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业力是怎么在称念圣号中消除的?


   日期:2017/3/1 11: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定业,我们已反复讲了多次。业,本身没有褒贬,也不夹藏善恶,也就是说业无善无恶,只是心念行为释放后产生的影响。  从释放的角度来说,业有三个部分:一、施加的主体,也就是造作业力的主体;二、被施加的客体;三、业的行为本身。当一个业力形成,不管是心念还是行为,这个业对外会产生影响,同时对内在的自我也会产生影响。从性质来讲,业分为三种:善业、恶业和无记业,无记业就是没善没恶的业。业,被固化地理解为恶业,但这只是业力中较为狭窄的一个部分。因为大众都如此理解,所以在不做特殊强调的时候,都会把所谓“业”理解为恶业,这是为了顺应方俗。消业,也是在方俗基础上探讨的。恶业要消,善业也要消,正如我们听过类似的话:恶缘要消,善缘也要消。再延伸,恶缘是牵引,善缘也是牵引,这就好理解了。

  如何消内业呢?业力分内、外业,所以恶业也分为内和外。对外在的恶性影响叫做外业,对内在的恶性影响叫做内业。念圣号、读经消业,消的到底是哪个?又是如何消的?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来探讨一下。一、如何消内业?内在的恶业是什么?简单说是五钝、五利。  五钝是贪、嗔、痴、慢、疑。《阿含经》中多用嫉妒来代替愚痴,但是人们很难接受愚痴等于嫉妒,最多可以接受嫉妒是愚痴的一个部分,认为它们不是对等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外围,五钝较容易被发现,五利则不容易被发现,对我们的影响也更迅猛。五利是身见、边见、邪见、进取见、戒进取见,邪见又分断见和常见。当一个外在业力释放时,内在的自身可能已经首当其冲,在我们还不自知时就遭受到以上十类的炮轰洗礼了。所以佛教里用五戒十善来敦促我们看好外在的身口意。当我们对戒条有敏感度了,做了一个事,就会很快意识到犯了某戒;当对外在的戒条有敏感度了,做一个事情,马上知道自己错了,才有可能借助这个水平的自律,观察到内在业力的奔流释放。在事情中,最容易看到的是外在的业力,不容易看到内在的业力;当我们的敏感度提升,则会慢慢地看到内在的业力。这是需要锻炼、保持的,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触及的。我们在念经念圣号的过程中,最起码看守了身根和口根,三个外业的根里就差一个意根了,如果意根也看得住,那么三业不造,这事就挺美的。怎么才能做到三业不造呢?这就是念圣号念经的技术活了。当我们嘟嘟嘟地扫射经文,身体安止没有去造作(杀、盗、YIN、酒)业力,嘴也被霸占着,没去造作四大类口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余下的就应该思维怎么把心贴进去。你贴进经文和圣号,就会让意根很少乱跑;你带着意根在经文里跑,这虽然也是跑,但是没有恶业被产生和释放。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会用心、善用心,那么在念诵的过程中三业不造,这是真消业,是内业也没、外业也没的好办法。可问题是我们不会用啊!怎么弄?

  前期我们讲到“九字读经”,就是要去读懂经文到底说了什么,其实答案根本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把心贴进去了,最后三业没造啊!所以就算还不会用九字读经,就算用得不好,就算用得次序颠倒,你只要用心去贴进去,就都是消业的过程;再把从经文里抽取的感受附加在圣号上,这个圣号就不会乱七八糟,不会轻飘飘,而是完全体现了我们对经文理解的深度。一句佛号,万德万能啊!如果只从四个字里去挖,肯定挖不到万德和万能,所以经文是理解圣号的源泉,而圣号直接反馈了对经文的理解程度。圣号和经文如此配合地念,这事就有趣了。过去说,一个合适的功课设置,必然是要有经文,要有圣号,而且是统一的。比如念《地藏经》,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因为你从经文里理解的点滴,可以马上落实到圣号里;但如果你念此经、念彼佛,两者不协调,就算在经文里有了感受,也没办法落实在圣号中,这就是瘸腿的玩法。  当我们把圣号经文念到合一的程度,内业里的五利五钝哪里去了?或许还在,但是不起作用了,这就缚住了五利五钝。各位要知道,能缚住这十个家伙,这水平就很不一般了。方法就那么简单,你这样去做,坚持去做,就有希望达到这个水平;而很多人嘴上说的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却找不到路啊!没手段,那就根本熄灭不了。不去造作仅是不产生新的,虽然和消业关系甚大,但是却不是直线关系,故有的业力如何消?宿业如何消?这就成了一个即使你当下修行很有水平,却还是要遭受业力回馈的原因:旧业还没消掉,它会时不时出来嚣张一下,刷一下存在感。内在的业力止住了,就可以讨论如何消了。忏悔和回向是最常用的两个方法,还有一个我不常提,是发愿对冲,如光目女为母发愿,以这个大愿的力量来对冲掉些许的业力,这会有摧枯拉朽的力量,但是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环境不大适合发大愿,所以我提,希望各位安全点。这个发愿,并非是几遍几部的许愿,而是大愿!关于忏悔,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发现自己有了一个贪,虽然没有形成其他的影响,但马上忏悔自己的这个贪念,对应忏悔越及时效果就越好。就像上网买东西,越及时撤单子,这事越好办,等快递小哥到楼下了,再想撤单子那就麻烦了。

