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今日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日期:2017/1/26 11: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今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

  华严菩萨踏破虚空

  华严三圣

  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

  华严经

  华严五祖

  不读诵华严经 不知佛家之富贵

  华严菩萨踏破虚空

  元朝时代华严菩萨,是尉州高氏之子。他生下来就天资聪颖,颇具灵心悟性,志愿要脱此污浊红尘,入山修道。

  起初父母不答应,可是他表现得意志坚决,一再恳求。

  ——“容许孩儿出家求道吧!”

  ——“好吧!”父母没了办法,最后不得不答应他得要求。

  经过商量,父母就送他晋诣五台山寿明法师座下作沙弥,终于在那儿披剃后,受了具足戒。

  他很用功,只是潜心读诵杂华严经部,竟阅读了千部之多,且有相当心得。又时常作华藏世界观,既是观想大日如来亘三世常在说法。

  有一天,他正入观时,忽然听空中有声音说道:

  “融和经义气可吞山河之慨,少时风云际会自然能得成就。”

  于是立即契入华严,顶戴《华严经》,不论行住,都不敢有违华严之旨。因此世人尊称他“华严菩萨”。

  他曾建一藏经楼名“华严阁”,阁楼之下有海水,但他曾建一藏经楼名“华严阁”,阁楼之下有海水,水面上植有大莲华,而且塑着毘卢如来圣像端坐在莲华之上。他每天面对佛像修禅观,有时候入定经过三、五天才起观。

  大元皇太后仰慕他的德名,三次下圣旨召见,但他无意功名,也自认不善奉迎权贵,因此都没有遵旨入宫。当朝又以“五路总摄”的僧官职位相授,他又坚决的谢辞了不愿接受。

  成宗帝临幸入山,对他礼遇有加,至为看重。

  他临圆寂前夕,对寺众们说:

  “无尽刹海,不离当处,妄情未破,悟入无时。”

  门下弟子法忍法师问:

  “未知上人现在向什么地方去呢?”

  他回答:

  “虚空剖出一茎骨”。

  意义颇深,门下徒众再次乞求示偈以解众人迷津,于是他写下了这几句

  “历劫本来无住,应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不顾。”

  没多久安详地示寂了。示寂之日在他书写过的几桌上显现出龙瑞,还现出五彩的光芒照耀在庭院之内。

  示寂后经三天,化火自焚其体。门下弟子检拾到不少舍利,并建塔供藏。

  华严三圣

  即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经中讲,《妙法莲华经》是由文殊传授而来,由普贤传授下去(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文殊、普贤二菩萨协助释迦佛弘宣此经,故供奉释迦牟尼的寺庙大殿中,文殊、普贤常立于佛陀两侧,成为佛的左右胁侍,这是根据《法华经》塑的。

  在华严经中,文殊菩萨以智、普贤菩萨以行辅佐释迦牟尼佛的法身毗卢遮那佛(密宗言大日如来)。故“释迦三尊”又被称为“华严三圣”。

  三尊,是佛教安置佛像的一种形式。大乘佛教认为,每位如来皆有大量菩萨胁侍,以便度化众生,多半造像时会设置两位胁侍菩萨以代表之,如西方净土的西方三圣、东方净琉璃世界东方三圣等。

  1、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2、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3、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转之则右为智,左为理时,显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罗。

  华严三圣像的义理与图像

  中国的释迦三尊像主要是在《法华经》及其图像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对这一题材的佛教义理进行深入阐发,并建立起系统的佛教理论和新的佛菩萨信仰体系的则是华严宗,同时,在佛教艺术中也是以华严三圣作为主要造像题材被建造和认知的。

  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

  澄观大师

  “...当取信于佛。无取信于人。真离玄微。非言说所显。要以深心体解。朗然现前。对境无心。逢缘不动。则不孤我矣。”

  澄观法师,讳澄观,字大休,唐朝越州会稽夏侯氏人。

  这位法师身高九尺,有九尺那么高,眼睛呢,有重瞳,重瞳就是两个眼仁──眼睛的这个仁,眼珠子。白天看着他不怎么样,和普通人是一样;但是晚间看见他这个眼睛就有一种光明射出来。他双手过膝,两只手超过这膝盖,很长的。你们注意一下,凡是两手长过膝盖的人,都主于大贵的,这是一种奇特的相。

