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有一件事情,比爱孩子更加重要


   日期:2016/11/19 21: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谓以朋友对待,即是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有事互相商量,不是谁说了算,不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也不漠然无视、置之不理。

                                                              —— 编者按

  萧红与鲁迅是好友,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做客。

  鲁迅从福建菜馆叫来一桌菜,其中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是海婴(鲁迅的儿子)最喜欢吃的。

  大家都觉得丸子甚是新鲜可口,唯独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

  许广平不以为意,觉着这是小孩子不懂事,便再给海婴盛了一个。

  海婴一吃,又说不新鲜。

  据许广平回忆,对于孩子,鲁迅总是采取不加干涉的态度,周海婴喜欢拆玩具,鲁迅便随他去,海婴要看商务印书馆的《少年文库》,许广平以为太深,鲁迅却是“任凭选阅”。

  虽然都是极其琐碎平常的小事,要是换做其他父母,未必能有如此的平和与宽容,往往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经验丰富的态度,横加干涉、指手画脚。

  纪伯伦说,你们可以孩子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思想。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往往是,父母把自己的经验与思想,完全加之于孩子的心灵,而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处境与感受。

  对孩子来说,很容易造成一种精神上的虐杀。

  在湖南长沙,就有这样的一位强势的父亲。

  从女儿上初中开始,这位父亲就每天给女儿发短信,内容大抵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类。

  读完之后,还要求汇报心得体会。

  对此,女儿深感无奈与压抑,却又反抗无效,女儿还为此和父亲争吵过,而父亲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

  初中发了三年,高中又发了三年。

  等到读大学的时候,因女儿强烈反对,父亲放弃了发哲理短信,改为写信,每隔半月左右女儿就能收到一封,看完之后,照例需要向父亲汇报读书体会。

  原本很好的交流方式也就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即便是父母对于子女,没有平等与尊重的心态,再好的方式,也不过是一种变相的禁锢与窒息,带给孩子可能不是思想的启迪与震撼,而是内心的抵触与无助。

  而最后的结果是:一边是不容质疑、站在精神与思想制高点上的父亲,依然我行我素;一边却是反抗无效、迷茫无助的女儿,冷暖惟有自己最清楚。

  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一种至高无上而又无法辩驳的政治正确叫:“我是你妈”或者“我是你爸”。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阅历比你丰富、见到的人情世故比你多,而且都是为了你好,你得好好听我的。

  在中国,这样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子女变成了父母一种恒久的占有,一方面扮演着“奴仆”的身份:溺爱有加,甘愿为孩子做牛做马;一方面又扮演着“上司”的角色: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而这份合同的期限是一生。

  而新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年轻人,却不得不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环境中挣扎前行:一方面是社会的残酷高压,一方面是父母的强势介入。

  周国平说:“在我看来,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定把你当作他的朋友,这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大的成功。”

  所谓以朋友对待,即是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有事互相商量,不是谁说了算,不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也不漠然无视、置之不理。

  就像鲁迅之于周海婴,孩子“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孩子更容易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不卑不亢的胸襟,对孩子来说,这才是父母能给予他们的最好礼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孩子       教育)(五明学佛网:孩子       教育)  

 仁焕法师:关于家庭教育 

 杨笑天教授:永明延寿与僧伽教育 

 仁焕法师:家庭教育从小孩抓起 

 仁焕法师:家庭教育重在家庭定位 

 仁焕法师:家庭教育很重要 

 宋立道教授:关于佛教僧伽教育 

 仁焕法师:儒家的教育与佛家的教育 

 仁焕法师:寺庙是心灵教育的学校 

 韩廷杰教授:学习中国佛学院的办学经验做好西园寺的佛教教育 

 仁焕法师:要重视心灵的教育与修养 

 华方田教授:中道理念与现代佛教教育 

 韩焕忠博士:佛教教育观在现代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