  回向,我们也很少提,现在多是回向两种:一是回向三类众生的小回向;二是回向自己往生极乐的发愿、回向念佛法。可是各位也记得,在最初经文读不下去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先念一万声地藏菩萨圣号,回向,用以消除自己学佛的障碍。在《地藏占察经》里提到的方法是:占察到自己有了某业,那么就念多少圣号回向消除,这个回向就是这样用的。我们是为了这个事情,为了消除这个业力而读诵经文念圣号的,回向自然是为了这些事情。

  想要这三个消内业的方法有效,肯定要贴合到佛教的教义里,而不是跑在教义外的忏悔、回向、发愿,所以这个消内业是有点细节的东西,因为大家很多还处在消外业的阶段,所以我也没怎么提过,至于系统的部分也没和大家分享。今天简单讲下,也算是一起学习了。

  二、如何消外业?经文圣号是怎么消外业的?首先我们明白道理了,肯定得在自己这有改变,如果自己没改变,这道理和不知道没区别,改变就是修啊!修正,把错误的地方修改过来,修改到什么方向,得有正确方向吧!如果没有正确方向,就没修可言。古人说不破不立,破是为了能再立,如果想立新的东西,就要把老旧的破除,亦如有的同修内心里对佛法的认识很老旧,你想学佛,就要破除掉这些老旧的内容,才能容纳接受其他事物。有了正确方向,要对当下的错误有认识,如果不认为自己做错了,能改什么?错了没?错在哪里?怎么改正?这是一系列的问题。消外在的业力也是这样,你得承认有业力,别人一说这是业力,你跳脚骂,“我没业力,我不用消业”,那就完了,这善缘被你报废了,以后人家也不敢和你说这个了。如果不敢说话了,这缘分的质量就抽抽了,就像我在这,可是有的同修不敢问我,那么和我不在有什么区别?这缘分是不是就抽抽了?知道自己哪里错、肯改、知道正确方向、并回归正确路上,这个错就可以改正了。在这过程中,被夹在其中的众生,看到我们真心改过了,会更容易原谅我们。我们低头认账了,也改过了,还差一点就是要弥补伤害,也就是我们说的回向给他,然后超度。如果这一套做得完整,这个外在业力很容易消,对众生的欠债很容易偿还。这是对有针对性的外业众生而说的,但如果外在的业力没有一个明确的接受对象,这个业就麻烦了。比如现在有人看到有便宜占,就去贪,贪几十人的好还,但是贪几百万人的利益,这账务就算数字再小也不好还。对消外业来说,尤其是有针对性的众生,三位配合,效果会非常好。很多同修会用了,可以说立竿见影;可能有的同修还不大会,但是要学会去用。心态强调完了,再就是心量的问题了。我们常说心量要放大,可是没有事情的刺激,是很难激发心量的。所以平常的事情是考试,其中很可能是考心量的,如果心量增加了,看问题的方法、角度和答案也都会有不同了。但是现在我说扩大心量,也是很没意思的,毕竟很多人,还是一个众生都容不下的心量,还是一点厄逆都容不下的心量。就这种狭隘的心量,想扩大确实是有漫长的路要走的。人身本酬债,

  顺逆皆修行,

  方寸可纳天,

  内外业消轻。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业力       还债)(五明学佛网:业力       还债)  

 越尘居士:浅说因果业力与宿命 

 雪漠:业力:行为的反作用力 

 妙华法师:和营员们谈谈业力与命运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四十三节 道力业力烦恼菩提 

 极乐之光: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业与业力 

 体慧法师:不持戒就会被业力所束缚 

 昭慧法师:操弄法术,邪不胜正——法术不敌神通,神通不敌业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业力观(下)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业力观(中)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业力观(上)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6 业力、因果与命运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一 3 关于业力