  那么他有四十颗牙,我们普通的人都是有三十二、三十四颗,或者三十六,或者三十八颗牙齿。佛有四十颗牙齿,那么这位澄观法师也是有四十个牙齿。他读书读得非常快,七行俱下,他这么一看哪,你看一行的时间,他就可以看七行,这位法师聪明到绝顶。

  为什么说他是华严菩萨呢?他著作一部《华严疏钞》,专讲《华严经》。等到他圆寂之后,在中国和印度的交界处,有一位阿罗汉,见到有两个很年轻的菩萨,在虚空里头走。这位阿罗汉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这两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这两位年轻的菩萨,不能走了,问他们:‘你们是谁?到中国做什么去啊?’这两位说:‘我们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国五台山去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到我们的国土去供养。’这位阿罗汉一听,说:‘哦,是这样,那你们可以去了。’

  两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后,这位罗汉以后也到五台山去,就对着一般人说他见到怎么样的一个境界。这时人们就把清凉国师的棺木打开来,一看,果然他两颗牙齿没有了。这两颗牙齿就是被两位年轻菩萨请去供养了。所以在佛教里,一般人都知道这位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清凉国师这一位大菩萨,真是不可思议,他的境界不可思议。他生历九个皇帝,做七个皇帝的国师。为什么他能这样呢?因为他修行是认真修行,丝毫也不马虎的,不是像一般人,口说修行,身不修行,口是心非──口里说得很对,心里完全都不是。他在出家受具足戒之后,以‘十事自励’,以十种事情来勉励自己。

  这十种的事情,是很要紧的,我们每一个出家人都应该知道这十种事。现在我念给你们听一听:

  第一、体不捐沙门之表;

  第二、心不违如来之制;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经;

  第四、性不染情碍之境;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尘;

  第六、身不触居士之榻;

  第七、目不视非仪之彩;

  第八、舌不味过午之肴;

  第九、手不释圆明之珠;

  第十、宿不离衣钵之侧。

  这十种,我再来给你们略略地解释一下:

  第一、体不捐沙门之表:他的身体无时无刻都穿着袍、搭着衣,很郑重其事地,像个比丘的样子;表,就是样子。

  第二、心不违如来之制:他的心对于佛所说的规矩,一定遵守的,绝不违背;遵守佛所说这一切的戒律。

  第三、坐不背法界之经:《华严经》就叫‘法界之经’。背,是不违背。凡是有《华严经》的地方,他一定对着《华严经》来坐,不背着《华严经》来坐,不用这个脊背对着经典来坐。你们各位听听,人家这种的愿力,不要说对佛,就是对经,他也不会背后对着经来坐。

  第四、性不染情碍之境:情,是爱情的情;碍,是障碍的碍,不是情情爱爱的爱。对于情,有障碍的这种境界,他不染。不染,就是不着住到这上面。

  第五、足不履尼寺之尘:这个愿看起来不太公道,比丘尼很不高兴的,但是他还是照常地发愿。说什么呢?他说他的脚不踩到尼寺院门口的土上;他不仅不走到尼寺里面,就是连门口的尘土他都不踩。

  尼,就是比丘尼,单单住有比丘尼的庙,就是尼姑庵。他就连门口的尘土,都不踩的。这个意思怎么样?就是他不到比丘尼的庙上去。所以他一生都没有到过比丘尼的寺庙去,因此很多比丘尼也不去亲近他:‘他不来算了,我们也不去。’你们想一想,这要是你们西方人就会说:‘哎呀,这简直神经病嘛,这又有什么意思呢?走到比丘尼的庙上,又有什么不好呢?我一天跑一百趟,都觉得没什么问题的。这位清凉国师他太清凉了,凉得太厉害了,一点都没有热情’,对不对啊?因为他太过清凉了,一点情感也没有,没有什么情感,所以能发这个清凉的愿。

  第六、身不触居士之榻:不要说到在家人的地方去住,他连在家居士睡的床,他都不触。触,就是不touch, no touch,不接触。你想一想你够不够这个资格啊?你怎么样啊?哈!

