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愤怒是可以驾驭的


   日期:2010/10/21 22: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一个忠实又勤劳的女仆。一天,女仆心血来潮,想探究她主人的慈悲善举,是否发自内心的真诚,或只是上流社会富有外表下的伪装而已。
  
   连续两天,女仆近中午才起床,女主人盛怒,对女仆施虐鞭笞,以致伤痕累累。这事传遍邻里街坊,富有的寡妇不但声誉大跌,而且失去了一名忠仆。
  
   记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周围的人良善可亲,我们也可以温顺有礼,如果周围的人邪恶异常,我们很快也会变得张牙舞爪。”愤怒是丑陋的,而且是一种具破坏性的情绪,蛰伏在人心,伺机操纵人的生活。因此,无法克制的怒气,往往成为伤害身心至深的本源。然而,愤怒如同其它的情绪,是可以控制的。 
  
   愤怒之果
  
   俗语说:“一个愤怒的人只会破口大骂,却看不见任何东西”。有人说,愤怒的人恢复理智时,会把怒气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如同银行的存款可以生息,贮存在心中的怒气,他日会累积成痛苦的根源。
  
   愤怒加上情绪的煽动,会燃烧得更为炽热,尤其是情绪的背后还有欲望作祟。在盛怒的当下,人会失去理智,变成伤人伤己的危险动物。
  
   愤怒会使人赔上自己的声誉、工作、朋友及所爱的人,以及心灵的宁静、健康,甚至失去自我。
  
   释尊曾经谈及愤怒的破坏力。当一个人生气时,会有七件事情降临在他身上。
  
   一、虽然刻意装扮,依然丑陋不堪。
  
   二、虽然睡在柔软舒适的床上,依然疼痛缠身。
  
   三、误把善意作恶意,错把坏人当好人,做事卤莽不听劝告,导致痛苦与伤害。
  
   四、失去辛苦赚来的钱,甚至误触法网。
  
   五、失去勤勉工作得来的声望。
  
   六、亲友形同陌路,不再同你为伍。
  
   七、死后将转世投胎到畜生道,因为一个任怒气驾驭自己的人,身心及言语皆表现得不健全,而造成令人惋惜的结果。
  
   这七种亲痛仇快的不幸,就是愤怒带给人的后果。
  
  
   化戾气为祥和
  
   控制怒气的良方,便是把不生气的理由放在心上,籍着意志力,把心志专注在有益身心的事上,以消除负面的情绪。
  
   有些人像是刻在石上的字,易怒而且怒气可以历久弥新。有些人则像在沙里的字,易怒但怒气很快就消弭于无形。有些人则如写在水中的定,不留任何已成过往的想法。但最完美的人是如写在风中的字,让侮辱和逆耳的批评与意识中擦身而过,他们的心中永远都是纯净而安宁,呈现出光可鉴人的一面。
  
   愤怒时,必须警觉自己的怒气,冷眼观察我们的愤怒,当它是一种心理状态,不要接近导致愤怒的事物。生气时,应该训练自己去观察、分析自己的感觉,藉由不断的自我分析,将使人更有自信控制看顾己,不至于做出愚不可及、毫无理智的事情。释尊的箴言是:
  
   所谓好,是在行为上有所约束;
  
   所谓好,是在言谈中有所节制;
  
   所谓好,是在心中保持分寸;
  
   所谓好,是在任何时事上皆动静得宜。
  
   人品至高者会在各方面克己自励,因而能够从悲苦中解脱。
  
   克制怒气的方法因人而异,其中一个颇具效果的方法便是“时间延宕法”。汤玛士.杰佛逊给这个方法下了结论:“生气时,在开口前数十下;如果异常愤怒,那就数到一百吧”!
  
   有个口诀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妨每天在心里对自己多念几次:
  
   我可以克制自己的怒气,
  
   我可以缓和自己的暴躁,
  
   我可以常保冷静和谐之心,
  
   我可以如盘石般屹立不摇,
  
   我对自己有信心并充满希望。
  
   重复这些话,可以增强信心,换取心灵上的平静,纵或面对冷酷无情的人,也可以牢记释尊所言:“倘若有人愚昧地戕害我,我会还以无限的爱;愈是恶意的待我,愈是要以谦和的态度相待;我会因而得到善果,而他却落得恶名昭彰。
  
   睿智者从不同愚昧者挑战
  
   有只野猪下定决心想当森林之王,于是它从休息的粪堆中站起来,跑到狮子的地盘上,想与森林之王挑战。当然,狮子只是嗅嗅这只臭气冲天的动物,不理会便迳自走开了,甚至没有费力咧嘴吼它一声。
  
   这则故事在阐释:当智者受到愚者的挑战是时,有德者不会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
  
   回想我们所恨之人的一些优点,对于拙劣的人格弱点,视而不见,并且想想他的善良本质及曾做过的好事,如此,怒气便可能和缓下来,心中更会充满慈爱。牢记因果报应,今日种的因,明日结成果,万物皆然。明了这个法则,便不容易对他人动怒,相反的,还可培养慈悲为怀的心,而他人则必须面对自己劣行所种下的恶果。对于错怪伤害自己的人,我们的思虑不要被仇恨的蒙蔽,怀恨对自己比对他人所造成的伤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即使活在仇恨的环境中,也要努力经营一个充满欢乐与爱的生活
  
   (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 文/达摩难陀)
  
  
  ÷÷÷÷÷÷÷÷÷÷÷÷÷÷÷÷÷÷÷÷÷÷÷÷÷÷÷
   
   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
  
   真正的慷慨是没有执着,
   真正的戒律是没有贪欲,
   真正的忍辱是没有瞋恨。
  
  
   菩萨之所以能够舍弃自身的一切,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内在的贫乏,可以无条件地去实现满足他人的愿望与需要。
  
   1。训练感念父母恩至众生恩,每天花五分钟思考父母乃至众生的恩德。
   2。训练自己把别人看得比自己尊贵,凡事先为他人着想。
   3。多见自己非,少见他人过。
   4。培养谦恭的品性,谦敬发自内心,对父母家人便是孝悌,对社会人群便是忠信。
  
   一个真正谦恭的人,习惯为别人着想的人,常见已过的人,要发脾气也不容易了。
  
  
  ÷÷÷÷÷÷÷÷÷÷÷÷÷÷÷÷÷÷÷÷÷÷÷÷÷÷÷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谨。
  
   什么是个人的纪念日?我们现在要开始作个真正的佛教徒,纪念我在佛教中做了多少事?有多少贡献?是佛教护持我,还是我护持佛教?若是佛教护持我,我应如何去报答佛恩?若是我护持佛教,则应问问自己,我出了多少力量?我在心中是否还有渣子?是否还有污浊的思想?我应该用什么力量来拥护佛教?把这些题目认清楚了,然后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佛教徒,一个真正拥护佛教者。-----宣化上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