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德育故事:《二十四义》【四集卷六】


   日期:2010/7/27 1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集卷六 《二十四义》 

  
  义篇
  
  一、【殖母遣子】
  杞殖之母。遣子力行。生而有义。死而有名。
  【原文】
  周齐杞殖之母。慷慨明大义。殖在齐以勇闻。齐侯将伐卫。为车五乘之宾。殖与华旋。皆不得与焉。殖深以为耻。归家不食。母曰。汝生而无义。死而无名。则虽与五乘。人孰不汝笑也。汝若生而有义。死而有名。则五乘之宾。皆为汝之下矣。趣之食而遣之。及战。殖与华旋先入卫军。齐师从之。乃取卫之朝歌。
  
  殖之妻深明于礼。而殖之母更明于义。其勉子以生而有义。死而有名为言。是即孟子所谓舍生取义也。夫义、路也。礼、门也。不出入此门。焉能由此路。则殖母明义、且明礼焉。有是母、宜有是妻矣。
  
  【白话解释】
  周朝齐国勇士杞殖的母亲。他的行为很慷慨。并且明白大义。他的儿子在齐国。是有力气闻了名的。有一次、齐侯想去攻打卫国。就设定了有五辆车子的宾客。这个意思。就是表示着这班宾客。都是很勇敢的。可是杞殖和另外一个勇士名叫华旋的。都不在这班宾客的里面。杞殖心里觉得这是平生的大羞耻。于是回到了家里。就不肯吃东西了。他的母亲见了他这个样子。就说道。你假使活着在世界上。没有行义的行为。死了没有好的名誉。那末就是给你排在有五辆车子的宾客里面。人家那一个不来笑你呢。假若你活着有了行义的行为。死了又有那好的名誉。那末有了五辆车子的宾客。都在你的下面了。就赶紧叫他吃着饭。又依旧叫他跟了齐国的军队去攻打卫国。等到两国开战的时候。杞殖同华旋两个人。首先攻进敌军里。齐国的军队。也在后面跟着进去。于是把卫国朝歌的地方夺了来。
  
  二、【义姑退兵】
  鲁义姑姊。遇军走山。弃子抱侄。齐兵遂还。
  【原文】
  周齐攻鲁。至郊。见一妇人。携一子。抱一子。众逐之。乃弃抱者。与携者奔。众追问之。曰。携者兄之子。弃者己子也。不能两存。宁弃己子耳。齐将曰。兄子与己子孰亲。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齐将按兵而止。曰。鲁之妇人。尚知行义。其可伐乎。遂返。己子亦全。鲁侯闻之。赐以束帛。号曰义姑姊。
  
  李文耕谓义姑于流离颠沛中。势不两全。忍舍己子以存兄之子。笃志深情。处义直到尽处。是诚烈丈夫识义理者之所难。而一妇人办此。百世下犹钦服焉。况齐将目及者乎。号之曰义。洵无愧矣。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齐国去攻打鲁国。到了郊外地方。看见有一个妇人。一只手携了一个孩子。一只手抱了一个孩子。这样的走着。齐国的兵士们就去追他。那个妇人。就把手里抱着的小孩子丢掉了。跟了携着的孩子一同跑了。兵士们把那个妇人追到了。就问他、你丢了手里抱着的孩子。却带着携着的孩子一同逃走。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妇人就说道。刚纔带着走的。是我哥哥的儿子。把他抛弃了的。是我自己的儿子。我看着这个情势。是不能两存的。所以宁可把我自己的儿子丢了。齐国的将官听了。就说、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是那一个比较得亲些呢。那妇人说。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一种私爱。对于哥哥的儿子。是一种公义。抛弃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心里肉痛。可是从公义上说。还是这样做的为是。齐国的将官就把自己的军队约束住了。不再去攻打鲁国。并且说。鲁国的一个女子。还晓得行义。这般仁义的国家。那里可以去攻打他们呢。于是就带了兵回去。那先前丢掉的自己的儿子也得保全。鲁公得知了这一回事。就送给那个妇人许多礼物。并且送他一个名号。叫做义姑姊。
  
  三、【赵氏摩笄】
  代君夫人。赵襄之姊。义无二夫。摩笄以死。
  【原文】
  周代君夫人赵氏。晋赵简子之女。襄子之姊也。简子卒。襄子未除服。请代君会饮。使厨人操铜枓进食。乘间击杀之。遂举兵平代地。而迎其姊。赵氏叹曰。吾闻妇人执义无二夫。吾岂有二夫哉。以弟慢夫。非义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归。乃登山呼天。摩笄自刺而死。代人皆怜之。名其所死之山曰摩笄。
  
  赵夫人之处境。与季儿适成反比例。彼则夫杀其兄。而义不可留。又无所往。遂自经。此则弟杀其夫。而义不可归。亦不敢怨。遂自刺。然季儿不死。即归亦无妨。赵夫人则义不可归。此所以不得不死也。
  
  【白话解释】
  周朝时候。代国国君的夫人赵氏。就是晋国大夫赵简子的女儿。赵襄子的姊姊。这时候赵简子死了。赵襄子还没有除了丧服。就去请了代国的国君来。一同饮酒。一方面差了厨子。拿了铜杓子进菜。趁这个当儿就把代君打死了。一方面又派了兵、把代国的地方都打平了。再去迎接他的姊姊回来。赵氏叹口气说。我晓得做妇人的。从义气的上面讲。是不可以有两个丈夫的。照这样说来。我那里可以去嫁两个丈夫呢。为了弟弟的缘故。就怠慢了丈夫。这不是有义气的人所应做的。为了丈夫。去怨着弟弟。这也不是有仁心的人所应出的。我现在既然不敢怨弟弟。但是也不回到赵国去的了。于是走到了高山上。口里叫着天。拔下了簪。摩擦了一回。竟自己刺死了。代国的人。都很可怜他。就把他死在那儿的一座山。叫做了摩笄山。表示纪念他的意思。
  