  第七、目不视非仪之彩:非仪,就是不合乎威仪的,不合乎礼仪的这种因缘,他都不看。好像那作戏的,或者跳舞的,或者唱歌的,或者好像是怪物、妖怪,在街上那地方蹦蹦跳跳的,这些他都不看的。

  第八、舌不味过午之肴:过了午,口里不要说吃东西,就连尝一尝它有什么味道,他都不尝的。他不会说:‘这个东西什么滋味?我试一点点’,他都不试的,更不要说吃。你看看人家高僧所行所做,都是什么样子。想出家,那么容易的?放不下,你就不要出家!

  肴,就是吃的菜饭;肴馔,就是包括水果等一切吃的东西,什么都包括在内。他不要说菜饭,甚至于连一个水果都不吃的。所以修行持戒律是要很严厉的。有人说:‘师父许可我们晚间吃个苹果,或者橘子,或者是什么水果之类的,这许可的啊!’不错,就因为你做不到,所以勉勉强强开这么一个方便法,说可以的。到时候,你若真想要修行,出家了,就连水果都不可以吃的,甚至连牛奶等浆类都不喝的。你们要是饿的话,也可以喝点浆类,不要偷着吃东西,听见没有?要依教奉行,不要听了不注意。

  第九、手不释圆明之珠:他手里总拿着念珠,不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么念佛。

  第十、宿不离衣钵之侧:他睡觉总要把衣钵放在旁边,保护他这个衣钵。

  所以这位清凉国师,他天天以这十种的事来勉励自己,没有师父教他的。没有哪个师父说:‘你要持午啊!你不要背着经坐。’没有的!都是他自己立出来的条件,不是师父教的,所以他才能‘生历九朝,为七帝师’,他历经九个皇帝,而有七个皇帝都拜他做师父。

  这九个皇帝都是谁呢?是唐朝的,(一)唐玄宗、(二)唐肃宗、(三)唐代宗、(四)唐德宗、(五)唐顺宗、(六)唐宪宗、(七)唐穆宗、(八)唐敬宗、(九)唐文宗。由代宗以后,都是拜这位清凉国师做国师的。

  唐贞元十四年四月,逢帝诞日,当时他住锡在五台山‘大华严寺’,德宗皇帝诏请入殿,开示《华严》宗旨。皇帝一听龙心大悦,赞叹说:‘讲得真是妙啊!’于是赐紫衲方袍,礼为‘教授和尚’;言其他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给皇帝讲经说法。

  为什么他叫‘清凉国师’呢?贞元十五年四月,又逢帝诞日,皇帝再诏请教授和尚入内殿,阐扬《华严》大经。他给皇帝说法,皇帝听了之后,说:‘您真是令我得到清凉!现在真是好!真是得到自在清凉了。’所以就赐‘清凉’为国师之号,说:‘以后就称澄观法师叫“清凉国师”,不称他的名字。’后人也就称‘五台山’为‘清凉山’。

  你们看看,他一个人经过九个皇帝,七个皇帝都拜他做师父,如果他没有道德,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应?

  (宣化上人开示《华严菩萨化身的七帝之师华严宗第四祖澄观法师》 )

  正顺大师

  元朝正顺法师,出家于五台山,平时以深密的树林为茅蓬,以读诵《华严经》为修行的日课,数目超过一千余部。他同时修学法界三观,每次一进入华严法界的观想以后,三、五天才出定,因此人人都称他为华严菩萨。将要圆寂的时候,门徒乞求开示法语,他说:“历劫本无去住,应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莫顾。”入灭时,灵桌上出现五彩之龙,飞游于烛光庭宇之间。

  (以上来自学佛网)

  【华严经】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修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据称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禅定中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上乘菩萨解释无尽法界时所宣讲,被认为是佛教最完整世界观的介绍。是佛成道后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经里面把宇宙的本质描述为“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是我们的真性变出来的。这和量子力学的创始人,普朗克说的“世上没有物质这个东西!所有的物质都是来源于一股令原子运动和维持紧密一体的力量。我们必须认定这个力量的背后是意識和心智。心識是一切物质的基础”这个表述很接近。

