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第十讲


   日期:2016/11/11 9: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十讲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家请打开经本,请看经文: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本经当中的最后一段经文,这段经文当中的无所得,和上段经文当中的无智亦无得的无得,这两个无得,意思不一样。无智亦无得中的无得是破菩萨的法执,是不执着所证之果的意思;而这里的无得是总结上文,就是总结我们前面所讲的,般若真空的智慧:不但照见五蕴皆空,同时照见凡夫的六根、六尘、十八界,二乘修证的四谛、十二因缘,以及菩萨修证的智与得,这些都空无自性、皆不可得。所以,以无所得故,得证究竟涅槃,得成无上菩提。由此可知,无所得才是真得。

  菩提萨埵我们简称为菩萨,译为觉有情。菩萨已经是觉悟了的有情,他不但自己觉悟,还能以大悲心于生死苦海中,使迷染的有情众生,同归觉道,同得解脱,我们说自觉觉他,所以称为觉有情。这里的菩萨不是指权教菩萨,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菩萨,也不是藏教、通教的菩萨,而是指已经登佛位的明心菩萨。这些大菩萨以自性的金刚般若,照破了一切,已经悟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五蕴、十八界等等都了不可得,达到了彼岸。这些大菩萨我们又称为大士,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观音大士、地藏大士,这些菩萨都是指这些大士。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就是这些法身大士们,依无上的般若妙智,照破一切的妄想心,了悟诸法实相,了悟诸法当体皆空,对一切境界不执、不取,没有一法可得,也不被一法所覆,以达生死苦海的彼岸。由此看来,大菩萨们的修行都离不开般若,何况我们?所以说,般若是成佛的根本。

  心无挂碍,挂就是牵挂,碍就是障碍,这里的心不是指我们凡夫的妄识心,而是指妙有真空之心。妙有真空之心是毫无牵挂、毫无障碍的心,是人空、法空、寂灭、轻安的大自在心。我们凡夫因为这个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起无明,我们的真心被无明包裹住了,执取物境,执取分别,时时处处都是牵挂,都有障碍。我们都是在障碍、牵挂当中生活,我们贪恋物质的享受、贪图这些权势的扩展、贪图事业的成功、贪取功名利禄、贪图家庭的美满,可以说样样贪求、事事牵挂,那这样怎么能够心无挂碍呢?这是我们人道众生;那二乘圣人他有法执心的牵挂,他有法执的牵挂,因为他有牵挂,也不得自在。《心经》教导我们,以自性金刚般若,照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都是梦幻泡影,都是梦幻空花,一无可得。但是真心又不是顽空,它又是客观存在的妙有,它能够应物现形,能够包罗万象,起种种的妙用。又因为妙有非实有,所以虽然包罗万象,却是绝对不可得。所以对宇宙万有不能执着,因为不执着,那么了然无得,就是真空。我们念佛明白的这个道理,就能够放下万缘,一心只在这句佛号上,这样,就为我们求生净土扫清了障碍。

  我们结合我们念佛来说,我们今天为什么念佛没有清净?包括,我们为什么念佛的人到了关键的时候,不能够完全放下、求生净土?就是因为我们有这个挂碍的心。我们心有挂碍,啥都放不下,到人命临终的时候啥都放不下。念佛念的是什么?都是假念,三心二意的念,口念弥陀,心有挂碍,我们就是这么在念佛,所以我们也清净不下来。我们到临欲命终的时候,功夫也用不上,就是因为有挂碍,对我们的清净妙明真心没有一个了解,去执取这些现象,认为这些都是真的,把我们的这个本来妙有真心给障覆住了,去妄取我们这些假象,以假象为真,最后我们自己就这么迷惑,被这些假象障碍了我们的本性,障碍了我们的往生。我们听了这个以后,一定要结合到我们的修行当中去,要像菩萨一样,做到心无挂碍。