  四、【严妪数子】
  严母就腊。数子都亭。仁义教化。岂可严刑。
  【原文】
  汉严延年为尹。甚酷。河南号为屠伯。其母至洛阳。欲就延年度腊。见报囚。大惊。止都亭。不入府。延年出谒。母乃数之曰。幸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义教化以安民。顾多刑杀以立威。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谢。自为母御归府舍。毕腊。谓延年曰。吾不忍见子被刑。归东海为汝扫除墓地耳。遂去。后延年果弃市。
  
  严妪生子五人。皆官二千石。故有万石严妪之美称。其以不闻仁义教化数语。责子于都亭。复以天道神明。不可独杀等言。诀子于府舍。可谓仁至义尽。非第为万石之母。实不啻万民之父母矣。
  
  【白话解释】
  汉朝严延年做了官。手段非常惨酷。河南人因为他喜欢杀人。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别号。叫做屠伯。有一回。他的母亲到了洛阳地方。要想到严延年的衙门里去过年。看见那个地方。正在点着犯死罪的犯人。他母亲吃了一惊。就在都亭里住下了。不到衙门里去。严延年晓得母亲到了。就出来迎接。他的母亲就责备他说。你很徼幸的做了太守官。所管理的地方。有一千多里的大。不听到你用了仁义的政教。去教化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反而多用了刑罚杀戮。去表示你的威严。这那里是做了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呢。严延年听了这一番话。就对母亲认了罪谢着。亲自给母亲驾了车、回到衙门里去。过了年以后。他母亲就对着严延年说。我不忍心看着自己儿子犯了罪。受着刑罚。我现在要回到东海去。替你扫除了坟地等着你罢。说完了话就去了。后来严延年果然犯了死罪。
  
  五、【媛姜代夜】
  媛姜多义。中夜告夫。携子远遁。甘代受诛。
  【原文】
  汉盛道妻赵媛姜。犍为人。益部乱。道聚众起兵。事败。夫妇并执系。媛姜中夜谓道曰。法有常刑。必无生望。君可速逃。建立门户。妾自留狱。代君塞咎。道犹豫未决。媛姜便解道桎梏。为赍粮货。以五岁子翔付道。携持而走。媛姜代道持夜不失。度道已远。乃以实告。即时见杀。后道父子会赦得归。感妻之义。终身不娶。
  
  从来处变之时。最足验人真情真义。媛姜于囹圄桎梏之间。兢兢焉告其夫。解其夫。代其夫。卒以保其夫。兼保其子。且保盛氏之门户。设非舍生取义。曷克至此。夫亦终身不娶。非特妻义。其夫亦义矣。
  
  【白话解释】
  汉朝时候。盛道的妻子姓赵名媛姜。是犍为地方的人。这时候、益部发生了乱事。盛道聚会了许多人起了事。后来事情没有成功。败了。夫妻两个人都被官兵捉去关着牢狱里。赵媛姜就在半夜里对着丈夫说。照着现在的法律讲。你是一定没有生命的希望了。你可快快地逃了去。做份好好的人家。我独自留在牢狱里。替你担当了一切的责任。盛道听了妻子的话。还有点迟疑不决的样子。赵媛姜就给丈夫解去了手上足上的刑具。又给他预备了食粮和盘川。又把五岁的儿子名叫盛翔的。交给了丈夫。叫他带了儿子逃走。于是盛道就逃了去。赵媛姜代了丈夫打着更。一点也没有错误。心里计算这时候。丈夫已经走到很远了。才把实在情形告诉了官厅里。于是立刻就把赵媛姜杀了。后来盛道父子两个人。遇了朝廷里大赦。把他们免了罪。父子两个人才得回到家里。盛道很感激他妻子的恩义。所以终身不再娶妻了。
  
  六、【平阳义师】
  平阳公主。大举义师。以应高祖。娘子名驰。
  【原文】
  唐平阳公主。高祖女也。嫁柴绍。高祖起义。主居长安。绍曰。尊公将以兵清京师。我欲往。不能偕。奈何。主曰。公行矣。我自为计。绍行。主发家资。招兵数百人以应父。谕降名贼何潘仁。申法誓众。禁剽夺。远近咸附。威震关中。高祖渡河。绍从南山来迎。主引精兵万人。与秦王会渭北。绍及主对置幕府。分定京师。号娘子军。
  
  一女子而大举义兵。统军七万。分定京师。娘子军之名。至今犹脍炙人口也。宜高祖即位。以功给赉不涯。卒谥以昭。葬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路麾幢。虎贲甲卒班剑。生死皆荣。亦曰惟义所在耳。
  
  【白话解释】
  唐朝的平阳公主。就是高祖皇帝的女儿。嫁给柴绍做妻子。后来高祖起了义兵。这时候、平阳公主住在长安城里。柴绍就对平阳公主说。你的父亲、就快要用了军队去扫清京师。我想到你的父亲那儿去。可是不能够同了你一同去。怎么办呢。平阳公主说。你就去吧。我自己可以想着计划的。柴绍去了以后。平阳公主就散了家财。招了几百个兵。去接应他的父亲。又把那时候有名的大强盗叫何潘仁的。招了来投降。并且立定了军法。对着兵士们立了誓。禁止他们抢夺。于是不论远的近的。都来归附他了。平阳公主的威名、震动了关中的地方。后来高祖带了军队渡过了黄河。柴绍就从南山去迎接他。平阳公主带领了一万精兵。和他的兄弟秦王的军队。在渭北地方会合。柴绍和平阳公主夫妻两个人。对设着两个营盘。分兵平定京师。当时候的人。把平阳公主的军队。称做娘子军。
  