  所有现象都是刹那生灭,生灭同时的。整个宇宙就像我们看电影,电影胶片是一张一张的照片,每秒放映二十四张,我们就会长生一种错觉,就是画面是连续的。宇宙的真相也是同样的道理,弥勒菩萨说,我们在弹一下指头的一瞬间,我们会产生三百二十万万亿个微细的念头,每个念头都形成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当这个念头消失以后,这些宇宙现象就消失了,下个念头又形成了另一个宇宙,这些现象由于速度太快,而且连续,我们就误认为有些东西是长久的。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很快传播到宇宙各个角落。

  宇宙和时间的产生在于我们的错误观念,真正觉悟了,在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华藏世界中,即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种时间的差别,也没有远近、长短这种空间的差别,更没有善恶的分别。

  华严经讲的世界观还很多很多,没法子用一两句话说清楚。比如宇宙是没有边界的,宇宙是由很多维次构成的等等等等。

  华严五祖

  华严五祖分别为,华严初祖:杜顺大师;华严二祖:智俨大师;华严三祖:法藏大师;华严四祖:澄观大师:华严五祖:宗密大师。

  华严初祖,杜顺大师 (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雍州(今陕西省)万年人。俗姓杜,法号法顺,十八岁依止因圣寺的僧珍禅师出家习禅。一生禅通妙用,济世度人,时人号之为“炖煌菩萨”。隋文帝敬信,以月俸供养。专宗华严,著作《法界观门》,将华严高深的理论,融贯为禅定的观门,而创出“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的法界三观,是一位融理论实践为一体的大德。他一生之中,神异事迹很多,比方说,有瞎子、聋子拜见他以后,能见能听。有一次他涉水过河,河水忽然断流,等上过岸后,才又水流如故。唐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年)圆寂于义善寺,深为朝野所敬重,唐太宗尊称他为帝心尊者。重要著作有《五教止观》一卷、《法界观门》一卷,以上两种著作为创立华严宗,开展华严思想的根本要典。其它尚有《十门实相观》、《会诸宗别见颂》各一卷。弟子有智俨、动意、达法师、樊玄智等多人,均闻名于当代。

  华严二祖,智俨大师 (公元六○二至六六八年),天水人(今甘肃)。别号至相大师、云华尊者。孩童时代喜欢堆石成塔,串花成盖,自己就当起法师,并叫一起玩耍的同伴做他的听众,为他们说法。十二岁时,初祖顺和尚上门度化,父母欣然应允。智俨乃跟随顺和尚至终南山至相寺,其后跟随师兄达法师悉心受学,两年后出家。曾亲近法常法师,听讲《摄大乘论》,后随智正法师修学《华严经》。二十七岁,作《华严经疏》五卷,也就是有名的《华严搜玄记》,成一宗之规模。其它的著作,将近二十余种。他除了以著述弘法,以教育徒众为职志外,一生不求名闻,风范清高。唐高宗总章元年预知时至,对门人说:“吾此幻躯纵缘无性,今当暂往净方,后游莲华藏世界,汝等随我,亦同此志。”到十月二十九日晚上,圆寂于清禅寺,世寿六十七,是为华严宗第二祖。弟子闻名者有法藏、怀齐、义湘、慧晓、薄尘、道成法师等多人。其中,法藏大师为华严三祖;义湘大师于新罗(朝鲜半岛国家之一)弘扬大法,该国推为华严宗初祖。

  华严三祖,法藏大师 (公元六四三至七一二年),康居国人,出生于长安。世称康藏国师、贤首国师、国一法师、香象大师。法藏是他的名字,贤首是武则天皇帝封赐给他的名号。大师十六岁时,曾经在陕西法门寺阿育王舍利塔前,燃烧一指,以表示对佛教奉献的虔诚。后来听了智俨大师讲《华严经》,就归投在他的门下。

  总章元年(公元六六八年),有一印度僧自西域来至长安。此印度僧通晓经律论三藏,高宗亦敬以师礼。当时法藏尚未出家,曾至印度僧处求受菩萨戒。众人即向印度僧说:“这位青年不但能读诵《华严》大经,并且能理解其经义。”印度僧惊叹道:“华严一乘是诸佛的秘藏,此经甚难值遇,何况能理解经中要义!若有人能读诵(净行品)一品,其人已具足菩萨净戒,不须再另求菩萨戒。”

