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净法师:《阿弥陀经》两文解释


   日期:2016/9/2 8: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讲的是《阿弥陀经》里面,两段很重要,又常被误会的经文,这两段经文是: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一心不乱”,也是容易被误解,却很重要的一句经文。今晚就跟大家讲解这两段经文。

  应当发愿,愿生极乐

  《阿弥陀经》的宗旨,是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只是极乐世界的救主 ——阿弥陀佛,他成佛以来十劫之间,伸着佛手一直在呼唤我们,祈求我们让他救度到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也在好几部经典中,劝导我们一定要发愿,愿生极乐世界。譬如在这短短的一千八百五十八个字的《阿弥陀经》里面,释迦牟尼佛就三次很殷勤恳切的劝导我们,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段劝往生的是: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第二段是: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段是: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可说释迦牟尼佛婆心深切,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劝导,希望我们务必要往生极乐世界。

  一般对“善根福德因缘”的误解

  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从消极上来讲,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这十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解释说,善根是指菩提心,福德是指六度万行,以菩提心的善根为因,以六度万行的福德为缘,因缘和合,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善根不可以少,必须要多,所谓的“多善根”,就是要发无上菩提心;因为刚才提到,善根一般解释是菩提心,那么菩提心不可以少,什么叫少呢?以成就阿罗汉果位来说,就是属于少善根,因为他没有发菩提心,不在行菩萨道,所以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无非是为了成佛,因此一般的解释是,必须要自己发无上菩提心,作为往生之因;既然发了菩提心就必须行菩萨道,因此要广行六度万行,这叫作福德。以无上菩提心的因,加上六度万行福德的缘,因缘和合,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的解释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并没有错。可是必须要了解,这个菩提心跟六度万行的福德因缘,是众生自己必须累积成就呢,还是阿弥陀佛为我们累积成就?问题就在这里。

  何谓“善男子、善女人”

  再看下面这一句:“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就是针对上面那句的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善男子、善女人”,包括出家、在家,包括善人、恶人,甚至六道四生的所有众生,只要他听闻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此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都可以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善男子、善女人指的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所讲的“十方众生”。

  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十方众生闻说阿弥陀佛,这“闻说阿弥陀佛”,并不只是听人家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叫作闻说阿弥陀佛,并不是!

  而是听闻善知识讲解传授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第十八愿的内涵,阿弥陀佛救度十方众生的来龙去脉、因果道理,信受在心,这才是“闻说阿弥陀佛”。所谓信受在心,就是“信受弥陀救度”,而“愿生弥陀净土”,此后“专称弥陀佛名”,这叫作信受在心,也叫作“执持名号”。执持的“执”,就是坚牢,信仰坚定,不会移转;“持”就是不散不失。意思是说,这个道理信受在心中,永远不会怀疑改变,亦即彻底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这就是“执持”。

  内心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口中自然就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所以,所谓的“多善根、多福德”,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等于说往生极乐世界必须具足多善根、多福德,而这些阿弥陀佛已经为我们完成,容纳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让我们心中信受,口中称念,自自然然就具足多善根多福德。所以从这里来讲,多善根多福德,不是我们所累积,是阿弥陀佛所累积,我们只要称念他的名号,愿生他的净土就可以。因此莲池大师说:“称念弥陀名号,就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又说:“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这是莲池大师的解释。蕅益大师也解释说:“只要信受弥陀,愿生极乐,执持名号,那么每一声、每一声,都是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可见所谓多善根、多福德,是只要我们“专称弥陀佛名”。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段经文的梵文(我们的经典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现在普遍受持的这部《阿弥陀经》,是鸠摩罗什所翻译,目前已经发现《阿弥陀经》的梵文本)如果翻译成汉文,也是十四个字。学者是这样翻译的,请大家注意听:

