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凡事不能做绝,留一点路给人家走


   日期:2016/7/25 2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表达孔子的修养,孔子总是留一点路给人家走的,凡事不会做绝。孔子对人的做法,总是留给别人一个转圜的余地,绝不把人家逼到墙角转不了身。孔子教人不做绝、不过分,凡事都有所谓“有余不尽”之意。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吴大有,程颐、程颢兄弟,以及周濂溪等理学家,还有研究《易经》有成就的邵康节。其实邵康节和苏东坡兄弟是好朋友,和程氏兄弟也是好朋友,而且是表兄弟。可是程氏兄弟以及那些讲理学的迂夫子们与苏东坡之间,相互都感到头痛,不甚融洽。当邵康节临终快断气的时候,程氏兄弟去探病;此时苏东坡也突然来了,而程氏兄弟却吩咐家人不让他进来。

  当时程氏兄弟问邵康节有什么遗言,邵康节见程氏兄弟学问修养如此好,而度量还是狭隘,由于邵康节已不能说话了,只举起双手来,而掌心遥遥隔空相对地比了比。可是程氏兄弟还不懂他比手势的意思,问邵康节可不可以说明白一点。邵康节到底是有修养的人,提起元气来,对他们兄弟说:“前面的路,留宽一点给别人走”,这就是人生的道理。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晓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缺憾的世界。像曾国藩在晚年,就为他的书房命名为“求阙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圆满。太圆满就完了,作人做事要留一点缺憾。

  如宋朝的大哲学家,通《易经》而能知道过去未来的邵康节,和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弟兄是表兄弟,和苏东坡也有往来。二程和苏不睦。邵康节病得很重的时候,二程在病塌前照顾,这时外面有人来探病,程氏兄弟问明来的是苏东坡,就吩咐下去,不要让苏东坡进来。

  邵康节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就举起一双手来,比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不懂他作出这个手势来是什么意思,后来邵康节喘过一口气,他说:“前面路径须令宽。窄则自无着身处,能使人行乎!”然后死了。把眼前路留宽一点,让后来的人走走,这也就是说世界本来缺憾,又何必不让人一步好走路!

  换言之,邵康节深切知道程氏兄弟的学养,尤其对程伊川过于师心自用的个性更清楚,因此,便告诉他前面的路道要留宽一点,大窄了,会使自己没有站的地方,怎么好叫别人走得过去呢!

  在教育上,我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个案很多。不过要改造一个人的劣根性,那几乎不可能。即使人的学问知识进步了,个性还是个性。老朋友当中,地位高、学问兼备古今中外的不乏其人。但是我常跟他们说笑,因为不好直接评论,当然包括自己也一起批判。

  我说,像我们这种人,说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中间不懂人事。这就是说,骂人也要懂得方法,只能用“我们”,不能光说“你”,否则便不妙了。先把自己骂进去,别人就没话讲,即使要发作,也不好意思。像这样的朋友也很多,尤其学问越好的,一生的习性越解决不了,想尽办法都不行。

  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学问地位都很高的人,乃至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名人,一生到老始终改不了个性中的弱点。宋代名高望重的理学家二程夫子,还有其他几位大儒,他们的思想差不多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七、八百年。可是二程夫子的气量很小,当他们的表亲邵康节先生要死的时候,苏东坡也赶来探视。结果二程夫子很讨厌苏东坡,将他挡在房外。

  这时邵康节快要断气,躺在病床上,但知道这件事。二程夫子问他,你还有最后的遗言吩咐吗?邵康节把两手比作放宽形状,二程两兄弟一时不懂,便说能不能讲讲看。邵康节修养很好,虽然面临死亡,仍慢慢把气顺一下,然后说:“面前的路留宽一点,好给别人走。”这就是告诉二程做人的道理。人生在世,做人不要太绝,别那么小里小器。

  由这类历史名人的故事看来,他们的学问不能说不好,修养也不能说不高,但是讲了一辈子的仁义道德,那些令人难以消受的个性依然故我。

  整理自《孟子与离娄》《解决青年问题的我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