  法藏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多弘大法于宫廷。每有瑞应:或有光明从口而出,或见五彩祥云凝空,或感大地震动。尤其善用实物譬喻,例如则天皇帝曾请大师在长生殿讲《华严经》,讲至天帝网义、六相、十玄的意旨时,皇帝茫然不解。大师乃指殿前金狮子为喻,解说法界构造,皇帝因此欣然了悟。大师又曾为理解力迟钝者,取十面镜子,分列于八方,上下亦各置一面,各面镜子皆面面相对;再于中央置一佛像,于其后燃一炬照之。于是光影互相映现,重重无尽。众人因此皆能理解华严无尽的深理。

  景龙二年(公元七○八年),奉中宗旨,集百位法师于荐福寺祈雨解旱,七日后,感应道交,大雨滂沱。中宗深受感动,发心受持菩萨戒,并赐师号“国一法师”。景云二年(公元七一一年)冬,奉旨祈雪,精诚上感,雪乃盈尺。法藏大师有感于寺院有导天地祥和的功能,乃奏请中宗,于东、西两都(长安、洛阳)及吴、越、清凉山五处兴建华严寺,收藏佛经典籍。时人敬慕,尊称他为“大乘法师华严和尚”。

  法藏大师历经唐高宗、则天女皇、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受五帝敬重,礼遇有加。传曰:“和尚虽为五帝门师,王臣并皆礼事,然犹粪扫其衣,禅悦粗食,惟以戒忍自守,弘法利生为务。”

  弟子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学者如云,未能悉数列出。

  在著作方面,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华严五教章》四卷、《华严经旨归》一卷、《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华严经关脉义记》一卷、《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华严三昧章》一卷、《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一卷、《华严策林》一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经传记》五卷、《翻译晋经梵语》一卷、《唐译新经音义》一卷、《楞伽经疏》七卷、《密严经疏》三卷、《梵网经疏》三卷、《法华经疏》七卷、《起信论疏》三卷、《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二卷等,不下三、四十种之多。

  华严四祖,澄观大师 (公元七三八至八三九年),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法号澄观,字大休,号清凉国师、镇国大师、大统国师、华严疏主。华严教法,遥承于法藏。随本州宝林寺霈禅师出家。二十岁,于昙一大师处求受具足戒,于常照禅师处求受菩萨比丘戒,亲近钱塘天竺寺法诜法师,修学华严教法。

  大师在出家受具戒后,立下“十愿”自励,每天必诵《华严经》,下午还要施食给饿鬼孤魂。大师如此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华严宗的一代祖师,把华严宗发扬光大起来,为中国佛教文化开出灿烂的花朵。曾参学于南山律宗及南禅、北禅、《三论》、《涅盘》等当代名师。另亲近东京大诜和尚,听受《华严》,闻后立时能复讲,诜和尚赞叹他说:“法界宗乘,全在你了!”

  清凉澄观大师做过七个皇帝的老师,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一说十一年)德宗圣诞时,曾至宫中对皇族说法,皇帝听了大悦,说:“听大师讲《华严经》,心里很清凉。”因此受封为清凉国师。

  综观澄观大师一生宣讲《华严》五十遍,设无遮大会十五次,身历九朝,先后为七帝讲经。弟子有宗密、僧叡、法印、寂光等,其它得法者百余人,学僧数千人。

  著作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六十卷、《随疏演义钞》九十卷、《随文手镜》一百卷、《华严法界玄镜》二卷、《三圣圆融观》一卷等三十多种。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 (公元七八○至八四一年),果州(今四川)人。法名宗密,世称圭山大师、圭峰禅师。二十七岁,依止遂州(四川巴中)大云寺道圆禅师出家。受戒后,参访荆南惟忠禅师、洛阳报国寺神照禅师。公元八一○年,抵襄汉,遇恢觉寺灵峰阇黎,病中授以澄观大师《华严大疏》六十卷、《大钞》四十卷。宗密得法,欣庆踊跃,立志寻师。元和五年(公元八一○年),入澄观大师座下,跟随澄观大师学《华严》,大师曾赞叹他说:“能够追随我遨游于毘卢华藏世界的人,只有你一人了。”赞为不可多得的英才,继承清凉大师,宗弘华严。师又随荷泽宗的禅师学禅,提倡教禅一致,影响后代甚钜。大师毕生的贡献之一是对《圆觉经》的精辟注释。他以《华严经》为根据,对《圆觉经》做详尽的批注,着有《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释义钞》等书,为历来注解《圆觉经》的泰斗。