  七、【郑卢冒刃】
  卢氏冒刃。独立卫姑。以有仁义。不畏强徒。
  【原文】
  唐郑义宗妻卢氏。略涉书史。事翁姑以孝闻。尝夜有盗数十劫其家。人皆窜匿。惟姑老不能去。卢氏冒刃立姑侧。为盗捽捶几死。盗去。家人问其何独不惧。对曰。人所以异于禽兽者。以有仁义也。邻里有急。尚相赴救。况姑也。而可委弃乎。若万一危祸。岂宜独生。姑感而叹曰。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吾今乃见妇之心。
  
  郭燮熙谓孟子七篇。多言仁义。即人禽之辨。亦屡及之。学圣真际。实在于此。卢氏以一妇人。不过略涉书史。而能参透书旨。以行其所知。斯难能矣。其姑亦引岁寒知松柏之言。是又善读论语者。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郑义宗的妻子卢氏。对于经史书籍。都大略看过。服侍公公和婆婆。很有孝顺的名誉。有一个晚上。有几十个强盗到了他的家里来打劫。家里的人。都四散躲了起来。只有婆婆年纪老了。不能逃去。卢氏见了婆婆不能逃走。于是自己冒着白刃。立在婆婆的旁边。给强盗打得几几乎要死。后来强盗去了。家里的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怕呢。卢氏回答道。一个人所以和飞禽走兽不同的地方。就是因为有了仁义的心。若是邻舍人家有了危急。还要赶过去相救。何况现在是自己的婆婆。那里可以把他遗弃了。假使万一有个不幸。发生了危险。那里可以独自生活在世上呢。他的婆婆很感激他。叹着说。从前圣人说过。天气冷了。然后才晓得松柏的叶子。是最后落下来的。吾现在经过了危难。才晓得我媳妇的孝心。
  
  八、【奉天二窦】
  窦氏二女。被掠相偕。义不受辱。接踵投崖。
  【原文】
  唐奉天窦氏二女。长者年十九。幼者年十六。少有志操。皆美姿容。永泰中。群盗数千人。剽掠其村。二女匿岩穴间。盗曳出之。驱迫以前。临壑谷。深数百尺。其姊曰。吾宁就死。义不受辱。即投崖而死。盗方惊骇。其妹继之。折足破面流血。群盗舍之而去。京兆尹第五琦嘉其义烈。奏于朝。诏旌表门闾。永免其家丁役。
  
  吕坤谓奉天二窦。烨烨载籍间。古今称义烈矣。而考史志诸书。如福州二石。南丰二乐。龙泉二汤。浙江二张。萧县二郑。皆遇盗不辱。节义成双。嗟夫。乱离妇女。诚可悲矣。尧舜在上。宁有是哉。
  
  【白话解释】
  唐朝奉天地方。窦家有两个女儿。大的年纪十九岁了。小的十六岁了。两个人幼小就有一种高尚的操守。并且相貌都生得很美丽。在永泰年间。有好几千个强盗。到了他们住着的乡村里打劫。两个女儿都躲在山洞里。可是给强盗们搜着了。把他们拉了出来。赶着他们向前走。到了一个很深的山谷里。差不多有几百尺的深。大的女儿就说道。我宁可死。无论如何是不受他们的污辱的。说完话。就跳到那个深谷里死了。一班强盗正在惊异的时候。他的妹妹也继续着跳了下去。虽然没有死。可是跌断了脚。跌破了面孔。流着很多的血。强盗们舍了他去了。这时候、在京兆做官的人。双姓第五名琦的。见了他们姊妹两个人。这样的义烈。非常佩服。就把这件事、奏上到皇帝那儿。后来皇帝下诏。叫把这种义烈的行为。在他们的门口旌表了。并且又免去了他家里人的丁役。
  
  九、【李杨保城】
  李妻杨氏。昭著义声。责夫死守。竟保项城。
  【原文】
  唐李侃妻杨氏。知大义。侃为项城令。李希烈攻之。侃以兵少财乏欲逃。杨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府库仓廪皆其积。百姓皆其战士。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谓吏民曰。令虽主也。岁满则去。吏民生斯土也。坟墓在焉。宜相死守。众泣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赏万钱。得数百人。竟保城退贼。
  
  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奉命守土。贼至而逃。谁守其土者。李侃不知而杨氏言之。卒使侃得率众乘城。杨氏复躬执爨以享众。至侃中矢归。犹曰君不在。人谁肯固守。死于城犹愈于床。义声千古矣。
  
  【白话解释】
  唐朝李侃的妻子杨氏。很懂得大义。他的丈夫李侃在项城地方做了县官。那时候、反贼李希烈去攻打他。李侃以为城里面的兵士既少。钱财又缺乏。就想弃了城逃走。杨氏说。假使你把这座城放弃了不守。那末这个地方。就是贼子的地方了。库房谷仓。也都是贼子的积蓄了。百姓们也就是贼子的军队了。我的意思你还是出了重赏。去募了不怕死的人来。或者还有挽救的余地。李侃听了他妻子的话。觉得很不错。于是就出去对着他的下属。和一般百姓们说。我做县官的。虽然好像是这座城里的主人翁。但是年限一满。就去的。你们生在这个地方。祖上的坟墓也在这个地方。应当死守了这座城才好。于是大家都流着眼泪答应了。李侃就下了一个命令。说、凡是用了瓦石击着了强盗的人。就赏一千个大钱。用了刀或者用了箭把强盗杀死的人。就赏他一万个钱。于是募到了几百个人。终于保全了城池。打退了贼人。
  
  十、【迪妻卖肉】
  迪妻求售。救姑与夫。孝义兼尽。甘死市屠。
  【原文】
  唐周迪妻。尝从迪贾。往来广陵。会毕师铎乱。劫掠已尽。军士乏食。市肆杀人卖肉。迪饥将绝。妻谓迪曰。穷蹙如此。势不两全。君有亲在。不可不归。请卖妾以备行资。迪不忍。妻强与诣屠肆。卖得数千钱。以奉迪。迪行至城门。门者诘之。迪告其故。门者疑其绐。偕至屠肆问状。见妻首已在枅矣。迪大恸。裹余体。归葬之。
  