  下面,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是恐惧,怖就是怖畏,一时受到惊吓叫做恐,常存畏惧叫做怖,恐怖怎么来的?就是因为我们常有挂碍而生的,总怕失去,总想得到。凡夫被五蕴挂碍,而有分段生死的恐怖;二乘被偏空挂碍,而有变易生死的恐怖。都是从挂碍当中来的,从我们凡夫方面来说,恐怖的事我们真的是太多太多:我们恐怖事业失败、恐怖名誉被毁、恐怖虚耗钱财、又恐怖自己心爱的人被人夺走、最恐怖的就是死神降临。其实我们常年学佛的这些众生,也有恐怖,我们天天待在道场里面的这些众生也有恐怖:恐怖道场不兴旺、恐怖常住入不敷出、恐怖道业不成、恐怖我们所学后继无人、最常见的恐怖,就是恐怖念佛自己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讲《弥陀经》的时候,我就提到这个问题,好多居士就问师父说:师父你看我能不能往生,对自己往生没有信心,这就是恐怖,没有信心,念了几十年的佛了,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师父在上一部讲的《弥陀经》,来给大家消除这个恐怖,往生与否皆在信愿之有无,不要问师父你能不能往生,看你自己放没放得下,是你的求生净土的欲望高,还是你的贪嗔痴的欲望高,你们自己衡量,如果你要是求生净土的愿力高于一切,那师父说你可以往生,往生与否皆在信愿之有无。

  所以无论是僧俗,都有挂碍,都有恐怖,即使是正在世上修行的菩萨,我们说就是我们在座的初学菩萨,也有五种怖畏,结合这个,师父看,真的太是真理了。第一是不活畏。我们初心菩萨在行六度法度化众生的时候,害怕我们的行为、度化众生会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所以顾虑重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不能尽心尽力,不能牺牲一切的去做。这个是我们普遍的现象,怕影响自己的生活,有所顾虑。第二个是恶名畏。恐怖无辜遭受毁谤,落恶名,骂名。其实我们做事,即使是做了一桩大好事,如果众生不理解,也会认为我们做的是不好的事情,也会遭到非议,我们应当在心量上扩大,扩大我们的心量,只要问心无愧,对于众生的误解,要能容忍,不要害怕,不要委屈,也不要难过,一个这样能坚定我们的道心;第二个消除我们的恶业,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们就是在这种障难当中,来锻炼我们的心性,锻炼我们的坚韧。第三是死畏。修行人未断我执,不能自舍生命,还不能舍弃生命的去发菩提心,只有发大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大心凡夫和菩萨,才能为法忘我,为法舍身,这个我们基本上是很难做到的。不肯为法去舍弃生命。我们看释迦如来,我们看世尊,割肉喂鹰,为了求佛法,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来获得真理,而我们现在学佛可以,但是你要保证我的身心安乐,这是我们还在学佛的,还想学佛的,就不像那个为了欲望去学佛的,我们这些学佛的还要有个保证,保证什么?保证我能身心愉悦,如果身心不愉悦了,影响我的生活了,影响我的名声了,影响我的生命了,那对不起,拜拜,我离你远远的,因为你不是真法。有些时候也是我们必须想往上走,想提高自己的时候 我们也要经历种种的障难,因为这些障难是帮助我们提高的,而不是使我们后退的,我们凡夫的执着都是什么,都是想在享受上去进步,这种享受只会让我们退步,因为我们没有磨炼出来,在恶缘上没有磨炼出来,那在顺缘上你想进步,不可能的,你只会沦陷,在顺境当中你只会沦陷。像师父要在顺境当中,师父就会反思自己,我有没有贪图的心,我还有没有求佛道的心,不行,赶紧放下。一切恶境也是锻炼我们,一切顺境同样也是锻炼我们,时时刻刻要有这种反思的心。而我们贪图顺境,一到了顺境当中,认为这是佛菩萨又加持我了,佛菩萨真慈悲,我们就为了贪图,给自己找这种美好的理由,其实都是错误的。真正想磨炼一个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先锻炼我们,从不同的磨难、不同的角度来锻炼我们,锻炼完你的磨炼了,你能经受过关了这个磨难,然后再遇到好的境界,同样又是一种锻炼。当我们受苦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在加被我们,佛菩萨在帮助我们去磨掉我们的习气,贪嗔痴的习气,不是只加持你享受,也会加持你去受一些苦,让你能有所担当,这才是真正的加持我们的。第四个是恶道畏。就是修行人恐惧恶道受苦,法执太重。我们用大乘法的不二、中观来对治。这个情况我们也有,其实不了解,如果我们发起菩提心来了,我们对一切的境界,就是一些恶境来说,我们是身受心不受。地藏王菩萨在地狱里度化众生,他老人家现的不是地狱相,还是现的一真法界相,什么原因?他的心是一真法界,他就现的一真法界相。当别人恐怖我们的时候,只是我们的身在受,同样我们的心如如不动,照样没有这种感觉的,反而是一种平淡、淡定的感觉。