之善行,但为人丈夫者,若有差错过失之时,须能欢喜接受妻子劝解。所谓夫义妇听,又曰夫唱妇随也。

  五常:仁(仁慈博爱,戒杀放生)、义(中正无私,尽人本分)、礼(恭敬有礼,远离淫乱)、智(乐天知命,行善布施)、信(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

  君臣有义:居上位者待众以礼,下位者待上以忠,君仁臣忠,自然君臣有义也。

  父子有亲:父教化子弟要仁慈,子侍奉父母要孝顺,父慈子孝,自然父子有亲也。

  夫妇有别:夫待妻尽其责任,妻事夫君尽温和,夫爱护贤妻,妻敬爱夫君,相敬如宾,各尽人伦之道,家有大小事情夫妻商议而行,自然乾坤合德,白头偕老。

  长幼有序:敬老尊贤,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若能长幼各守其份,而不乱伦,则一团和气,自然长幼有序也。

  朋友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又称为十义,意指为人所必须履行的十项义务。

  五伦之道是人伦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础,人遵五伦,天降吉祥也。

  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孝敬父母,人伦之道以孝为首,不孝者后来必遭受天谴。世人并非不知孝顺之道,有的明知而故犯,人为万物之灵,鸟兽亦知孝义,如羔羊跪饮母乳,乌鸦知反哺之义,人更应该尽孝道!不孝父母之人,虽有行善之功,亦不能赎其不孝父母之罪。

  悌:乃兄友爱弟,而弟恭敬兄也。兄弟原来同气连枝,共乳成人,兄宽弟忍不失手足之情,言语温和,不争家产,自然家兴族盛也。

  忠:真心诚意做事合法合理,竭尽心力至公无私,所报无谎,所言无虚,光明磊落,不作亏心事,可以对天地对神祗,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兄弟妻子,对自己良心无亏者就是忠也。

  信:信者诚实也,信乃人道之准绳至宝,人之事业成败皆以信字为基础,若与人相约之事,买卖或工作只顾自己利益而失约,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顾行,行顾言,心口和一,自然建立良好信誉。

  礼: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态度谦虚仪容端庄,行为有规律,对尊长有礼貌,待下辈慈和博爱,你若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绝不做败坏风俗的事,倘若人人不守礼,秩序即乱,所以修道必注重礼节,自重自爱、敬人爱人,如此方不亏礼之道也。

  义:义就是做事能合正道,尽义务的意思。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人人所喜爱,但需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最后必定受祸失败,所以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义之财,而且疏财仗义,布施贫穷,救济诸善。

  廉: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之意思,无私欲无邪念,不作亏心等恶事也。待人接物诚诚实实,办公做事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内心清廉,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之廉也。

  耻:耻者为人之本性,本性纯善而无恶,所谓人之良心,但是“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有了羞恶之心才能知耻,知耻之人做事光明正大,不知耻者心身不端正。

  孝悌也者,为人之本,道德之源,必须遵行,修道者不可不勉矣。人道不修与禽兽何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弥勒       唯识)(五明学佛网:弥勒       唯识)  

 李向平教授:法脉——教派: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 

 严耀中教授:唐以后唯识学的南下 

 严耀中教授:从阿赖耶识之染、熏说生命现象——对中土唯识学 

 吕有祥教授:略说弥勒菩萨中国化及其精神内涵 

 韩廷杰教授:印度唯识学派的传承体系 

 韩廷杰教授:唯识宗哲理略论 

 韩廷杰教授:散体《唯识三十颂》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华方田教授:隋朝的弥勒信仰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欧阳竟无“唯识体用”观疏解 

 圣旭法师:学弥勒佛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