  吕坤曰。劝夫归以养母。杀其身以资夫。义哉迪之妻也。设有余策。宁至是乎。乱世人情。可为痛哭。谁为君相。而使赤子遭祸如此之惨哉。有天下者。可以深长思矣。
  
  【白话解释】
  唐朝周迪的妻子。常常跟了他的丈夫、到外边去做生意。往来于广陵地方。这时候、正逢着毕师铎造反。把广陵地方的吃食。都抢完了。兵士们都没有粮食好吃。市上的店家。把人杀死了卖着人肉。周迪也饥饿得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对他说。我们穷迫到这般田地。在形势上看来。我们两个人。总不能够全活的了。你有父母在家里。这是不可不回家去的。你可卖了我。把得来的钱做了川资。周迪不忍心这样的做。他的妻子强迫他同到了卖肉的店里。卖得几千个钱给了丈夫。周迪拿了钱走到城门口。守城门的人就盘问他。周迪把卖妻的原委、都告诉给他们听。守城门的人。疑心他所说的话。或者是假的。于是就同周迪到了肉店里去问。果然他妻子的头。已经在横木上挂着了。周迪见了。大哭了一场。就裹了他妻子残余的肢体。带回家去安葬。
  
  十一、【包崔尺组】
  崔氏早寡。义重如山。尺组为誓。送母复还。
  【原文】
  宋包繶妻崔氏早寡。子幼。誓死守义。及子殇。其母自荆州来。欲嫁之。谓曰。丧夫守子。子死谁守。崔氏曰。女之留。非以子。以翁姑也。今翁殁姑老。将舍而去乎。母怒曰。我此来决不独归。崔氏曰。母远来。义不当使母独还。然至荆州。倘以不义见迫。必死于尺组之下。愿以尸还包。遂偕母去。母见其不可夺。乃听还。
  
  包崔氏深明乎义矣。夫死而别嫁。非义也。子幼而弃之。非义也。孤子既亡而舍姑去。非义也。母氏远来而使独还。亦非义也。不得已以尺组相誓。不为非义。卒送母去。复得听还。崔氏固权之熟矣。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包繶的妻子崔氏。年纪很轻就守了寡。儿子又很小。他发了咒。守义不再嫁人。后来他的儿子又死了。崔氏的母亲得知了。于是就从荆州地方赶了过来。要给女儿改嫁。并且对女儿说。丈夫死了。守着儿子。现在儿子也死了。你又去守那一个呢。崔氏答道。女儿的所以守着。并不是为了儿子。是为了公公和婆婆的缘故。现在公公死了。婆婆还活着。年纪又老了。我难道忍心丢了他去么。他母亲听了就生了气。说、我既然来了。无论如何、是不肯独自一个回去的。崔氏道。母亲从很远的地方来。当然从情理上说。也不叫母亲独自一个回去的。但是我同母亲到了荆州以后。倘若用了不义的手段来强迫我。那末我就一定死在一条绳的下面了。请你把尸首送还包家吧。于是就跟了母亲去。后来他母亲看他的立志。非常坚决。也就听他回去了。
  
  十二、【吴谢笞贺】
  吴母谢氏。教子义方。道人之短。百笞何妨。
  【原文】
  宋进士吴贺母谢氏。教子有义方。每贺与宾客语。母辄于屏间窃听之。一日。贺偶言人之短。母闻之大怒。客退。笞贺一百。所亲解之曰。臧否、士之常。当有何过。而笞之若是。母太息曰。吾闻爱其女者。必取三复白圭之士妻之。今独产一子。使知义命。而出语忘亲。岂可久之道哉。因泣不食。贺繇是恐惧自敕。卒为名人。
  
  吕坤曰。亡身之祸。言居其九。正使义所当言。杀身何恤。而平居谈短论长。直讦丑诋。自求切齿腐心之恨。祸将焉逃。吴母教子。可谓知所重矣。滂母有遗恨哉。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有个进士姓吴名贺。他的母亲谢氏。教训儿子很有义方。每遇着儿子和客人说话的时候。谢氏常是立在屏风后面。去听他们说的是什么话。有一天、吴贺偶然对客人、说着人家不好的地方。他的母亲听了。就很生了气。等到客人出去了以后。就把吴贺打了一百下。有个亲戚去劝谢氏道。谈论人家的长短。这也是读书人通常的毛病。有什么重大的过失。你要把他打到这个样子呢。谢氏就叹了口气说。我听得爱护女儿的人。一定选择了说话很谨慎的读书人来做女婿。我只有一个儿子。要叫他明白了义和命的大道理。现在他说话这样的不谨慎。这就是忘了母亲了。这个样子。那里是处世久长的道理呢。于是谢氏就流着眼泪。不肯饮食。吴贺从此以后。心里就很有了恐惧心。竭力的警戒着自己。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名誉的人物。
  
  十三、【张高义妇】
  义妇高氏。尚未成婚。夫瞽不弃。竟归张门。
  【原文】
  宋张某妻高氏。余姚烛湖人。未婚而张瞽。乃使媒告高氏父母曰。吾不幸而瞽。爱女听别嫁。父母将诺之。高氏涕泣曰。男女通名。祸福无改。今既字而瞽。我命也。我犹弃之。谁复为之妻者。使彼因我而受冻馁。我何面目立人世耶。父母感其言。许张婚。高氏遂归于张。勤力以养。终身晏如。乡里贤之。号曰义妇。
  