师父就有这种感觉,曾经我在一个山上住的时候,师父在山上修行,也修行了两年,我在山上修行的时候,有一个下面山下的居民,因为不知道是谁把他的房子给扒了,农民和农民之间的事,他认为是和尚占有了他的房子,他跑我跟前骂了足足半个小时,你们青县叫骂街,骂人,骂了足足半个小时,其实说真的我一句都没有听明白,因为师父是徐州人,他们是南方人,听不懂,我就看着他的嘴唇,一张一合、一张一合,这么快速,等他骂完了,我就哈哈一笑,嘿,你骂错人了,和我没有关系。虽说听到语言了,但是心没动,反而特别的平淡,特别的高兴,他的嘴和我们张的不一样,特别的快速,所以也不在语言、也不在行为、也不在身受,而在你的心受。只要你的心不受,你到哪里都是淡定的;你的心只要是清净的,我们说只要是无有挂碍、无有恐怖、无有执着的心,照破五蕴皆空的心,你都是一真法界。大家都听明白这个吧?不是说我在哪一道,我就要受哪一道的苦,不是这样的,是我们的心,一切法由心想生,你是什么样的心,你就召感什么样的受,你是什么样的心,你就召感什么样的境,就是这样的,这是我们怖畏恶道,恶道畏。第五个,是大众威德畏。害怕自己有过失,所以畏缩不敢承担。无私才能无畏,要敢于承担如来家业,师父是非常自豪的了,师父做任何的事,心里只有一个,为了道场、为了佛法,你们怎么有意见、怎么害怕师父不管,走我自己弘法的路,别人想六道轮回我也管不着,就是这样,一定要有担当。我们佛弟子一定要有这个骨气,所以我们佛弟子一定要荷担如来家业,自度度他,行菩萨道。大菩萨们以自性金刚般若,照破分段、变易二死,再来世间,就是乘大悲之愿度化众生,自然也就没有恐怖了。

  远离颠倒梦想。远离的远不是远近的远,而是永远解脱的意思,这是远离;颠倒,颠是指的顶颠,顶部,头部,倒就是倒置,倒过来,本来我们是头朝上,脚朝下,现在头朝下,脚朝上,这就是颠倒。颠倒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众生背觉合尘,认妄为真,以假相为真相,以真空妙有为真有,所以称为颠倒。《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就是我们讲的转向,我们这地方叫不叫转向,就是说这个人转了向的时候,东当西,西当东,南当北,北当南,分不清东西南北,这就是犹如迷人,四方易处。《俱舍论》中说,凡夫有四种颠倒。我们众生都有这四种颠倒:一是对世间诸行无常的生灭法,认为是常。我们总是期望花常好,月常圆,人常在,继而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获取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这就是颠倒了。第二,是对于世间的诸苦,认为是乐。这个我们每天都可以碰得到,时时都可以碰到,认为苦是乐。第三,对于世间的诸法不明一切无我,以无我为我。把我们四大假和合的身体认为是真我了,这就是以无我为我。第四,对于世间诸不净法,以不净为净。这四种颠倒都是众生,迷了真心所起的妄见,其实凡夫都是父精母血所构成之身,都是精血所构成的,没有一处是净的。我那天看了一个科学常识,说我们人身上的寄生虫占30%,我们身上的寄生虫,细菌占了30%,再加上30%的脓血、唾液,再加上百分之多少的细胞,哪有一个真我的在?没有一个真我的存在,哪里是净?我们所受的众苦煎熬,哪里边有一个乐?师父讲乐的时候,常乐我净的时候,师父讲的非常的清楚,我们的乐是什么乐,是苦的暂停,而不是真正的乐:你吃的好是因为你饿;你吃的香是因为你馋,这个馋也是一种痛苦煎熬;每天你出去散步,是因为你闷的慌,心中耐不住了,你才出去转转。所以我们说众苦煎熬,你们回去想想师父说的,不是笑话。我们觉得躺到床上怪美,坐着不如躺着,躺着怪美,是因为你有苦,你有累的苦,身心疲惫的苦。你回去想想,我们哪一种乐不是建立在苦停止的基础上?而且是暂停的基础上,等你乐完了,马上乐不长久,吃饱了感觉乐,你就撑得慌了,接着又要上洗手间了,多苦。所以我们都是建立在乐的暂时停止的基础上,哪有乐,我们没有乐,包括师父每天管理寺院的事务,按世间法来说,真的没有乐,唯一乐的就是什么?万缘放下,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这个是真正的乐。这是众苦煎熬,没有乐,然后妄心刹那生灭,我们的妄心刹那生灭,哪有一个常?我们的身体也没有一个常,我们的身体也是在变化的,生住异灭,这都是我们面对的。如果你再会观察,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已经在变了,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已经又在变了,细胞已经就在变了,只不过我们的心浮动,没有静下来,观察不到。就像师父观察那个花一样,看到那个花始终都是在变化的,细胞始终都是在变化的,只不过它变化的速度快,我们看不到。就像风扇的叶子,它一转起来以后速度非常快的,我们只是看到他它生灭的假象,而没有看到它真的变化的相。我们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没有真我。这就是佛给我们讲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这个梦想也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梦想的意思就是妄想,众生迷的时候妄认为万法为实有,到了觉悟的时候,才知道这个万法都是不实的,就像人在梦中认为梦里的情景都是真的,这个也是颠倒,所以经文中称为颠倒梦想。