  太和元年(公元八二八年),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因赐紫袍,敕号“大德”。会昌元年正月六日,坐化于兴福塔院。世寿六十二。裴休宰相为撰碑文,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八四七年)追谥“定慧禅师”。弟子有圭峰温、慈恩寺太恭、兴善寺太锡、万乘寺宗、瑞圣寺觉、化度寺仁瑜及玄圭、智辉等数千人。著作有《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注华严法界观科文》一卷、《原人论》一卷、《禅源诸诠集》百卷(今存序)等三十余部。

  华严宗经过五位杰出大师的推弘,完成了华严宗精深的思想体系,和天台宗同为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光辉灿烂的二大圭璧。

  不读诵华严经 不知佛家之富贵

  明末四大高僧憨山大师说:“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在印度的出现,本身就充满了传奇的色彩。这已是在佛去世之后,七百年后的事情了。当时龙树菩萨去世,从龙宫之中,得到华严经。这样才有今天的三种华严经的住世。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在佛教界广为传诵。因为他为佛教界的青年树立了一个好学上进,求法若渴的学习榜样。他寻访参学,百城烟水,为了佛法,学无常师。也就是以法为师,为法是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净行品》都是在佛教徒中广为流传的经文。

  华严经的华藏世界海,呈现在世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重重无尽,如因陀罗网境界。如经上云:“坐微尘内转大*轮,如一毫端现宝王刹。”在华严经看来,地球是宇宙的尘埃。世界重重无尽,做人要圆融无碍,因此在四法界当中,最能体现,最能代表华严宗思想,就是事事无碍法界。

  中国华严宗的建立,是在唐代女皇武则天统治下,直接扶持起来的宗派。而且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的翻译,都离不开武则这位女皇。华严宗第三祖贤首法藏大师,在他一生弘扬华严宗的同时,宣讲华严经达到三十多遍之多。相传还出现大地六种震动等不可思议的感应。华严宗的二祖云华智俨大师著有《华严经探玄记》五卷。三祖法藏大师著有《华严经疏》六十卷。四祖清凉澄观大师著有《华严经疏抄》长达一百二十卷。可见华严宗对于华严经的关注和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华严宗的初祖杜顺大师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另有《华严一乘十玄门》都是了解华严经的重要著述。华严五祖是华严宗的五大功臣,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华严五祖,就不可能有华严宗。由此可见中国的高僧,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为法忘躯,弘法利生,献身于佛教大业,这种护教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四众弟子学习的楷模和表率。

  高僧传中记载:唐太宗问隐士孙思邈:‘佛经以何经为大?’孙曰:‘华严经为诸佛所尊大。’帝曰:‘近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何不为大,而六十卷华严经独得大乎?’孙曰:‘华严法界,具一切门,于一门中,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乃华严宗一门耳。’太宗乃悟,乃受持华严。又莲池大师也说:‘华严见无量门,诸大乘经,犹华严无量门中之一门耳,华严、天王也,诸大乘经、候封也,诸小乘经,侯封之附庸也。’而憨山大师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毕严菩萨       圣诞)(五明学佛网:毕严菩萨       圣诞)  

 宽运法师: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宽运法师观音 

 本焕法师:1998年弥陀圣诞 佛七开示 

 宽运法师: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西方寺地藏菩萨圣诞法会过 

 净慧法师:虚云禅林观音圣诞三归五戒开示 

 宽运法师:礼佛除愆 布施增福───药师如来圣诞过堂开示 

 传喜法师:看《圣诞颂歌》开示 

 传喜法师:鞠躬尽瘁 生命弘法——阿弥陀佛圣诞法堂开示 

 传喜法师:开智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阿弥陀佛圣诞蒙山法会 

 今日定光佛圣诞祈愿众生身心安泰、诸疫不临、福慧不断增长 

 正月初六恭迎​定光佛圣诞 

 正月初五恭迎财神菩​萨圣诞 

 弥勒菩萨圣诞日!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欢欢喜喜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