  守义于已婚。易。守义于未婚。难。因尚未成为妇也。况别嫁之语。出自其夫乎。且也在家从父。父母将诺之矣。乃毅然数语。竟挽亲心。卒归张氏。勤力奉养。终身晏如。彼李康侯妻者。殆效法斯人哉。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一个姓张的人。他的妻子高氏。是余姚烛湖地方的人。还没有嫁过去。姓张的眼睛瞎了。于是就差了媒人到高家去。对他的父母说。我很不幸瞎了眼眼。再不想仰攀你们了。你们的令爱。叫他另外嫁人吧。高家的父亲和母亲。就要答应他。女儿流着眼泪鼻涕说。凡是男女两家订了婚以后。不论是祸是福。彼此就不可以更改的。现在我许给了人家以后。人家才瞎了眼睛。这是我的命理。应当嫁一个瞎眼丈夫的缘故。假使我尚且抛弃他。那末还有那一个再肯嫁给他做妻子呢。若是他为了我不嫁给他。使他受了冻饿。那末我还有什么面孔。在世界上活着呢。他的父母。也就给女儿一番话感动了。答应仍就和姓张的结婚。高氏嫁到了张家以后。勤勤俭俭地做了工作。养着丈夫。终身好像很安然的样子。乡村里的人。都称美他的贤德。就给他起了一个别号。叫做有义气的妇人。
  
  十四、【陈林义母】
  义母林氏。从守延平。人子己子。一样恩情。
  【原文】
  宋陈韡妻林氏。知书能文。寇扰汀邵延平诸邑。韡起复。守延平兼招捕使。林氏与韡同赴官所。曰。死则俱死。郡人见林至。感激相谓曰。太守携家。为死守计。我辈何畏。有从奔走王事。而妻子无依者。林氏皆延之州宅。日与游处。使其子与己子同学。由是人皆效死。及寇平。郡人怀其德。呼曰义母。事闻。诰封清源夫人。
  
  齐宣王时。有义母。善视前妻之子。陈林氏则善视奔走王事、眷属无依者之子。且一一延至州宅。日与游处。并使与己子同学。推其义气之所至。真可天下一家矣。岂仅为一郡之义母已哉。
  
  【白话解释】
  宋朝陈韡的妻子林氏。曾读经书。并且能够做文章。这时候、强盗时时来打劫汀邵延平几个地方。陈韡同时也满了丧服。就在延平地方做着太守官。并且兼管了招捕叛反的官衔。林氏就跟了丈夫一同去上任。并且说。要死就一同死。那地方的人。见了太守的家小也同来。于是就很感激地大家讲着。我们看太守带了家小来。就表示着死守城池的计划。这样看来。我们还怕什么呢。延平地方。有的丈夫为了国事奔走。妻子没有依靠的人。林氏就请他们到衙门里来住着。自己同他们一同做了队伴。叫他们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同在一块儿读书。因此这个地方上的人。个个肯尽了死力。等到强盗平了以后。地方上的人纪念林氏的恩德。就个个叫他义母。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朝廷里。皇帝就下诏。封他叫清源夫人。
  
  十五、【郭氏鬻子】
  郭氏馈狱。鬻子得缗。绐夫投水。尽义洁身。
  【原文】
  元戍卒妻郭氏。有殊色。千夫长李悦之。时至其家。戍卒怒。欲杀李。李逃诉县。论戍卒死罪。郭日馈狱中。狱吏亦悦之。遇戍卒甚厚。嘱戍卒以妻与之。当力保其子女。戍卒喜。以告郭。郭曰。我旣以色误君。尚忍二事乎。归鬻子女。得三十缗。与戍卒。绐以他往作佣。自投水死。见者以白县。乃释戍卒。戍卒感其义。不再娶。
  
  尤物、即祸水也。非闺房福也。一见于卖饼之妇。再见于戍卒之妻。乃不谓贫贱家妇人之义不可夺如是也。贫者若此。富者当如何。贱者若此。贵者当如何。虽然。天盖以贫贱显其妇之节义耳。
  
  【白话解释】
  元朝时候。有个守边关的兵士。他的妻子郭氏。生得非常美丽。有个姓李的千夫长。就喜欢他。常常到他的家里来。兵士很生气。想把姓李的杀死。姓李的得知了。就逃到县里去告。于是县里把兵士定了死刑。郭氏天天到监牢里去送饭。狱官看了他的相貌。也欢喜了。就待得兵士很好。叫兵士把他的妻子给了他。那末可以竭力保护兵士的儿女们。兵士也很欢喜。就去告诉了妻子郭氏。郭氏说。我旣为了相貌害了你。难道还忍心去嫁两个丈夫吗。因此回到家里。把自己生的儿女都卖去了。得到了三十千身价钱。都拿来给了丈夫。对丈夫说了假话。说是要到别地方去做工。自己回去。就投在水里死了。看见了的人。就去禀告县里。于是把兵士放了出去。兵士出了监牢以后。很感念他的情义。终身不再娶妻。
  
  十六、【李张誓冰】
  李妇觅骨。卧冰积诚。感魂指示。葬处乃明。
  【原文】
  元李伍戍福宁死。妻张氏卧积冰上。自誓曰。天若许妾取夫骨。当得不死。踰月无恙。乡人异之。相率赠钱。大书其事于衣。行至福宁。问夫葬地。则榛莽四塞。不可识。哀恸欲绝。夫忽降附于童。言动无异。指骨所。张如言发得之。持骨祝曰。信妾夫耶。入口当如冰雪。黏如胶。果然。官义之。使护丧还。给钱使葬。复旌其门。
  
  许止净谓张氏孝义艰贞。故令人无间言。惟竟感其夫魂。附童身。叙死事。示葬所。不亦异乎。倘妻有不良。更复何颜相对。呜呼。世风不古。道德沦亡。有夫之妇。且以放荡为平权。更何问夫死后事耶。
  