  十法界中除了佛法界,一真法界以外,其余九法界都称为众生,各有各的颠倒梦想,九法界的人各有各的颠倒:我们人道做的梦是富贵名利梦;天道做的梦是安逸快乐梦;阿修罗道做的梦是争强好胜梦;地狱做的是受苦受刑梦;饿鬼道做的梦是忍饥挨饿梦;畜生道做的梦是吃苦耐劳梦;声闻乘做的梦是有余涅槃梦;缘觉乘做的梦是独善其身梦;菩萨做的梦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究竟成佛的梦,这是菩萨的梦;只有佛大梦已觉,究竟无梦。行深般若的这些菩萨们,照见诸法性空,而真如显露,自然远离了颠倒梦想。颠倒梦想是生死业因,业因既亡,那生死自然就没有了,自然生死就自在了,解脱生死就是涅槃的境界。所以下句接着说:究竟涅槃。

  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性涅槃,指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凡圣同体,平等不二,即使是地狱众生,畜生道众生,包括我们人道众生也和佛同样具有此性,所以叫做自性涅槃。就是说我们一切众生的自性,不生不灭,一切众生本来具有,这叫自性涅槃。第二,是有余涅槃,有余涅槃是小乘圣人所修所证之果,我们芸芸众生都执着于我,因为有这个我,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有了这个我,那我们就要去享受,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继而贪得无厌,造种种的业。由于善恶业所感,或为人身、或为天身、或为恶道身,甚至到地狱里面受罪,这个就是说在六道里轮回不已,不得出头,这就是分段生死。小乘圣人因为他们断六根识,我执已经灭了,人我已了,善恶不着,所以能够出六道轮回,所以这个叫了了分段生死。我们一段一段的生死,今天为人,明天堕落,后天又为天人,这一段一段身体的生灭,身体的变化,叫分段生死。但是他们总认为有法可得,他们也不圆满,总认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还不究竟嘛。清净本性本来是一尘不染的,他们还有法执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灭的变易,每一种意境的转换就像一次生死,这种意境上的转换,不是我们形体上的转换,我们刚才说的分段生死是形体的转换,他这个是意境上的变化,所以叫做变易生死。因为小乘圣人有变易生死在,所以他的涅槃也不究竟,就叫做有余涅槃。第三个,叫无余涅槃,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都了了,有漏之因都尽了,这个叫做漏尽通,这种就叫无余涅槃,这是第三个无余涅槃。第四个,是无住涅槃,无住,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也叫做大般涅槃。我们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生无所生,死无所死。之所以会有生死,都是我们的执着在作怪,活着的时候,把一切的妄认为实有,像人身、家庭、金钱、物质、名利、地位,样样都想去追求,心随境转、有取有舍、有爱有憎,所有的一切,都存到了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所以一切好的种子、坏的种子都储藏在仓库里面,到人一旦死了的时候,就是我们说四大分散的时候,肉身已坏,肉身坏的时候,未来的身体还没有形成,就在这么一个断档期的时候,因为第七识末那识执着有我,于是生出一个虚幻飘渺的身体,也就是我们说的中阴身,这个时候中阴身,会随着生前的善恶业,出现种种境界,有的境界是你欢喜的,有些境界是恐怖的,这生出来的种种境界,因为过去执着的厉害,现在见了这个境界,就会随之心动,就会随着这个境界去投生,就在六道中转生。六道怎么来的?都是我们的心变化出来的,本来都是虚妄的相,我们说的五蕴皆空,因为我们的心执为实有了,所有的一切执为实有了,我们中阴身出来了,见到种种的相,为什么说人死为羊?