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学传统文化要放下功利心 |
||
|
||
我出去工作,两年差不多换了十个工作,怎么做都做不久。我爸爸跟我开玩笑,你那个名片可以去开展览。后来很幸运遇到师父老人家教诲,知道要改心,要扩宽心量,量大福大,最好能“心包太虚”,转一下心念,以前嫉妒人家好,现在欣赏人家好。其实,说实在的,嫉妒人家快乐,还是欣赏人家快乐?当然是欣赏。而且一欣赏,自己又学到人家的优点,所以《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其实我们现在在这个时代,学圣贤教诲,首先要先放下一个功利心。我们都想要快一点快一点,而事实上,想求快,很多时候看得不深远,想求快了,就很容易做表面给人家看,所以孔子才教诲我们,“欲速则不达”。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为一个快的心,他很浮躁,人一浮躁,感受不到圣贤人的智慧。所以修学,首先要把浮躁的气要调伏下来。有一个年轻人扛着一篮橘子,要到一个县城去卖,结果他第一次去,他不清楚自己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赶在城门关的时候能进城。结果刚好他遇到了一位从县城出来的长者,看起来是当地人,他赶紧趋向前去问这个老者,“老人家,请问我这样子走过去,能不能在天黑关城门以前进去?”结果这个老者等了一下,看了看他,接着就跟他讲,“年轻人,你慢慢走就赶得上了。”这个老者离开了,年轻人想了一下,他说我快步走都怕赶不上了,你还叫我慢慢走。他不相信,接着还是照常很快步的往前走,结果走到一半,因为走得太匆忙了,他的橘子散落在一地。所以后来又很慌张的把这些橘子统统捡回来,才又赶紧赶路,结果就在快到城门的时候,城门关起来了。所以老者他有经验,他看得很远,所以他叫我们慢慢走,心不能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