  【白话解释】
  元朝的李伍。充军到福宁地方。竟死了。他的妻子张氏。得知了这个消息。把身子睡在冰的上面。发了个咒道。上天若是答应我、去寻了丈夫的尸骨回来。那末这回我是冻不死的。果然这样的过了一个多月。并没有死。地方上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就大家送他银钱。给他做着路费。把这件事情的原委。大大的写在衣服外面。这样的走到了福宁。去寻问丈夫葬着的地方。只看见荆棘野草很高的长着。遮蔽了一切。寻不到他丈夫埋葬的所在。他就哀哀地的哭。差不多哭到要死去的样子。忽然他丈夫的灵魂。附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一切说话和行动的态度。都像活的时候一式一样。把埋葬尸骨的地方指点给他看。张氏依了他所说的话。在泥土里发掘开来。果然得到了一副尸骨。张氏就拿了尸骨祝告着说。你真是我丈夫的骨头。那末嚼在口里。一定像冰雪一样的冷。像胶漆一样的黏。等到嚼在口里。果然是这样的。官厅里的人。也很钦佩他的义烈。因此就叫他搬了丧回去。给了钱叫他去做安葬的费用。并且再在他的门前旌表着。
  
  十七、【汀妻复仇】
  何氏得梦。夫告游园。池蛙示状。杀子伸冤。
  【原文】
  元罗汀妻何氏。美而艳。陈威密杀汀。百计以得何。生二子。何梦汀曰。汝游园见蛙。我冤可雪矣。越日。威邀何游园。有蛙攀岸欲上。威以竹格之。蛙仰坠。威笑曰。回思十八年前事。宛似虾蟆落水时。何询得其实。乘夜杀二子。出诉冤。收威置极刑。官以威产给何。何曰。妾忘夫事仇。辱身丧义。生且不愿。何以产为。遂自杀。
  
  何氏、一卖饼者妇耳。相隔已十八年。中计已生二子。乃彼义气所感。神鬼钦之。梦魂兆之。池蛙状之。仇且自道之。观其自杀时怀中之十六字曰。夫出不幸。妾亦相随。曰节曰义。庶几匪亏。能无感乎。
  
  【白话解释】
  元朝罗汀的妻子何氏。生得非常美丽。有个姓陈名威的人。见了他。就欢喜他。因此用很秘密的手段把罗汀杀死。一方面又用了许多计策。把何氏娶了过去。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了。有一天的晚上。何氏做梦。看见丈夫罗汀来对他说。你这次到了园里去游玩。看见了青蛙的时候。那末我的冤仇。也就可以明白了。过了一天。陈威邀了何氏去游玩花园。果然有一只青蛙。在池沿里攀着。要跳到岸上来。陈威就用竹棒阻了一下。于是这只青蛙。就仰天跌在水里了。陈威见了。就笑着说。回想起十八年前的一件事。真像这只虾蟆落水的时候呵。何氏就要寻根究底的问他。陈威以为和何氏已经做了十八年的夫妻。就是对他说了也无妨害。于是就老老实实地对他说了。何氏就在这天的晚上。把自己所生的两个儿子杀死。又到了官厅里去诉冤。才把陈威办了最重的刑罚。官厅里又把陈威的产业断给何氏。何氏说。我忘了丈夫。和仇人做着夫妻。污辱了身子。丧失了义气。活在世上、尚且不愿意。还要财产做什么呢。就自杀了。
  
  十八、【黎女矢死】
  黎女既字。矢死守身。辞婚不背。由义居仁。
  【原文】
  明黎女许字陈氏子濂。南海钟姓者。兴巨狱以构陈氏。濂挺身就逮。誓不以难蒙父兄。自分不得出。使辞黎氏之婚。黎氏父母然其辞。欲为女谋别选所归。黎女矢死自决曰。以身许人。当其有难而背之。不义。出不出未可知。不冀其出。而先以不出绝之。不仁。吾惟有俟之而已。濂既出。黎女遂归濂焉。
  
  黎女仁义矣。其未婚夫、亦仁义也。挺身而就逮。不以难蒙父兄。非义乎。自分不得出。乃以婚辞黎女。非仁乎。以仁同仁。以义配义。舍陈濂实不足婚黎女。非黎女亦不可配陈濂。吾因录黎女而并及之。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黎家的女儿。是许给陈家的儿子名濂的做妻子。这时候、南海地方有个姓钟的人。用了一件重大的案件。去诬害陈家的人。陈濂就挺身而出。给捕班们捉了去。把一切事情都承认了。这样才可使得这种罪名。不至于再加到父兄们的身上来。可是自己思量着。捕去了以后。是不能再出来的了。就差了家里的人。去辞了黎家的婚约。黎家的父母。觉得这样的办法也不差。就要给女儿另外拣了人家。黎家的女儿。立了一个另嫁人家就死的咒。并且说道。已经把身体许给了人家。当着人家有危难的时候。就违背了他们。这是不义的行为。并且陈家的儿子。将来能不能放出来。都是不可预料的。勿去希望他出来。反而先料他是永远不会出来的样子。把他们回绝了。这是不仁的举动。这不义不仁的行为。我是都不肯做的。我只有等候着吧了。后来陈濂竟出来了。于是黎家的女儿。就嫁了过去。
  
  十九、【义颛祷侄】
  万姑义颛。哭天拜祷。得赐一男。忠胤以保。
  【原文】
  明万义姑、名义颛。父钟。兄文武。皆战死。家惟继母曹氏。二嫂陈氏吴氏。吴遗腹六月。姑旦暮拜天曰。万氏将绝。愿赐一男。续忠臣后。我矢不嫁。共抚之。寻生男。名曰全。姑与诸嫠共守。名阀来聘。皆谢绝。训全读书。嗣世职。姑年七十余卒。姑之祖彬及父兄。皆死王事。母嫂守贞。姑更义著。乡人称为四忠三节一义之门。
  
  抚孤守节、已难矣。况抚侄守贞乎。况未有侄可抚乎。所处者惟一老母。二寡嫂。三代忠臣。行将绝后。以嫂有六月之遗腹。乃旦暮向天哭拜。求得一男。拒媒抚侄。教养兼施。足与鲁之义姑齐名矣。
  