就是因为杀羊的人他喜欢羊,能给他带来财富,给他带来非常多,每天他就数羊,一头两头三头,一只两只三只,他就数羊,然后到他中阴身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这个境界,然后羊在交媾的时候,他非常喜欢,和他非常的有缘,这个时候,交媾的时候就会有亮光,他见到这个光,他生出欢喜心来,就入羊胎里面去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那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念的妄动,执着事相而落入相应的业果中。像造善一样,他喜欢善法,在他中阴身出来的时候,他和善法有缘,跟着善法的亮光,他就投到善的胎胞里面,但是还是六道轮回。像我们念佛就非常的究竟,我们每天念佛,我们没有中阴身,在我们临欲命终,什么叫临欲命终,就是你这一口气没尽,下一口气还没上来,即将灭的时候还没有灭的时候,这叫临欲命终,还没有命终,这个时候你的心念现前,阿弥陀佛现,来接引你的相,因为你和阿弥陀佛是时时感应道交的嘛,你的心念他是知道的,和他是感应相通的,他来给你现这个相,他把你给接引走了,没有中阴身,就是这样。还有地狱里的众生,他也没有中阴身,因为他的恶念执着,比一般的还要重,他所造的恶业临欲命终的时候,也在现这个相,然后他一口气上不来,他就追逐着地狱的景象直堕里面去。所以两种没有中阴身,一个直堕阿鼻地狱的,一个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所以你们想怎么走,不是佛给你们决定的,也不是阎王给你们决定的,是你们自己的妄动的心,给你们自己决定的。别阳关道你们不走,非得要过独木桥,那师父也没办法,佛菩萨三宝是把道路给你们讲明白,怎么去消业,怎么去走,光明的大道是你们自己走的。那如果我们现在时时锻炼自心,明白一切的色相、一切的境界都是空花水月,不去追逐、也不去贪求,那么一旦肉体损坏的时候,四大分散,这八识心王出来之后,你就能做的了主,不随境转,也就不入胎胞了。就像师父刚才说的,往生净土了,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个是了生死,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一世成佛,了了生死,连分段、变易生死全都了了,这个是不住生死。还要不住涅槃,我们往生以后,因为不忍坐视沉溺生死的众生,而不去救护他们,我们要救护这些众生,我们还有菩提心,这样就要随缘赴感,来去自由,广做佛事,这就是不住涅槃。就是我们说的巧把尘劳做佛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觉悟,这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就像师父那天,在吃饭的时候,我们随机就谈这个佛法了,众生会吃饭,就是佛事,不会吃饭,就是尘劳,就是造业。因为什么,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们着味尘,味道好了,着味尘了,然后我们就会生出是好吃不好吃,然后就会有贪求的心,好的欢喜,坏的生烦恼心,分别心和执着心全部都有了,这就是你已经造了生死业了。而我们会修的,把尘劳作为佛事,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不管他是好不好吃,我们观心性,能感觉这个味道的,是我们的尝性,是我们性德的体现,不要管外界的尘,我们只回光返照我们的心性,知道这个能知道味的,他是什么作用?他是我们的性德,不要执着味,味和我们没有关系,用如如不动的心,用不去分别、也不去执着的心,这个就是修行了。所以我们入娑婆,就用巧把尘劳做佛事的心,来度化一切的众生,虽入娑婆而没有生灭的心,是为了度化众生,这个就叫做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这个才是经中说的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世是指的过去、现在、未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这些都是果地佛,而我们一切的众生本来是佛,但是我们还没成佛,我们是名字即佛,还没有究竟即佛,所以我们就叫做因地佛。不管是已成佛还是未成佛,皆是一体平等,无有差别的,本来是佛。我们是名字佛,我们有佛性,但是还没有究竟证得,以后一定可以,将来必定成佛。在佛性上面我们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的差别的,故不可以自弃,也不可以轻慢他人,一定要恭敬一切的佛,这一切的佛就是一切的众生。不但是师父,也不但是你们,连外面我们寺庙里面的流浪猫、流浪狗他们都是佛,本来是佛,名字即佛。