  众生不因此世所做善行,得生彼国。

  也就是说十方众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靠阿弥陀佛的功德,而不是靠我们在这里所做的善行。鸠摩罗什翻译为“善根、福德因缘”的经文,梵文本只有“善行”两个字,以善行来包括善根、福德。

  此处并不是说我们念佛愿生极乐世界,不必去行善积德,譬如说孝顺父母、奉事师长的善德;同时也不是不要我们去行六度万行。而是孝顺父母、奉事师长这些我们应尽的本分,以及随缘随分能够做得到的六度万行,我们都理所当然应该去做;只是要往生极乐世界,必须靠弥陀的功德力量,专称弥陀名号,而不是回向我们在世间所做的。因为我们在世间所做的,都谈不上多善根,谈不上大善根、殊胜善根、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都是少善根、少福德,唯有阿弥陀佛他累积了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才是最殊胜的善根福德。

  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真实心、清净心所建设完成的,可以说是无我的、涅槃的、不生不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有贪嗔痴,怎么能够进入他的国土呢?因果不相吻合、不相应。必须以阿弥陀佛无我无漏的善根功德,才可以进入极乐世界。因此《阿弥陀经》才说,要我们“闻说阿弥陀佛”之后,就“执持名号”,道理也在这里。为什么这么讲呢?阿弥陀佛建设极乐世界,必须完成我们往生的功德,然后回向给我们。所以《无量寿经》里面说: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

  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这是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说,他从无量劫以来,都要做一个大施主,所以阿弥陀佛另一个名称,叫作“大施主”——大布施的主人。阿弥陀佛平等地、普遍地救度十方众生的贫苦,我们是在肉体存在的这个世间,受尽种种的贫穷困苦,死后还会轮回六道,苦不堪言。阿弥陀佛就是要做一个大施主来救度我们,从这一点来讲,功德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来的,所以叫作佛力,我们以念佛乘佛力而往生极乐。

  另外一段经文中阿弥陀佛说: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阿弥陀佛是为我们十方众生开发往生成佛的法藏,所以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布施广大的功德之宝给我们,让我们能离开娑婆,往生极乐,而成就佛果。另一段经文《无量寿经》说: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是阿弥陀佛使我们十方众生,成就往生成佛的功德。《无量寿经》另一段经文又说: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阿弥陀佛以我们十方众生不晓得领受的法 ——往生之法,来布施给我们。因此我们这个法门,是讲弥陀救度的法门,是讲我们信受弥陀救度的法门,是讲我们信受而专称弥陀名号的法门。

  一心不乱

  现在再解释“一心不乱”。很多著作都解释为众生念佛,工夫上成就的一心不乱。譬如要达到“事一心不乱”啦,甚至能够“理一心不乱”,就是最高的境界。否则至少也要“工夫成片、梦寐一如、净念相继”,这叫“一心不乱”。其实这是完全错误、不正确的,是依一般教理来解释净土的教理。这一心不乱,其实意义很简单,也就是刚刚所讲的,我们闻说阿弥陀佛,心中信受弥陀的救度,口中称念弥陀的名号,若一日……若七日;这若一日……若七日是指我们的生命,随着我们生命的延长,而专念这句名号。如果还有一天的生命,就专念一天的名号;有七天的生命,就专念七天的名号;有七个月、七年、七十年,我们就尽这一辈子来专念这句名号,不必假借其他的功行。虽然我们有累积其他的善根福德,但是不假借这些善根福德来往生,因为这是不够格的,往生都是依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称念名号也是随我们的根性,每个人根性不同,士农工商,都以他本身的岗位、根机来念佛就好。能念几万就念几万,不能几万,能念几千就几千,能念多少就念多少,也就是说,有时间就称念这句名号。至于在念佛当中,心有没有散乱,有没有妄想,这个不成问题,因为往生不是靠我们的工夫,与有没有妄想杂念,有没有达到工夫上的一心无关。是否要一心才能往生,否则不能往生;或者必须临终正念现前才能往生,没有正念不能往生;或者说临终要有助念,没有助念就不能往生 ——都不讲这些,因为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力量。只要我们愿生极乐世界的心一辈子不变,专念弥陀名号,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就会现身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工夫上的“一心不乱”“不一心不乱”的问题。