  【白话解释】
  明朝有个万义姑。名叫义颛。他的父亲名万钟。两个哥哥大的名叫万文。小的名叫万武。都是替国家尽了力。在战场上死的。家里的人。除了万义颛以外。只有一个后母曹氏。和两个嫂嫂。一叫陈氏。一叫吴氏。吴氏嫂嫂怀孕已经有六个月了。万义颛很想给嫂嫂生一个儿子。替万家继续了香火。就日夜拜着天地。祷告着说。万家快要绝了。还望上天送给他一个男孩子。可以传了忠臣的后代。倘若真的生了男孩子。那末我立了咒不去嫁人。大家一同抚养着这个小孩子。后来吴氏果然生了一个男孩子。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万全。义颛就和一班寡妇们大家守着。有许多有名的人家向他来求婚。都谢绝了。亲自教着侄儿万全读书。后来侄儿长大了。袭了祖父的官职。万义姑到了七十多岁才死。万义姑的祖父名万彬的。和他的父亲两个哥哥。都为了国家大事死的。母亲和两个嫂嫂。都守着节。义姑更是义气出了名。所以那地方上的人。都称他们叫做四忠三节一义的人家。
  
  二十、【沈张伏阙】
  束妻苦志。妾亦安居。代夫请罪。伏阙上书。
  【原文】
  明给事中沈束妻张氏。未有子。为置妾潘氏。偕诣京师。适束以抗疏下狱。张谓潘曰。汝年少。且与主君未识面。盍择所便。潘泣曰。主君抗节。夫人又苦志。婢子独非人乎。誓死不去。束故家贫。有田十余亩。岁入不足以养束父。张潘日夜勤女红。备橐饘。又自伏阙上书。愿以身代束。以全夫妇之义。书奏不报。久之。赦出。
  
  义矣哉、张氏之书曰。舅当垂死之年。夫无再生之日。愿以身代夫繋狱。俾夫送父终年。仍赴狱待罪。庶臣夫得复见其父。少伸父子之情。臣以舅付托于夫。亦得全夫妇之义。闻斯言者。能无动于中乎。
  
  【白话解释】
  明朝沈束做了给事中的官。他的妻子张氏。因为没有儿子。就给丈夫备了一个姨太太潘氏。同着他到京城里去。恰巧沈束因为上到皇帝里去的奏章。里面说着很刚直的话。于是皇帝生了气。把他关到牢狱里去了。张氏就对潘氏说。你年纪很轻。并且和丈夫还没有见过面。不必在这里吃苦的。最好依着心里喜欢的去做吧。潘氏就流着眼泪说。老爷尽了忠。去劝谏皇上。夫人又苦苦地守着节。难道我不是人么。死也不肯去。沈束的家里。原来是很贫苦的。只有十多亩田。一年的收获。还养不了他的父亲。于是张氏潘氏两个人。日夜勤勤俭俭地做着女工。才得吃着粥。过了很辛苦的日子。后来张氏又跪在皇帝殿下上了书。书里面说。情愿自己代替了丈夫。以顾全夫妇的恩义。可是皇上并没有回答他。过了许多时候。沈束就赦罪出来了。
  
  二十一、【张女抚辉】
  张女兄殁。侄幼家贫。嫂氏改适。抚孤终身。
  【原文】
  明张氏女、桂林人。年十五。父母与兄俱亡。惟遗一侄名辉。年甫六岁。家无遗业。四壁萧条。嫂刘氏不能安。女察刘氏难守。乃谓之曰。兄不幸。遗孤惟辉。吾父母血胤系之也。吾为张氏之女。义当为父母存孤。使胤毋绝。敢复累嫂长居贫哉。刘氏遂改适。女抚辉成立。不嫁以终。后辉之子孙。立女主于别室。而世祀焉。
  
  张女之处境苦矣。年仅十五。父母俱丧。兄又亡。侄又稚。家又贫。嫂又不安。危哉张氏之胤也。设非女之毅然决然。俾嫂改适。矢志不嫁。仗义存孤。安保其侄之不无或失耶。张女义且智矣。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有个张家的女子。是桂林地方的人。年纪十五岁了。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已去世。只遗下了一个侄儿名叫张辉的。年纪只有六岁。家里没有一些儿产业。所以很呈现了萧条的景象。他的嫂嫂刘氏。过不惯这样的苦日子。想去嫁人。张女觉察到刘氏是难以守节的了。就对刘氏说。哥哥不幸死了。只遗下了一个侄子。我父亲母亲的血统。完全在侄儿的身上。我是张家的女儿。照道理讲。是应当替了父母。抚养着孤苦伶仃的侄儿。才可使得张家血统不致于断绝。这都是我所应该负担的事。那里敢连累了嫂子。也一同过着贫苦的日子呢。于是刘氏就嫁了人。张女竟把侄儿张辉抚养了成人。终身不出嫁。后来张辉的子孙。就在另外一间的房子里。立了张女的牌位。世世代代祭祀着。
  
  二十二【翠梅甘虐】
  翠梅主虐。甘受不辞。终身以义。卒复葬之。
  【原文】
  明陆陈氏之婢翠梅。既嫁。敬事陈。依恋不去。陈早寡。性严重。翠梅候颜色惟谨。应对稍失节。陈辄手批其颊。后翠梅且老。而陈之虐性弗改。翠梅亦卒无愠色。或怪而问之。翠梅曰。吾自幼受彼家养育。贫而弃之。如不义何。或曰。彼虐如此。汝尚何恋。翠梅曰。彼自行彼法。吾自尽吾心。闻者惭服。陈亡。殓葬皆翠梅营之。
  
  翠梅有夫且有子。非穷无所归也。年三十七。其夫若子谓之曰。吾等安事此茕茕者。翠梅不忍。夫弃翠梅而别室。子亦自去。独翠梅以义故。终身甘之事之。卒复殓之葬之。其义尤足多矣。
  