这里面说了,不仅是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而证得涅槃,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不能离开般若,成就果上的智德。这里再一次的重复告诉大家,诸佛也是依般若波罗蜜多而成佛,除此别无成道之法。一切的大智慧无不是由自性所生的,我们一定要明白,智慧不是从外得的,都是我们本来具有的。因为我们的执着,不用智慧,而是用识、我们的经验、用我们的妄念,把我们的智慧给障碍了,所以这个得是无得之得,不是外来的,要得无得之得,就这么一个意思。要得无得之得,必须首先心中要了无所得,然后才能得其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说的佛性。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连无也无了,了了分明,不落断灭,虽然寂然不动,却是感而遂通,恒沙妙用,这就是佛的果德。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梵语,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译为正等,三菩提是正觉,合起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究竟圆满佛的所证的果德。三世诸佛因中修行,都是依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的现象。这一切的现象,虽然缘起性空,但是诸法的真相是空而不空,它有妙用,所以能不着于空;虽然诸法真性,能随缘幻生诸法的现象,但是这些诸法的现象,似有而非有,所以又不着于有。这样空有都不着,而能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直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得无上正等正觉。其实我们念佛法门也是这样,空也不着, 一句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不着空;有也不着,业尽情空,这就是不着有,业尽情空,直达本源,见到我们的本性。所以《心经》适合一切的法门,法法道同,我们说殊途同归。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如果把《心经》你了解明白了,我们念佛也是非常的方便,也是直达我们的心性。这样我们念佛,念的才明明白白,才能够看得破,放得下。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前面的经文是显说般若,从这段经文往下是密说般若。佛说法利生有显教和密教,佛经中用语言文字说明真理,使人心开意解,依教奉行,这是显教;一切的咒语,是佛菩萨依据甚深禅力所说的秘密语,虽然不可解说,但是这些咒语,因为有诸佛菩萨的威神力的加被,具有秘密功德,极大威神力,能让至心持诵者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这是密教。佛陀说法常常显密兼施,像《楞严经》中有楞严咒,有长行(经文),也有咒语,像《药师经》也有长行(经文),也有咒语。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故知一词是承上文,菩萨诸佛都依此般若而证得涅槃菩提,由此可知般若的功用不可思议,因为用语言无法表达,所以这里用四种咒,来赞叹比喻般若的功用。第一个是大神咒,大是广大,神是神妙莫测,来比喻般若具有神妙不可思议的功能,能让人驱除烦恼魔,帮助我们驱除烦恼魔,解脱生死苦,这是大神咒;大明咒,明是能破暗的意思,般若的真理智慧能放光明,光明能破暗嘛,破除众生愚痴无明的昏暗;无上咒,是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没有一法能胜过般若,确确实实是的,一切诸佛成佛都离不开智慧,所以它是无上咒;无等等咒,第一个等是比的意思,第二个等是相等的意思。也就是说无有一法能与般若相比齐等,能除一切苦,这个功用非常了不得,能除一切苦,究竟成佛才没有一切苦,我们因为妄想执着、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现在以般若观照之力,照见五蕴皆空,惑障顿断,生死顿除。