  所以这里的“一心不乱”,就是专信阿弥陀佛、专念弥陀名号的心,没有其他的心;而且不变动、不杂乱,这就是“一心不乱”。人家如果说:“某某人啊!有一个法门非常殊胜哦!你来学学看吧!”我们也不好奇,任何法门我们都会觉得不如这句弥陀名号,只要有这一句弥陀名号,就万德具足,往生的事情当下成就,不必依靠其他,所以我们不会好奇,而动乱我们对阿弥陀佛信受的心,这叫作一心不乱。当我们烦恼起来了,妄想杂念起来了,我们也不会因此而顾虑说:“糟糕了!我要往生极乐世界,可是有这样的心念,阿弥陀佛怎么会救度我呢?恐怕会被阿弥陀佛舍弃吧!”完全不会,不要顾虑。

  请问大家有没有贪嗔痴?有没有妄想杂念?如果你没有贪嗔痴、妄想杂念,那就是阿罗汉了!阿弥陀佛为了救阿罗汉,经过五劫的思维来发愿,经过兆载永劫来修行,岂不是没有价值吗?阿罗汉本身就可以离开三界六道轮回,何必要阿弥陀佛救度?所以阿弥陀佛要救度的是五浊的众生。所谓“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我们众生本来就是有见浊、烦恼浊,才是凡夫呀!如果我们没有见浊,没有烦恼,没有贪嗔痴慢疑,我们就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也就不是阿弥陀佛所要救度的对象了!

  所以一方面,我们因为有烦恼而惭愧、欢喜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同时因为我们有烦恼,所以才更加感恩阿弥陀佛的救度。因此,凡是念佛要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友们,请大家不要因为自己有烦恼、有杂念而感到退怯,感到往生不够格而怀疑阿弥陀佛。如果这样的话,等于是拿一把刀,插在阿弥陀佛的胸膛上,让阿弥陀佛伤心流泪。阿弥陀佛本来就是不嫌弃我们,才为我们发愿修行、救度我们,所以只要任凭弥陀的救度,只要专称弥陀佛名,不管自己有没有清净的心,有没有一心的工夫,都不管。

  念念称名常忏悔

  作为一个学佛者,会羡慕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厌离娑婆世界的肮脏污秽,所以当我们生起肮脏污秽念头时,不能沾沾自喜,应该心怀惭愧 ——我是个学佛的人,怎么也起这种念头呢?虽然起惭愧心,但是不要怀疑弥陀的救度。所以善导大师才说:

  念念称名常忏悔。

  我们这种众生,居然能受阿弥陀佛没有条件、毫无计较的救度,所以一方面感恩欢喜,一方面也感觉惭愧。因为惭愧,自然我们就有柔软的心、包容的心。为什么?阿弥陀佛居然包容我们,不跟我们计较,不嫌弃我们,要救度我们,我们感受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大爱心,自然就会包容别人,就像弥陀包容我们。同时不会像以前那样,心非常刚强,凡事都要计较,因为我们体会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是不跟我们计较的,我们自然跟众生也不会计较。虽然我们善根福德不够,可是,无形中就会去增长善根福德,而在这当中,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累积善根福德,觉得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感化,是阿弥陀佛的佛力、佛德,在我们的心中发酵、产生作用,使我们自自然然心性转变、气质提升,所作出来的就很像一个学佛者。

  本来还要引用善导大师的一首偈子来作为补充解释,但是时间不够,今天晚上我们就讲到这里。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五明学佛网:阿弥陀经       慧净法师)  

 刘元春教授:信愿行:完美人生之路——重读《<阿弥陀经>宗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一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二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三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四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五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六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七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八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九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十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