  【白话解释】
  明朝陆陈氏有个丫环。名叫翠梅。翠梅嫁了人以后。仍然很恭敬地服侍陈氏。依恋着不肯去。陈氏早年就没有了丈夫。生性非常严厉。翠梅很小心地、去伺候他脸上的喜怒。有时候应对迟慢了一点。陈氏就常常用手打他的耳光。后来翠梅的年纪老了。可是陈氏不好的脾气。依旧没有改。翠梅也从来没有一点怨恨的颜色。有人觉得他非常奇怪。就去问他道。你也有丈夫。也有儿子。为什么不回到自己的家里去。反而情愿受着虐待呢。翠梅回答道。我幼小就受了他家里养育的恩典。现在见了他家里穷了。就丢了他去。这是不义的行为呵。也有人对翠梅说。他这样的虐待你。你对他还有什么留恋呢。翠梅说。他行他的法子。我尽我的心肠。劝他的人。听了这种说话。也觉得很惭愧。心里也就非常的佩服他。后来陈氏死了。入殓安葬种种事务。都是翠梅替他经营的。
  
  二十三、【张霍守堡】
  霍氏守堡。奋勇当先。僮仆力助。宗族获全。
  【原文】
  明张铨妻霍氏。冀南人。流贼犯境。众议弃堡而去。霍氏语其少子曰。避贼而出。家先不保。出而遇贼。身更不免。等死耳。死于家。不犹愈死于野乎。且我果坚守。则贼必不得志。乃躬率僮仆。助守御。贼至。环攻之。堡中矢石并发。贼不能克。旋即引去。避山谷者多被淫掠。惟张氏宗族获全。副使王肇生表之。曰夫人堡。
  
  襄阳有夫人城。而冀南乃有夫人堡。要皆忠义之气。集以守之耳。世之所以丧地失城者。虽未必尽出于自馁。而出于自馁者实多。彼避山谷者。卒被淫掠矣。独守堡者且全宗族。非集义所生者而何。
  
  【白话解释】
  明朝时候。张铨的妻子霍氏。是冀南人。流贼来攻打那个地方。一班人商议预备放弃了这个城堡。大家逃了去。霍氏就对他的小儿子说。假使我们为了避着强盗出去。那末我的家先不保了。出走的时候。不幸遇见了流贼。那末性命也保不了。既然同是一个死。死在家里。比了死在郊野里。不是好着许多么。并且我们能够很坚固地守着。流贼也攻不破我们的呵。于是就亲自带领了童仆。帮着守了这个小城。流贼来了。在堡的四面攻打着。忽然堡里面发出了许多的箭和石子来。流贼攻打不下。就去了。这时候、躲在深山野谷里的人。很多给流贼奸淫的。抢掠的。只有张家族里的人。都很安全。按察司副使王肇生。就把那个堡称做了夫人堡。表扬着霍氏的功劳。
  
  二十四、【薛门全义】
  薛氏全家。王事倥偬。彼侍婢兮。亦为义动。
  【原文】
  明永历帝奔缅甸。昆明诸生薛大观叹息。顾其子之翰曰。吾不惜七尺躯。为天下明大义。汝其勉之。之翰曰。大人死忠。儿当死孝。大观曰。汝有母在。时其母适在旁。顾之翰妻曰。彼父子死忠孝。而吾两人独不死节义耶。其侍女方抱幼子。问曰。主人皆死。何以处我。大观曰。尔能死亦善。于是五人偕赴城北黑龙潭死。
  
  忠孝节义。萃于一门。要之皆死义耳。父死子从。夫死妻从。姑死妇从。主死婢从。最奇者。次日诸尸浮水上。幼子在侍女怀中。两手坚抱如故。而其次女适人。避兵山中。亦同日赴火尽节。其母死女从乎。
  
  【白话解释】
  明朝末年。永历皇帝逃到了缅甸去。这时候、昆明地方有个秀才。姓薛名大观的。觉得明朝的天下。是保不住的了。因此就对着他的儿子薛之翰说。我不惜牺牲七尺的身体。尽了忠去为天下明着大义。你应当自己勉励着自己呵。薛之翰说。父亲尽忠死了。那末儿子也当尽了孝死。薛大观说。你还有母亲在着呢。这时候、薛之翰的母亲正在旁边。就对薛之翰的妻子道。他们父子两个。有的为了忠死。有的为了孝死。难道我们两个。独不肯为了节义死吗。这时候有个丫头。正抱着薛大观的小儿子在旁边立着。听了主人们都要去死了。就问着道。主人们都死。叫我怎么样呢。薛大观说。你能够跟了我们同死。也是很好的。于是五个人。一同投在城北的黑龙潭里死了。
  
  【绪余】
  女子之义。当以名分所在。各尽其责。尽其责所当尽。即为尽义。本乎自然之性。而出乎相感之情。其志也洁以贞。其行也勤以固。刀锯在前。虎狼在后。一若无所闻知。悍然而无所虑。恬然而无所疑。百折不挠之概。直足以慑鬼神而破金石。皎乎若日星之炳而不可及。巍乎若山岳之峻而不可登。浩乎若江海之渊而不可穷。懔乎若宗庙之严而不可渎。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至若命之不榖。时与愿违。朱颜无自免之方。白刃岂甘心之地。然而一死之外。更无他图。则舍生取义。亦足多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故事       )(五明学佛网:德育故事       )  

 沈海燕教授:《妙法莲华经玄义》管窥 

 沈海燕教授:《法华玄义》的成就 

 沈海燕教授:境妙究竟——从《妙法莲华经玄义》中看天台智顗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严耀中教授: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 

 吕有祥教授:略说法显译《杂藏经》中的伦理观及其意义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李富华教授:佛教学 第五章 佛教的基本经典与教义 

 宋立道教授:法显西行求法及其意义 

 韩廷杰教授:略谈“格义” 

 觉明法师:临济义玄与临济禅法 

 仁焕法师:信仰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