  所以说,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真实不虚,这里是劝信的意思,般若的功德无与伦比,恐怕有人狐疑不信,为了让众生能够信受奉行,特意叮咛劝勉:般若的智慧妙用是真真实实的,没有半点的虚假,大家要深信不疑,才不失修学般若的利益。《大般若经》中说:学此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时,与我及法,虽无所得,而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这是《大般若经》来给我们做的印证。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前面用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来比喻般若的殊胜妙用,这里的咒语,密说般若不可思议的境界,咒语本来是不可以解说的,如果用语言来解释的话,就成分别了,就是有思想,一落思想,便成知见、便成所知。永嘉禅师说:“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这里密说般若,正是让人情忘智泯,不去寻求,要至心持诵,使散乱心归一,自然积久成定,心定则明,即起感应。就像我们世间说的书读千遍,其意自知一样,不要先求解,你只管去读,读的时间长了,使散乱的心自然就归一了,心一归一,就成定,定一成,你的智慧自然也就生了。这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所以师父对大家念佛的要求就是执持名号,不要观想也不要观想,也不要观你脚踏莲花,你就念那四句名号,口念耳听入心,都摄六根,没有其他的意念了。你只要有二念,则是散乱心,你就不能归一,你不能归一就没有正就没有定,没有定,智慧就生不出来,就这么一个道理。本来惑业本由心造,心性灵空惑业自灭,般若波罗蜜多咒的作用,就是让持诵者空其心,而专于一念,而显自心之般若波罗蜜多。我们念佛就是这样,空其我们所有的念头,专念一句佛号,让我们本来自心的弥陀性海显露出来,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刚才说了殊途同归,就是这么一个意思,让我们本来的性德,我们本来的般若、我们的佛性自然的显露出来,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修任何的法门,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最后的果都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密咒本来不翻,如果勉强翻译,那我们就依据贤首国师的心经略疏,给大家讲解一下。揭谛揭谛,就是度过去呀度过去,揭谛就是度过去的意思 揭谛度过去 揭谛度过去,波罗揭谛,向彼岸度过去,波罗僧揭谛,大家一同向彼岸度过去,菩提萨婆诃,速速证到菩提,就是这么个意思。

  到这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就全部讲完了,这部《心经》让我们明白:我们人人本有的自性,诸佛证之,就可以成为神通妙用;众生迷之,就成了妄想尘劳。我们凡夫每天都用这个本有的自性,但是我们却不能自知,真是自昧本真,枉受辛苦。佛跟我们说了,可怜悯者,枉受辛苦,真的非常可悲的,我们本来有的性德、本来有的自性,而我们自己看不到,反而被乌云遮盖住了,如果能够顿悟自己本来的面目,当下回光返照,一念熏修,则生死情关,就此打破,就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可以说滔滔苦海中,般若是慈航;冥冥长夜中,般若是灯烛。普愿各各有情:燃般若灯,速出生死昏衢;驾般若舟,直达涅槃彼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三)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四)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五)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六)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七)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八)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九)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一)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